柏林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1:世界唯一的双子之城柏林,极致理性与极致疯狂交织的离奇剧本

  :精品网


  如今的柏林更是一座现代建筑设计名城


  A 面极致理性,B 面极致疯狂。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柏林这样如此完美地融合着自身的矛盾,西柏林干净整洁、高端完美,是资产阶级精英聚集的场所。东柏林混乱疯狂,随处可见涂鸦与小便,是贫穷的艺术家聚集的场所。可这座城市,居然能让极贫与极富都满意地安于现状,让资本主义与共产理想似乎抛开了对立冲突,友好和平地居住在这座城市。


  在我踏上去柏林的旅途之前,我从未想过在柏林墙倒塌近30年后,这座城市的东西两区依然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所幸的是,柏林墙割裂开来的伤口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愈合:东柏林和西柏林,有如双生子般,绵延交错在一起又兀自生长出不同于彼此的独特气质。


  奥伯鲍姆桥(Oberbaumbrücke)连接过去被柏林墙分割的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克罗伊茨贝格两区 Mickey


  其实回到上个世纪的冷战初期,在柏林墙没有建立之前,西柏林和东柏林就已经彰显出不一样的特殊气质。这一时期,西柏林人常去东柏林看布雷西特的话剧,或是购买便宜的书籍,而东柏林人则乘车到西柏林上班、购物,或是欣赏最新的好莱坞影片。


  西柏林 理性而精致


  从干净、整齐划一的房屋和街道就可以看出来西柏林是个优雅、理性、冷淡而精致的地方,就像一个穿着考究但是绝对挑剔的老绅士。漫步西柏林,随处可见线条干净利落的建筑,华丽贵气的精品店、繁华的购物中心。在所有的建筑中,最能代表西柏林气质的是包豪斯博物馆,整齐干净的线条,隐藏于树林和河流旁边的这栋不高的白色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所在地,也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在我们日常接触的每一件现代工业出产的人工制品与物质景象中,书籍、服装、家具、建筑,都或多或少可以见到 “包豪斯” 的影子。


  柏林包豪斯博物馆(Bauhaus Archive) Nancy Zhang


  白色的室内设计、躺椅和玻璃摩天楼,简约实用,具有冷漠感的几何造型的建筑和器物现在依然风靡于世界各地。明年,将会是包豪斯成立的第100年。整齐划一的白盒子建筑也已经属于历史,而今,在1920年留下的城市绿色文化运动的轴心带上将会落成一系列新包豪斯博物馆。


  柏林包豪斯博物馆 Mickey


  更为不同的是,新包豪斯博物馆以一种独特的建筑方式串联起现代时期德国三个特殊阶段—魏玛共和国纪念建筑风格、纳粹时期以及后期建筑风格、社会主义旗帜下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新的包豪斯博物馆将一个更包容理性的文化视角,跨越100年的时光,带着现代主义的矛盾历史,向今天走来。


  如果说,包豪斯能代表柏林的现当代建筑,那么柏林当代艺术博物馆则是柏林工业最辉煌时期建筑的集大成者。这里又名汉堡火车站现代美术馆(Hamburger Bahnhof-Museum für Gegenwart Berlin)。这座建筑是柏林现存唯一的旧火车站。最重要的是,这座建筑是德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后来变为其他同类建筑的重要参考和模仿对象。


  二战期间,火车站大楼遭到严重损坏,冷战期间,一直被东柏林和西柏林遗弃。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柏林开始将其大规模地修缮用作艺术的展览场所,命名为汉堡火车站现代美术馆,于1996年11月作为当代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此后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重镇。


  柏林当代艺术博物馆外部


  漫长而曲折的时光赋予了这里与众不同的包容与平和的风格。走进现代美术馆的庭院,阳光透过树木与地上的阴翳形成了一幅抽象画,走过长长的石板路才能到达厚重高大的木门,这段路途无疑为这栋建筑增加了一份庄严肃穆感。推门而进,巨大明亮的玻璃拱形屋顶和落地窗让博物馆的白墙少了份平日的无聊,而增加了如教堂般的神圣感。


  柏林当代艺术博物馆内的展览空间 Mickey


  这里有博伊斯用几吨牛油做的巨大装置,有安迪·沃霍尔的巨大波普绘画,虽然这些艺术品前卫而先锋,但与这座19世纪的建筑毫不冲突。无论是安迪·沃霍尔还是博伊斯,都用自身作品反思和批判着现代性对人类社会的批判,尤其是博伊斯的艺术宣言:“艺术的目的是使得人们自由,因此艺术于我是关于自由的科学。” 这无疑与柏林这座城市的精神无比契合,在西柏林精致理性的外表之下,有着如此崇尚自由的灵魂。


  西柏林的精致体面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公共建筑上,其实在普通的街巷两旁,随意走入当地人开的小餐厅、小咖啡馆依然可以体会到令人舒适的干净整齐。在当地,最富盛名的小餐厅就是 Marjellchen了。掀起厚重的天鹅绒帘子,看到深木色的桌椅和昏黄的灯光,恍惚间会让你觉得身处上个世纪50年代。历史的变迁并未留下深刻的痕迹,反而也许保留了上个世纪的温馨感,吧台的服务的老绅士、微胖的上年纪的老板娘也许在这里度过了半生的时间。餐厅的卡片上印着 Marjellchen,上面还有简笔的风景画。


  Marjellchen 餐厅 Mickey


  询问过才知道,这家餐厅的名字 Marjellchen 取自于老板娘的家乡,在地图上甚至都找不到的一个小地方。曾经属于德国,冷战之后,就归属了俄罗斯。“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有着美味的食物和能歌善舞的人们。”老板娘解释道,言语中带着那么一丝憧憬的味道。


  在 Marjellchen 餐厅还有不可错过的德国啤酒 Mickey


  餐厅墙上的照片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同样这种时间流逝的味道居然体现在了食物中,腌渍的酸菜有着浓厚时间发酵的味道,烤猪肉的火候恰到好处,沙拉的酱汁也是浓郁醇厚到刚好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一道甜点,是将热樱桃浆果浇到香草冰激淋上,一冷一热,口感冲突却又和谐,舒适而又爽口。我盯着融化掉的甜点,想道:这也许就是对东柏林和西柏林最完美的诠释吧。


  东柏林 贫穷但性感


  如果说西柏林的自由灵魂是隐藏在精致理性的外表之下,那么东柏林的放荡不羁从表面上就看得出来。随意的街头涂鸦、服装怪异的年轻艺术家、从未停歇的精彩夜生活、疯狂顶尖的电子乐,东柏林,真不愧是贫穷但性感的地方。


  东柏林 PrenzlauerBerg 区的一角 Nancy Zhang


  东柏林的夜生活天堂在 Friedrichshain 区,原来是工厂,柏林墙倒塌之后,因低廉的房租和物价吸引了大量学生和艺术家至此,废弃的工厂从此焕然一新,成为夜生活圣地。地下室变成酒吧,工厂变成俱乐部,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电子音乐。这里的年轻人友好而热情,对创作有着源源不竭的动力。周六夜晚,这里会有许多乐队轮番上阵演出,从午夜十二点一直狂欢到黎明五点。


  柏林流派电子乐如今已发展为成熟体系


  Friedrichshain 区的电子音乐派对 Mickey


  不同于 Friedrichshain 区夜晚的热闹,东柏林艺术家聚集区则有着相对安静的夜晚,集体宿舍般的工作室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却抵挡不住艺术家们创作的热情,没有画布,那么街边的墙便是画布;没有地方展览,那么公园的草坪便是美术馆。我参加的年轻艺术家们的聚会也只是在一间不大不小的工作室举行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并不是德国人,来自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临近欧洲国家的艺术家们仿佛在柏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东柏林废弃的厂房成为了艺术家们涂鸦创作的集聚地


  “我能在这里自由自在呼吸,做回自己。”来自美国的年轻艺术家 Ana 这样总结柏林带给她最深刻的体会。年轻艺术家们聚集的东柏林,仿佛一个乌托邦幻境,低廉的生活成本让他们不再那么担忧生计从而获得更多在艺术上表达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大家所爱的东柏林,像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国家存活下来的奇迹区域,没那么多利益交换,没那么多资本介入,所有的时间,只是单纯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身上。


  “每次邂逅”中遇见的眺望风景的独居东德老人 Nancy Zhang


  东柏林与西柏林 秩序与混乱并存


  连接东柏林与西柏林的公共交通是最能体现这座城市特征的地方。快轨和地铁外表通常干净整洁,给人便利而高效的感觉,迈进地铁或者轻轨小火车的时候,你会惊讶于这里有着傲娇的狗、拿着酒瓶大声聊天的人、奇怪的涂鸦,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这才是柏林。德国分裂之后,东柏林的地铁建设暂停,取而代之的是电车和公交。两德合并之后,东柏林再次开始修建地铁。现在,地铁、轻轨覆盖了柏林的各个角落,但电车依然是最特别和快捷的交通方式。


  柏林地铁站台整体呈现一种“严肃活泼”的艺术感,有印象中德国人一贯的严谨风格,又在细节中呈现不少俏皮装饰。


  除此之外,柏林的红绿灯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一向以严肃著称的德国人在红绿灯上发挥了看似不可思议的幽默。戴着帽子的小人在红绿灯上走走停停,给严谨匆忙的城市带来一丝可爱的愉悦。其实,这是以前东德的交通信号灯—头戴帽子的交通号志小人(Ampelmannchen)。两德合并后,政府企图拆掉交通号志小人,统一所有的信号灯,但遭到民众的反对。现在,行走在柏林街头,仍能看到交通号志小人和他的变体,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撑伞的小人、骑单车的小人等。喜欢统一秩序的德国人,在这点上却变得可爱而又宽容。


  柏林火车站专为红绿灯而设的纪念品店 Mickey


  头戴帽子的交通号志小人 Mickey


  柏林,作为一个有着特别历史的城市而存在着,而这种特别像无法改变的血脉一样延续着。纵然现在,这座城市有着诸如难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兼容并包消化吸收着。听说,夜幕降临后,东西柏林分别呈现黄白两色,这样的差别在太空也清晰可见。原因很简单:西部的街灯基本是发白光的水银灯,东部则是发黄光的钠灯。东柏林与西柏林,拥有着同样自由的灵魂和理性批判的精神,无论是怎样的灯光,都将继续成为人类历史进程前进之光的一部分。


  “冬日柏林”系列作品 Nancy Zhang


  关于柏林你还可以了解:


  柏林市内地铁不一定都有站,要注意看谷歌地图,但所有地铁都有免费Wi-Fi。


  德国是一个有给小费习惯的国家,但这是完全出于自愿的。一般在餐厅用餐以后可以给账单金额的10%至15%的小费,如果餐厅有服务费则不用再付。


  柏林有两种游客优惠票—City Tour Card:不但能够在柏林市内任意乘坐交通工具,而且还会提供约50个景点的门票优惠。Welcome Card:不但能够在柏林市或者柏林加波茨坦地区内任意乘坐交通工具,还可以获得约130个景点的门票优惠。


  柏林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2:德国首都柏林,表面看没啥特色,却有巨大魔力让人一见如故

  柏林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3:德国柏林成为2023年世界夏季特奥会举办城市

  新华社柏林11月14日电 据德国媒体道,近日,德国柏林击败俄罗斯莫斯科,成为2023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


  “举办这样的赛事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机遇,这将在未来五年极大地吸引更多特殊人士参与社会活动。”德国特奥官员斯文·阿尔布雷希特说。


  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主席阿尔方斯·赫尔曼认为:“特奥会是令人激动的体育盛会,是体育包容并蓄精神的绝好例证,而柏林正是举办这场赛事的绝佳城市。”


  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领导层13日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举行会议,决定柏林为2023年特奥会举办城市。


  德国将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这项赛事。届时,将有来自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智力障碍运动员参加25个项目的比赛。


  1968年,第一届世界特奥会在芝加哥举行。2019年特奥会将在阿布扎比举行。


  柏林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4:1979年的德国柏林:高楼林立,小汽车随处可见,图9令人感慨万千

  柏林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5:为什么苏联人要单枪匹马攻占柏林?死伤30万,换来了什么?

  文/快哉风


  柏林战役是二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决定了纳粹的最终败亡,从1945年4月16日到5月9日,苏联红军浴血奋战攻克了第三帝国的首都,将旗帜插上了帝国大厦,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图:1945年4月,柏林街头的红军。


  但是,面对德国这只大势已去的落水狗,为何只有苏联人单枪匹马直捣柏林,武器装备更精良的英美盟军却袖手旁观,这是为什么?


  一、


  难道是美国英国对柏林毫无兴趣?


  错了。早在194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斩钉截铁宣布“美国必须获得柏林”,而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纳粹首都一定不能落入苏联之手。但是,在1945年春季,英美盟军并未做出任何努力占领这座城市,被历史学家称为“军事历史上最奇怪的决定之一”。


  图: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


  这个“奇怪决定”是有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根据三国在雅尔塔达成的协议,苏军与盟军对德国的占领以易北河为界,易北河以东由苏军攻占,而柏林位于苏联军事行动区。当然,在激烈复杂的战争中,一切协议都是可以瞬间改变的。


  第二个原因,才是最重要的:英美担心伤亡过重。


  图:最后抵抗的德军


  随着战争临近结束,西线德军已经基本崩溃,美国人认为“柏林本身不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军事目标了”,事实上,英美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到1945年春天,一直在避免攻城硬战。柏林战役中,苏军伤亡人数高达30万,8万士兵阵亡。战后,艾森豪威尔庆幸的说:如果我们进攻柏林,至少要死10万人。


  图:柏林战役后的盟军将领合影,左起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让德拉特


  ?

  那么,苏军为何一定要抢在英美之前动手,苏联人为何不怕死?


  首先,因为仇恨。当时的苏联,从斯大林到普通士兵,个个怀着强烈的攻占柏林复仇的愿望,要把“你欠我的铁与血”一笔笔奉还。


  图:苏军战地记者在柏林路牌前的合影


  其次,展示苏军的强大战斗力,为战后分配胜利果实获得更大话语权。苏联人与德国四年苦战,伤亡极其重大,在西方人眼里苏联已经精疲力尽,欧洲战场的收尾要靠英美。苏联人单独打柏林,就是要给世人看看苏联红军傲视天下的实力。


  二、


  德国人困兽犹斗。


  正面战场上,德军纠集了80万的兵力,10000多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3300架作战飞机,加上人民冲锋队(民兵)和希特勒青年团,防守的总兵力达到100万。此外,修筑了无数的防御工事和掩体。


  图:柏林战役的德军俘虏


  但是,他们遇到了2.5倍的苏军。


  苏联人毕其功于一役,调集了250万兵力,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2450架飞机,排山倒海般发起总攻,一开始就突破了德国的外围防线,分割了德军的集团军群,战争很快进入了攻坚的街巷战。


  图:进入柏林市区的苏军坦克


  苏军打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突击部队对于街巷战很有经验:步兵沿街道两侧移动,等待坦克和自行榴弹炮到来,自行榴弹炮被称为“斯大林的大锤”,在攻坚战极其有威力,近距离摧毁德国的防御工事后,步兵再完成“清扫”工作。


  柏林战役的高潮是国会大厦的占领,几经易手,苏军突击队终于占领了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楼。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2日,剩余德军投降。


  图:这张照片可以吹一辈子


  在英美眼皮底下,苏联单独攻打柏林,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终将百万德军全歼,俘虏就抓了40万。事实证明,苏军在二战后期的战斗力独一份,尤其是地面作战能力超强,一次围歼百万敌军,英美盟军从没打过这样的牛逼仗。


  苏联人用30万人的鲜血,换来了西方人的敬畏,这份敬畏之心一直延续到今天。


  三、


  对柏林战役,有些历史学家质疑:是否有必要牺牲那么多人?


  这种观点认为苏联没有必要强攻柏林,认为苏军与英美盟军可以会师柏林城下,展开封锁包围,最多几周德国就会投降,根本没必要牺牲那么多士兵。


  图:柏林战役的阵亡德军


  纸上谈兵很可怕。如果苏联军队当时只围不攻,将失去战略主动权,给德军以喘息时机。虽然德国失败是定局,但推迟战役会带来很多不可知的变数。比如德国曾试图与英美谈判达成一项单独的和平协议,而这是斯大林不能容忍的。


  苏联打柏林,不仅是军事战,也是复仇战,更是政治战。


  图:德军俘虏从苏军坦克前走过


  有个段子。问:哪个国家对二战胜利的贡献最大?美国人说:“我有飞机航母”。苏联人说:“我有千万寡妇”。的确,苏联人付出了无数条生命,和德国人拳拳到肉死怼,永远令人难忘。


  柏林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搜索词:

  

  1.柏林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啊

  

  2.柏林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3.柏林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本文标题:柏林是哪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