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是地级市吗
东莞市是地级市吗推荐文章1:
东莞市是地级市吗推荐文章2:升格地级市30年,东莞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基地
30年前,《南方日》寥寥数语宣布了一则大消息:“国务院已于1月7日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东莞市升级为地级市”。30年来,东莞从农业小城发展成为“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2017年,东莞GDP预计将达到7675亿元,是1988年建市之初的163倍,用仅占全国国土0.03%的面积,创造了全国0.9%的GDP,贡献了全国1.5%的税收。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引入大量科研创新项目和人才,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鲜活样本,近期更是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契机,提出了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的战略目标。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东莞市升为地级市。东莞成了国内少有的不设区的市,直接管辖乡镇。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下,东莞获得了更加自由的发展机会,并趁势迈上了经济快车道。一个普通的农业小城,仅用3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东莞开始由昔日“三来一补”的“世界工厂”向创新基地转变,率先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大规模推广“机器换人”,引入大量科研创新项目和人才等,逐步探索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028家,较2015年增长超过一倍,国家高企、后备高企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7.8万人;2016年全市R&D(指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占GDP比重达2.41%,排名首次跃升至全省第三。
最新数据显示,东莞目前已集聚了超过100万市场主体,8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6千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今年上半年,东莞智能手机产量达1.82亿台,同比增长30.8%,占全球出货量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手机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重要中心。在东莞,1个小时以内,电子信息产业都可以配套齐全。
依托智能手机制造的“风口”,东莞还诞生了华为系工业企业和步步高系工业企业两个“千亿级”巨无霸,改变了多年来产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
30年来,对外开放的意识融入了东莞经济发展血脉,并在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厚积薄发。2016年,东莞入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东莞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016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1416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
2016年,东莞全市生产总值达6770亿元,并成为全国第二个全年国税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地级市。东莞所有28个镇都进入了全国的千强镇,13个镇进入全国百强镇;松山湖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15位、全省地级市首位。在中国社科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发布的最新一期告中,东莞城市竞争力排全球第154位、全国第10位(含港澳台)、广东第3位。
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明确了东莞与广深并肩作为科创走廊的建设主体,参与世界城市群的竞争。东莞也推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确立了向创新特质一线城市挺进的目标:推动东莞的创新发展从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引领产业转变,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转变,从服务自身发展为主向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转变,全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采写】郭文君
东莞市是地级市吗推荐文章3:东莞跻身全国特大城市地级市第一,凭什么?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下称《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东莞以1046.66万的常住人口、955.76万的城区人口、92.1%的城镇化率被列为特大城市,排名全国第九、全国地级市第一。
东莞位列全国特大城市第二
据悉,《分县资料》此次主要根据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城市规模等级,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其中,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包括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等,东莞位列特大城市第二位。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口的集聚,体现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莞常住人口1046.67万人,是继广州、深圳后,广东省第三个常住人口破千万的人口大市。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1053.68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29.23万人,年均增长1.32%。
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东莞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从业人员等指标也在不断优化提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下人口占比94.53%,仅次于深圳,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59万人,占比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提高6.05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占全省的13.9%,紧随深圳、广州之后,排名全省第三。
近年来,东莞人口聚集优势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持续提高。去年12月,《第一财经》发布全国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排名,东莞位居全国第五。今年3月,百度地图发布《2021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告》,从人口吸引力来看,东莞排名全国城市第五,仅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之后。
东莞缘何成为千万人口城市
东莞能够进入千万人口城市级别,跻身全国特大城市行列,与东莞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品质加速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有着密切关系。
蒸蒸日上的经济是东莞强大吸引力的基础。2000年,东莞的GDP只有821亿元,2010年增至4339亿元,2021年更是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855亿元。人均GDP也从2000年的1.3万多元增至如今10万元以上。人们对收入快速增长的预期,成为东莞吸引人才的首要动力。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创造了大量用工需求。超过20万家工业企业、1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7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各层次人才不断涌入东莞。这片创业的热土上,还孕育出超过150万户市场主体,也就是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遍地都是发展机会。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腹地、广深港澳四大核心引擎的中间位置,占尽区位优势。近年来,东莞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城市品质不断升级。经过转型升级,发力科技创新,东莞还增加了“创新城市”“网红城市”“新一线城市”等标签。
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升级,东莞对人才也更加渴望,近年来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了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建立起全社会“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扎根东莞创业发展保驾护航。2021年末,全市人才总量超280万人,同比增长9.5%。
根据东莞最新的规划,到2025年,力争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5%。
文/记者 王占国
图/记者 郑志波、网络截图
东莞市是地级市吗推荐文章4:全国105座大城市名单公布,东莞进入前十,位列地级市第一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根据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城区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等指标,将城市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等不同类别。
其中东莞以1046.66万的常住人口、92.1%的城镇化率,跻身特大城市,名列全国第九、全国地级市第一。(说明:虽然有的地级市常住人口高于东莞,但城镇化率低于东莞,故全国排名在东莞之后。)
2020年全国大城市名单(部分)
单位:万人
【解读】
人口变化展现东莞旺盛的发展活力
东莞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东莞人口发展形势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
一是常住人口首破千万,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莞常住人口为1046.6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全市常住人口增加224.64万人,增长27.33%,年平均增长率为2.45%,增速比上一个十年的年均增速(1.72%)提高了0.73个百分点。东莞市占全省人口总量从2010年的7.88%提高到8.31%,提高0.43个百分点。2020年,东莞常住人口首次突破一千万大关,进入千万人口城市级别行列,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广东省第三个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人口大市。
二是绝大部分镇街(园区)人口实现增长,区域性集聚特征突显。
33个镇街(园区)中,人口超过60万人的有3个,分别是虎门镇83.81万人、长安镇80.74万人、塘厦镇62.90万人;在40万人至60万人之间的有7个;在20万人至40万人之间的有10个;少于20万人的有13个。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3个镇街(园区)中,有32个人口增加。其中有7个镇街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依次为:大朗镇、虎门镇、塘厦镇、长安镇、南城街道、厚街镇、东城街道,分别增加24.59万人、19.95万人、14.69万人、14.32万人、12.90万人、11.25万人、10.43万人。从各镇街(园区)常住人口数占全市比重的变化情况来看,比重增加最大的是大朗镇,从3.78%上升到5.32%,松山湖产业园从0.49%上升到1.15%,南城街道从3.52%上升到4.00%。人口进一步向制造业大镇、经济重镇和松山湖辐射区聚集。
三是外来流入人口结构调整,人口性别比升高。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91.71万人,占56.53%;女性人口为454.95万人,占43.4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7.81上升为2020年的130.06。
四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上升,人口素质稳步提高。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59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3.1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103人上升为13241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0301人上升为22279人。在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41年,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82年有所增加。可见,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上升,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人口素质得到持续改善。
同时,文盲率下降。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008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0.64%下降为0.57%,下降0.07个百分点。过去10年间,东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上升和文盲率的下降,反映出东莞在教育方面不断发展。
五是少儿人口比重提升,保持年轻城市本色。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7.29万人,占13.12%;15-59岁人口为852.11万人,占81.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57.26万人,占5.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00万人,占3.5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4.8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9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28个百分点。
东莞60岁以上人口占比5.47%在全省排名第二低,仅次于深圳(5.36%),比全省(12.35%)低6.88个百分点,比全国(18.70%)低13.23个百分点,充分反映出东莞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
六是城镇化率保持高基数增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64.49万人,占92.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2.18万人,占7.8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7.35万人,乡村人口减少94.8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3.69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七是家庭户规模缩小,小型化趋势明显。
全市共有家庭户438.83万户,集体户66.9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57.10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89.5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1.9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23人减少0.28人。广东珠三角核心区家庭户的户均人口规模为2.32人,略高于东莞的规模。家庭户规模缩小主要是由于东莞外来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且外来流动人口普遍户规模较小。从社会因素来看,随着家庭观念的变化,不少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单人家庭户比重提高,日后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越将明显。
总而言之,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东莞常住人口数首次突破千万。这十年期间,人口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增长,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人口性别比提高,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劳动力总规模庞大,保持年轻人口城市,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口的集聚和迁移,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是增强东莞对人口吸引力和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记者】吴擒虎 戴双城
【】 吴擒虎;戴双城
【】 南方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东莞市是地级市吗推荐文章5:东莞40年40事⑦|城市的诞生!1985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地级市
查看专题:40年40件事
1988年1月,《南方日》寥寥数语宣布了一则大消息:“国务院已于1月7日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东莞市升级为地级市”。一座年轻的城市诞生了。
“这是东莞最大的一笔财富,怎么算都不过分。”对东莞升格地级市的影响,第一任市长郑锦滔这样评价。省社科院主办的《新经济》杂志也认为,“东莞人获得了一个自由的发展机会,并趁势迈上了经济快车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东莞人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利用海外侨胞多和毗邻港澳的人缘地缘优势,以“三来一补”加工业起步,大胆利用香港和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乡镇企业,在短短几年内打下了东莞地方工业的基础,从而使农村走向了城市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84年,东莞县生产总值已达25.36亿元,外贸出口总额为1.29亿美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49元,分别相当于1978年的2.6倍、3.3倍、4.4倍。
东莞人越来越感觉到,“东莞县”这个名头不够响亮,给进一步招商引资造成了障碍。当时东莞籍香港同胞有几十万人,一些人有意来莞投资。但涉及大项目投资时,许多人一听东莞“县”,都认为县不是搞大项目的地方。
办事效率低下也影响了东莞的进一步发展。当时东莞属于惠阳专区,镇里要搞项目,要通过县、地区再到省里。“同样的项目,别的市因为少一个环节,时间就省下来了。”郑锦滔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投资项目如雨后春笋,但审批时间太长,影响了项目引进和建设进度。另外,受限于建制,东莞县搞大工业园区、城市规划建设和资源整合也遇到一些困难。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国务院批准东莞撤县设市(县级)。这为东莞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大大鼓舞了东莞人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
1985年9月5日,国务院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惠阳、肇庆、梅县三地区行政体制问题的批复》函,同意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10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惠阳地区行政公署发函,也作了同样的批复。1986年2月5日,东莞市各界4万多人在莞城人民公园集会,隆重举行设立东莞市庆祝大会。大会号召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再展宏图,把东莞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城市。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地转发了国务院的批复函。东莞撤县建市,结束了东莞1000多年县级建置的历史,加速了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此举使东莞市成为国内少有的不设区的地级市,直接管辖乡镇。
在东莞市委原书记李近维看来,东莞首创的市辖镇街的行政管理体制,精简了县区一级行政机构,一方面意味着指令上传下达效率更高,可以最高限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轻纳税人负担,将省下来的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东莞的工业化、城市化。省社科院主办的《新经济》杂志也认为,“东莞人获得了一个自由的发展机会,并趁势迈上了经济快车道”。
这种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的独特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东莞在独创的行政架构基础上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胆向各镇街简政放权,形成高效、精简的行政体制,造就了东莞在改革开放前30年GDP年均增速20%以上、城镇化水平接近90%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
【策划】靳延明 郭文君
【记者】郭文君 欧雅琴 陈琬莹
【】 郭文君 欧雅琴 陈琬莹
【】 南方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东莞市是地级市吗推荐搜索词:
1.广东省东莞市是地级市吗
2.东莞市是地级市吗?
3.东莞市是地级市吗现在
本文标题:东莞市是地级市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