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的诗句推荐文章1:草堂读诗|朗诵:姜桦《雪》《时间给我们留下过什么》

  雪


  火焰和血顺着黑暗流淌


  胡桃木的桌子上断刀跌落


  一丛白发,说着我的前半生


  雪,这北方的事物,我已多年没见过它


  有关雪的诗句确实太多了,寂静的冬夜


  我写下的只有白发,余生


  大地紧迫,一片苍茫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听到的诗歌《雪》,出自诗人姜桦的组诗《余生一片苍茫》。姜桦,笔名阿索,出版有诗集、散文集多部。曾获“紫金山文学奖”等奖项,作品收入多种诗选。是中国作协会员。现居盐城。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姜桦的诗。


  姜桦的诗歌生活已经持续了30多年。30年,他的写作一直都在努力尝试着某些转变。而人到中年,姜桦觉得沉思使一颗心下潜,这也使得他的诗句添了许多人生的况味。继续来听这首《时间给我们留下过什么》:


  时间给我们留下过什么


  时间给我们留下过什么?


  清晨的蝉鸣、黑夜的闪电


  午后,一记雷霆的不朽回声?


  初开的蓓蕾向蝴蝶学会了亲吻


  侧身而过的女子手持点火的蒲棒


  塔尖飞起的鸽子,有一只来自唐朝


  天空中的水母、端坐古塔的海妖


  波浪在半夜的礁石上练习唱歌


  爱,从来都不依靠经验和回忆


  头枕溪水,在夜幕上画出星星


  凌晨三点,一天中最困倦的时候


  我坐在灯下,把睡眠,让给了你


  如今,姜桦的诗歌正朝着另外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走去。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像一颗颗星星,照亮这苍茫的人世间。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今天读诗就到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瑞雪兆丰年的诗句推荐文章2:「诗词鉴赏」雪霁初晴,十二首雪霁的诗词,欣赏雪后的人间仙境

  连日的微雪,让人们仿佛进入到了童话般的洁白世界。皑皑白雪将漫山遍野,妆点得纯净素雅,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特别是雪晴之后,宛若人间仙境,清代郑板桥有诗云:“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雪霁初晴,十二首雪霁的诗词,欣赏雪后的人间仙境!


  雪霁


  唐-罗隐


  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


  锁却闲门出,随他骏马行。


  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


  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


  会稽郡楼雪霁


  唐-张继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雪霁


  宋-张侃


  微雪寒侵煖,新晴风扫氛。


  天公念穑事,秋稼定如云。


  江上雪霁


  宋-朱淑真


  江水冰消起绿鳞,川原荡涤少烟尘。


  风吹南北溪桥畔,柳色参差欲漏春。


  雪霁有感


  宋-谢翱


  夜长春度梦,门雪拥笆篱。


  不倚成山积,情知有霁时。


  日高檐自雨,气上瓦如炊。


  风过梅花湿,寒香只恋枝。


  雪霁登普贤阁


  宋-司马光


  只雪明朝日,山河坐可分。


  崭岩初解冻,片段未归云。


  阔望穷人境,高寻俯雁群。


  开门枝鸟散,玉絮堕纷纷。


  雪霁金宿楼閒望偶作


  宋-文彦博


  盈尺初晴皓采鲜,长空极望势漫漫。


  铜台不惮三休上,冰井须添一倍寒。


  舟楫似从云外过,园林如在鉴中看。


  冬来景象今方好,未到黄昏且凭栏。


  蝶恋花-雪霁花梢春欲到


  宋-王安中


  雪霁花梢春欲到。饯腊迎春,一夜花开早。


  青帝回舆云缥缈。鲜鲜金雀来飞绕。


  绣阁纱窗人窈窕。翠缕红丝,斗剪幡儿小。


  戴在花枝争笑道。愿人常共春难老。


  雪霁后王相公招饮郊园


  明-安希范


  出郭乘初霁,高台列绮筵。


  北临收市邑,南睇俯山川。


  莘野耕春雨,磻溪钓暮烟。


  圣明虚席待,莫负太平年。


  雪霁


  明-骆文盛


  旭日散晴晖,西山雪意微。


  茶初烹石鼎,客已到柴扉。


  啅雀檐前下,轻云谷口归。


  村醪闻已熟,莫惜典寒衣。


  彤庭雪霁


  清-查慎行


  曈曈霁色启黄扉,瑞霭遥生旭日晖。


  白玉阶墀增皎?,丹霄台殿倍光辉。


  融成雨露滋仙境,化作阳和满帝畿。


  共喜太平真有象,宫梅苑柳渐芳菲。


  雪霁同周仪部对酒康山


  清-朱彝尊


  一篑城隅出,千家雪后匀。


  江湖谈往事,丝竹老斯人。


  不厌寻幽晚,惟应对酒频。


  寒梅意萧瑟,想见武功春。


  瑞雪兆丰年的诗句推荐文章3:一场大雪美如画,十二首雪景的诗词,欣赏诗人笔下的绝美雪景

  一场大雪,漫天皆白,把天地之间点缀得如童话世界般梦幻。纷纷扬扬的雪花,为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缕浪漫情调。


  雪,自古以来都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对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意境,也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意味,还有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景象。


  一场大雪美如画,十二首雪景的诗词,欣赏诗人笔下的绝美雪景!


  题雪景


  宋-曹勋


  雪满群山万类沉,幽人闭户寂无心。


  轻舟冲冷肯乘兴,情与剡溪寒意深。


  题朱锐雪景册


  宋-章惠皇后


  雪吹醉面不如寒,信脚千山与万山。


  天甃琼阶三十里,更飞柳絮与君看。


  题叔问燕文贵雪景


  宋-程俱


  云鼎峰前十九年,醉看银色变山川。


  当时天喜遗身世,知是人间第几天。


  如梦令-雪景便面


  元-王行


  满眼落花飞絮。回首琼林玉树。


  驴背是何人,得了灞桥诗句。


  归去。归去。春在醉乡深处。


  题雪景


  明-史谨


  寒树老空山,云根碧藓斑。


  野船才近岸,疑向剡溪边。


  题雪景


  明-蓝仁


  湖边倒树玉为槎,树底茅檐路半斜。


  饥鹤翅寒飞不去,伴人闲立看梅花。


  题李谷清雪景


  明-王佐


  梁园飞雪玉缤纷,坐列金貂酒半醺。


  借问当时谁授筒,相如词赋最淩云。


  戈文雪景图


  明-唐寅


  柴门深闭蓣徐煨,沽得邻家村酿来。


  白发衰颓聊遗岁,山妻稚子笑颜开。


  雪景


  明-文征明


  愁云灭没无飞鸟,新水微茫有断津。


  谁识溪南千垒玉,输他高阁倚阑人。


  雪景画


  明-刘泰


  高堂怪底寒侵骨,远山近山银突兀。


  细挑松火静中听,蚕叶蟹沙声仿佛。


  水边老屋伊谁家,爨烟几缕随风斜。


  出门一白已无地,蹇驴何处寻梅花?


  捣练子-雪景


  清-周贻繁


  垂玉箸,挂冰丝。


  石桥残柳想依依。好东风,何日吹。


  春意浅,酒休辞。


  悄寒谁与劝金卮。小梅花,晕胭脂。


  渔家傲-雪景


  清-商景兰


  雪霰纷纷流竹路。数声乌鹊窗前度。


  一带寒光凝腊树。


  时如故。楼台倾刻成纨素。


  茅店布帘横古渡。寺钟戍鼓催天暮。


  驴背小桥栖白鹭。


  真堪赋。何如柳絮风中句。


  瑞雪兆丰年的诗句推荐文章4:毛泽东大气磅礴的咏雪诗词

  文/李光荣


  在毛泽东一生中,喜雪,爱雪,喜得痴迷,爱得亲切。下雪的时候,他总是觉得很开心,有时甚至到了忘情的地步。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走在雪中的毛泽东童心未泯,他专爱走有雪的地方,专爱用脚去踩雪,厚厚的积雪淹没了他的双脚,甚至灌到了他穿的布鞋里也全然不顾,完全自我陶醉在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中。


  雪赋予了诗人伟大的灵魂,抒发出磅礴千古的胸怀。雪的意象也常常出现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以寄托他对雪的不寻常的情感。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诗词中,感受那不朽的咏雪篇章。


  毛泽东曾自豪地称自己是“马背诗人”,他曾有些留恋地说:“在马背上,人有的是时间,可以找到字和韵节,可以思索。”的确,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他的诗词常常是骑马或坐担架于行军路上所作,成为了他领导革命战争的真实记录。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是1930年2月毛泽东在由闽入赣,由进攻吉安转为进攻吉水县水南、吉安县值夏的行军途中所作。这是一生钟情于雪的毛泽东第一次用诗笔写下的雪景,写下的与猎猎红旗交相辉映的雪景,仿佛是一幅壮美的雪里行军图。


  “漫天皆白”,起句脱口而出,自然流畅。“漫”天——寥廓天空,急风卷雪,飞雪舞风;“皆”白——茫茫大地,山川原野,素裹银装。这氤氲万状的雪,就为词人所歌咏的主体——挺进于风雪征程的工农红军渲染出既紧张肃静又充满生机希望的氛围。红军战士以挟风雪之势席卷江西去迎接革命高潮的迫切心情,与眼前翻舞的雪花、皑皑大地之景物浑然一体,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光辉。虽然身临的是“漫天皆白”,将去处也是“风雪迷漫”,但在笔下却看不到一丝寒冷、凄苦和畏惧,只感到旺盛的斗志、火样的热情、坚强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


  正像长征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一样,长征诗词也是属于毛泽东的传奇。长征之苦,最苦在爬雪山过草地。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是长征最艰难的路段。可出现在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却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巨山大川之后出现的冰清玉洁世界,让诗人感到“更喜”,集中显示出诗人对冰雪热爱的审美趣味。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手迹。


  昆仑山的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因而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岷山,也可以看作昆仑山的一个支脉。伫立岷山之巅,感受横空出世、雪峰如海的昆仑,毛泽东体会到人类的过去,畅想着世界的未来,构思出一首大气磅礴的《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这首词题目虽未标明写雪,实际上从头至尾都在写雪,刻画雪的形象,反映雪的意境。披挂在昆仑山身上的冰雪,一冷一热地更替,凝聚了人类文明的万世沧桑,它孕育了多少彩色生命,又荡涤了多少万物生灵。“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毛泽东以气吞六合的气概、声震寰宇的威势直接与昆仑山对话:要改造你这高寒多雪的旧貌;要倚天抽剑,按人类的意志和历史的需要把你剪裁开来,分给世界各国,使人类寒暑相同,凉热均等,人类共享幸福太平。


  作为诗人,毛泽东由这首词走向纵论世界的诗坛;作为政治家,毛泽东由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者从延安走向世界舞台。


  1936年2月,中央红军刚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两个月后,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把陕北秦晋高原装点成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仿佛是要为出征的红军将士们壮壮行色。看着这一切,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像火团一样,在毛泽东的胸中燃烧起来,他一气吟哦成了后被柳亚子先生定评为“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手迹。


  尽管毛泽东钟情于雪,咏雪的诗句多而精彩,然而以“雪”冠题的词却只有《沁园春·雪》这一首,又取雪为物象,旨在作为情思的抒情载体。词中所咏之雪,可不是一般的雪,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雪;是结束了空前壮举的长征,一连粉碎蒋介石国民党几次“进剿”,正欲挥师东征抗日之际,在中国北方秦晋高原所见所感的雪;是诗人融入自己的情怀、抱负、理想、愿景的雪。正是气势威猛的雪装扮了祖国壮阔美丽的河山,而这又激发起诗人评说历史英雄、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由雪到江山,再到英雄,诗词豪气纵横,荡人心怀。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将《沁园春·雪》这首词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1月14日在《新民晚刊》首次公开发表,轰动山城,影响遍及全国。世人从而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卓越的文学家和才华横溢的诗人。然而,蒋介石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毛泽东的“狂妄”和“野心”,他责令御用文人对抗毛词,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坛大战,可谓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奇观。


  毛泽东终结了一个时代的噩梦,用他的诗篇为创建新中国的长卷写下了有力的结尾。一个外国人在读过毛泽东那无与伦比的诗篇之后,由衷地称赞道:“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1953年冬毛泽东在杭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是毛泽东外出视察到的最多的地方之一,他称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1953年底,毛泽东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杭州,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并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了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手迹。


  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雪,本是严寒的象征。但在诗人看来,朵朵雪花仿佛是春天送来的名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风雨也罢,飞雪也罢,都挡不住“春天”的来临,它暗示的正是革命胜利的前景,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962年,春天如约来临,在飞雪中来临。梅花与雪的故事还在继续。是年冬天,12月26日毛泽东迎来了69岁生日,他并未追忆自己的昔日峥嵘,而是又作《七律·冬云》诗以言志:“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首《七律

本文标题:瑞雪兆丰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