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推荐文章1:劳动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安徽合肥在劳动教育中加强课程融合、核心素养培育——


  劳动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本记者 方梦宇


  未来,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动手做饭、洗衣、修理家电……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教育部日前印发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针对不同学段的劳动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安徽省合肥市,发掘劳动教育的育人指向之路早已清晰。从课程融合到学段融合,再到新课标下的重新思考,结合不同区域和学校的特色,劳动教育在合肥呈现出形式多样、育人价值丰富的良好态势。


  课程为本 跨学科融合


  从课程框架出发,规范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在合肥市不少学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


  合肥市瑶海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从2020年起便开始探索劳动教育“1+X”课程模式,即在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开展以主题研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为载体的剪纸、面塑、篆刻等校本特色劳技课程。


  “课程是纲领,能将劳动教育推上制度化和教研化的路子。”在瑶海区教体局副局长张玉玲看来,校内必修课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但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建设,各学科教学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


  这种观点在合肥市不少中小学得到了印证。如今,在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成了其他年级学生艳羡的对象,因为他们每周都可以上一节学校的“网红”课程——“陶冶成器”。


  在校长冯璐看来,此门校本劳动课程的最大亮点就是多学科的融汇交叉。如“小茶壶”一课在学校的陶艺教室开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茶壶,认知壶盖上的小孔作用,熟悉安徽著名产茶区,并学唱歌曲《采茶山歌》、辨识乐器、编创舞蹈动作等,学科融合贯穿课程始终。


  “经过实践证明,学科融合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校内劳动课程形式化和流程化的问题,更能让劳动的意义在具体的学科交叉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冯璐说。


  在其他学科中植入劳动理念,更是将“劳动价值”化成了“无声之雨”滋润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每一处缝隙里。


  在合肥市五一小学校长喻巧月看来,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当我们通过劳动教育培育热爱劳动等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就是德育;当我们让学生思考劳动过程的原理奥秘时,劳动教育就成了智育;当动动手流流汗发挥强健体魄、增强体能作用的时候,劳动教育就是体育;当我们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创造美的成果时,劳动教育就是美育”。


  借力共赢 校外场地拓展边界


  校内劳动课程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框架和基础,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套。“学校在劳动课程实施中是主阵地,外部实践基地和家庭是协同实施的场所。”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说。


  合肥市四河小学是合肥市一所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校,八成以上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内外劳动课堂的连接在这所学校有着别样而深远的意义。


  校长胡旭东至今仍清晰记得一个场景,多年前他曾向学校一个学生提问长大后想做什么,学生的答案是教师或者快递员。后来胡旭东了解到,孩子的爸爸是快递员,孩子能认知的职业只有爸爸和教师。如何丰富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与职业院校的牵手成了一剂良方。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在只有一街之隔的四河小学建立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该院小学教育学专业学生每周定期到四河小学进行半天跟岗学习,同时四河小学学生也定期进入高职院校,以特色校外社团形式开展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


  在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团委书记王宝玉看来,与四河小学的合作共建也让高校学生获得了更加专业的第二课堂志愿服务机会,“指导小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体验,会让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均得到较好的巩固强化,相比于其他志愿服务,这种和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生实践机会对高校来说也是极其珍贵的”。


  据悉,目前合肥市已命名49家“合肥市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建立4家国家级、45家省市级研学实践基地。根据《合肥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要求,到今年年底,合肥市每个县(市)区将至少建设1个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到2025年,合肥市还将认定100个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素养导向 新课标下的再出发


  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


  在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校长吴晓静看来,此项信号将引导学校更加看重劳动教育的“课程+”模式。“以前总认为劳动教育是德育教师的事,而现在,它关乎全体教师的教研和课堂质量。”


  对此,逍遥津小学美术教师韦蓉深感认同:“新课标对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包括知行合一的育人导向、全过程的评价机制等,都对教师既有的课堂模式提出了挑战,而劳动实践环节成了应对挑战的良策。”


  韦蓉介绍,美术课往纵深育人价值的导入势必要引导学生自我创造、自我实践,如学生制作全家福相框过程中植入感恩教育内容,再如树叶画制作引入环保、航天器模型制作,全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航天精神,这也和新课标所倡导的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对此,吴晓静认为,劳动教育首先应是劳动价值观教育,其次才是劳动习惯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重点应是通过劳动培养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自觉性,彰显个体存在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劳动发现人的主体性继而滋养心灵,在合肥一些学校已有所体现。


  在把学校小农场交由学生自主耕种的过程中,蚌埠路第二小学校长何珊红惊喜地发现,劳动除了给予学生懂得感恩、能够奉献的美好品质外,还有着更深刻的心理疗愈力量。


  学生小林因为幼年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加之生活城市的变化,进入小学后出现了严重的情绪表达障碍。“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被他打过,最严重时,班级里所有家长联名要求让小林退出班级。”学校德育副主任同时兼任心理咨询师的丁蓉用尽了心理咨询的常规方法均不见效。


  一次偶然的机会,丁蓉把小林带进了学校里的小农场。在种植花草蔬菜的过程中,小林表现出了异于寻常的安静。刨土、种树、栽花、浇水……劳作归来,丁蓉发现,在小林的六宫格绘画中,原本的枪弹、厮斗变成了花草云风,画风和语言都趋近柔化,小林班主任收到的投诉信息也越来越少。


  何珊红表示,如今她能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劳动在帮助学生建立关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劳动可以帮助学生发掘人与自我的关系,生产劳动可以探索人与物的关系,服务性劳动可以建立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孩子从小认识到一个人走向社会,必须要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 中国教育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推荐文章2:息县第九小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今天5月31日,息县第九小学,人山人海是欢乐的花园,是快乐的源泉,是节日的盛典。


  看这是我们闪闪红星的舞蹈老师杨兰也是我们年级的音乐老师,我们和杨兰老师一起照相了,我要好好留存。


  我们从小就有一个当军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现在我们正在候场呢!候场的时候也不能干等着呀,看看我们,也有自己的小娱乐!老师突然的偷拍,让我们竟然愣在了那里。


  看看我们小女生一点都不怕老师偷拍,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是最美的,自由自在自娱自乐,好开心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小女生自信自强,平时活泼好动的男生们呐,唉,别提了,就像小白兔似的,脸都不带露一个!


  看看我们前几天还代表了学校,参加了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呢!


  九小我的家,我的学校,我永远爱她。


  老师们不光教我们知识,在大课间里锻炼我们的身体,哈哈,虽然我们跳得不怎么样?可是也是一种锻炼哦!每次学校有比赛的时候,老师就会提前通知我们,我们也会在班里进行比一比赛一赛谁最棒,谁就代表班级去参赛!


  夏季来了,是溺水的高发期,老师教导我们“六不一会"预防溺水的发生,还在家长会上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家长看顾好我们,在安全上不光老师讲,还让同学们上来分享,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预防溺水,预防交通安全因为马路不是自家的后花园,预防食品卫生的安全,预防校园欺凌,老师常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家里的开心果。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推荐文章3:台青筑梦大陆爱上热土:我们愿意做祖国花朵的园丁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鼓励台湾青年在福州创业就业。目前,全市主要台湾青年创就业平台入驻台湾青年企业347家,在榕创业就业台湾青年逾4000人。图为台湾青年萧国佑(右一)在福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和同事讨论产品策划方案。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热爱祖国、扎根祖国,我要说,我的家在这里,我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这群台湾老师愿意做祖国花朵的园丁,带领我的大学生,努力、冲呀!”在12月18日举行的“叶班长来了之台青筑梦季”研讨会上,就职于湖北经济学院的台籍教师吴钰萍向台下嘉宾如是分享心中感受。


  2018年第三季度,东南卫视联合海峡卫视、上海漾漾文化传播公司(观视频)和湖北经济学院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推出12集系列专题片《台青筑梦季》,以有10年驻台经历的主持人叶青林“叶班长”为主讲人,立体展现了50多名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创业的故事,传达台青同胞的收获与感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吴钰萍就是其中一名台湾青年。两年前,吴钰萍从台湾东华大学博士毕业,受到湖北经济学院对台籍教师优秀待遇和广阔发展平台的感召,她毅然拎着30多公斤的行李箱,只身奔赴武汉。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师后,她给学生们带来了以“爱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受欢迎,学生们亲昵地称呼她“安妮老师”。她在研讨会上分享说,现在她已经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由于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现台湾青年在大陆的拼搏精神和融入过程,《台青筑梦季》系列专题片也得到了岛内各界知名人士的肯定。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台北市前副市长李永萍,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等都先后表达了肯定和称赞。


  尤其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受这档节目影响,踏上大陆土地,发展得越来越好,李永萍感慨万千,觉得过去多年来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她说:“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值得去做的,没有一种努力是枉然的。台湾刚刚过去的‘九合一’选举结果,让很多人意识到台湾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非常期待,对大陆惠台工作非常有感。我们愿意继续努力下去。”


  12月18日也是《台青筑梦季》出品方之一——东南卫视分派记者赴台驻点十周年纪念日。福建省台港澳办、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当日在京举办研讨会,国台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等中央部委相关人士,两岸重量级嘉宾学者和台湾青年代表,两岸数十家媒体畅所欲言,为如何进一步做好大陆媒体驻台采访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庄志松说,在十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做这样一次回顾和研讨,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完成好驻台采访工作,承担起媒体应有的担当,促进两岸交流融合。


  东南卫视隶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多年来深耕台海,2004年5月开大陆省级卫视之先河,推出了聚焦台海的晚间新闻通栏《海峡新干线》。之后又陆续推出《海峡午》《海峡论坛》《海峡深呼吸》《海峡夜航》《台湾新闻脸》等涉台新闻及专题节目,在两岸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知度。(雷蕾)


  原台青筑梦大陆 成就精彩人生


  《 人民日海外版 》( 2018年12月24日 第 04 版)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推荐文章4:00后这是赶上时代红利?网友:小时候一直夸我们是祖国的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