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状元文章汇编
历代状元文章汇编推荐文章1:状元名录来了,历朝历代都有!看看你祖上都有谁?
状元名录来了,历朝历代都有!
看看你祖上都有谁?
历代状元文章汇编推荐文章2:从唐朝到清代,1282年状元风云录
状元的原产地,就是中国。
自打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开启科举第一场考试,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1282年间,你猜史书拢共记录下多少有名有姓的状元?
599个(文状元)。
621年,唐高祖李渊诏令“各地有名气的人才,先在本县初考,再到州里复考,合格的每年十月再到京城考试”,到了第二年,李渊进一步放宽条件:读书人不必看任何长官的脸色举荐、也不问以前是否有名气、皆可以自由名参加考试,于是武德五年(622年),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就此诞生——你只要有才,你就能青云直上,帝国的权力中心对你敞开大门,只要你能!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正在来临……
622年第一次科举产生的状元,叫孙伏伽。这是第一个史上有名有姓的状元。
不过孙伏伽并非普通布衣,史料上说他四年后曾参与“玄武门兵变”,三十年后“年老辞官”,大约相当于原先蛮有才干的公务员带职带薪考了个状元。
在孙伏伽之后,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涌入了考场。
670年,宋守节为状元。但是同榜的杜审言,更有名。
杜审言是个狂人,他曾经说:"比文章,屈原、宋玉写不过我;比书法,王羲之得跟我学。"
他应该再说一句:“比孙子,你们也靠边站……”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有个儿子叫杜甫。杜甫也很祟拜他爷爷,曾经教育自己的儿子道:“诗是咱家的家传绝技……”
杜审言就是凭着以下这首诗,被公认为唐五律的奠基人的。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675年,郑益为状元,同榜有沈佺期,宋之问。沈佺期+宋之问也比郑益有名,原因和杜审言一样——他们是唐朝绝、律诗体的奠基人。
唐诗若无绝、律,至少减色一半;唐诗能有绝、律,沈宋功不可没。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有才的都考不中状元吗?也不是。状元诗人很快就来了。
695年,贺知章为状元。这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状元郎,也是唐朝大V诗人里第一位状元郎。这人号四明狂客,写诗却甚为平易近人,除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编入小学教材,还有一首《咏柳》也是给小孩子看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唐 贺知章 草书孝经 局部 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自贺知章开始,二三十年间,诗人们小小地过了一把轮番中状元的瘾。
702年,张九龄为状元。不过,因为考官沈佺期被考生举,沈佺期后来也承认了收受考生贿金(此事与张九龄无干),这届考生的成绩全体作废,张九龄白考了个状元。
状元虽然作废了,张九龄的才学可没有作废,他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即使被诽谤排挤、贬出长安,写出的诗依然风致楚楚,那句一到中秋就会被拉出来刷屏的“海上生明月”就是他写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721年,王维为状元。
坊间传说,那一年的状元,本来应该是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唐郑还古根据这些传言,写成唐传奇《郁轮袍》一文。
但无论如何,后人只记得王维,不曾记住张九皋呀!除了“愿君多采撷,此物更相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他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始终稳稳站在“千年金句榜”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千岩万壑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24年,杜琯为状元,同榜有祖咏。
《唐诗纪事》里说,这年的诗题是“终南望馀雪”,须写六韵十二句(即此诗须写十二句,每二句押韵),祖咏写了四句就交卷了,结果,此诗流传至今,另一个结果是——因为字数不合格,祖咏没及格。
不知道状元郎杜琯那年写了什么,想来,一定是稳稳当当的六韵十二句。可千年后,大家终究只记得祖咏这张不及格的作文卷。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余雪》
“这届状元叫啥名记不住,同榜某某某很有名”的情况仍在继续。
727年,李嶷为状元,同榜进士中,后来很出名的是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 五代十国 周文矩文苑图 故宫博物院藏
734年李琚为状元,同榜里出名的是颜真卿。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书法史上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存在,其出名程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
颜真卿 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即祭侄文稿)
735年,贾至为状元。贾至这个状元,也没有很有名。他的同榜们,也没有很出名。
让后人记住贾至的,是“贾至舍人系列诗”。
因为这个系列诗,是王维、岑参、杜甫写的,当然,还有贾至本贾。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杜甫在长安当左拾遗,和贾至、王维、岑参都是同事,有一天早朝,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写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投桃李,王维、岑参、杜甫接下来也各写了一首。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绛帻鸡人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这组诗,后来经常被拎出来作为如何得体表忠诚的典范模式,大家可以细品品,谁写得更好一些。
当然也有,靠自身“实力”被人记住的。
738年,崔曙为状元。这位状元,因《明堂火珠诗》得中第一,却也因这诗——不剧透了,先看看吧。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崔曙《奉试明堂火珠》
仅仅一年,崔曙便病故,留下一女,人多道是因“曙后一星孤”之句,诗言成谶。
这状元有点惨啊。看来状元还是让同榜继续出名比较好……
744年,赵岳为状元,第二名比他有名,叫岑参。
这位榜眼后来立志到塞外建功立业。他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诗句中,尽是鞍马风尘的征战与冰天雪地的风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51年,李巨卿为状元,因为同榜有钱起,后人记住了这一年的省试试题是《湘灵鼓瑟》。
和祖咏那年考试一样,这年的试题也要求六韵十二句。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这样的诗,很难写好。
祖咏写了四句能流传下来已是极难得,钱起却不但完成了六韵十二句,还把它写成了千古名作,“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由此,奠定了钱起的不朽声名。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753年,杨儇为状元,同榜有张继。
这一年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三年。已经考取了进士的张继,本来应在朝安稳为官——若他安稳在朝为官,恐怕唐诗史上,便少了一页绝妙的诗篇。但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张继不得不跟着大家南逃,南逃途中路过苏州,他随手写了个日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只因这首《枫桥夜泊》,南逃避“安史之乱”的张继进入了《唐诗三百首》。
虽然,他仅仅只留下了一首诗。
“安史之乱”平定后,大唐这般巨轮的桨轮再次如常运转,自然,也包括科考和状元。
781年,崔元翰中状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三元及第的状元。
三元及第,便是在乡试中获第一名解元,在会试中获第一名会元,在殿试中获第一名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
崔元翰中状元这一年,全国统共只有17人考中进士,其它年份也大抵如此,唐朝这种异常严苛的人才选拔,到宋朝才稍微松一些,唐朝每年取士,都差不多是十几人至三十几人之间,宋朝扩充到了数百人,可见考中唐进士有多么难,考中唐状元更是难,而连中三元,那简直就是非人类的学霸了!
不过我们一路看状元名单 ,还真是让人特别无语——连中三元的,未必千古留名,连续三次不及格的,却成了“千古文章一大家”。
792年,贾棱为状元,同科有韩愈。
这是复读生韩愈第四次应试。前三次,他都考砸了。考砸的那几年没有人能想到,日后,这个屡败屡战的小子会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唐宋八大家之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五代十国 黄笙(传)勘书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韩愈教子以读书之事
唐宋八大家里,唐人占了俩,一个是韩愈,另一个,正在来赶考的路上。
793年,苑论为状元,同科有柳宗元、刘禹锡等。
柳宗元这年仅仅21岁,虽未中状元,但21岁高中进士也属极难得了。唐宋八大家里的另一家,便是他。
此时年轻的柳宗元并不知道,他的前途,将充满了荆棘,和茫茫不绝的愁思。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写下这诗时,距他中第已许多年,朝廷将他一贬再贬,贬到柳州做刺史,而他所寄的漳汀封连四州中的连州刺史,是刘禹锡。
刘禹锡是柳宗元的同年,考中进士时比柳宗元大不了多少,也才22岁,不久24岁便授太子校书,和柳宗元一样都是少年得意,却因参与永贞变革,双双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
只是刘禹锡的性情更为坚韧,他虽然也抱怨自己被当作了废弃的“沉舟”“病树”,却犹自开解自己:人生总有希望。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796年,李程为状元。人们并不记得崔护与他同科,却始终记得他的“桃花人面”。
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里有这样的说法: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后出游,在长安南郊偶遇一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在墙上还是在门上写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800年,陈权为状元,同科进士中,最出名的是白居易。白居易虽与刘禹锡同年,却晚于刘禹锡七年,此时方才中第。
不过,许多年前,白居易在长安,早就凭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扬名立万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明 郭诩 琵琶行图轴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808年,柳公权为状元。这是书法家行列里出的文状元。
楷书里的“柳体”,指的就是柳公权。他和颜真卿并称“颜柳”,又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 玄秘塔碑局部
822年,白敏中为状元。
说到白敏中,是因为他和二十年后的状元郑颢有些瓜葛,郑颢中状元后没过几年,白敏中便给他积极作媒,迫使已有婚约的郑颢无奈娶了唐宣宗之女万寿公主,据史料记载,郑颢是惟一可考的做了驸马爷的状元郎。但驸马爷状元郎并不领情,白敏中因为做了这个媒,郑颢恨得牙痒痒,一有机会就给他下绊子……真不晓得白敏中是何苦来哉。
823年,郑冠为文状元,828年又中武状元,这是对“文武双全”最具体的解释了吧……
828年,韦筹中状元,同科有杜牧。
杜牧的政治才华十分出众。十几岁的时候,他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不过,后人大多不记得这些,大家记得的杜牧,是那个与张好好有过一段感情戏、更“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杜牧无法在政治上出头,据说是因为他卷入了晚唐最严重的牛李党争,同样因为卷入党争而终生郁郁不得志的还有李商隐。
837年,李肱为状元。同科有李商隐。这之前,李商隐已四次落第。
这年的主考官是令狐绹的好朋友高锴。高锴曾问令狐绹:“你最好的哥们是谁?”令狐绹答:“李商隐。”问了四次,令狐绹就说了四次同样的答案。
这一年,李商隐考中了。考中不久,他做了王茂元的乘龙快婿。许多人说,令狐绹是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因为在牛李两党之间反复无常终于弄到了两边不讨好的地步。而李商隐一生写过无数的《无题》,似乎都在剖析自己幽微难明的心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858年,李商隐郁郁而逝。也在这一年,李亿为状元,对,就是鱼玄机的的李亿。
鱼玄机那时候还不叫鱼玄机,叫鱼幼薇,状元郎李亿当时一见鱼幼薇的诗啊,便心生激动与爱慕。而鱼幼薇呢,因为与温庭筠始终没有结果,便也应允嫁了李亿。可惜,李亿护不住她,李亿妻裴氏将鱼幼薇赶出家门后,李忆把她安置在曲江附近的咸宜观,后来……鱼幼薇慢慢变成了风流女道士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赠邻女》
唐女郎鱼玄机最终在27岁时,因嫉妒杀死婢女绿翘被处死刑。状元郎李亿的名和诗都没有传下来,鱼玄机的诗却在南宋朝被刻成《唐女郎鱼玄机诗》,代代流传。
清 改琦 元机诗意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867年,郑洪业为状元,同榜有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这已是大唐的暮日晚景。皮日休后来加入黄巢军中,生死未卜。一个大唐的进士,一个朝廷的官员,会加入反唐的叛军,那一定是对朝廷很失望了。
而时局仍在不可避免地坏下去。大唐的状元和进士们,将何去何从?
869年,归仁绍为状元,同榜有司空图。关于司空图,你也许读过他的《二十四诗品》。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 典雅》
《二十四诗品》是在那些最乱的时候,司空图躲在世外桃源般的王官谷里写成的。黄巢军来召他,他不去;后来朝廷平定了黄巢乱,来召他,他也不去;再后来朱全忠毒杀了哀帝,他不再恍若无闻,而是绝食至死。
有人以绝食来表达故国之思,亦有人以另一种方式怀念故国。
894年,苏检为状元,同科有韦庄。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应物少年时,也曾经过安史之乱的流离,但到韦庄这个时候,他的命运已不止是流离,他的国家已溃烂到一塌糊涂。韦庄后来逃离了兵火连天的长安城,游历江南、最后定居于西蜀,做了蜀国皇帝王建的宰相,将他所记得的大唐风华都一一重现于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大唐的最后一科考试当是在907年,是年考中进士的有20人,崔詹为状元。这是大唐最后的状元。
在江南,一个叫李昪的人,说自己是唐王室后人,在已经没有大唐的时代,在江南建了一个叫“唐”的国家,历史上称这个地方政权为“南唐”。
959年,舒雅为南唐状元。舒雅,就是韩熙载的门生。
在那卷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舒雅也被数次绘出。这里,左起第二人,正在为跳六幺舞的王屋山打拍板的,就是舒雅。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舒雅身旁,坐在凳子上的红衣哥,是967年的南唐状元郎粲。
975年,张确为南唐状元,这年南唐亡了国。
亡南唐者,是大宋。
980年,苏易简为大宋状元,他有个孙子叫苏舜钦,苏易简性好酒,其孙亦好酒。《研北杂志》里说苏舜钦在岳父杜衍家住的时候,晚夕常在手边置酒一斗,读到高兴处,一拍桌子,“满饮一大白”;又读到高兴处,又一拍桌子,再饮一大白。
后来这个爱喝酒的苏才子终于遇了糟心事,他因为“进奏院案”被贬,自己赌气一路南下跑到苏州,以四万钱买下废弃的沧浪亭,修好以后写了篇《沧浪亭记》,又给沧浪亭写了首词。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苏舜钦《水调歌头 沧浪亭》
992年,孙何为状元,这是继唐朝的崔元翰之后,宋朝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他也是柳永《望海潮》这首词的受赠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
孙家出学霸。998年,孙何弟孙仅又考了个状元。
1015年,蔡齐为状元。同科有范仲淹。
范仲淹是大宋三百年罕见的完人,他是能吏、良将、忠臣、孝子、诗人、君子,自然,也是有名的词人。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
北宋 范仲淹 道服赞卷楷书全卷-第一段 故宫博物院藏
1024年,宋庠为状元——这又是个三元及第的学霸,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不过也有人说,他的状元,是与弟弟宋祁对调得来的,说哥哥宋庠是榜上的状元,弟弟宋祁是大家心目里的状元。
是不是有此一说,并无确证,不过在词史上宋庠并无名句,倒是他的弟弟宋祁,是真正凭着“红杏枝头春意闹”名留词史的。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玉楼春 春景》
那年的榜眼叫叶清臣,亦有词名。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叶清臣《贺圣朝 留别》
1024年的这一场考试有“双状元”之称,颇有意思的是,宋朝的考场里,大家看好的状元大热门被黑马挤掉的事情还在不停地发生。
1030年,19岁的王拱辰为状元,而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本科状元,是欧阳修——这位恃才而生的年轻人曾一口气拿下广文馆试、国学解试、礼部解试头一名,连他自己,都深信自己会是今科状元。可惜啊,多少事,泪眼问花,花亦无语。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北宋 欧阳修 欧阳氏谱图稿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1042年,杨寊为状元,不过这年的状元大热门,本是王安石。而且王安石殿试第一,杨寊殿试第四……但揭榜时,王安石和杨寊换了个名次,杨寊第一,王安石第四。
为啥呢?王安石那天的作文写得太直了呗,让最后审卷的宋仁宗很不开心。
王安石后来被称为“拗相公”,这个直男,一生都很固执。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王安石《千秋岁引》
北宋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不过,虽然名列第四,王安石好歹是二十来岁的年纪就考中了进士,和他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可是要到十几年后才考中呢。
1057年,章蘅为状元,曾巩终于考中进士了。同科还有苏轼、苏辙、张载、程颢、吕惠卿、曾布、章惇。
传说会试时曾巩的老师欧阳修,拿起苏轼的考卷来看时,觉得这考卷答得太好了,认定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便将这卷子取作第二名,所以后世传说,苏轼有状元之才,却无状元之命——不过,苏轼真正在殿试环节的名次是乙等。
这个乙等考生,后来成为千百年来无数人的甲等偶像。没有之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 仇英 赤壁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宋 苏轼 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74年,刘霄为辽国状元,《全辽诗话》里记录着,刘霄曾作为使者到过宋朝,且与苏轼对饮时,高声朗诵苏轼的《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苏轼后来笑道:“虏亦喜吾诗,可怪也。”
可见偶像的光辉,当时就已开始流布了。
1079年,时彦为状元,同科晁补之,也曾传为当年热门的状元人选。晁补之在当年的开封及礼部试中,皆是第一,可惜,当阅卷官把晁补之的策试卷子呈奉到御案上,神宗的御笔却点成了开封人时彦。
晁补之一生仕途坎坷,后来他索性自号归来子,在山东巨野的东皋老家修葺归来园,种杨柳、耕地、喝酒,过起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晁补之《摸鱼儿 东皋寓居》
1082年,黄裳为状元。
这位黄裳,便是金庸小说里《九阴真经》的原。金庸在小说里说,黄裳原先并不会武功,六十多岁那年,他被皇帝派去校对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万寿道藏》,几千卷书这么校对下来,竟然无师自通了藏在道学经典里的高深武功,也是奇事一桩——黄裳史上是实有其人的,也一生儿爱好是道家,不过他擅词,不擅武功。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黄裳《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裳一直活到86岁。他接下来的两个状元,却没有这么长的命。
1085年,焦蹈为状元,中榜六日后死。1088年,李常宁为状元,中榜六个月后死。
1148年,王佐为状元。同科中出了一位日后宇宙知名的道德专家朱熹。
朱熹考试的成绩其实不太好,在331名同年中,是倒数54名。
不过,朱熹后来一生交出的成绩,那可要比王佐强太多了。他是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也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后人称他一声朱子,也算实至名归。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其一》
南宋 朱熹 尺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54年,张孝祥为状元,秦埙为榜眼,同科有虞允文、陆游。
若说王安石、欧阳修、晁补之、宋祁诸人都没有状元命,张孝祥大概就是自带状元体质吧。是年科考,秦桧爱孙心切,本已内定孙子秦埙为状元,不允旁人染指,不料半路里杀出宋高宗,宋高宗干预了考试,亲自将23岁的张孝祥擢为第一。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张孝祥《西江月》
张孝祥的《念奴娇 过洞庭》清绝过人,《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浩气如虹,但“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足见这位“天上张公子”去来无心的气质。
1157年,宋高宗又亲擢了一个状元,王十朋。
我向梅花溪上家,几看清浅浸横斜。手栽木已如人老,雪鬓萧疏对雪花。
——王十朋《左原诗三十二首 其七 梅溪》
1193年,官家又又又亲擢了一个状元——陈亮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陈亮《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这是陈亮寄给辛弃疾的信。他们本就是相似的人。
他们二人都狂,都怪,都自带惹事体质,也都中心炽烈。
辛弃疾上过《美芹十论》,陈亮就上过《中兴五论》。
辛弃疾到死犹记杀贼,陈亮一辈子坚决主战。只是陈亮,到底还是与状元缘薄,他虽于52岁时中了状元,却未及上任便死了。
1203年,李遵顼为西夏状元,八年后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帝。这是历史上惟一一个状元出身的皇帝——或者说,是做了皇帝的状元。
1235年,吴叔告为状元。同科的潘牥,是探花。
《齐东野语》里说:“潘牥酒量甚豪,喝醉了,就胡乱散去头发和衣服,裸立流泉之中,高唱濯缨之章”。
如此的放荡不羁,他为妓馆题诗也就不足为怪了。但他为妓馆题的诗,实在不见狂怪放荡,却是满纸的风雅。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 潘牥《南乡子 题南剑州妓馆》
1256年,文天祥为状元。这是21岁就考中状元的少年才子,宋史说他“体貌丰伟,美皙如玉”。
在国亡家破的时候,这位才子状元,毅然担起了武夫的责任。
临安陷落时,他作为使臣到元军去谈判,先被扣押,后来逃归,经真州、到温州、漂流海上,辗转于江西、福建、广东一带率兵抵抗了两年。后来在潮州战败被俘,解往元都燕京,走到南京时,同行的邓郯病了,文天祥与邓郯写词作别。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 和友驿中言别》
南宋 文天祥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 局部 中国家博物馆藏
这样的慷慨奇士,可惜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
公元1279年,宋元之间的最后大决战厓山海战爆发,南宋灭亡。
1315年,蒙古人护都答儿为元右榜状元,汉人张起岩为左榜状元
本文标题:历代状元文章汇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