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是哪个国家
苏格兰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1:胡莉评《苏格兰民族》|“无国家”民族苏格兰的历史书写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胡莉
《苏格兰民族: 一部近代史》,[英]T. M. 迪瓦恩,徐一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968页,168.00元
自1999年苏格兰议会建立以来,苏格兰民族主义问题越来越引起专业史家与大众的兴趣。2014年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引起世界瞩目,它的结果虽以“否决独立”告终,但2016年英国“脱欧”事件与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疫情正在改变着苏格兰与英国威斯敏斯特的关系(胡莉:《政党政治视野下苏格兰双重认同的变化与苏格兰分离态势的加剧》,《世界民族》2021年第5期)。在苏格兰民族党(苏格兰议会多数党)要求举行“二次独立公投”之际,《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中译本的出版,能够及时地让国内读者从苏格兰的视角思考苏格兰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抉择。本文将简述这部享誉英语世界的历史著作的学术史与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并探讨苏格兰作为一个“无国家”(stateless)民族的历史书写的困境。
一
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联合为一个国家,自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中叶,苏格兰通过这一联合收获了巨大的好处,成为英帝国的“母国”民族。在此背景下,苏格兰人“颠覆了前几代苏格兰人在他们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时所拥有的强烈的自豪感”(Colin Kidd, Subverting Scotland’s Past-Scottish Whig Historians and the Creating of an Anglo-British Identity, 1689-c.183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p. 268),逐渐乐意将苏格兰民族与英国国家绑定在一起,接受了“苏格兰—英国”这一新生的民族身份。相应的,在史学领域,马里内尔·阿什(Marinell Ash)指出,十九世纪中叶,“苏格兰的历史奇怪的死亡”,指的正是苏格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书写的衰落。
伴随十九世纪末苏格兰民族主义的萌生,知识界对苏格兰民族历史的兴趣开始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发展。1886年苏格兰历史协会建立,1901年爱丁堡大学设立苏格兰史教职,两年后格拉斯哥大学也设立了苏格兰史教职,1904年《苏格兰历史评论》刊行。这些都说明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苏格兰的历史。即便如此,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苏格兰历史书写很少旗帜鲜明地从“民族”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历史。这一时期著名的苏格兰史学家彼得·休谟·布朗(Peter Hume Brown),十分关切苏格兰的民族性,但他三卷本的《苏格兰史》(History of Scotland)也并不能称作是一部苏格兰民族的历史。
《苏格兰史》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苏格兰民族主义的兴起,历史学家对苏格兰历史的兴趣与日俱增。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三部比较重要的苏格兰通史著作出版,分别是:1970年出版的罗莎琳德·玛丽·米奇森(Rosalind Mary Mitchison)的《苏格兰史》(A History of Scotland),1978年出版的J.D.麦琪(John Duncan Mackie)的《苏格兰史》(A History of Scotland),以及1993年出版的迈克尔·林奇(Michael Lynch)的《苏格兰新史》(Scotland:A New History)。其中,米奇森的著作受到专业史家与普罗大众的普遍欢迎,至2002年已经再版三次。总体看,这些历史学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从民族的角度重新看待苏格兰的历史,林奇就在他的著作中试图阐明历史上苏格兰民族认同的形成及内容。
不过,上述著作始终没有在其书名中突显“民族”二字。直到1999年苏格兰议会建立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T.M.迪瓦恩(Sir Thomas Martin Devine)出版了《苏格兰民族:一部近代史》(The Scottish Nation: A Modern History,中译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徐一彤译,以下引用本书,均只标注页码)。至此可以说,一部正式将1707年英苏联合之后的苏格兰视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著作面世了。在书名中突出“民族”二字,或许是要表明,苏格兰在1707年之后仍然以一个民族的身份存在着,而不仅仅是英国的一个地区。苏格兰的历史不是地方史,而是越来越朝着独立轨道发展的一个民族的历史。迪瓦恩本人的知名度与本书果敢的书名,引起了整个苏格兰史学界乃至英格兰史学界的注意,史学界知名人物纷纷为此书作评。
二
迪瓦恩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向专业史学领域之外的普罗大众提供一部苏格兰民族的历史著作。在他看来,“苏格兰社会已经进入历史性宪制变革时期”,学术界不能故步自封地不“介入媒体和公共舆论界对苏格兰身份认同”的讨论中。因此,本书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新著,而是“一部综述性作品”,其“叙述和分析里加入近年来史学界一些开创性著作的内容”,但也对既有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第1页)。就此而言,那些对苏格兰民族历史感兴趣却知之甚少的读者,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本书,知晓近些年史学界对苏格兰民族史的许多重要观点。
既然在书名中格外强调了“民族”二字,迪瓦恩就不能像米奇森那样仅仅按照编年的顺序来写作,也不能将笔墨均摊于各个历史时期。将全书按照历史脉络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不同主题的章节,通过时间线索与主题设定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呈现1707年之后苏格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
迪瓦恩将1700年至1760年作为本书第一部分,主要写作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以及联合之后苏格兰如何逐渐融入联合王国但同时保持其民族性。第一章是“苏格兰在大不列颠之中”,总述了1688年“光荣革命”后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关系。包括:双方如何走向建立联盟国家,1707年的联盟国家制度如何让苏格兰成为英国的一部分但又维护其民族传统,以及苏格兰如何从联合之后最初的不适应到最终接受英国国家。第二、三、四、五章,迪瓦恩展示了这一时期詹姆士党叛乱的兴起与失败,苏格兰经济由衰转兴,苏格兰思想界由保守转向启蒙以及苏格兰长老派教会对地方的治理。这些章节最终要说明的是,这些转变使得苏格兰成为了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同时也使苏格兰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性。
1880年,苏格兰圣伦纳德工厂里用于织亚麻布锦缎的提花动力织布机
第二部分讲述1760年至1830年间,工业化、城市化在苏格兰的进展及其对苏格兰传统社会的冲击。第六章“历史转折中的苏格兰”总体叙述了苏格兰的工业革命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变迁,第七、八、九章展示了苏格兰低地乡村的经济变迁、城镇化以及高地土地制度变革与氏族的瓦解。第十章叙述了工业革命进程中苏格兰基层民众对现行贵族统治制度的反抗。第十一章则转到这一阶段苏格兰民族认同的变化上,重点讲述高地风尚如何成为苏格兰民族认同的化身。通过这些章节,迪瓦恩意在说明:苏格兰传统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英格兰一样成为工业社会;在此过程中,尽管苏格兰经常处于被英格兰同化的危险中,但高地风尚成为苏格兰凸显并维持自身民族性的一项重要工具。
第三部分的时间跨度是1830年至1939年,包含十一章。本部分的章节主题设置略显杂乱,难见清晰的逻辑,但这些章节似乎又可以浓缩在这一主旨中——应对工业化过程中苏格兰经济、社会、政治、人口、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持续削弱着苏格兰的民族认同,但又并未导致其彻底消失。这一部分的总体背景是该阶段苏格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它的畸形繁荣是其他领域变化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迪瓦恩向我们展示了:苏格兰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苏格兰精英们一边维护帝国,一边坚持维护苏格兰的民族性。总之,在这一时期英国国家力量频繁介入苏格兰社会的方方面面时,苏格兰仍旧保持着独特性,成为英国内一个依旧可以识别的民族与社会。
第四部分的时间跨度是1939年至2007年。迪瓦恩首先论述了1930年代至1960年代苏格兰经济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各章节的叙述。认为,经济问题是这一时期苏格兰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但也是1979年苏格兰分权公投失败的原因,“人们比起宪制改革更关心工作岗位和生活水准”(756页)。在“一个民族的重生?”一章中,迪瓦恩讲述了撒切尔与梅杰执政时期,苏格兰如何重新成为了一个民族。与史学界主流观点一致,迪瓦恩认为,保守党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以及确保改革实施的政治体制,导致苏格兰人开始明确拒绝英国国家权力对苏格兰社会的直接干预,因为苏格兰人认为自己需要建立一个苏格兰议会来维护苏格兰的利益,保存苏格兰的特性。本部分还叙述了英帝国的终结之于苏格兰的影响。认为,帝国终结时“苏格兰人对联合王国的信念却空前高涨”。随后“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成为维护英苏合并关系的真正基础(810页)。
总体来看,迪瓦恩完成了他的写作目的,展示出了苏格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延续性。读者们可以发现: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联合之后,苏格兰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民族认同,这体现在苏格兰的长老派教会、独特的教育、大陆法与普通法混合的法律体系以及偏好社会民主的政治文化中。尽管在十八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系列、全方位的变革中,苏格兰总是面临被英格兰同化的危险,但苏格兰的民族认同始终没有完全消失,即便其民族认同的内容已经失真。
在写作方法上,迪瓦恩将苏格兰与同期的爱尔兰、英格兰以及北欧国家做对比,因为“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便无从判断苏格兰历史体验中的哪些部分是独特且有代表性的。”(第2页)迪瓦恩在各部分的写作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由此我们看到,苏格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特殊性。例如:英格兰现代化是渐进的,苏格兰则具有骤变特点,二者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体验并不完全一致;议会改革之前苏格兰的选举制度更加腐败,尤其是贵族举荐制,其对苏格兰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不同于英格兰;苏格兰工会没有英格兰强大,底层民众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体验与认知也不完全同于英格兰;苏格兰的移民率仅次于爱尔兰,是一个向外的民族;苏格兰更愿意支持自由党和工党,等等(134、 241-250、322、593页)。
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并不是一部自始至终贯穿着苏格兰民族主义的苏格兰民族史著作。迪瓦恩秉持了历史学家尽量保持客观求真的态度,在涉及联合派与分离派争执不下的历史问题时,引述了学术界不同的观点,并没有总是站在民族主义者一边,的确是一部“无论苏格兰统一派还是民族主义者都能够满怀自豪地放在自己书架上的著作”(见本书推荐语)。
三
尽管迪瓦恩在序言中就已告诉读者,本书的写作重点是第二、三部分,因为“苏格兰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二十世纪苏格兰的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奠定”,第一、四部分并非本书核心(第2页)。但是,作为一部长达八百多页的著作(中译版),第一、四部分只有不到三百页,第三部分却长达四百页,仍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毕竟,第一、四部分涉及的时段在苏格兰民族的历史上非常关键,前者是苏格兰从独立的国家逐步融入英国的时期,后者是苏格兰从英国的一部分走向民族分离的时期。迪瓦恩过于轻视了这两个时期,因而也招致专业史学家的批评(W. W. Knox, The Scottish Nation,1700-2000 by T.M. Devine, The Scottish Historical Review, Apr. 2001, Vol. 80, No.209, Part 1, pp.139-141)。
本书的另一不足之处在于,尽管书写的是苏格兰民族的历史,这里的“历史”,按照迪瓦恩所说,是比较宽泛的,包括苏格兰的各个领域。但是,通读本书,读者可能会发现,本书的重点在经济与社会(这也是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而有关政治、宗教、文化、身份认同的内容过于简要。此外,迪瓦恩的叙述重心是苏格兰西部,因此有评论苛刻地指出,这不是一部苏格兰民族的历史,而是一部苏格兰西部的历史,全书有太多关于格拉斯哥的描写(Robin Macpherson, The Scottish Nation,1700-2000 by T. M. Devine, Reviews in History, 1 May 2000.
这些不足折射出的其实是苏格兰这种无国家(stateless)民族历史书写的困境。
首先一个困难在于,如何定义苏格兰,其关乎研究苏格兰的方法路径。社会学家大卫·麦克龙(David McCrone)在《理解苏格兰:一个民族的社会学》(Understanding Scotland:The Sociology of a Nation)一书中指出,“苏格兰”既可以指一片故土、一个地区,也可以指一个特征鲜明的社会,还可以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民族,每一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含义(p.53.)。如果将苏格兰视作一个历史从未中断的民族,那么,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许多研究范式并不适合研究苏格兰。麦克龙无奈地指出,社会学中的传统分析模型适用于国家与民族相统一的社会,其对苏格兰来说基本无用(David McCrone,Understanding Scotland:The Sociology of a Nation, Routledge, 2001, p.53.)。
《理解苏格兰:一个民族的社会学》
同样的情况存在于历史学领域。十九世纪后半叶以来,主导史学界的民族国家书写范式主要关注的是独立的民族国家,旨在探究该民族国家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诸种特点。这种书写范式并不关注苏格兰这一英国内的“地区”,从而造成苏格兰的历史书写长期局限于地方史,且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
更大的困境在于:由于当今的苏格兰正在谋求脱离英国,建立独立的国家,而要书写一个试图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的历史,又免不了采取民族国家的书写范式。因为,民族国家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其民族主义的内核。这里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性的,它的至高追求是建立本民族的独立国家,民族因此而无比自豪。然而,正是在这关键的一点上,苏格兰民族的历史呈现出矛盾性——民族因具有自己独立的国家而骄傲,民族最终要追求自己的国家,但苏格兰民族曾在1707年选择放弃独立的国家身份,愿意接受“苏格兰—英国”民族认同,甚至在有机会选择独立的2014年,也没有选择离开联合王国。
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出现了,苏格兰民族是一个必须拥有自己国家的民族吗?这实际上涉及如何界定民族,以及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如果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很难书写苏格兰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
最后,就中译本而言,笔者十分欣佩译者的毅力与敬业,但不得不说,本书的几处翻译有待商榷。例如将“苏格兰民族战争纪念碑”翻译为“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碑”,恐怕不妥,毕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格兰仍然是英国的一部分。再有,将kirk session翻译为“堂区小会”,可能也不妥。它是长老派教会最基层的组织,发挥着重要的基层治理功能,包括济贫、教育、司法等各个方面,不是一个“小会”那么简单。总之,在市面上有关苏格兰历史的著作(包括译著)屈指可数且主题单一的情况下,本书的中译本无疑将有助于中文世界认识苏格兰,更好地理解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异同。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张艳
苏格兰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2:英国的新麻烦来了,苏格兰看不下去,又要闹独立了
(一)
这个西方大国的新麻烦要来了,这一次更加尖锐!
哪个大国?
我们很熟悉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但按照目前的趋势,这个长长的国名能不能保住,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英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仅是疫情,也不仅仅是脱欧,而是国内出现了新的麻烦。
大麻烦!
苏格兰又闹独立了,而且这次更加坚决。
一大早,就看到有德国媒体这样评述,现在的大背景之下,苏格兰人似乎重新燃起脱离英国独立的热情,如果现在再次公投,很可能“脱英派”会胜出。
德国人看热闹啊。
关键的日子,正在到来。
6年前2014年的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最后时刻,卡梅伦等声泪俱下,最终,独立公投功亏一篑:55%反对独立,45支持独立%。
但随后6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英国脱欧了,二就是今年的非常形势,这极大改变了苏格兰人的立场。
几点吧。
1,英国脱欧,但当年脱欧公投中,苏格兰人是不赞成脱欧的,脱欧对苏格兰影响巨大,苏格兰人独立倾向抬头。
2,今年上半年形势经济,很多权力必然下放,苏格兰拥有了事实上一个国家般的平台,很多人感觉到,原来这样治理,也并非异想天开。
3,最关键的是,整个英国处理得都很糟糕,一会是“全体免疫”,一会又政策大改,王储中招了,首相约翰逊更送进了ICU,反观苏格兰,地方政府应对不错,表现大大优于伦敦。
看到英国《卫》,说有民意测验显示,70%至75%的苏格兰人认为,苏格兰政府女首席大臣斯特金表现很出色,但对约翰逊则看法几乎相反,而且,很多人感慨:约翰逊就像在水上走路。
水上能走路?那不溺水有鬼了!
作为最新的举措,同时作为苏格兰民族党党魁的斯特金已经宣布,将再次推动独立公投,公投议案在明年5月的选举前进入苏格兰议会。
信心满满,6年后,新的斗争又要开始了。
(二)
一个国家,强盛时四海归心;但走向没落,一般都先是内部分崩离析。
过去五六年,感觉英国就净在折腾了,一轮又一轮公投,然后是没完没了的脱欧,换了三个首相。终于,现在脱欧似乎成了(很多麻烦其实还在),但接下来,就是内部脱层皮了。
最近的新闻,特朗普对撮合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和解很得意,这些都是南联盟分裂的后遗症。当年南联盟分裂,美国和英国都是始作俑者。如果同样的理由,苏格兰更没有理由不独立。
从历史上看,苏格兰和英格兰不是同一个国家,英格兰是盎格鲁-萨克逊人,苏格兰是凯尔特人,两国间一直战争不断,弱小的苏格兰,更多是被入侵的命运。
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进攻苏格兰,推翻了当时的国王,并将苏格兰国王加冕时的命运之石夺走。为反抗英格兰的入侵,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登场,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整整700年前,也即1320年,苏格兰议会在给教皇约翰二十二世的《阿布罗斯宣言》中,表达了强烈的独立意愿:"哪怕我们中就还剩下一百个人活着,也没人能强迫我们接受英国统治,永远不能"。
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她膝下无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是她的表侄孙。从此,苏格兰和英格兰共奉一个国王。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但英格兰无疑占主导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这也鼓动了苏格兰的独立之心。北海油田的发现,苏格兰经济的好转,更加剧了这种倾向。最近在脱欧问题上的严重撕裂,以及政府处理棘手问题的不同表现,正成为苏格兰要单飞的最粗壮导火索。
还是那句话,关键时刻,霹雳手段,是菩萨心肠,更是执政能力啊。
其实也不仅仅是苏格兰,英国内部,一些威尔士人也开始闹腾。北爱尔兰情况,大家更清楚。因此这次脱欧,为安抚北爱,英国事实上实行“一国两制”,北爱的国防和外交,仍旧归英国;但北爱将实行特殊关税区,和英伦三岛区别对待。
香港面临的挑战,北爱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苏格兰是闹独立,苏格兰下面一些地方也在闹分裂。
去年英国大选后,虽然约翰逊赢得胜利,但苏格兰民族党的地位却更稳了。斯特金当时就表示,大选的结果表明了两点:
第一点,苏格兰再次发出强烈信号,留在欧盟,不同意脱欧;
第二点,苏格兰命运必须由苏格兰人决定,即苏格兰要寻求独立。
道不同,那就分道扬镳。
我看到英国人当时就预言,快的话,英国如果明天脱欧,后年就是苏格兰独立,接下来就是北爱尔兰变成爱尔兰一部分……
今年是不寻常一年,对各国执政能力都是一个重大考验。伦敦交出的答卷,显然苏格兰人很不满意,离心效应加剧。
记得英国《金融时》有篇评论就警告,应该不出十年,现在已经不大的英国,将彻底分崩离析。
说得确实有点悲观。这个昔日拥有全球最广阔土地的日不落帝国,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层蜕皮,最终回到英伦三岛,而三岛,未来很可能也是梦想了。
这或许也印证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确实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啊!
但很多事情,不都是自己折腾出来的吗?
感觉良好时,指指点点,折腾世界;哪知道一转身,后院起火,家里正烧着呢。
新的黑天鹅正在扑腾。折腾吧,那就接着折腾吧。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苏格兰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3:苏格兰降下英国国旗,或强行脱离英国:大英帝国彻底变成三流小国
据英媒道,苏格兰近期降下了英国国旗。苏格兰近日宣布,除了英国阵亡将士纪念日会升英国国旗外,苏格兰全年将每天升起苏格兰旗和欧盟旗。
这是要强行脱离英国啊!那么苏格兰为什么那么想要脱离英国呢?当我们提起英国,往往指的是英格兰。然而英国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它的组成非常复杂。是英格兰,还有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等几个部分组成的。
就人口来说,北爱200万人,苏格兰500万,威尔士300万。英格兰5600万。苏格兰的底气在于,苏格兰有北海油田,可以安心当一个躺着数钱的主。北海油田是世界五大油气田之一,是英国,挪威和丹麦等国共有。北海已钻井2000多口,发现油气田100多个,年产油1.8亿吨,苏格兰那几百万人,可以靠着石油生活得非常好。
法新社道,北海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每年缴税大约88亿英镑(约合144亿美元)。苏格兰长期抱怨这笔税收直接归属英国政府。苏格兰有了这笔钱,每年啥也不干,先能每个人平均有几千美元。这还不算,石油卖出去的利润。
而且当年苏格兰加入英格兰,那就是共主联邦,也就是联合王国。是英格兰王室通过婚姻,才拥有了苏格兰和英格兰2个国王头衔。1706年双方通过了《合并条约》才建立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苏格兰一旦走了,英国将失去占总面积大约1/3的北方领土,本就狭小的战略纵深进一步缩小;失去大约1/10的人口;失去 Faslane海军基地 ,lucas空军基地,进一步削弱了在大西洋及西北欧的控制力度。 其实这也是,从二战以后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解体的一幕而已。在二战结束以后,大英帝国就开始迅速解体了,为了对抗德国和日本。英国从本土和殖民地征集了500万军队,这也让各个殖民地都有了自己足够的军事人才。等战争结束了,英国人再想解除上百万殖民地军队的武器,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特别是,英国在亚洲的大溃败,更加让当地人突然意识到,英帝国已相当脆弱,不能给殖民地带来安全,自治领和殖民地都开始重新思考它们和英国的关系,这就使帝国的凝聚力受到重大打击。 拥有3350万平方公里的大英帝国在几年时间里迅速崩塌。大英帝国在其最鼎盛的1900年前后,领土面积达到3467万平方公里,而在一战胜利后的1921年,达到其有史以来最大的面积,3550万平方公里。但是到了1947年就崩塌了。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都相继脱离大英帝国独立。大英帝国一下子变得只有最鼎盛百分之一的面积,而现在还可以继续缩小。那个拥有3500万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一枪不放地快速瓦解着!
英国已经没有能力去阻止,哪怕是在二战刚刚结束,英国还有几百万军队的时候也无法阻止。大英帝国的土崩瓦解。因为,英国军队已经没有力量,再掌控这些地方了。那个时候的老大是美国和苏联,美苏急切地希望英国放弃殖民地,让美苏势力进入。英国人天天什么都把着,两个超级大国吃什么?
苏格兰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4:英国是如何吞并苏格兰的?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苏格兰与英格兰
NO.791-苏格兰与英格兰
:柳丁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提起苏格兰,想必大多数人立马联想到三大绝——长裙、风笛、威士忌。
风格与众不同
这个男人穿长裙的国度,长久以来被英格兰兄弟的光芒掩盖了太久,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英格兰就是英国。实际上,苏格兰和英格兰是两个民族,晚至清朝康熙年间才合二为一,组成联合王国。
《勇敢的心》里穿长裙光腚的苏格兰大叔
放出成吨的嘲讽攻击
历史上,两国可谓是相爱相杀,剪不断理还乱,可谓精彩纷呈。
苏格兰王国的缘起
苏格兰位于不列颠北部,多山峦河谷,分为低地和高地。高地风景迤逦,沼泽众多,人烟稀少,土壤和气候条件较差,拥有英国最高峰本内维斯山。南部低地分布着爱丁堡、格拉斯哥等大城市,对整个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起支配作用。
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
但整体上,由于维度较高、海拔也较高,苏格兰的地理条件远逊于不列颠岛东南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且离欧洲大陆更近的英格兰。
不列颠岛的西北部
还是比较冷的
早在罗马人统治不列颠时期,就感受到了苏格兰原住民对于罗马帝国强盛武力的不屑与抗击。战功赫赫的第九军团出征苏格兰,结果全军覆没,成立历史未解之谜。罗马最终在不列颠岛的北部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冰与火之歌》中绝境长城的原型),大体上划出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天然分界线。
除了哈德良长城还有一条安东尼墙
现代分界则在两道墙之间
(苏格兰的人口基本位于苏格兰低地和东海岸)
5世纪左右,罗马人撤出不列颠,来自欧洲大陆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纷纷渡海,迫使凯尔特人等部落继续北迁至苏格兰等地,与当地的皮克特人等逐渐融合,开始从部落向王国阶段转化。公元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同时苏格兰建成了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的联盟国家阿尔巴,成为苏格兰王国的雏形。
北部已经形成初步的联盟国家
南部的英格兰则分裂为七国混战不休
(七国时代)
此时,南部的英格兰七大王国内部相互厮杀,外部还面临着丹麦人的入侵,无暇北顾。苏格兰把握住这个宝贵的时机,稳步发育。1066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王朝。1081年,苏格兰则出现了第一个国王——坎莫尔王朝的马尔科姆二世。
这时终于形成了南有英格兰北有苏格兰的局面
而法国来的诺曼王朝在法国还有大片的土地
所以英法战争是他们首先关心的问题
此后,英格兰历代国王把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欧洲大陆的法国领地上,贫穷又遥远的苏格兰并未引起英格兰的足够重视。苏格兰人得以趁机不断向南扩张,窥伺英格兰北部三郡。1237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和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缔结《约克条约》,约定两国的边界沿特威德河经切维奥特山至索尔韦湾一线划定。至此,不列颠岛两大王国南北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与英格兰的杀伐恩怨
1290年,苏格兰坎莫尔王朝绝嗣,出现权力真空,英王长腿爱德华一世趁机出兵占领苏格兰。好莱坞大片《勇敢的心》就是以此为背景展开。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奋起反击,燃起了苏格兰反对英格兰统治的熊熊火焰。
华莱士死后,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率领苏格兰人继续反抗,最终在1314年的班诺克本战役中决定性击败英格兰军队,迫使英格兰承认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这一波北上占领了苏格兰最有价值的土地
如果不是成功收复
之后的苏格兰会相当式微
但中世纪的西欧,英法争霸才是永恒的主题。
英格兰王系于法国诺曼底,并长期在法国占有大量领地,法国为了统一经常与英国发生摩擦。双方自1200年左右起,到1453年,爆发了长期连续的战争,其中包括百年战争。最终,英格兰在西欧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拔除。
这几百年间英格兰是四面出击
法国王室也曾几乎被逼至绝境
为了对抗英格兰的强大威胁,苏格兰长期奉行与法国结盟的政策。苏、法双方先后于1371年、1391年、1428年、1448年多次重申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苏法联盟的缔结,分散了英格兰相当精力,严重影响了对法战争。
已经生气很久了
转折点出现在英格兰都铎王朝建立后,亨利七世将自己的女儿玛格丽特·都铎嫁给了苏格兰国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四世。这一决定,直接决定了两国其后200余年的历史走势。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作为都铎王朝唯一在世的王室成员,她一旦去世,王位将落到她姑妈的玛格丽特·都铎的后系——苏格兰王室的手中。
苏格兰著名的断头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场的。她有倾国倾城之貌,曾为法王弗朗索瓦二世的王后,丈夫死后回到苏格兰成为女王。玛丽与伊丽莎白形成鲜明对比,她感情充沛,伊丽莎白则以理性刚毅著称,不受臣下摆布;她一生有过多次婚姻,伊丽莎白则终身未嫁;她将苏格兰推向危险的边缘,伊丽莎白则将英格兰带向巅峰。1567年,她被手下推翻废黜,后因谋杀伊丽莎白事泄,被斩首。
即将上映的美国电影《玛丽女王》
尽管如此,伊丽莎白一世死后,都铎绝嗣。断头女王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还是同时成为英格兰国王,英格兰进入斯图亚特王朝时期。不过两个王国虽然侍奉一个王室,但是在政治上依然保持彼此独立。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比血统更重要了
(詹姆士六世)
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苏格兰也受英格兰影响,于16世纪后期改奉新教加尔文宗,这与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水火不容。因此,苏格兰逐渐与法国解除了联盟关系。
虽然宗教趋同,但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的利益冲突仍然是存在的。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苏格兰都在警惕着英格兰的纠纷,不久两国爆发了主教战争,引发了英格兰国王与议会的内战。随后苏格兰又与英格兰议会结盟,打败了他们共同的国王查理一世。
国王被英格兰人斩首后,苏格兰又图谋反对英格兰议会但是被打败。到了克伦威尔统治期间,征服了苏格兰。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苏格兰又一次恢复独立。
即使凶猛如护国公克伦威尔
也只是在两个地区的关系中又加了一次反复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18世纪初的苏格兰和英格兰,分别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英格兰经历光荣革命,对内议会开始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则与法国进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英格兰开始迈向世界霸主宝座。
欢迎来到新时代
但是,成为霸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的苏格兰始终是一隐忧。
1701年,英格兰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斯图亚特直系终结后,剥夺詹姆士二世及其后代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力,迎驾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苏格兰强硬以对,拒绝接受,两国再次站在战争边缘。
这时候,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融合
也进入了关键阶段
然而当时的苏格兰,与英格兰实力差距巨大。以经济方面为例, 1695年开始,苏格兰发生严重的农业歉收危机,饥荒减少了全国5%-15%的人口,且全国仅有100余万人。英格兰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苏格兰则在海外无立锥之地。
为此,1698年,苏格兰倾全国之力,筹集40万磅实施“达连计划”,组织殖民船队远赴巴拿马开辟殖民地。但是由于西班牙人的敌对以及不习惯热带的气候,“达连计划”变为“打脸计划”,这次远征以惨败告终,40万磅打了水漂,几乎使苏格兰破产。
苏格兰人搞的贸易公司虽然很热带风
但还是保留了苏格兰旗帜的特色(蓝白条)
英国见苏格兰濒临破产,便使出一招落井下石,在1705年颁布《外国人法》,将苏格兰人列为外国人,禁止由苏格兰输入一切商品。这对苏格兰打击沉重,当时苏格兰每年向英格兰输入亚麻40000磅,占出口总额1/2强。出口封禁一起,不免大伤元气。
英格兰首屈一指的舰队是进行这种制裁的底气
此时的苏格兰,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再次求援法国与英格兰对抗,这将重新引起战争,也将长期面临英格兰的制裁与围堵。当时的苏格兰,难以承受这种代价。二是屈服于英格兰,或者合并。
为了促使苏格兰彻底屈服,在极限施压后,英格兰又向苏格兰抛出蛋糕,向苏格兰开放了其贸易、航运、市场等资源,共享英格兰殖民地贸易的财富,并支付了39万磅现金,补贴破产边缘的苏格兰经济,其中21万磅赔偿“达连计划”的股东。
饥饿的苏格兰最终抵抗这样的诱惑。1707年,双方签订协议,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作为代价,苏格兰放弃了自己的议会,16名苏格兰贵族和45名下议院议员进入新的不列颠议会,但是英格兰允许苏格兰保留了其各级政治机构,以及教会和法律制度。
以及独特的文化
这样,无数次战争都无法征服的苏格兰,被英格兰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合并。事实证明,合并后的苏格兰开始走向腾飞,到1801年,人口达到167万人,增长67%。苏格兰税收从合并时的11万磅增长到1813年的525万磅。
这种强大的经济纽带,牢牢的将英格兰和苏格兰统一在一起。即便是2014年苏格兰举行全民独立公投,也最终以失败告终。大多数苏格兰人相信,北海油田的收入并不能弥补离开联合王国的损失。
脱欧的时候自然也只能一起出来了
经济的繁荣,使得文化、科技等发展起来。18世纪晚期,一大批苏格兰学者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绽放光彩,这其中包括著有《国富论》的亚当·斯密,《人性论》的大卫·休谟以及发明蒸汽机的詹姆斯·瓦特。在今日,比如足球领域,开创曼联历史的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也是苏格兰人。
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弗格森爵士
青葱岁月也是帅小伙啊
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既不同于那个时代哈布斯堡帝国的联姻式合并,也不同于西班牙对葡萄牙的武力并吞型合并,是基于英格兰的安全需要和苏格兰的经济需要的互利性合并。300多年过去了,无数帝国起了又倒,联合王国却始终屹立至今。
END
苏格兰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5:英国分裂不可避免?苏格兰:你我本无缘,全靠你有钱
世界杯期间,英国国内又出了大事,当然了,自从脱欧之后,英国国内天天出现动荡,但这回不一样,这回是苏格兰公民要求举行公投,呼吁苏格兰脱离英国并独立。
英国,其实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以及海外领地构成,虽然是一个国家,但这几个地方可以说是相互不对付,看英国的足球队就能看出来,别的国家参加世界杯都是以国家的名义,而英国却有四支队伍:英格兰队,苏格兰队,北爱尔兰队,以及威尔士队,其中英格兰队的实力最强,经常参加世界杯比赛。
在世界杯赛场上有播放国歌的环节,不同队伍播放的歌曲竟然是不同的,英格兰是《天佑国王》,苏格兰是《苏格兰之花》,这首歌具有强烈的反英格兰色彩。
按理说都是一个国家的,那在球场上应该支持自己国家的队伍吧,恰恰相反,对苏格兰人而言,英格兰队跟谁踢,他们就会转而支持哪个球队。
英格兰对阵美国,他们就去支持美国;英格兰对阵威尔士,他们就去支持威尔士。对于苏格兰人来说,谁都能赢,唯独英格兰不行!
比如:2021年欧洲杯决赛,英格兰队输给意大利队之后,苏格兰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那场景,比自己赢了比赛还开心,比意大利球迷还要疯狂。
本文标题:苏格兰是哪个国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