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推荐文章1:国家统计局:2020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

  【国家统计局:2020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在其官网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037元,比上年下降8.6%,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下降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增长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1%。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其中城镇为29.2%,农村为32.7%。(统计局网站;YM)


  : 每日经济新闻


  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推荐文章2:恩格尔系数和你的幸福指数

  文/汪中求


  导读:植物大多死于浇太多水,企业大多死于过分地“加油”,幸福的提升受制于过多占有。


  “我们吃的是什么?时常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将回答说,凡是地球上可吃的东西,我们都吃。出于爱好,我们也吃蟹;出于必要,我们也吃树皮草根。经济上的必要,乃为我们的新食品发明之母,我们的人口太繁密,而饥荒太普遍,致令我们不得不吃手指所能夹持的任何东西。”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如此描述中国人的吃,难怪中国人与人相见时,习惯问“你吃了吗?”


  

  实际上,全球均如此,在生产力欠发达的时期,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把“吃”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在经济学上,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成为衡量家庭、地区和国家经济状况非常重要的指标,即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即多半收入用来购买食物,显然处于贫困阶段;在50%~59%之间,即为温饱阶段;在40%~50%之间为小康水平;在30%~40%之间,处于富裕水平;低于30%,那就是非常富裕了。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57.5%和67.7%,显然全中国基本陷于贫困。


  ▼2016年第2期的《时事告》杂志中《6.9%的经济增速怎么看》一文,表述2015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为30.6%,从平均值可以看出,中国基本富裕起来了。


  ▼近期,北京电视台的《财经早》栏目指出,2018年北京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0%和23.8%。以此看出,首都人民普遍富裕起来了。


  

  那么,以恩格尔系数来评估家庭、地区和国家的富裕程度(在此暂不考虑贫富差距问题),还有现实意义吗?


  生活中,很多真正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其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注重的是和什么人一起吃饭、吃饭场地的风景如何、餐室内部陈设怎样、佐餐的音乐是什么,等等。这一群体的饭桌上,一瓶年份茅台的价格就可能超出餐费,甚至超过一些工薪阶层的月薪。


  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该提出“恩格尔系数2.0”呢?


  

  笔者认为的“恩格尔系数2.0”,是指物质消费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以此作为衡量家庭、地区和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也就是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其经济收入的高低和生活品质的优劣。生产力正以加速度不断提高,现在运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会被人视为“古老的算盘”;当今一流医院的外科手术方案很快会显得有些“野蛮”……


  如果不考虑人们因未来生活不可测产生忧虑,从而刻意囤积物质财富的话,一个人生存所需的物质财富是一定的,超出的那部分不过是在满足贪欲。


  过去,人们高度关注吃,如今因健康的需要和科学养生意识的提高,逐渐对吃有所克制;关于住房,若过于宽敞,只能给自己带来收拾、整理的负担;汽车更可能被一些人放弃购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使无人驾驶汽车得到普及,根本不需要每人都拥有汽车;穿着也并不一定会倾向穿金带银,衣服太多会增加收纳负担。


  中国有一个词叫“过错”,过了就错了。“过错”一词特别适用于人们对待物质生活、物质消费和物质占有上。


  因此,追求精神的满足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需求,收入更大比例地用于与精神相关的消费。在一个家庭的收入中,物质支出所占的比例越小,这个家庭越富裕;精神层面的消费所占的比例越大,人们的生活品质越高。


  对于物质消费,因为人们不需要,所以“恩格尔系数2.0”的比例数必然低。当然,真正指标化还是很复杂的,尤其要给“恩格尔系数2.0”加一个算法更不易。因为,界定精神生活的消费没那么容易,甚至从目前来看,更多的非物质消费还是附着在物质消费上的。


  还有因生活理念的不同,有些人的物质消费、精神消费都低,但精神境界很高,以至于无法以恩格尔系数2.0来评判。


  

  1970年,不丹国王率先提出了很接近“恩格尔系数2.0”的“国民幸福指数”概念。不丹的旅游业年收入仅300万美元,却始终限制入境旅游者的总人数,对入境游客每人每天特别征收200美元的旅游费。不丹全国彻底禁止使用塑料袋、禁止吸烟。


  “国民幸福指数”解释了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不丹国王就此进一步提出了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国民幸福指数的四级指标。


  

  “国民幸福指数”的公式为“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


  其中a、b、c、d、e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必须说明的是,本文提出“恩格尔系数2.0”根本算不上研究,只是基于经济、社会、哲学的一种思考。但在当今时代提出这些是必要的,植物大多死于浇太多水,企业大多死于过分地“加油”,幸福的提升受制于过多占有。原本就不需要的东西,再好也是垃圾。


  “无论从哪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鲁迅在《看镜有感》中描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本文发表于《企业管理》杂志2020年第1期


  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推荐文章3: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 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百姓在消费时对商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消费方式由实物消费更多地转向服务消费。


  1月10日,市民在山东省烟台市新世界百货的超市买菜。


  唐 克摄(人民视觉)


  2月16日,游客在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欣赏盛开的樱花。


  秦廷富摄(新华社发)


  2018年,中国人赚得越来越多——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吃得却越来越“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4%,再创新低。


  多位专家表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与此同时,对恩格尔系数背后隐含的变化,也要全面辩证地看待。


  改革开放40年下降一半,稳步走入“2字头”


  与经济学中其它很多指标“越高越好”不同,恩格尔系数是一个“越低越好”的指标。


  恩格尔系数,通常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在国际上,这一指标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比较通行的国际标准认为,当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稳步下降。


  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67.7%。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告》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9%,这是历史上中国恩格尔系数首次跌破30%,由“3字头”时代迈入“2字头”时代。


  2018年,恩格尔系数再创历史新低。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有一个参照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是30%以下,我们在恩格尔系数上也达到了这个水平。”


  仅仅40年,恩格尔系数就下降了一半,这无疑是巨大的成就。“恩格尔系数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一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这既说明中国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相当大一部分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告别了求温饱的阶段,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


  收入在增长,消费结构在升级,消费观念在转变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提示生活中哪些变化?


  首先是人们赚得更多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6.1%的增速。


  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仅为134元;到2000年,分别增长至6256元和2282元。进入新世纪,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取消农业税,百姓“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到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396元和13432元。据测算,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4亿人。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具体表现为收入多元化、工资收入增长较快、工资外收入数额大增长快、资产性收入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等。“收入是分配的基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明显反映出我国居民收入增加,腰包鼓起来了。总体可分配的‘蛋糕’大了,食品支出所占的比例自然会越来越小。”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见证了消费升级的步伐。


  小徐是北京一名普通的白领,月收入在1.3万元左右。她有记账的习惯,每月花费都详细记录在册。“我平均每个月消费在4000元左右,平时吃饭在单位,大概只花400元。如果算上跟同事、朋友聚餐,大约在2000元。现在日常吃饭的花费大概只占我总消费的14%。”小徐说,因为最近几个月赶上“双十一”和春节,所以她的消费状态不是很典型。“我平时花钱不多,但是这几个月比较多,因为国庆节去了趟广州,‘双十一’买了很多东西,过年又去捷克旅游了。”


  宁吉喆介绍说,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居民消费中非食物性支出在总体上升。这在消费的统计数据中有明显体现。2018年服务消费持续提升,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增长10%以上,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增长将近10%。文化消费、信息消费、教育培训消费、健康卫生消费都在迅速增长。“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而言,旅游、文化、卫生等服务性消费还没有纳入进来。尽管这样,2018年仍然增长9%,这个速度不低。”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反映出当今居民消费观的转变。


  宁吉喆说:“当前消费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商品消费向高品质方向发展。物美价廉的商品好销售,但是质量高、价格不菲的商品也开始更多地进入中高收入家庭。”


  50岁出头的姜女士说,20年前,她每个月收入仅800元左右。“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很多年来消费观念一直保持着节俭为上,能买便宜的就买便宜的,能省就省,每个月的消费基本上就只有食品的支出。但是现在发生了转变,消费时更看重品质,尽量要买质量好的,即便价格可能要贵些。”


  在北京做程序员的小程说,他的消费观以性价比为第一标准,性价比相近时选择承受范围内质量最好的。平时喜欢看书和打游戏的他,日常吃饭每月800元左右,占比约15%,但是花在书和游戏上的钱则两倍于吃饭的费用。


  单一指标不能代表总体水平,应当全面看待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在去年降至30%以内,今年进一步创新低。不少人有疑惑,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已迈入发达国家或者富足国家的行列?对此,多位专家表示,要辩证看待。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发达国家,除了恩格尔系数以外还有很多指标。只有结合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人均受教育程度等多种指标,才能得出中肯的结论。


  其一,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比较复杂,背后还受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响。在整体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同时,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贫困老少边穷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差异整体较大。


  其二,对于农村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下降,要考虑其特殊性。统计数据常常只能解释表象,而数据产生的原因和事实仍需细细推敲。陈大叔是苏北地区一位普通农民,近年来地里庄稼收成不够好,收入较前两年有所下降,生活有些紧巴巴。“去年净收入只挣了3万元左右,往年都能有5万元。”记者帮陈大叔计算了一下他家的恩格尔系数,却也没有超过30%。陈大叔说,“我们不去市场上买粮食,周围种菜农民也多,有时候种的太多,卖不出去,就压低了价格在市场上贱卖。我刚刚去集上买了4棵白菜,只花了5毛钱。但我的生活肯定不如城里人好。”


  其三,恩格尔系数也与消费习惯、收入预期有关。小何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每个月有2000元的生活费。“我每个月的消费大头就是吃。”作为一名“吃货”,小何笑着说,“每天在食堂吃40元左右,还要买酸奶、水果、糖炒栗子、小零食,我基本上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在吃吃喝喝上了。”由于爱吃,小何的恩格尔系数直逼80%,但她生活富足,不缺衣食。


  考察区域数据也会发现,广东等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程度上领先东北、西北等地,但恩格尔系数并不相对更低。有专家指出,这与各地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广东省的恩格尔系数一直相对较高,据推测与当地民众爱好美食、愿意在食品消费上投入有一定关系。而一些西部省份居民,可能在“吃”上精打细算,反映在数据上,恩格尔系数就比较低。


  当前中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并不能直观、单一地解释成积极的社会现实。专家表示,虽然恩格尔系数显示中国在某些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也应客观、理性、科学看待,不因单一指标的突破而沾沾自喜。


  宁吉喆则强调,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消费新趋势,提示今后要顺应消费升级来改善生产结构、投资结构以及消费的基础设施,使消费红利充分释放,让消费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推荐文章4:怎么看“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

  面对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的大好势头,我们仍要咬定发展不松劲,在大力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做好“提低、扩中”的同时,改善生产结构、投资结构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使消费红利充分释放。


  201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人们吃得却越来越“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4%,再创新低。专家表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相匹配。(见2月20日《人民日》)


  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这是一个越低越好的指标。通行的国际标准认为,当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恩格尔系数稳步下降,已由当初的57.5%降至28.4%。这既是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的具体体现,也是民众改革开放红利,告别求温饱、走向更加富裕生活的注解。


  收入是分配的基础,恩格尔系数下降反映出我国居民收入增加了,总体可分配的“蛋糕”大了,食品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小,非食物性支出必然会相应上升。如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增长10%以上,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增长近10%。这都见证了消费升级的步伐。


  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总体水平。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固然是好事,但仍要全面辩证地去看待,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积极应对。


  首先,统计数据常常只能解释表象,背后还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差异整体较大。尤其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要考虑其特殊性,要对数据产生的原因和事实进行分析研判。


  其次,恩格尔系数与消费习惯有关,其数据高低有时并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实力。比如广东等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程度上领先其他地区,但恩格尔系数却不见得相对更低。这并不是民众差钱,而是爱好美食、愿意在食品消费上投入有关。而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可能在吃上精打细算,反映在数据上,恩格尔系数就比较低。


  因此,面对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的大好势头,我们仍要咬定发展不松劲,在大力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做好“提低、扩中”的同时,顺应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消费新趋势,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来改善生产结构、投资结构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使消费红利充分释放,为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张国栋)


  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推荐文章5:中国恩格尔系数低于30%,在全球是什么水平?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总支出)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显然,这是符合人性的。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收入水平较低时,钱大部分都会用在食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开支也会增加,会吃得越来越好,但食物的提升总是有限的,人不可能一天吃10斤肉,余钱就会转向穿、用、娱乐等其他方面。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978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是57.5%和67.7%,经过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2003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为40%(农村46%,城镇37%),属于小康级别;2016年,平均值为30.1%,属于富裕级别;到了2019年,平均值为28.2%,属于“最富裕”级别。


  2020年《经济学人》最新公布了一份全球22国的数据,其中美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43美元,占收入的7%;英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与美国相同,占收入的9%。韩国为29美元,仅为收入的12%。中国人均每周食品饮料消费9美元,占人均收入21%。


  需要指出的是,恩格尔系数通常指的是食物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这里的数据,是食物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所以,比通常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一些。但作为国别比较,也有参考意义。


  显然,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与发达国家与地区还有差距,但总体来看,中国人在食物上面的开支占比并不高。


  但也有疑惑,过去十年经济发展还是取得了很大进步的,为什么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没有降得更快,食品支出占比还接近三成呢?


  2021年美国人均GDP为9.94万美元,英国为4.62万美元,韩国为3.48万美元,要直接和这些国家去比恩格尔系数是不现实的。巴西的人均GDP为0.77万美元,南非人均GDP为6994美元,在美国农业部的测度口径下,与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是差不多的。所以中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相对于人均GDP而言,在合理范围之内。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存在人为压低的因素。中国有对于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政策,通过这种方式控制物价,这当中食品显然是最重要的内容。从田间到半成品、渠道,到最终端,都有补贴、价格调控的措施。这就使得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会比实际的更低。再比如,中国的医疗存在大量补贴,政府对某些医疗服务有价格管制,支出占比就会相对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也存在一些推高恩格尔系数的独特因素。


  例如,消费文化、习惯的不同,也会造成恩格尔系数的上升。中国的食品开支中存在大量的高层次消费,比如去餐馆,或叫外卖,这里面都包含了大量的服务费。


  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7412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8931元,差距较大。支出方面,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8678元;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5200元。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对食物品质的要求就会提升,相应的支出也会上涨。


  中国的饮食文化,人情往来,也会造成食品开支增加。


  整体来说,近三成收入用于食品,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长远来看,进一步降低食品开支的比例,一方面是继续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另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去降低农产品的价格、降低食品价格。


  ?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立场)


  刘远举


  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推荐搜索词:

  

  1.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意思

  

  2.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时候学的

  

  3.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是什么

  

本文标题:恩格尔系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