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全身长满蜱虫
女子全身长满蜱虫推荐文章1:蜱虫钻进女子发间并紧紧“吸”住!医生提醒:户外活动前可喷这种驱蚊水
“头发里有虫子!”夏季各种虫子活跃,有一只蜱虫竟然钻进黄女士的头发里,令她头皮发麻。她试图把蜱虫赶走,可是蜱虫紧紧“吸”在她的头皮上,她试了几次,都无法把蜱虫“制服”,只好连夜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求助。
急诊科医生王蒙接诊了黄女士,在做好消毒、杀菌等准备后,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随后,医生贴着患者头皮,用镊子慢慢剥离蜱虫。“虫体咬得很紧,不能让虫的结构残留在患者头皮里。”王蒙说。经过一番努力,王蒙成功取出蜱虫。
看着纱布上还在爬动的虫子,黄女士心有余悸。据她回忆,她家里有养宠物,应该是宠物在外面散步时,草丛里的蜱虫爬到宠物身上,然后又通过她和宠物接触,顺势溜到她的头上。
据了解,蜱虫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常栖息在森林、草地、家畜的圈舍、人类房屋缝隙、鸟类巢穴里。蜱虫除了会对动物、家畜造成虫害之外,还会寄生在人体表面吸食人血,造成许多被叮咬者染上各种传染病,如汉坦病毒、森林脑炎病毒、莱姆病和多种细菌性疾病,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每年4月—10月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段,与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理相比,更重要的是提前预防。
王蒙提醒市民,夏季到户外活动之前,可在衣物上喷含有除虫菊脂的驱蚊水。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少在草丛和灌木间走动。穿长裤,并穿高帮袜子束住裤脚可以有效防虫。户外活动归来,要及时更换衣服,并检查身体上、衣物里是否藏有蜱虫。重点检查的部位有腋下、耳周、脐部、膝后侧、大腿内侧、腰部、脚踝、头发等。如果带宠物出门,宠物喜欢跑进草丛等地方,要检查宠物是否被蜱虫叮咬。一旦发现自己被蜱虫叮咬,要尽早到医院处理。越早移除蜱虫,被感染的风险就越小。
(海西晨记者 曾昊然)
女子全身长满蜱虫推荐文章2:“夺命”蜱虫钻人体内吸血,已致多人死亡,被咬后应该怎么处理?
又到了蜱虫高发季!这是一种比毒蛇还可怕的虫子,每年到了这个季节都有不少人被蜱虫咬伤,蜱虫还曾在一个月内就致3人死亡,蜱虫都有哪些危险?被咬了之后该怎么处理?来来来,关注过客,听过客说。
蜱虫蜱虫又叫“草爬子”,不属于昆虫,是蛛形纲的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物,平时以吸血为生,它们的宿主范围很广泛,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都可以作为它们的宿主。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蜱虫一共800多种,大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地、牧场等地。
蜱虫的成长阶段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若虫和成虫,除了卵阶段以外,其他三个阶段都存在吸血行为,它们体型很小,跟芝麻大小差不多,被叮咬之后不容易被发现。不过蜱虫会随着不断吸血把体重增加至80-120倍左右,等发现自己被咬时蜱虫已经变得很大了。
“小黑点”大危险!被蜱虫叮咬之后带来的危险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处理不当,蜱虫体型很小,在被叮咬之后不疼不痒,很容易被人忽略,或者在发现之后会把它当做普通小虫子处理,比如直接拍死或者直接扯掉。
这么做的结果是很容易把蜱虫的吸血口器扯断在皮肤里,之后蜱虫分泌出来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导致感染、发热、血小板快速下降等情况。同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二是感染疾病,蜱虫是一种可在动物和人中间传播疾病的媒介,有多种病毒都可以通过蜱虫来传播,其中包含鼠疫、出血热、森林脑炎、巴贝斯虫病、莱姆病、“新型布尼亚病毒”(又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81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性疾病。
而且要知道,蜱虫的宿主比较广泛,常见的不止人类和家禽,还有活动范围较大的鸟类,一旦携带病毒后果相当严重。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蜱虫感染病毒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且需要长时间叮咬(大于24个小时)传播疾病的几率才会比较大,平时如果被蜱虫咬的话及时处就可以。
近年来,经常发生被蜱虫叮咬后感染的事件:
2019年5月,湖北一10岁男孩被蜱虫咬伤,由于妈妈处理不当直接把蜱虫拔了下来,导致男孩出现感染、发热,接连几天都没有退烧。
2021年6月,江苏徐州的一男子和朋友野外游玩后出现发热、咳血等症状,并且全身多脏器都有损伤,经检查发现,该男子是被蜱虫咬了之后并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
2021年7月,江西南昌一仅出生4天的婴儿被蜱虫咬伤,家长发现的时候已经是4天以后了,蜱虫的脑袋已经进入了头皮,并且由于吸血已经肿胀成了黄豆大小,好在最后及时取出。
除此之外,还有多人因被蜱虫咬伤后死亡:
2021年8月,一大连女子在地里拔草时被蜱虫咬伤,开始没当回事,直接拔了下来,没过不久就出现了腹痛、发烧的情况,住院两天后便出现意识模糊、血小板急剧下降、肝肾衰竭,最终不治身亡。通过血液检测后发现,该女子是被蜱虫咬伤后导致的病毒感染。
还有2019年5月,据安徽合肥一家医院表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3名被蜱虫叮咬的患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最终死亡。
被蜱虫咬了之后怎么处理?千万别直接拔!这是重点,因为直接拔掉的话很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里导致严重感染。如果是刚被咬或者被咬的时间在24小时内,可以在蜱虫身上涂抹酒精,使蜱虫放松,然后再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给它垂直取出来,取出之后在伤口处进行消毒。
当然,如果没有把握的话也可以直接就医,取出之后还要密切观察身体的情况,如果出现不适或者发烧的情况一定要立刻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如果发现蜱虫时已经超过了24个小时,建议直接就医,就医生处理。
蜱虫通常活动在草丛、树林等地方,如果平时在野外游玩,或者带孩子去草地游玩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穿长袖衣服,避免被叮咬。在游玩之后可以抖一抖、拍一拍身上,避免虫子藏在衣服里,家里有宠物的,要定期驱虫,在遛完之后也要检查宠物身上避免把虫子带回家。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了,关注过客,听过客说,我们下期见。
女子全身长满蜱虫推荐文章3:女子高烧不退浑身出红疹,竟然是因为一只小虫子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
通讯员 刘春宜 王静静
高烧不退、浑身出红疹,且腿部出现2处黑色焦痂……6月16日,在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出院的丁女士怎么也想不到,给她造成伤害的“元凶”竟然是野外的一种小虫子——恙虫。
恙虫爬上身体(通讯员供图)
半个月前,48岁的丁女士突然感觉右小腿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又痛又痒,当天晚上,右小腿出现了两处暗红色斑疹,她就在药店买了一盒软膏自行涂抹,过了三四天,也没见明显好转,反而全身都出现了红疹。
几天后,丁女士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高达40℃,家人赶紧把她送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恙虫病。
腿部出现焦痂(通讯员供图)
襄阳市中心皮肤科主任鲁巧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丁女士全身都有红色的皮疹,右小腿有2处焦痂,这个焦痂就是虫子咬了的痕迹,身上其他的红疹是引起的过敏性反应。
在对症治疗后,丁女士体温很快就降下来了,皮疹明显消退,现在恢复得很好。
据介绍,古人打招呼常用的见面语是“别来无恙”,意思是希望对方身体健康,不要被蚊虫叮咬而致病,其中的“恙”就是指恙虫。恙虫非常小,喜欢生活在高温潮湿、阴暗的杂草丛中,也可经过老鼠等动物带到室内。
恙虫病与蜱虫病最大的区别在于被叮咬部位有焦痂、溃疡。恙虫最喜欢叮咬人体中湿润、气味浓的部位,如腋窝、肛周、会阴等。这些部位都比较隐蔽,由于在叮咬的过程中一般没有明显的感觉,所以一开始不容易被发现,一般也无痛。
鲁巧云提醒,夏秋季节是恙虫病的高发季节,市民在亲近大自然的时候,应避免在溪边草地上坐卧。如果在草地或者灌木丛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要认真检查身上是否有虫子叮咬后的溃疡或焦痂,特别是人体隐蔽部位。如果发现溃疡或焦痂,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
(: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酬。24小时料热线027-86777777。
女子全身长满蜱虫推荐文章4:女子发烧不退竟是蜱虫“附体”,医生用酒精麻醉后将其取下
长江日融媒体7月15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马遥遥)女士发烧持续不退,右侧腋窝惊现会动的“黑痣”,经医生确认为蜱虫。7月13日,医生花了一个多小时将虫子麻醉,取出了这只长1厘米的大号蜱虫。
医生取下的蜱虫
60岁的袁女士家住红安,家里养了只大黄狗看猪圈。7月12日,她突然发烧不退,随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从当地医院转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进一步检查治疗。考虑到袁女士曾患硬皮病,风湿肾内科医生为其详细检查,排除了硬皮病和常规细菌感染的可能。
13日下午,家属在为袁女士擦洗时,发现右侧腋窝里有一颗会动的“黑痣”。风湿肾内科肖伟副主任医师检查发现,这是一只足有1厘米长的蜱虫,蜱虫头部已埋入袁女士皮肤,剩下圆滚滚的身子在外面,还在继续往里面钻。肖主任忙用酒精去“麻醉”蜱虫,约一个小时后蜱虫才松口被取下。
在了解袁女士的生活环境后,肖主任怀疑是她家的大黄狗在外活动时先中招儿,随后袁女士跟狗狗嬉戏时被殃及。为了避免可能的隐患,肖主任又对袁女士全身包括头皮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未发现其他蜱虫。
该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介绍,蜱虫也叫“狗豆子”,干瘪时约绿豆大小,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甚至达到指甲盖大。蜱虫可分泌毒素,导致患者体内白细胞、血小板迅速下降,损害身体脏器,严重时危及生命。蜱虫病有一定潜伏期,因此即便被咬也没有任何症状,不可掉以轻心。
艾芬提醒,由于蜱虫主要出现在草地、树林中,市民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驱蚊液,避免长时间在野外坐卧。出行归来,应重点检查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发现蜱虫叮入皮肤应以酒精涂抹,待其放松后用尖头镊子完整取下,切勿生拉硬拽。取出后,再以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出现发热、发炎破溃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四类人群需提高警惕
遛狗人:在草坪遛狗后及时为爱犬检查,蜱虫易叮咬狗狗,从而带至家中。
钓鱼人(尤其是野钓者):钓鱼时要扎紧裤管。
野游人:请穿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
孩子:孩子天性好动,喜欢在草丛中玩耍,家长要加强防护,以免孩子被蜱虫叮咬。
【编辑:付豪】
女子全身长满蜱虫推荐文章5:蜱虫钻进女子发间并紧紧“吸”住!医生提醒:户外活动前可喷这种驱蚊水
:【厦门日】
“头发里有虫子!”夏季各种虫子活跃,有一只蜱虫竟然钻进黄女士的头发里,令她头皮发麻。她试图把蜱虫赶走,可是蜱虫紧紧“吸”在她的头皮上,她试了几次,都无法把蜱虫“制服”,只好连夜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求助。
急诊科医生王蒙接诊了黄女士,在做好消毒、杀菌等准备后,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随后,医生贴着患者头皮,用镊子慢慢剥离蜱虫。“虫体咬得很紧,不能让虫的结构残留在患者头皮里。”王蒙说。经过一番努力,王蒙成功取出蜱虫。
看着纱布上还在爬动的虫子,黄女士心有余悸。据她回忆,她家里有养宠物,应该是宠物在外面散步时,草丛里的蜱虫爬到宠物身上,然后又通过她和宠物接触,顺势溜到她的头上。
据了解,蜱虫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常栖息在森林、草地、家畜的圈舍、人类房屋缝隙、鸟类巢穴里。蜱虫除了会对动物、家畜造成虫害之外,还会寄生在人体表面吸食人血,造成许多被叮咬者染上各种传染病,如汉坦病毒、森林脑炎病毒、莱姆病和多种细菌性疾病,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每年4月—10月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段,与蜱虫叮咬后如何处理相比,更重要的是提前预防。
王蒙提醒市民,夏季到户外活动之前,可在衣物上喷含有除虫菊脂的驱蚊水。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少在草丛和灌木间走动。穿长裤,并穿高帮袜子束住裤脚可以有效防虫。户外活动归来,要及时更换衣服,并检查身体上、衣物里是否藏有蜱虫。重点检查的部位有腋下、耳周、脐部、膝后侧、大腿内侧、腰部、脚踝、头发等。如果带宠物出门,宠物喜欢跑进草丛等地方,要检查宠物是否被蜱虫叮咬。一旦发现自己被蜱虫叮咬,要尽早到医院处理。越早移除蜱虫,被感染的风险就越小。
(海西晨记者 曾昊然)
本文来自【厦门日】,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女子全身长满蜱虫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女子全身长满蜱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