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曾厝垵怎么读推荐文章1:新垵的“垵”读“安”还是“俺”?厦门地铁2号线站名读音引热议

  地铁2号线设有新垵站。


  台海网1月10日讯 据厦门晚道 新垵的“垵”字究竟是念第一声还是第三声?最近,因为地铁2号线的开通,该字读音引起了许多市民的议论。地铁站时将新垵的“垵”读作第三声(同“俺”),而厦门本地人大多是读第一声(同“安”)。


  记者就此邀请相关专家为大家解疑释惑。


  “垵”字历经变迁 现在两种读音并存


  由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和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方言研究专家周长楫联合主编的台湾版《普通话闽南语辞典》中,关于“垵”字,普通话的发音“垵”同“埯”,是第三声。闽南话的发音则是第一声。


  周长楫说,《康熙字典》无收“垵”字,只收“埯”字。《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垵”注音ān,解释是用于地名,举例是“曾厝垵”(在福建),就是指厦门的地名。又说第三声的“垵”同“埯”。“安”在闽南话里有an、uaN两种读音,闽南人可能受到声旁“安”的影响,把“垵”读成第一声。


  周长楫说,地名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有的还保留古音。现在普通话对一些字音的审定,是存在争议的。如帆船的“帆”,按照古音到今天的演变规律以及多数方言的读音,应该读fán(第二声),但普通话的fān为第一声,听说不少人提意见说这一来“帆船”和“翻船”就同音了,有忌讳,所以不同版本的词典就有fān、fán两种不同的读音。


  记者查询发现,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没有收“垵”,只是加括号附在“埯”后面,读第三声。2011年6月发布的第11版《新华字典》,“垵”有第一声和第三声两个读音,第一声的解释为用于地名,比如曾厝垵,还注明是在福建厦门。第三声的读音同“埯”,有三个释义,分别是点播种子挖的小坑,挖小坑点种,以及量词用于点种的植物。之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版),关于“垵”的定义则与第11版《新华字典》相同。


  “垵”主要用于地名 读音应“名从主人”


  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语言文字专家谢长妙说,“垵”同“埯”,意思是山坳,闽南多用于地名,闽南话读作uaN,第一声。例如曾厝垵(思明区),新垵(海沧霞阳),草仔垵(原在思明区虎头山附近,现已消失),下垵(泉州东园镇)。关于“垵”字的普通话声调,厦大林宝卿教授编著的《普通话闽南方言常用词典》中注第三声ǎn,但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曾厝垵”的“垵”是念第一声,“新垵”同属地名,“垵”也应该为第一声。


  周长楫说,汉语有些字特别是地名字的读音,老百姓根据自己的习惯读,有的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总的来讲要遵从两条原则,第一条是要根据绝大多数人的读法,第二条是“名从主人”,到了当地要服从当地的叫法。


  市民林恒立曾入选“思明发音人”,为闽南话推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厦门本地人,他也认为,地名的音调应遵循母方言原来音调及约定俗成的原则。“垵”作为地名,按闽南话发第一声,对应的普通话也应发第一声。


  厦门轨道集团表示,已经发现了这个读音问题,将会根据专家及市民的意见适时修改。


  (文/记者 龚小莞 图/陈立新)


  厦门曾厝垵怎么读推荐文章2:中国最难读的地名,在哪里?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


  各地的地名有这别样的含义


  有的地名简单易懂


  有的则暗含深意


  以至于经常将它们读错音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


  我国各个省区都有哪些易读错的地名


  文章中红色字体为当地地名的正确读音


  北京


  在首都北京,究竟还有多少人把下图这个地名错读成潭柘tuò寺,正确读音应为潭柘(zhè)寺。


  柘 zhè,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型树木


  也可以作为姓氏


  潭柘寺里的“潭”是后山龙潭


  “柘”是寺前的柘树


  前面有柘树,后面有龙潭


  所以才有了潭柘寺


  爨,这个字儿,不但不会念,更不会写。


  爨(cuàn),这个字本意为烧火做饭,爨人便是指厨师,另外爨还是一种姓氏。爨底下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是一座建于明朝的古村落。


  爨底下村


  黑龙江


  在黑龙江,很多地名都是由少数民族音译而来,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比较奇特的地名读音。比如:穆棱(líng)市,“穆棱”是“穆勒恩”、“木伦”的转音,满语为“马”的意思。


  穆棱河草原云天


  以讷谟尔河得名的讷(nè)河市,满语为“打牲”之意。


  坐落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的黑龙江山环水绕,一说满语“间隙”(指河水时急时缓)之意;或是说满语“杂草丛生”、“草木茂密”之意时,那便是指的蜚(fēi)克图的地名。


  吉林


  在黑龙江,瑷珲读作ài huī;而到了吉林省,珲春:则变成了hún。


  珲春防川一眼看三国


  “珲春”作为地名,因河而得


  吉林省白城市下辖的镇赉(lài)县,应该有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个赉字。“赉”是一个不常用的字,字形很陌生,仔细看是由“来”和“贝”两部分组成,意思是赠送的意思。


  镇赉县的名字于1947年前后,当时镇东与赉北两县合并,各取一字得名镇赉县。然而名字中的“赉”其实和汉语里的赠送没有联系,“赉”源自蒙语“扎赉特”,意思是洼地(湿地)的意思。


  辽宁


  岫(xiù)岩县,全称是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因盛产岫玉,有“中国玉都”之称。


  岫岩玉多分布在山中,跟其本身字含义类似,山表意,其形像高耸的山,表示岫是山洞,由表声。


  岫岩县陨石坑是中国首个被证实的陨石坑


  直径1800米,坑深约150米


  天津


  鼓楼、炮台、铃铛阁,被称为“天津三宗宝”,其中的铃铛阁(“阁”不读gé,而读为gǎo)。


  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方言的影响,然后经过历朝历代的传递,最后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铃铛阁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始建于唐朝,遗憾的是,现在几乎没有人见过它的真容。因为它在清朝被一场大火烧成了灰烬,虽然铃铛阁已经毁于一旦,但是它的名字却永久的留下来了。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有若干个以“诺尔”、“淖”、命名的湖泊,这些词在蒙古语里都是湖泊之意。


  “诺尔”通常也被译作“淖(nào)尔”,千万别读成zhuó,例如:达里诺尔,意为“大海一样的湖”,这里被称为“百鸟乐园”,栖息着丹顶鹤、白天鹅、大雁等百余种鸟类,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


  呼和诺尔,蒙语意为“青色的湖”


  新疆


  新疆不仅面积大,地名既多又难读。


  龟兹(qiū cí);巴音郭楞(léng);鄯善(shàn shàn);富蕴(yùn);焉耆(qí);尉(yù)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草原湿地


  大家应该对龟兹的读音感到很迷惑,它其实就是已经消失了的西域古国—龟兹。


  龟兹,又称丘慈,屈支。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其辖区相当于现今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


  它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来自于东西方的各种元素与文化在此碰撞融合,造就了西域中的一朵乐舞“奇葩”。


  库车龟兹机场的取名


  也有纪念龟兹古国的辉煌与繁荣之意


  青海


  提到青海,不得不说青海湖,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它的名字人尽皆知。但它的所在地缺少有人能读对。


  风景旖旎的青海湖位于海晏(yàn)县境内,在深蓝锦缎般的湖水边,在充满了野性张力的沙滩旁,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草原牧场,与麦浪滚滚、阡陌交通的良田万顷,都展示着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