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念和悼念的区别
吊念和悼念的区别推荐文章2:“吊”字释义
早上看见了一台塔吊在工作,于是想到解一下“吊”字。查阅了一下传统注解,发现大家对此莫衷一是,也是有趣,所以就来研究一下。还是先从字形演变源流开始。
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来看看对这个吊字的传统的理解:
【“吊”,甲骨文作图1,金文作图2,中间是一个“人”字,中间有一弯曲形构件。小篆(图4)以甲骨文、金文为基础进行改造,弯曲形构件写成“弓”字形。隶书据此也作了相应的笔画整合。这个字隶定之后其实是图8,这一形体后来产生了一个俗字,就是“吊”。《改并四声篇海》引《俗字背篇》:“吊”同“〔图8〕”。国家语委1955年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时,停止使用图8字形,以“吊”为规范正体。
“吊”的来龙去脉不甚明了,学术界看法不一。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古时候,人死后用草一裹葬在野外,为防止禽兽食尸体,子女及亲属便带上弓箭守候,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认为:甲骨文、金文“都分明是毒蛇形”,“吊”字“即像巨蛇缠啮人之状"。“古文即用此情此景以表现被害者处于此际的忧惧、绝望。”夏渌在《评康殷文字学·释吊》一文中又提出“神判说”:“邑人失窃,盗与失者往往同去北帝前探青龙,以分青白。“经过‘青龙’的缠绕考验,没有受伤的就是好人,嫌疑就消除了。”“经考验的人恢复了名誉,亲友邻里必然要去唱问一番。”唐汉先生在《汉字密码》中则又有“捆绑悬挂说”:“在古人看来,仅仅将人捆起后,他还会跑掉的。因而,古人的捆是和‘缚’(与它物绑在一起)‘挂’(悬挂在它物上)为一体的。”罗振玉、郭沫若、吴大澂、孙海波提出“叔”字说。唐兰又说:其“字本应释做‘吊’吴大激、罗振玉等硬把来当做‘叔’字解释,就错了,因为金文是另有‘叔’字的。”
出于各家学者对字形的不同见解,“吊”字的本义说解也是众说纷纭。有人释为对死者恤问,有人释为提携、抬高。“吊”有祭奠死者之义。人死后,要派人向死者的亲属、朋友丧;亲友接到讣告即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按礼迎送。“吊”字追悼死者的意义沿用至今,并组成一些复合词,如吊丧、吊孝、凭吊。还形成一种专门的文体——吊文,就是追悼死者,致辞表示感慨。在祭奠死者这个意义上,有“唁”字与“吊”义近,只不过“唁”是吊生。《说文解字》:“唁,吊生也。”《一切经音义》十三引《韩诗》:“吊生曰唁。”也就是说,吊是祭奠死者,唁是慰问死者家属。现代汉语中“吊唁”也常作为一个词使用。
从“祭奠”这个意义,引申出对受到灾祸的人表示抚慰、慰问。这是“吊”在上古的常用义。如《左传·庄公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吊焉。”古代把灾祸发生之后相互慰问之礼称为“吊礼”,《周礼》中的“大宗伯”一职,“以吊礼哀祸灾”;“小行人”一职,“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都是代表天子吊慰抚恤各国诸侯及人民的。
另外“吊”还有许多其他意义。有“悬挂”义,如吊窗、上吊。由悬挂引申出用绳子等系着向上提、向下放,如:吊桶。引申为“收回”,如:吊销。由“悬挂”义还引申指旧时货币单位,即制钱的计量单位。制钱是明清两代所铸造的钱币,是通宝体系的一种特殊类型。清末制钱种类繁杂,各地区流通的制钱不一致,吊的计算方法,各地也不一致。顺治时规定制钱一枚叫“一文”,一千枚叫“一吊”。光绪时京津一带一百文为一吊,东三省一百六十文为一吊,山东、河北五百文为一吊。相互之间换算繁难,使用不便。后来随着外国货币的进入,铜元、银角兴起,逐渐代替了制钱,“吊”作为计量单位也就不再使用。】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的对吊字的注解。
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对吊字古今字形表意原理的理解很是杂乱,不得要领。
吊字古字形被判定为吊大约不会错,因为有古今传承下来的文献做为比对资料。问题是古代的初文字形为什么就有吊字的那些意义,这可就难住了许多人。
吊字的古字形,是一个左向立人,身上绕了几圈线条,线条的上部有一个向上的箭头形。战国字形有的写成右向的立人,这是误写。
左向立人表示活着的运动着的人,与右向立人表示的可能是静止的站立不动的人有别,是不可混淆的。
那么这个字形有些什么可能的意象呢?
第一,这个字形可表示人体内有些东西离开了人体而升天了,即一个活着的人死掉了,灵瑰升天了。所以吊字的第一个含义是人们去吊唁死者,即送死者升天。
第二,这个字形也可表示用绳子把一个人捆住然后吊起来。这就是吊字起吊意义的道理。
因此吊字的古字形就有两类典型的意义,凭吊死者和起吊。
由这两类含义可引伸出相关的意义,如现代汉语字典所收集的意义。
传统注解,不会抽象思维,总是想用某个具体的物象来解读这条弯曲的向上的线条,思维受限,所以观点千奇百怪!
吊字的现代字形,上面一个口字表示悬挂东西的上部的某个点,下面的巾字是布匹晾晒着的侧面示意图,横杆撑起布匹,所以是艮卦意象,艮卦阳向上携带众阴上行,故有起吊之象。所以现代的吊字有扣住物体上部某点进行起吊之意象。
艮卦也有人生命之终点的意义,与吊字古字形意象一致,故现代的吊字也可表示凭吊死者的意义。
吊念和悼念的区别推荐文章3:丧礼中“祭”“奠”“吊”具体啥区别?
乍看起来,题目中的这几个字,跟人去世有关,花圈上或悼词上都看过。
但其实,你要细究,区别还是蛮大的。要真有人较真,在那样严肃的场合,恐怕还真会出问题。所以本期节目,咱们一定得讲透。
先看这祭奠的祭,最早可以追溯到3600多年前,商朝末年的甲骨文。
众所周知,这是汉字早期阶段的原始形态,在龟甲、兽骨上契刻而得名。目前统计出来,四千多个单字,但有近三分之二是无法释读的。
听起来,四千多个单字挺多的,跟现代汉字八万多个比,那简直是少太多太多。可以说,最初的汉字很稀少,往往一字多音多译。
而就在这么少的汉字里头,祭字,应该说是最早被创造出来的汉字,且使用的次数也很多。
这跟久远的商人,崇拜日月星辰山川大地神灵祖先,非常好巫术经常搞祭祀有关。
商朝就是以宗教立国的朝代。科学不昌明,战争啦,祛病祛邪,祈求安康等等,都要向神祇献上贡品,大事小事也都要都要占卜。
而贡品最为高级的便是大活人,根据出土的商朝时期的墓葬发现,除了狗、马、猪牛等遗骸,还有人的骨殖,他们都是活着的时候被残忍杀害,用来人祭的。
在著名的殷墟考古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遗迹中,用于祭祀的人牲达5000余人。其中最多的一次人祭数量达500人。
这么高频率的祭祀,当然会导致祭奠的祭奠,被首先创造出来。象形文字就是手持酒肉供奉神主的模样。
后来历经演变,祭,成为了一种对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之意。
再看祭奠的奠。
同理,最初的甲骨文奠的上半部分为“酉”字,而“酉”最初的形态就是酒坛在轮廓内增加了横竖笔画,以表示酒坛上的纹饰。下部的“一”表大地,表示将酒坛放地上。
这样一合,整字的意思就是用酒以祭祀死者或鬼神。
古代一直有这样的传统,要建屋舍、高楼什么的,都会用酒祭拜一下。将酒洒在地上,以求开工大吉。
久而久之,奠便有了挖土建立的意思,奠基这个词便出现了
那好了,既然祭奠两个字本意听起来是很像,具体用法有区别吗?
有。
你像是清明节等传统的祭祖节日,一定用的最多的是祭字,你几乎看不到奠字。
而有人不幸离世,灵堂摆的一定是奠字。因为死者要入土为安。这样,奠最初拜拜的意思,和引申出的挖土建立坟茔的意思合二为一了。
这么一说,您应该就明白为啥只能葬礼只用奠而不能用祭的原因了。
等人埋了以后,清明时,去坟墓拜拜,寄托哀思。这个时候,就不能用奠,因为奠已经结束,只能用祭。
打商朝那会,举国上下就用物品动物甚至活人来祭天祭地祭神明,祭,似乎更为庄重。
换言之,这俩字细微的区分跟它们历史的渊源息息相关。
如果说 ,讲到这份上,您还是不清楚怎么区别。有一招,简单,直接祭奠二字不分了,合起来用。
除了祭和奠,还有一个词唤做吊。
《说文解字》中道:“吊,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驱禽。”
最初甲骨文吊的形象,就是一个人持弓箭射出一种带丝线的绳子的形象。
因为最初,比较原始,古人死而不葬,把尸体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又怕野兽啃噬,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
后,逐渐演化出葬礼上,用“吊”表示前去吊唁而对办丧事的家属给予慰问之意。慰问是重点。而家属,要对前来者有相应的礼节应答。有一种互动行礼的味道。
若是来人和逝者家人无交情,只是来单纯表示哀悼就不需要慰问了。这种情况不属于古人认为的吊丧,吊唁。
还有,当年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等创制周礼,影响中国上千年。
周礼就明确规定,有三种情况,分别为自尽、压死的和淹死的,当时有禁忌,非善终,故死而哀悼不可称吊唁。
吊念和悼念的区别推荐文章4:悼念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1)悼念12月2日,蜡烛、鲜花等被摆放在德国特里尔步行街汽车撞人事件现场。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2)悼念12月2日,人们放置蜡烛、鲜花在德国特里尔历史遗迹“黑门”下悼念逝者。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美联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3)悼念12月2日,人们在德国特里尔步行街汽车撞人事件现场悼念。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4)悼念12月2日,一名女子在德国特里尔步行街汽车撞人事件现场放置花圈。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5)悼念12月2日,人们在德国特里尔步行街汽车撞人事件现场悲痛不已。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6)悼念12月2日,人们在德国特里尔步行街汽车撞人事件现场悼念。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7)悼念12月2日,人们放置蜡烛等在德国特里尔历史遗迹“黑门”前悼念逝者。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8)悼念12月2日,人们在德国特里尔步行街汽车撞人事件现场放置鲜花、蜡烛悼念逝者。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9)悼念12月2日,人们在德国特里尔步行街汽车撞人事件现场相互拥抱。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10)悼念12月1日,蜡烛、鲜花等被摆放在德国特里尔历史遗迹“黑门”前悼念逝者。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法新
新华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日(外代一线)(11)悼念12月1日,蜡烛、鲜花等被摆放在德国特里尔历史遗迹“黑门”前悼念逝者。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1日发生汽车冲入步行街撞人事件,目前致死人数升至5人,另有14人受伤。新华社/法新
吊念和悼念的区别推荐文章5:“悼念”是啥意思?为啥家庭丧事用“奠”不用“悼”?
说家庭丧事不宜用“悼念”“沉痛悼念”等词语,许多人骂街:电视里不都是这样的吗?人还有三六九等吗?当官的能用老百姓为啥不能用?等等。人家用有人家的意思,你不明白这意思,所以没意思。
1、吊丧就两件事:一是祭奠逝者;二是吊问家属。祭奠逝者用礼仪,吊问家属用钱物,其他都是假大空,没用的
家庭丧事操办,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安葬逝者,两个基本点就是,安排好丧事礼仪和接待好吊丧客人。
所以,丧事的核心字眼是奠,是祭,是吊,是问。所有丧事事宜都是围绕这些实施的。搭建灵棚,布置灵堂,丧服破孝,饭厨棚舍,账房联写,屋舍茶水,灵位、铭旌、引魂旗,告庙、堂祭、路奠,等等等等,重点就是两方面:一是主家通过各种礼仪事项招待好吊丧人,二是吊丧人通过各种礼仪事项祭奠逝者。目的就一个,逝者入土为安。
死了死了,一切都了,死了拉倒。在传统文化中,一个人寿终正寝,自然天命,并不是悲痛之事,而是天道轮回,有始有终。所以,活着的人对逝者,是奠,是祭,是祀,即以实际行动告慰逝者,为家庭的和睦兴旺而不断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悲痛伤心。
吊丧人就更没有。吊丧人到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祭奠逝者,吊问家属,没有悲痛沉痛之说。
2、“悼”的本义是恐惧的意思,也有哀伤的意思,念的本义是常思的意思,所以,所谓悼念,就是因为害怕失去而反复想不断想逝者的意思
传统文化强调命,即天命和宿命。命该如此,想也白想。所以,活着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正宗,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从本性上讲,中国人是非常功利的,从来不崇尚单纯或虚假的情感,实打实的利益才是中国人的永恒追求。
所以,“悼念”“沉痛悼念”,从来不是传统文化。丧事主家的着眼点是做事,吊丧人的着眼点是帮助主家做事。“悼念”“沉痛悼念”是心理和情感活动,有的人自然会有,没有的人自然不会有。有还是没有,活着的人都是要好好活着。这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精髓之处,即清醒冷峻的实践理性。
“沉痛悼念”是近代以来的丧事创新,近些年来用得多些。特定组织中人,都有共同目标,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家人。未尽天年就走了,所以沉痛,所以叫“沉痛悼念某某某同志”。家庭丧事很少有“沉痛”的。你心里有亏欠,才会沉痛。你尽心尽力了,“沉痛”何在。
悼念逝者,沉痛的是家人,外人不会沉痛。吊丧人沉痛悼念逝者,是把逝者当做自己的人。因为你是我的人,所以我沉痛悼念你。家庭丧事需要这样吗?
吊念和悼念的区别推荐搜索词:
1.吊念和悼念的区别在哪
2.吊念和悼念的区别读音
3.吊念和悼念的区别是什么
本文标题:吊念和悼念的区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