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谁画的推荐文章1: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被湖南广电买走,价格超过2亿元

  深圳证券交易所15日公布了《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出售艺术品的公告》。


  公告显示,今年早前遭遇流拍的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被湖南广播电视台以2.088亿元(含税)的价格,私洽买下。


  而卖方是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据雅昌网,湖南电广传媒收藏众多。早在2006年,电广传媒就开始筹划并逐步运作艺术品投资业务,以中国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为投资重点,通过正规途径(主要是拍卖市场)收藏了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谢稚柳、林风眠、张大千、吴昌硕、靳尚谊等中国近现代名家160多件艺术精品,据网络消息,整体规模超过10亿元。


  【《愚公移山》是幅什么作品】


  徐悲鸿《愚公移山》的艺术价值


  作为徐悲鸿艺术生涯最经典作品之一,中国古代经典《列子·汤问》中众人皆知的故事“愚公移山”,早在徐悲鸿留学法国,遍览西方历史画经典时,便已进入其构思范围,前后准备时间长达20年,最终在1940年完成了三幅愚公移山题材的作品,其中一幅为巨幅彩墨《愚公移山》和大尺幅的油画《愚公移山》,均收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此次拍卖的即为尺幅较小的《愚公移山》,画面内容与徐悲鸿纪念馆藏的两件巨幅《愚公移山》几乎相同。其中,巨幅中国画版《愚公移山》因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插图,而广为人知。这幅最早创作的油画尺寸虽小,但原创意义最大,被誉为“母体”。


  《愚公移山》今年6月作品亮相拍场时,有买家叫价至1.89亿元,但因最终未达到约定的最低成交价1.9亿元而流拍。


  愚公移山是谁画的推荐文章2:《愚公移山》21件手稿与画作同展,中国美术馆推徐悲鸿大展

  1月25日,“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至3月4日。展览梳理并展示徐悲鸿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历史价值性的系列作品一百余件,部分创作手稿首次展出,从中可以看出徐悲鸿的创作过程。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巨幅作品都呈现了画家的创作手稿等,如《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客居印度创作的代表作,从此次展出的21件素描手稿可以看到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当,有人问徐悲鸿为何要在中国历史题材中加入印度人形象,他如是说:“虽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民族精神”,展出徐悲鸿《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二篇章为“图稿叙事”,展出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等作品所绘的画稿与素描,其中多件图稿为首次展出;第三篇章为“家国忧思”,展出徐悲鸿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马》《狮》《鹰》等作品以及为系列主题创作而绘制的图稿。


  第一部分展出的《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九方皋》和《愚公移山》等均为徐悲鸿的巨幅代表作品。是他借用古典文化资源,如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寓言、神话来进行新的诠释,并以艺术新手法来表达。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布面油画,197cmx349cm,1930,徐悲鸿纪念馆藏


  创作于1928年的《田横五百士》展现的是英雄田横为了气节决意牺牲自己,告别部下的场景。此画的创作背景是国内民不聊生,一些卖国求荣者甘当日本爪牙走狗。徐悲鸿以这幅大型油画来警醒世人。此画中可以看到徐悲鸿从欧洲学来的油画技巧。


  徐悲鸿,《徯我后》,布面油画,230cmx318cm,1933,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徯我后》创作稿,1930年


  《徯我后》取材于《尚书》,记载在夏桀暴虐统治下的人民痛苦不堪,期待着被解救,纷纷说:“徯我后,后来其苏。”其意是等待贤明的领导者来了,我们就得救了。徐悲鸿创作油画《徯我后》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政府屈膝投降,镇压民主运动,人民陷入水深火热。徐悲鸿借此画抒发了人民渴望解救的呼声,成为救亡图存的呐喊。《傒我后》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和反思现实的社会价值。


  徐悲鸿,《巴人汲水》


  1937年,徐悲鸿随中央大学入蜀,目睹蜀中百姓的生活困境,他疾笔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图》和《巴之贫妇》。画作上他题写了一篇自作诗:“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诗文充溢着徐悲鸿对于当时百姓生活凄苦的同情和悲愤之情。


  这幅画描绘的是当时蜀地人民汲水的场景。当时百姓的生活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背着沉重的木桶,再装上满满的水,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时甚至要往返多次。这样一个生活细节触动了徐悲鸿的心灵。整个画面突出物像的神韵,技法上用西洋画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在挑夫身上适当加强了筋肉体积感。


  图稿叙事:《愚公移山》的新的表达


  图稿叙事是美术主题创作的重要途径。《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客居印度创作的代表作,其中的图稿叙事生动而精彩。1939年11月,他应泰戈尔之邀从新加坡赴印度举办画展并宣传抗日,直到1940年12月才离开印度。这一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愚公移山》。


  1940年7月,徐悲鸿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是年9月,完成油画《愚公移山》。在构图上,油画《愚公移山》取消了中国画《愚公移山》中描绘的挑筐壮汉与负重大象,并将大肚壮汉从开山行列的左二换到左一。油画的远景更为开阔,山峦起伏,将读者视线引向天际。


  当时为了创作的便利,《愚公移山》中的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当,印度国际大学(位于圣地亚克)的学生甚至争做徐悲鸿的模特。画稿中有位像鲁智深的人物被反复描绘,其原型是该校的厨师拉甲枯马尔啼亚。徐悲鸿每次请他做模特,他都很高兴,并且随叫随到。有人问徐悲鸿为何要在中国历史题材中加入印度人形象,他如是说:“虽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的。”


  《愚公移山》的主要场面是表现开山劈石的六位壮汉,他们身强力壮、筋骨结实,徐悲鸿为他们绘制了大量素描。譬如,对于举耙动作,他进行了详尽的素描分析,因为在画中最震撼人心、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就是壮汉们叩石垦壤之景。


  为画好画中的十多位人物,徐悲鸿绘制的画稿、素描稿多达数十幅。他还描绘了许多未见于《愚公移山》画中人物与动作的图稿。


  徐悲鸿,《愚公移山》,布面油画,213cmx462cm,1940,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愚公移山》,中国画,规格:144×421cm,1940


  徐悲鸿, 《愚公移山》画稿 ,1940


  在印度,徐悲鸿也画了很多其他的速写及素描,从当地风土人情到各种动物,从伟人肖像到印度风景,从学校音乐课到自画像,均入画图,并创作了《泰戈尔像》《甘地像》《印度妇女》《喜马拉雅山之林》等作品。中国画《泰戈尔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人物画杰作,在创作它之前,徐悲鸿关于泰戈尔的速写与图稿多达十余幅,刻画了沉浸在工作中的泰戈尔的不同神态。


  徐悲鸿,《泰戈尔像》,纸本设色,51cm x 50cm,1940,徐悲鸿纪念馆藏


  “余爱画动物”


  徐悲鸿说:“余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功力,即以画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对他来说,一幅马反复画七八次是常有之事,有的甚至多达20次。为便于练习,徐悲鸿曾在家中养马以供写生之需,其娴熟的画马技艺源自大量的造型训练。


  他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画马,20多分钟即可画就一匹四尺整幅的马,笔墨酣畅,神完气足。徐悲鸿笔下的马不但运用了透视与解剖知识,还结合了中国写意笔墨。徐悲鸿所画之马,常以雄健的笔墨画出马的头、颈、胸、腹和四肢,再用奔放淋漓的笔触猛扫出鬃毛和尾巴,极具动感。在整体上,笔墨干湿相间,对比分明。它的角度接近全正面,前大后小,透视感强,这是一种极难刻画的视角。


  徐悲鸿,《群奔》,纸本水墨,95cmx181cm,1942,徐悲鸿纪念馆藏


  展览中的这一部分呈现了徐悲鸿所画马、狮、鹰、鹫、鸡、牛等动物题材,并配合展出部分书法作品和画稿。


  徐悲鸿,《奔马》,纸本设色,130cmx76cm,1941,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强调素描训练可以弥补当时的中国画造型薄弱的问题,以他的素描为例,其特色在于构成的面块与线条,产生西方明暗渐变与东方笔墨韵味的结合,他的许多素描的尺幅不大,却具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善于捕捉对象最具神采的瞬间,糅动势、细节于一体。


  徐悲鸿,《小猫 》,纸本设色,108cmx36.9cm,1938年,中国美术馆藏


  徐悲鸿爱猫,曾在家中养过许多只猫。他自己甚至说在其动物画中,猫画得最好。这幅《小猫》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画立于奇石上的一只黑白相间的小花猫,它正在回眸一瞥,两眼十分有神,此画有笔有墨,对于结构与细节刻画得不含糊,猫身上的墨块以及块石则是大写意的。


  徐悲鸿,《芭蕉黑猫》


  据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回忆,为了观察猫的娇敏,将猫画得传神,徐悲鸿家里甚至同时养过8只猫。“虽然父亲每天下班后特别累,但他还是坚持坐在躺椅上,一边拿着乒乓球跟猫耍着玩,一边观察猫的神态和动作。”其猫画或托物寄兴,或用以酬答友人。1937年,徐悲鸿创作了《芭蕉黑猫》,画芭蕉之下,一黑猫趴在石头上,回首凝望。笔墨几乎全以没骨法画成,十分洗练,神情毕现。


  徐悲鸿,《马》,纸本设色,109.6cm x36.1cm,1948年,中国美术馆藏


  徐悲鸿,《侧目》


  愚公移山是谁画的推荐文章3:徐悲鸿在长沙展出的《愚公移山》,为什么会值1.89亿元

  愚公移山 46cm×107.5cm 布面油画 1940


  提到徐悲鸿的作品,不能不提《愚公移山》。


  徐悲鸿先后创作了三幅《愚公移山》,此次展出的是第一稿,全面展示了徐悲鸿作为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奠基者在中西融合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该作品被定位于“徐悲鸿创作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这幅作品是徐悲鸿南洋时期(1939-1942)的代表作。


  徐悲鸿的家国情怀为世人所称颂。他的爱国,不是嘴上说说,笔下画画,而是身体力行。1939年,抗战最危难之际,他只身前往南洋举办画展,为中国抗日筹款。


  他在新加坡受到倾城礼遇。徐悲鸿到新加坡头一年的一天,写下了一箴“春风得意”的题笺。这来自于孟郊的一首诗:春风得意马蹄疾。


  1939年6月29日,徐悲鸿获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书面邀请赴印度举办画展。


  12月14日,徐悲鸿画展正式展出,泰戈尔出席并致辞。泰戈尔须发如雪,热情洋溢地追述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悠远历史,盛赞徐悲鸿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


  1940年2月17日,圣雄甘地拜访泰戈尔,泰戈尔将徐悲鸿介绍给甘地。甘地一生为谋求印度独立而奔走呼吁。此时的甘地已过古稀之年,但思维敏捷,仍在为毕生追求不遗余力。甘地让徐悲鸿看见了愚公的影子,他想起了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同胞,正式起意并创作油画《愚公移山》,以此体现中国人民的抗日之志。


  该画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愚公想铲平太行、王屋两山,智叟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结果终于感动天帝,两座山被天神搬走了。


  生命不息,挖山不止。当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徐悲鸿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徐悲鸿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格局,首次以人体为主要描写对象,把众多剧烈运动中的裸体人物引入画面中。为了便于创作,画中的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当,印度国际大学的学生甚至争做徐悲鸿画作的模特,徐悲鸿为他们画了大量的素描草稿。


  油画画面自左至右展开:左边是愚公与邻人“孀妻”对话,愚公身边有三个孩子,一个在吃饭,一个在挖土,一个在运土;再右是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挖山不止,人物顶天立地。整个画面充满征服大自然的豪情壮志。


  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劳动中的裸体人物大角度的屈伸、肌肉运动之美,每一笔都既自然流畅又不失严谨,每根线条都被赋予了生命力,歌颂了人的伟大力量,成为中国近代人物油画的一座里程碑。


  2000年11月,这件国宝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2018年6月,在嘉德的“大观之夜”,《愚公移山》被拍到1.89亿元。


  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见到这幅融汇中西艺术之长、饱含中印友谊、寓意深刻的作品。


  一眼万年、一眼亿元啊!


  文 / 谭文艳


  《愚公移山》素描画稿


  《愚公移山》局部


  观展热潮


  长沙市小初高美术老师开启了一堂美术馆里的美术课


   美术老师们认真的听讲解


   记录一下作品的细节部分


   中南传媒艺术总监戴宇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堂意趣丰富的美术讲座


   观看亿元巨作


  学生们把课堂搬进了美仑美术馆


   学子们在参观展览


   观看一幅人物肖像作品是怎样产生的


   透过小窗口听虫鸣鸟叫,感受徐悲鸿在江夏堂夜晚生活的情趣


   通过临摹感受艺术家的创作


   借助放大镜探究展厅中最小的一匹马


   仔细欣赏观摩作品


  展览信息


  “春风得意——徐悲鸿在南洋(1939—1942)百幅原作展”


  出品人


  黄啸 杨净


  策展人


  黄啸 徐骥


  主办单位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美术出版社


  承办单位


  美仑美术馆 时代悲鸿艺术中心 T’S Collections


  协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 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2019年4月27日—2019年6月15日


  展览地点


  美仑美术馆


  (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湖南美术出版社院内)


  公众开放时间


  2019年4月27日中午12:00


  愚公移山是谁画的推荐文章4:那年那画 |《愚公移山》刘旦宅作-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那年那画】【读画】


  《愚公移山》


  :刘旦宅作


  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东方红里83号:该作品以中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为蓝本,延续了传统题材的文化内涵,同时结合现代绘画语言进行再创作。作为海派画家,刘旦宅在人物造型与笔墨运用上融入了雅俗共赏的海派风格,注重画面叙事的生动性。画面中三代男性与妇孺共同劳作的群像构成金字塔式结构,将“子子孙孙无穷匮”的文本概念转化为视觉韵律。主图是愚公率子孙(叩石垦壤)的劳作场景,愚公面对智叟质疑,似乎在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画中人物刻画依然以刘旦宅一贯的细腻风格,通过对动态和表情的捕捉,表现愚公家族协作移山的坚韧精神。


  刘旦宅《愚公移山》局部


  刘旦宅《愚公移山》局部


  刘旦宅《愚公移山》版权图


  愚公移山是谁画的推荐文章5:徐悲鸿《愚公移山》将拍卖 画中人物为何是印度人?

  即将现身拍场的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嘉德拍卖供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11日电(记者 宋宇晟)记者从嘉德拍卖获悉,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将现身今年春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幅作品描绘中国人所熟知的“愚公移山”故事,但徐悲鸿创作该作时并不在国内,甚至模特也并非中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故事还要从抗战时徐悲鸿赴南洋举办筹赈画展说起。


  1939年,徐悲鸿即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画展以凭借画笔为国家抗战尽责任、为国内抗战筹款为目的。


  当时的画展采取发售筹赈名誉券方式——捐款100元可得徐悲鸿作品一张,捐款200元可指定徐悲鸿另画一幅。结果尚未开幕已筹得2500元,整个展览卖画百幅。画展结束后,徐悲鸿应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做客印度。


  资料图:1945年,与徐悲鸿等人在重庆中国美术学院(重庆磐溪石家花园)。左起为廖静文、徐悲鸿。中央美院供图


  从此,徐悲鸿开始持续三年多的南洋之旅,期间在多地举办画展,所筹款项用于抗战。正是在这段时间,《愚公移山》得以完成。


  1940年2月,徐悲鸿正式开始创作《愚公移山》。他在信函中称,自己“将竭尽一年之力,写出三四幅重要画作”。当月下旬,徐悲鸿在印度国际大学为《愚公移山》创作了“人物写生和草图有数十幅”。


  事实上,前一年8月,已有记录显示,徐悲鸿在“为《愚公移山》作习作”。1940年4月,徐悲鸿在致舒新城的信函中写道,“一月以来,将积蕴二十年之《愚公移山》草成,可当得起一伟大之图。日内即去喜马拉雅山,拟以两月之力,写成一丈二大幅中国画,再(归)写成一幅两丈长之(横)大油画,如能如弟理想完成,敝愿过半矣”。


  这显示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早有计划,这幅作品甚至已“积蕴二十年”。


  1月25日,中国美术馆展出徐悲鸿所作巨幅油画《愚公移山》。本次展览是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大型美术主题创作进行的全方位策展,也是徐悲鸿美术精品近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地集中展示。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1940年3月,徐悲鸿又为《愚公移山》作木炭速写画稿多幅。3月下旬,《愚公移山》草稿完成。4月,徐悲鸿赴喜马拉雅山大吉岭继续创作。


  《徐悲鸿南洋时期年表》显示,在大吉岭的三个月内,徐悲鸿完成了中国画版本的《愚公移山》。这幅作品因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课文插图,而颇为人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在《我在印度》中还详细记载了1940年2月在印度国际大学为创作《愚公移山》做准备情况——“该校学生争做模特儿,大腹便便的炊事员拉甲枯马尔啼亚很‘荣幸’地成为主要模特儿之一,高兴、认真、随叫随到,做了开山、劈石、挑土等很多画稿的‘范人’。因是巨幅创作,历时足足一个月”。


  《一段确定与不确定的历史——徐悲鸿在星马》指出,徐悲鸿之所以能在旅居印度时完成《愚公移山》的创作,“有一个原因不能被忽略,就是产生于印度的创作激情,即与印度模特儿的力量感有很大的关系”。“这对于比较依赖模特儿的徐悲鸿来说,是一个关键条件。”


  这一年的7月,徐悲鸿结束在大吉岭的创作,返回印度国际大学,此时他已着手油画版《愚公移山》的创作,至9月,完成巨幅油画《愚公移山》。


  1月25日,中国美术馆展出徐悲鸿所作巨幅中国画《愚公移山》。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但战火很快蔓延到南洋。1941年,正当徐悲鸿为赴美展览做准备时,整个南洋的局势也愈发紧张。这一年12月,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零式战斗机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凌晨,十余架日本战机轰炸新加坡,日本和英美盟军正式开战。


  此时,新加坡已危在旦夕,赴美办展也已成泡影。为躲避日机轰炸,徐悲鸿将带不走的书画、文玩等物分别存放在友人处。《徐悲鸿南洋时期年表》记载,其中的部分藏品被封在皮蛋缸中,埋到了钟青海校长所在崇文学校的一座枯井里。


  在嘉德拍卖官网公开的资料中,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在《讲述背后的故事》中提及,枯井中的藏品就有包括《愚公移山》在内的几十幅油画。


  1942年1月,徐悲鸿登上离开新加坡的轮船。2月,新加坡沦陷。


  此后,徐悲鸿辗转回到国内。终其一生,一直未有机会再访新加坡。


  6月8日,一名媒体记者观看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当日,中国嘉德向媒体介绍春拍情况,本季拍卖共推出各艺术门类6600余件拍品。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1945年,新加坡光复。有记载显示,大概在这一年9月时,藏于枯井书画珍玩被一一起出,并在崇文学校的大教室里晾晒受潮的物品,清理、晾晒了两个多月。


  这此后这幅《愚公移山》的去向出现分歧。徐悲鸿之子徐庆平称,父亲多次打听这批作品,但未获回音。


  1953年徐悲鸿病逝。次年,新加坡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展出了浩劫幸存于新加坡的油画《愚公移山》等80余幅徐悲鸿遗作。1985年,新加坡当地发行量最大的纸连续刊登了《徐悲鸿藏宝记》,道详细介绍了徐悲鸿藏画之事。


  而在获知这批作品下落后,徐庆平曾对媒体表示,自己并没有“想追回画的意思”。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悲鸿在星洲》中记述了该书欧阳兴义采访当年藏宝与挖宝的当事人钟青海的故事,“他一直收藏着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我认同他的说法,这是徐悲鸿感谢他三年又八个月,冒着被日军杀害的危险枯井藏画,在战后写信让他挑选的纪念品”。该作品后被钟青海之子收藏。


  即将现身拍场的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嘉德拍卖供图


  嘉德拍卖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总经理李艳锋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件油画曾现身拍场,当时被台湾藏家买下。2006年,这件《愚公移山》出现在北京瀚海春拍,最后以3300万元人民币成交,被内地藏家竞得。


  如今,中国画《愚公移山》与巨幅油画《愚公移山》一同收藏在徐悲鸿博物馆。今年1月,两件作品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而本次将亮相拍场的油画《愚公移山》画幅较小,尺寸为46×107.5cm。大小两幅油画画面几乎完全相同,而中国画作品人物虽有所调整,但大体相同。


  油画《愚公移山》再现拍场,有文章认为,根据以往徐悲鸿油画在艺术市场中的表现,这幅作品“有望打破中国油画纪录”。


  据悉,《愚公移山》6月10日开始在北京预展。拍卖行官网显示,该作品将于6月19日晚在北京拍卖。(完)


  愚公移山是谁画的推荐搜索词:

  

  1.愚公移山是谁画的作品

  

  2.愚公移山是谁画的1940年

  

  3.愚公移山是谁画的?

  

本文标题:愚公移山是谁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