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2:不叫New Zealand?新西兰6千多民众请愿换国名

  资料图


  海外网5月14日电 新西兰此前曾为更换国旗一事举行过公投,最后还是保留了现有国旗。近日,又有新西兰民众发起请愿,希望修改国名。


  据《新西兰先驱》道,一位名叫丹尼(Danny Tahau Jobe)的新西兰人建议把现在的国名“New Zealand”前面加上毛利语“Aotearoa”(意为“长白云之乡”),用“Aotearoa New Zealand”来称呼新西兰。


  目前,在新西兰国会网站上,这项请愿已经收集到了超过6000个签名。该项建议也得到了绿党联合党魁玛拉马?戴维森(Marama Davidson)和工党议员路易莎?沃尔(Louisa Wall)的关注。易莎?沃尔于5月1日向议会提交了这份请愿书,目前这份文件已经提交给了新西兰治理与行政特别委员会。据了解,意见书很快就会公之于众。


  道称,民众对于新西兰改名的提议并不是空穴来风,“Aotearoa”一词于毛利语,而毛利语是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丹尼认为,目前新西兰的出生证、公民身份证、护照、货币等官方文件上均使用“Aotearoa”和“New Zealand”来代表国家,而在现实情况中,只有“New Zealand”这个名称具有正式的法律地位。


  “把‘Aotearoa’加入到新西兰的官方名称中可以加强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独特性,‘Aotearoa New Zealand’不仅仅是个名字,这是属于我们的语言、文化、身份和历史。”丹尼表示。


  事实上,不止是国名,新西兰此前也曾就更换国旗的问题发起过全民公投。时任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希望换掉带有米字图案、体现英殖民烙印的国旗,因而积极推动更换国旗。新西兰民众甚至投票选出了以银蕨叶和南十字星为图案、黑白蓝配色的新“国旗”。不过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新西兰人民还是选择了保留现有国旗。(海外网 张敏)


  新西兰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3:吵翻了!新西兰要更改国名为“奥特亚罗瓦”?计划能成功吗?

  新西兰是以欧洲移民后裔为主的前英国殖民国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全国500万人口中,欧洲移民只占据70%的比重,当地土著民族——毛利人的人口比例则高达17%,远高于美国(1.7%)、加拿大(2%)、澳大利亚(2.8%)等国家。


  除了土著人比重高,新西兰也十分注重保护土著人的权利。新西兰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和毛利语并存。1975年9月开始,新西兰设立了毛利语言周。


  ▲新西兰各族人民参与毛利语言周游行,有人举着“奥特亚罗瓦(Aotearoa)”


  在政治领域,新西兰政坛也有代表毛利人的“毛利党”。该政党成立于2004年,占有新西兰议会120个席位的2个。2021年9月,毛利党在毛利语言周提出了一项目标:如果在2021年10月的大选获胜,将在2026年之前将新西兰的国名改为“奥特亚罗瓦(Aotearoa)”,并且将全国诸多地名改为毛利语名称。


  ▲新西兰北岛的长白云


  “奥特亚罗瓦”一词来自毛利语,意思是“长白云之乡”。改名计划获得了不少毛利人的赞同,但也引起了广泛争议,特别是对新西兰国内的欧洲移民后裔。


  那么,新西兰国内为什么会有改名的潮流呢?


一、新西兰国名来自欧洲

  新西兰的改国名问题,实质上是土著和欧洲移民后裔,谁更能代表这个国家的问题。


  毛利人的祖先居住在太平洋中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被称为波利尼西亚人。因为该群岛是由多个火山岛、珊瑚岛等岛屿组成,彼此之间距离较远且相互分散。因此,要想与其他岛民做生意甚至寻找新的土地,离不开先进的造船技术。


  ▲波利尼西亚人迁移方向,1200年左右曾到达新西兰


  根据当地传说,第一个到达新西兰的波利尼西亚人叫做库佩。传说公元800年,库佩因为卷入部落战争被迫流亡。在流亡太平洋几个昼夜后,库佩意外发现了一片陌生土地,即新西兰北岛北部。


  ▲波利尼西亚人用棕榈树做船


  在这里,库佩看到了很长的一片白云,所以把这片土地叫做“奥特亚罗瓦”,即当地语言的“长白云之乡”。库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向族人宣传他的发现。此后的几个世纪里,波利尼西亚人陆续移民到北岛和南岛各地。


  ▲第一个到达新西兰的毛利人库佩


  1280年,由七艘独木舟驶来的波利尼西亚人登陆这里,这是波利尼西亚人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定居在岛屿的波利尼西亚居民此后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民族——毛利人。


  在欧洲人未到达这里之前,毛利人过着采集、游猎的生活,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毛利人与世隔绝的状态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而打破。


  随着西班牙、葡萄牙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17世纪时期,荷兰人凭借着先进的造船技术发展航运业,逐渐挤掉了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荷兰的“海上马车夫”时期


  17世纪,为了发展海上贸易,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从好望角到印尼群岛的整个贸易。为了扩大市场,1642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赞助下完成了远航,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


  ▲第一个到达新西兰的欧洲人塔斯曼


  1642年12月18日,塔斯曼船队到达了新西兰南岛。为了纪念自己的家乡西兰省(荷兰的省名),塔斯曼将这里命名为“新西兰”。


  ▲西兰省所在的位置


二、英国占有新西兰

  虽然塔斯曼的船队第一次发现了新西兰,但塔斯曼却误以为这里是南美洲南部,加上塔斯曼的船队兵力不足,因此荷兰人没有对这里进行殖民统治。真正实现占有新西兰土地的则是后来居上的英国。


  17世纪,英国先是在欧洲本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战胜荷兰获得了海上霸权。1756-1763年,英国在北美通过英法七年战争,战胜了法国。


  在英法七年战争中主持河道绘制工作的库克被提拔成为海军上校,开启了在南太平洋寻找新的殖民地的历程。1766年-1770年 ,在库克的带领下,英国完成了对新西兰的探险。1770年,英国人从新西兰向西,登陆澳大利亚东海岸。


  ▲英国库克船长航行图,绿色为第一次航线


  1788年,英国将澳大利亚东海岸和新西兰合并为新威尔士殖民地。虽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合并为一个殖民地,但是新西兰的土地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有2300公里,相当于从中国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线距离。


  新西兰不仅距离澳大利亚远,新西兰的山地丘陵还占据了国土面积的75%。此外,相比于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的澳大利亚东海岸,新西兰早期不受英国当局的重视。


  ▲新西兰以山地为主


  不同的殖民政策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人带来的命运也截然不同。澳大利亚是英国重点开发的殖民地,为了短时间内占领澳洲的土地,英国对澳洲土著采取了屠戮、驱赶的方式,导致了澳洲土著人口急剧下降。


  新西兰因为欧洲移民人口数量较少,英国仅仅设立了少数商业据点。19世纪初,毛利人主要通过和英国做生意的方式,用粮食换取了先进的武器和工业制成品。那时候的新西兰名义上是英国新威尔士殖民地一部分,实际上是毛利人的国度。


  ▲18世纪末,新西兰依然是毛利人王国


  19世纪之后,法国、美国利用英国在这里管理的空缺,欲夺取新西兰。法美军舰频繁驶入引起了英国的恐慌。英国决定加强对新西兰的管理。英国人维克菲尔德成立了新西兰公司,在毛利人部落相对较少的北岛南部的惠灵顿湾建立根据地。


  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欧洲后裔和毛利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19世纪初,毛利人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武器以及工业设备。因此,英国意识到对待毛利人不能像对待澳洲土著和美洲印第安人那样使用武力。


  1839年,英国政府命令海军将领霍布森为新西兰殖民地领事,负责管理新西兰事务。在同毛利人的接触中,霍布森提出了安抚毛利人,收买土地来建立殖民统治。这一决议得到了英国当局的肯定。霍布森作为殖民地领事,负责和毛利人众首领谈判。


  1840年,霍布森爵士与毛利首领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英国在新西兰建立政府,保证欧洲移民和毛利人享有同样的权利,毛利人的自治领地得到了承认。以条约的形式确立了新西兰为英国的殖民地。


  ▲霍布森和毛利首领签订《怀唐伊条约》


  《怀唐伊条约》用英语和毛利语两种语言签订。在英语中,该地区保留了新西兰的名称。然而,按照毛利语名称,奥特亚罗瓦从北岛的港湾扩展到了南北二岛,成为了新西兰的毛利语名称。


三、民族运动兴起

  随着新西兰作为殖民地的地位正式确立,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大约有20万欧洲移民来到新西兰,开垦牧场。欧洲移民和毛利人之间因为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殖民政府处理欧洲移民和毛利人之间的矛盾时,偏向欧洲移民,将新西兰推向了战争的边缘。


  19世纪50年代,新西兰按照英国制度推行议会模式。1854年,第一届殖民地议会召开。然而政府没有按照《怀唐伊条约》的规定,给予毛利人选举权。这种赤裸裸歧视行径激怒了毛利人。1860年,毛利人和殖民当局爆发了毛利战争。


  因为早在19世纪初,毛利部落通过商品交换获取了先进的武器。1872年,历时12年的毛利战争中,英国虽然战胜了毛利部落,但却付出了1.8万兵力,可谓是代价惨重。


  ▲新西兰毛利战争


  战争导致了新西兰的土地荒废,生产下降。为此,英国不得不采取“赎买”而非暴力的方式。毛利战争后,英国在新西兰通过《原住民学校教育法案》,强制毛利人子弟入学,推广英语教育。英语的地位愈加重要,毛利人掌握毛利语的人口逐渐减少。


  19世纪末,陷入海外战争泥潭财政亏空的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有所减弱。英国决定给予白人(盎格鲁萨克逊人)为主的殖民地更多的自治权。1907年,新西兰获得了自治权,但政治、经济、外交方面依然受英国的控制。


  二战后,英国已经失去了对殖民地的控制。1947年,新西兰正式成为主权国家,依然是英联邦的一员。独立后的国家依然沿用新西兰的名称。


  虽然新西兰获得了实际的独立,但国旗左上角的“米”字图案依旧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依然是英国女王。


  ▲独立后的新西兰国旗(1902年使用)


  独立初期的新西兰唯一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二战后,新西兰城市化速度加快,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大部分原本居住在乡村的毛利人移居城市生活,进一步压缩了毛利语的空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掌握毛利语的毛利族适龄儿童比例仅占5%。


  在全球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下,毛利人首领以及部分学者在新西兰推动了“毛利语复兴运动”。1987年,新西兰承认了毛利语的官方语言地位。随着毛利语地位的提高,到了20世纪末,大约25%的毛利人已恢复了毛利语使用能力。


  ▲新西兰的双语标识


  毛利语的地位得到了承认,给新西兰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的机会。新西兰地处东西半球交界处,孤悬于海外。在绘制世界地图时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位置。


  ▲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对外宣传上突出毛利元素,有利于改变新西兰地理上相对孤立的劣势,进一步提高了新西兰的知名度。因此,新西兰乐于保护毛利文化,彰显文化特点。


  ▲2019年男篮世界杯的新西兰毛利战舞


四、去殖民化促改名

  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国殖民地相比,英国殖民时期对毛利人的方式相对比较温和。因此,如今的新西兰,毛利人约有62万,占据全国总人口的17%。


  随着毛利元素进一步深入,毛利人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后,毛利人开始进入新西兰议会。2004年成立的毛利党,成为了新西兰议会中代表毛利人利益的政党。


  ▲毛利党人


  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相比于英语,毛利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根据2013年的调查数据,毛利语使用比例为21.3%,较2006年下降了近5%。15岁以下使用比例为26.3%,较2006年下降了6%。


  毛利语使用比例的下降引起了毛利人的不安,更加推动了“去殖民化”之风。去殖民化的第一步就是修改国旗,新西兰国旗左上角的“米字旗”代表英国殖民过去,而且与澳大利亚国旗十分相似。在新西兰,无论是欧洲移民后裔还是毛利人,都有很多人支持去除这些殖民化元素。2014年,新西兰开启了更换国旗公投。


  ▲傻傻的分不清


  经历过多次筛选,蕨叶和南十字星、黑白蓝配色的国旗图案脱颖而出,成为了新国旗候选。然而,因为更换国旗成本高,56.6%选择保留现有国旗,改国旗运动不了了之。


  ▲新西兰国旗更改中的最佳方案


  改国旗失败之后,毛利党人提出了修改国名的方案。根据毛利党人的解释,“西兰”一词来自荷兰。“奥特亚罗瓦”一词来自毛利语,更可以代表这个国家。


  毛利党不仅仅希望对国名进行更改,还希望对新西兰的城镇名称得到更改。例如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将改名塔马基马库劳(Tamaki-Makau-Rau),首都惠灵顿改名博内基(Poneke)。


  ▲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奥克兰


  毛利党人提出的“去殖民化”、提升毛利文化在新西兰的地位,确实有利于国际上的存在感。因此,得到了包括欧洲移民在内的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然而,在改国名问题上他们却难达成一致。在欧洲移民看来,如今的新西兰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是一个民族文化熔炉。剔除殖民印记,重塑国家形象是正确的。


  但是从“英国独大”变成“毛利独大”则是矫枉过正。反对的人认为新西兰国内的许多地名都有双语版本,人们可以自由切换使用,但毛利党的要求是完全禁止了英语的存在。


  ▲毛利人


  此外,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洗礼,新西兰这个国名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名片。如果改名奥特亚罗瓦,很多人不知道国家在哪里,而且因为发音拗口,亦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展现。


  长期|雄鹰


  直播吧体育|足球与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员主编


  —(全文完)—


  新西兰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4:新西兰教育部:中文成为小学生的首选外语

  原题:新西兰举办中文周活动


  新华社惠灵顿9月28日电(记者卢怀谦 张晓青)新西兰中文周活动23日至28日在新西兰多地举行。活动期间,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体验中国美食、学习中国功夫、中国书法工坊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当地民众参与。


  28日当天,来自惠灵顿中文学校多个族裔的学生在梅西大学剧院进行了一场有关中国文化的表演,中国民族歌舞、中国功夫等节目好戏连台,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新西兰中文周2014年开始举行,是新西兰继毛利语言周、太平洋岛国语言周后举办的又一个语言周。中文周慈善信托基金主席科赫兰表示,今年的中文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超过200场。


  据新西兰教育部统计,2018年新西兰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人数近7万人,设置中文课程的中小学达450所,中文成为小学生的首选外语。


  新西兰说什么语言推荐文章5:将新西兰改名为“奥特亚罗瓦”,毛利党为何提出这个动议?

  资料图。


  据媒体道,9月14日,新西兰毛利党联合领导人塔米耶尔(John Tamihere)宣布,毛利党一旦在拟定于10月17日举行的选举中获胜,将推动在2026年前,把新西兰的国名改为“奥特亚罗瓦”(Aotearoa)。


  由此,“新西兰将在2026年前改名”的说法不胫而走,但这会是真的吗?


  一、毛利人政党的纲领


  新西兰位于大洋洲,164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冒险家塔斯曼抵达这里,用自己母国荷兰的西兰省,将这里命名为“新西兰”。


  1840年-1841年,英国根据《维多利亚女王皇家宪章》、殖民地专利书(Patent letters)和《威坦哲条约》,将新西兰从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分离,成立“新西兰殖民地”,1907年新西兰成为英国自治领,1947年正式独立,但始终沿用了“新西兰”的国名。


  “奥特亚罗瓦”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所用语言毛利语(1987年成为新西兰官方语言之一)“长白云之乡”的意思,毛利党主张采用这一名称,以凸显“该国真正的历史溯源”。


  资料图 电影《毛利男孩》截图


  二、“到底认谁当祖宗”


  和澳大利亚不同,毛利人原住民在新西兰根基深厚,即便在英国殖民时代,殖民政府也不得不对毛利首领、部落作出一些妥协和让步,这就是《威坦哲条约》的由来。


  《威坦哲条约》承诺给予毛利人“将来的自治权”,这成为后来新西兰独立的依据,因此不同民族的新西兰人都承认这一条约是“新西兰开国文件”。


  但签约时英方动了手脚,英语和毛利语文件差异很大,许多毛利首领在熟悉英语后认为受了欺骗,这导致1845年-1872年“毛利战争”爆发,1.8万英军在勇猛的毛利武士面前未能获得全胜,不得不改用“赎买”方式攫取毛利人土地,但毛利人同样付出2100多人死亡、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丧失的惨痛代价。


  1867年起,英国殖民当局在新西兰通过《原住民学校教育法案》,强制毛利人子弟入学并“切换语言”。二战后,新西兰逐渐城市化,大量原本住在乡村的毛利人迁入城市,并在城市压倒性的“英语世界”中,逐渐迷失了本土语言文化。至1975年,以毛利语为母语的毛利族学龄儿童比例已不足5%。


  鉴于此,许多毛利族领袖、学者和白人同情者自上世纪70年代起掀起“毛利语复兴运动”,并成功地在1987年将毛利语列入新西兰官方语言行列,至20世纪末,1/4的毛利人已恢复了毛利语使用能力。


  但近年来,随着毛利老年人纷纷去世,毛利族人能真正流利使用毛利语比例开始逐年回落。2013年新西兰人口普查显示,能使用毛利语日常会话者,从上次人口普查(2006年)的26.1%降至21.3%,其中15岁以下人口占比从32.5%降至26.3%,正是这种趋势令毛利人普遍感到不安,才掀起“新西兰改名运动”。


  毛利党可不只是要改区区一个国名,他们宣布了一个气势恢宏的规划:2026年所有地名、城市名都要换成毛利语;投资5000万新西兰元设立“毛利语标准委员会”,赋予立法权力,可“根据文化能力对所有公共服务部门进行审计”;2026年起所有小学毛利语教学比例不得低于25%,2030年起不得低于50%;10年级以下历史课本进行“大改”,确保“毛利人历史”作为该国历史的“核心课程”……


  三、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1961年时新西兰人口中约92%自认“欧洲裔”,认同自己是毛利人的只有7%,如今这一局面有所改变。自认“毛利人”的新西兰人占比近15%,加上自认“南岛人”和“新西兰人”的,人口占比已逾三成,且在自认“欧洲裔”人口中也有不少同情者。


  不少新西兰人认为,强化本国社会的“毛利属性”,有助于增加国家凝聚力和“国际识别感”,避免被外人和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等说英语前殖民地相混淆,凸显新西兰“国际品牌效应”。因此,新西兰人对“毛利语复兴”和一系列提升毛利人民族文化地位的做法,支持率向来挺高。


  但反对声浪并不低。同属执政联盟的新西兰优先党领导人、现任外长彼特斯公开表示,“这样做会在国际间造成巨大混乱和不必要损失”,而在“毛利宏伟蓝图”亮相后,工党主要政要也纷纷降低了支持的调门,阿德恩仅表示“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很显然,他们似乎被吓着了。


  自“换国旗”事件后,右翼政党,如新西兰国家党在“新国家形象”方面就变得保守谨慎,以免不小心得罪选民。


  此次毛利党大张旗鼓宣扬“改国名”,许多新西兰人,包括支持“新国家形象”和毛利语复兴的人也觉得“过分”。他们指出,拟定的新国名“奥特亚罗瓦”固然是毛利语词汇,却是白人小说家史密斯(S. Percy Smith)1890年在一部小说中首先用来指代新西兰这个国家的。剔除殖民痕迹、重塑新的国家认同是正确的,但从“英国独大”转为“毛利人独大”同样是矫枉过正。


  毕竟,如今的新西兰是个国民来自“五湖四海”的多民族、多文化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换届的新西兰国会构成微妙:执政党工党在总共120席中只占46席,甚至都不是第一大党,依靠政见大相径庭的优先党(9席)和绿党(8席)支持才勉强维持一个联合政府。而根据新西兰国内最新民调显示,发起“改国名运动”的新西兰毛利党选民支持率只有可怜的0.4%,能不能进入下届议会(准入门槛是选票有效票比率的5%)都成问题。


  尽管支持者高呼“我们开始了”,但恐怕也只是个“开始”而已。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胡博阳 校对 刘军


  新西兰说什么语言推荐搜索词:

  

  1.新西兰说什么语言(语音)

  

  2.新西兰说什么语言最多

  

  3.新西兰属于澳洲吗

  

本文标题:新西兰说什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