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推荐文章1:2023年末,东部地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794.1万个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26日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末,东部地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794.1万个,占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53.9%,比2018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
一、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情况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东部地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794.1万个,占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53.9%,比2018年末下降2.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733.4万个,占22.0%,提高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637.2万个,占19.2%,提高0.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62.3万个,占4.9%,占比与2018年末基本持平。
2023年末,东部地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1930.5万个,占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数的53.1%;中部地区805.4万个,占22.1%;西部地区718.3万个,占19.8%;东北地区181.8万个,占5.0%。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广东省465.9万个,占14.0%;江苏省290.7万个,占8.7%;山东省278.5万个,占8.4%。
按地区分组的单位情况详见表7-1。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2432.8万人,占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2.3%,比2018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9890.7万人,占23.1%,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8632.0万人,占20.1%,提高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942.8万人,占4.5%,下降0.2个百分点。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广东省5285.7万人,占12.3%;江苏省3881.6万人,占9.0%;山东省3250.9万人,占7.6%。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详见表7-2。
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沿黄河流域区域情况
2023年末,京津冀区域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309.9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66.8万个,增长27.5%;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531.4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202.7万人,增长6.1%。
长江经济带区域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387.2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501.2万个,增长56.6%;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9481.0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2100.8万人,增长12.1%。
长江三角洲区域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728.8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243.5万个,增长50.2%;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0174.4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722.8万人,增长7.6%。
沿黄河流域九省(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885.1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334.6万个,增长60.8%;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1296.7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1517.2万人,增长15.5%。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推荐文章2: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0万个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26日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0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1148.1万个,增长52.7%。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0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1148.1万个,增长52.7%;产业活动单位3636.0万个,增加1181.0万个,增长48.1%;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增加2503.6万个,增长39.8%。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019.7万个,占3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0.9万个,占13.8%;制造业404.9万个,占12.2%。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479.1万个,占50.9%;住宿和餐饮业1092.2万个,占1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16.9万个,占9.3%。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898.4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4574.8万人,增长11.9%,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7047.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429.5万人,减少826.3万人,下降4.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6468.9万人,增加5401.2万人,增长25.6%。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7956.4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8420.0万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0481.5万人,占24.4%;批发和零售业5325.8万人,占12.4%;建筑业5117.2万人,占11.9%。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224.1万人,占45.8%;住宿和餐饮业2541.0万人,占14.2%;制造业1836.1万人,占10.2%。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39.1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524.9万亿元,增长57.4%。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52.1万亿元,增加78.4万亿元,增长45.1%;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87.0万亿元,增加446.5万亿元,增长60.3%。
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975.4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351.4万亿元,增长56.3%。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50.2万亿元,增加49.7万亿元,增长49.5%;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825.2万亿元,增加301.7万亿元,增长57.6%。
2023年,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442.6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148.0万亿元,增长50.2%。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188.8万亿元,增加45.0万亿元,增长31.3%;第三产业营业收入253.8万亿元,增加103.0万亿元,增长68.3%。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推荐文章3:中国发布丨我国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发生新变化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
中国网12月26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表示,与第四次经济普查相比,我国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继续增加,就业结构呈现一些新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王冠华表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稳中有增。2023年末,我国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9亿人,比2018年末增加4575万人,增长11.9%,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到2023年五年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值分别是5.2%、5.6%、5.1%、5.6%和5.2%,虽然部分年份有所波动,但是2023年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就业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主要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近年来,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强是其重要特征。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来看,2023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4亿人,比2018年末减少826万人,下降4.8%。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2.65亿人,增加了5401万人,增长25.6%。
王冠华指出,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变化也是影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变化的重要原因。近几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工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也带来了从业人员的调整。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些工业生产环节,例如设计、检测等也被分离出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也带来了从业结构的变化。
新兴服务业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新机遇。五年间,我国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吸纳就业的作用不断增强。2023年末,数字经济助推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使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加507万人。同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商务服务需求不断释放。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比2018年末增加1617万人。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效,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增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五年间增加了517万人。
“总的来看,这五年,我国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稳中有增,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还比较突出。下一步,还是要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王冠华说。
编辑:吴晨笛
编审:赵晓雯 魏婧 张艳玲
责任编辑:吴晨笛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推荐文章4: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推荐文章5: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
:人民网-人民日
本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李心萍、王云杉)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12月26日公布。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经济家底,客观反映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获取了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信息。
普查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更多从业人员;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5年来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0万个,比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148.1万个,增长52.7%;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898.4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11.9%。
研发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达1.54%,比2018年提高0.31个百分点;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专利申请量156.6万件,比2018年增长63.6%。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15.8万个,占全部规上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5。绿色发展动能强劲,2023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比2018年增长4.9倍、7.4倍。
此外,本次全国经济普查首次增加数字经济调查结果。2023年末,全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从业人员3615.9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
《 人民日 》( 2024年12月27日 01 版)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推荐搜索词:
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是什么
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概念
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包括哪些
本文标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