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图片
真菌性皮肤病图片推荐文章1:什么是真菌性皮肤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听听医生怎么说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李艳棒。
真菌性皮肤病是指由真菌感染的,感染到人体的皮肤黏膜、指甲、头发比较浅表部位的感染性的皮肤病。它主要常见的就是一些水疱、鳞屑这样的表现。常见的一些致病菌就是一些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这些常见的。
因为皮肤比较表浅的容易感染到这些菌,真菌比较容易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尤其在夏天或者是出汗多的时候就容易感染这些。再一个就是容易感染一些养宠物的比较多,就是一些猫、狗这些小动物,有时候它会带有这种真菌,接触多了以后容易感染到这些。
记得点赞关注哦!
真菌性皮肤病图片推荐文章2:姑娘摘下口罩满脸红痘,竟是长了脚气?!平时爱做这事的人要当心了
这两天,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称,厦门的一位姑娘
脸上突然长满红色的小痘痘
医生表示不是过敏而是脚气......
小姐姐仔细回想之后
她自己找到了答案
原来是脚气跑到了宠物加菲猫的脸上
而猫脸蹭了人脸
之后就……
网友评论也是极有趣
▼
其实,不止吸猫有风险
就连喂养动物
都可能让你染上脚气
宠物传染真菌
症状更重且易误诊
此前,广州日曾道,20岁的广州女孩小敏(化名)脸上、脖子上同时长出呈环状分布的小水疱,十分不雅。
最终,小敏被诊断为体癣。与此同时,皮肤科医生发现小敏养的小狗身上秃了一块,后经兽医证实,小狗得了真菌病。皮肤科医生推断,小敏可能在抱着小狗亲昵时被传染。
时任国家食药监局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主诊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谢淑霞副教授说:
千万不要和宠物过度亲昵。我们科每年都要接诊多个像小敏这样被宠物传染皮肤病的病人。脚气患者若习惯在家里赤足行走,也有很高机会将真菌传染给家中的宠物。
时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委、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性病科温海主任医师指出:
动物和人感染的真菌是不一样的,分别叫亲动物性真菌和亲人性真菌。亲动物性真菌通过动物传染给人后,引发的症状会更为严重。
温海就曾接诊过一家三口,由于被家养小兔子传染,从大人到小孩均患上严重的皮肤真菌病,“就诊时皮肤已经一塌糊涂”。他提醒,大家要注意家中的宠物是不是有真菌病的表现,例如脱毛,尤其是爪子上、身上一块块地掉毛。如果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带宠物就诊。
时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捷教授说:
从动物身上感染真菌,不仅症状更重,也有可能被误诊为皮炎湿疹,这两种病的治疗思路并不相同。建议如果家中有宠物,而主人近期出现疑似真菌感染症状,应在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家里有宠物,以便医生查明真菌,对症治疗。
春夏雨水多
医院现脚气”就诊潮“
每年的第一波脚气“就诊潮”通常在清明之后至端午节前袭来,因为此时雨水多。
什么是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亦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真菌喜欢温暖潮湿,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癣病。
所以这个时节温暖潮湿的环境正好给了真菌繁殖的有利条件,如果穿的裤子过紧过厚不透气、长时间坐办公室,容易患股癣等癣病;
经常穿胶鞋、皮鞋、运动鞋透气性差,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就容易发生足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脚气”(真菌性皮肤病)。
“脚气”真能传染全身?
“脚气”的传染性非常高,共用鞋袜、洗脚盆、毛巾都会引起“脚气”的传播,所以,经常会有一个人得病,全家都被传染的情况。
得了“脚气”一定要积极治疗,否则可是会后患无穷哦!除了会传染给别人,还会自己传染给自己。吸猫小姐姐的情况就是真菌感染到脸上引起的。
所以,还真不要奇怪怎么“脚气”会传染到脸上。只要这个部位的情况符合真菌生长的条件,都有可能会感染。
真菌性皮肤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一人一盆一巾一用,不和他人共用鞋袜;袜子不与其它衣物共同清洗,建议用开水烫洗或太阳暴晒以彻底杀死真菌;洗脚或洗澡后,把足部彻底擦干,不要为真菌的滋生营造温暖湿润的环境;保证足部的通风换气,避免长期将脚丫子闷在不透气的鞋子里。不要接触猫、狗等动物,因为动物身上也会有真菌,极易通过接触感染到人。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物,保持干爽。
这些注意事项,对于没有感染真菌性皮肤病的朋友也适用哦,时刻警惕,防患未然。
:厦门日、@星视频、广州日、台州第二人民医院等
编辑:板栗 部分图片:123rf
真菌性皮肤病图片推荐文章3:皮肤科医生和你聊聊: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为什么容易复发?
【皮肤科医生和你聊聊:为什么各种真菌性皮肤病例如手足癣、股癣、花斑癣等容易复发啊?】
每年到天气炎热潮湿的季节,总有不少“手足癣、股癣、花斑癣”的患者来复诊,总是提起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真菌性皮肤病容易复发?是否有“彻底治愈”的办法?
对于这些真菌感染所导致的皮肤病,严格来说是没有“彻底治愈、永不复发”的办法。
因为这些“浅表致病性真菌”普遍存在于正常的皮肤上。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寄生在皮肤上的真菌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会大量繁殖和引起感染,而且正常完整的皮肤本身就会有着“屏障保护能力”,很少会因为正常寄生的微生物引起相应的皮肤问题。
但是在某些“合适条件”下,常见如患某些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抑制免疫的药物、气候环境温热潮湿、局部皮肤长期浸渍等情况,都可能会引起这些真菌性皮肤病,例如手足癣、体股癣发生或者复发。
所以对于这些浅表致病真菌感染所导致的皮肤病,不能去追求“断根、治愈”的办法,在发病后除了要积极进行治疗以外,重点还在于“预防”。
如要积极治疗原有的基础疾病,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日常鞋袜衣物的穿着要宽松,要注意保持皮肤干洁,要避免皮肤长期处于汗液浸渍潮湿状态;衣物毛巾鞋袜等要自己专用专洗,避免使用公共浴具,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日常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能抑制真菌繁殖的物质(如足癣使用 足粉,体股癣使用 酮康唑洗剂 等),也会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真菌性皮肤病图片推荐文章4:痒痒痒痒痒!一到夏天就长磨人的"小水泡"?今天就告诉你怎么治
最近多地已一秒入夏,相信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
一到夏天,最可怕的不是热,而是又热手上还长满奇痒无比的“小水泡”。
不仅痒到让人怀疑人生,一旦挠破还会脱一层皮。
这些“小水泡”到底是啥?长了要如何减轻痛苦呢?
一到夏天就冒头的“小水泡”是啥?
夏季手足出现的“小水泡”多为“汗疱疹”,它一种好发于手掌、足底或者手指脚趾侧缘的复发性皮肤病,大多伴有手足多汗。
图片网络
表现为针尖大小的圆形小水泡,水泡内含有清澈的浆液或者变浑浊。
汗疱疹通常不会自行破裂,干涸后会出现脱皮。
没有传染性,但是每年一到夏天就可能发作。
为什么会长汗疱疹?
1、环境温度
健康的皮肤表面有一层保护膜,可减少皮肤水分蒸发。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就会多,皮脂分泌也更旺盛,尤其是油性皮肤的人,总感觉自己黏糊糊的,很不清爽,极易导致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汗疱疹。
2、个人皮肤屏障功能较弱
一些敏感性肌肤者,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尤其是夏季时,其对风吹、日晒、温度湿度变化等不能耐受,轻微刺激即可病变。
注意区分,这些不是汗疱疹
汗疱疹注意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区别。
1、手足湿疹
一般好发于手足或者掌跖,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容易渗出,边界不清,多对称性分布。很少累计指甲或者趾甲。
2、手足癣
常常发生于掌跖或者指趾之间,皮损特征为深在性水泡,周围没有红晕,边界清晰,常单发。可累计指甲或者趾甲,导致甲增厚或者脱落,真菌检查为阳性。
手足癣属于最常见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主要传播途径为用手抓患癣处、同用患者的鞋袜、毛巾、浴巾或者脚盆等。
夏季高发,含有水泡鳞屑型手足癣,皮损刚开始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性水泡,泡液清,壁厚而发亮,不容易破溃。伴有明显的瘙痒。
3、手足口病
这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特点是在手足和口腔里出现水泡。
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皮损为手足口部位的3毫米左右的水泡,泡壁较薄,泡液清亮,周围有红晕,水泡破溃以后产生糜烂面。病程一周左右,很少复发。具有传染性,主要是粪口或者飞沫传播。
如何治疗和预防汗疱疹?
汗疱疹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皮肤的湿疹样变态反应。一旦患病,就需要避免精神紧张以及情绪波动,去除接触性刺激因素。
1、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保持每天6~8小时的睡眠;
2、早期可以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类药物,局部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干燥止痒药物,或者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
3、多吃新鲜蔬菜,补充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加强体育锻炼;
5、保持皮肤清洁;
6、预防皮肤老化,尤其是夏季,要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穿浅色衣服或者使用防晒品。
本文专家:段洪刚,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真菌性皮肤病图片推荐文章5:发痒脱皮干裂,手上长的“脚气”,不注意就会传染全身!
天气渐热,手上却开始出现一个一个小水疱,之后还居然开始脱皮了,和“脚气”症状特别像!
可是……
小蒲姐一不抠脚,二没有脚气,是怎么让手染上“脚气”的?手和脚离得这么远都能传染上,该不会全身都会被传染吧……
如果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出现水疱、浸渍或是干燥皲裂,那最可能是患上了手癣。
除了直接抠“感染了脚气的脚”会感染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真菌,接触了脚气患者的鞋袜、手套、浴巾、脚盆等,同样可能引起手癣。
而且,双手长期浸水、局部皮肤破损会增加手癣的感染几率。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糖尿病、因系统疾病需要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人群,也会更容易患上手癣。
手癣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水疱鳞屑型痒痒?
水疱?
脱屑?
这种类型多出现在单侧,以水疱为主,伴剧烈瘙痒。
水疱散布或聚集于掌心、示指或拇指的掌面和侧面及第三及第四指之间的皮肤。
水疱初起针头大小,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可干燥后形成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较清清楚;亦可因继发感染而成脓疱。
角化增厚型痒痒?
水疱?
脱屑?
手掌处会长出粗糙的鳞屑,角质层肥厚,但无水疱或脓疱,无糜烂,常常有痒感。
皮肤深纹处容易发生皲裂,尤其在天气寒冷时,裂口往往很深而引起疼痛。
手癣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搔抓等,传播至自身健康皮肤,引起体癣、头癣等其他部位的癣菌感染。
冬季天气转凉、汗少、皮肤干燥,不利于真菌生存,夏季往往会出很多汗,更容易出现体癣。
患有体癣时,皮肤会先出现一个淡红色小点,然后逐渐向外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有细薄鳞屑,通常是一片或数片,有时较多而成播散状。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间苯二酚涂剂等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要知道,手癣找上门来,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想要避免手癣,起码要做好这4种保护措施。
手部清洁干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部清洁干燥,破坏真菌的生存环境。
避免使用公共物品避免使用公共拖鞋、脚盆、毛巾等;个人物品,包括鞋袜、手套、脚布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避免去公共浴室注意公共卫生环境,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泳池和公共浴室;浴室也需定期清洁消毒。
别乱碰患有足癣、甲癣时,避免搔抓、热水烫洗、过度接触肥皂、洗涤剂及有机溶剂,防止传染其他部位。
出现手癣时,需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不能自己盲目用药。
治疗手癣,通常需要持续1~2个月的时间。
水疱鳞屑型刺激性小的霜剂或水剂,如唑类霜剂或搽剂等。
角化增厚型选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等,必要时可采用封包疗法;有手部皮肤皲裂的话,可以加用尿素脂。
如果使用外用药疗效不明显,可考虑口服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如果手癣继发细菌感染时,需联合使用抗生素。
本文经过百科名医医学团队及专家审核)
参考资料: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郑一宁.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一).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真菌性皮肤病图片推荐搜索词:
1.狗狗真菌性皮肤病图片
2.真菌性皮肤病图片对照
3.真菌性皮肤病图片大全
本文标题:真菌性皮肤病图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