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仇十年不晚推荐文章1:赵灭中山国:君子仇,十年不晚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斗争的时代。赵灭中山国的事件不仅是当时诸侯国之间权力斗争的缩影,更是深刻反映了政治、军事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本文将从中山国复国、胡服骑射的背景,以及赵国对中山国的灭亡所带来的后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山国的复国背景


  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一带,历史上曾是一个相对强盛的国家。春秋时期,中山国在周边诸国的夹击下经历了多次的兴衰更替。公元前4世纪,中山国在赵国、魏国等强国的压力下逐渐复兴。中山国的复国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重新崛起,更是其国君和百姓对独立自主生活的渴望。


  中山国的复国得益于其国君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军事力量,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此外,中山国还积极与周边小国结盟,以求在强国的夹击中寻求生存空间。这一时期,中山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对的稳定与繁荣,吸引了不少流亡者和商人前来定居。


  二、胡服骑射的影响


  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重要军事改革,意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赵国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使得赵国的军队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敌国的威胁。这一改革不仅影响了赵国自身的军事发展,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山国在复国后,面临着周边强国的压力,尤其是赵国的崛起。赵国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迅速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中山国在面对赵国时显得愈发脆弱。中山国虽然在复国初期有所成就,但面对赵国的强大,最终不得不采取防守策略,试图维持现状。


  三、赵灭中山国的经过


  公元前296年,赵国在经过多年的积蓄与改革后,决定对中山国采取军事行动。赵国国君赵武陵王意图通过征服中山国来扩展领土,增强赵国的实力。在此背景下,赵国发动了对中山国的战争。


  战争初期,中山国由于缺乏有效的军事改革与赵国相比,显得力量单薄。尽管中山国的国君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寻求援助,但在赵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援助并未能及时到达。经过一系列的战斗,赵国逐渐占据了中山国的主要城市,最终实现了对中山国的灭亡。


  四、后果与影响


  赵国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对中山国及其国君的一次深刻打击。中山国国君被迫迁移,国家的独立性遭到严重削弱。赵国在灭亡中山国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这一事件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山国的灭亡不仅使得赵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也使得周边国家对赵国产生了更大的警惕。中山国的灭亡成为了其他小国对抗强国的警示,促使他们开始寻求更为紧密的联盟,以抵御赵国的扩张。


  此外,赵国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胡服骑射的进一步推广。其他国家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这一时期,胡服骑射不仅成为赵国的标志,也逐渐影响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军事格局。


  结语


  赵灭中山国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山国的复国与赵国的军事改革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中山国的灭亡。这一事件不仅是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君子仇,十年不晚,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之间的斗争与合作始终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君子仇十年不晚推荐文章2:20年后殴打老师:为什么说“君子仇十年不晚”是错的

  新京制图/赵斌


  常某最初是一个受害者,最终变成了施暴者。这种“复”是否能真的释放他内心的仇恨,治疗他过去的心理扭曲,仍是一个未知数。


  河南省栾川县男子常某在路边遇到二十年前的初中老师张某,把他打了一顿。一边打耳光,一边辱骂,“还记得20年前是怎么削我的不?”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引发网络热议。最新的消息是,常某在杭州东站刷身份证准备乘车时,被警方抓获。


  其实,常某对老师的复是一种组合拳——打耳光,这是肉体伤害。但这并没有伤害到老师的身体,事发后张某也在正常上课;打耳光的同时进行语言羞辱,但老师挨打的时候也有小声道歉;拍摄视频,上传网络,把羞辱公开化。尽管常某说视频不是他上传的,但是确实是他本人拍摄的,并且进行散播。


  这让人想起老师对学生的体罚。对一个孩子来说,肉体上可见的伤害其实并不多,而且也不是最严重的。影响学生成长的,往往是伴随着体罚而来的羞辱。


  这种羞辱若得不到合理的排解,足以把孩子变成另外一个人。如果常某的陈述属实,从他的行为来看,他就是一个被毁掉的孩子。过去的20年,对老师的仇恨伴随着他,我不相信一个这样的人,会对世界友善。


  在网上,有很多人为这次复仇叫好。这反映出一个现实:在不少地方,可能广泛存在着老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大部分人只有默默消化,很少会在长大后举起拳头,挥向自己的老师。


  在支持者看来,常某殴打自己的老师,某种程度上也是代自己仇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一次“复”。这里面是一种心理的代偿效应。


  如今,人们已普遍接受老师不能再体罚孩子,这是文明的进步。在过去20年,“孩子”的地位大大提升,他们不但是家庭的核心,在和老师的关系中,地位也获得了提高。这种地位的提高,反过来又让家长对体罚变得更加敏感。师生关系变得紧张,体罚是大大减少了,但人们呼唤的“爱的教育”却并没有到来。


  因此,这一起针对老师的暴力行为,就具备了相当复杂的意义。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面向,这是很正常的。但让人担忧的是普遍对复仇的赞美。


  常某最初是一个受害者,最终变成了施暴者,他会受到应该的惩罚,但是这种“复”是否能真的释放他内心的仇恨,治疗他过去的心理扭曲,仍是一个未知数。


  换句话说,这次对老师的殴打,可能不是痛苦的终结,而是新的痛苦的开始——他会如何看待自己接下来将受到的法律处罚?会不会把自己受到的“损失”和老师或者学校联系起来?会不会想着新的复?


  当然,否定这次“复仇”,并不意味着替那些有暴力倾向的老师进行辩解。那些超过正常惩戒边界的老师,同样不能被原谅。


  复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它通常不会导致解放,而会导致毁灭。这种内在的精神损伤,是很多吃瓜群众无法感受到的。我如果遇到常某,就想问他一句:你心里真的痛快了吗?


  常某向老师挥出拳头的那一刻,也就成了施暴者的样子。很难说,这是一次清算、复,还是教育的完成。


  君子仇十年不晚推荐文章3:20年后殴打老师:为什么说“君子仇十年不晚”是错的

  叱咤丰云


  常某最初是一个受害者,最终变成了施暴者。这种“复”是否能真的释放他内心的仇恨,治疗他过去的心理扭曲,仍是一个未知数。


  河南省栾川县男子常某在路边遇到二十年前的初中老师张某,把他打了一顿。一边打耳光,一边辱骂,“还记得20年前是怎么削我的不?”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引发网络热议。最新的消息是,常某在杭州东站刷身份证准备乘车时,被警方抓获。


  其实,常某对老师的复是一种组合拳——打耳光,这是肉体伤害。但这并没有伤害到老师的身体,事发后张某也在正常上课;打耳光的同时进行语言羞辱,但老师挨打的时候也有小声道歉;拍摄视频,上传网络,把羞辱公开化。尽管常某说视频不是他上传的,但是确实是他本人拍摄的,并且进行散播。


  这让人想起老师对学生的体罚。对一个孩子来说,肉体上可见的伤害其实并不多,而且也不是最严重的。影响学生成长的,往往是伴随着体罚而来的羞辱。


  这种羞辱若得不到合理的排解,足以把孩子变成另外一个人。如果常某的陈述属实,从他的行为来看,他就是一个被毁掉的孩子。过去的20年,对老师的仇恨伴随着他,我不相信一个这样的人,会对世界友善。


  在网上,有很多人为这次复仇叫好。这反映出一个现实:在不少地方,可能广泛存在着老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大部分人只有默默消化,很少会在长大后举起拳头,挥向自己的老师。


  在支持者看来,常某殴打自己的老师,某种程度上也是代自己仇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一次“复”。这里面是一种心理的代偿效应。


  如今,人们已普遍接受老师不能再体罚孩子,这是文明的进步。在过去20年,“孩子”的地位大大提升,他们不但是家庭的核心,在和老师的关系中,地位也获得了提高。这种地位的提高,反过来又让家长对体罚变得更加敏感。师生关系变得紧张,体罚是大大减少了,但人们呼唤的“爱的教育”却并没有到来。


  因此,这一起针对老师的暴力行为,就具备了相当复杂的意义。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面向,这是很正常的。但让人担忧的是普遍对复仇的赞美。


  常某最初是一个受害者,最终变成了施暴者,他会受到应该的惩罚,但是这种“复”是否能真的释放他内心的仇恨,治疗他过去的心理扭曲,仍是一个未知数。


  换句话说,这次对老师的殴打,可能不是痛苦的终结,而是新的痛苦的开始——他会如何看待自己接下来将受到的法律处罚?会不会把自己受到的“损失”和老师或者学校联系起来?会不会想着新的复?


  当然,否定这次“复仇”,并不意味着替那些有暴力倾向的老师进行辩解。那些超过正常惩戒边界的老师,同样不能被原谅。


  复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它通常不会导致解放,而会导致毁灭。这种内在的精神损伤,是很多吃瓜群众无法感受到的。我如果遇到常某,就想问他一句:你心里真的痛快了吗?


  常某向老师挥出拳头的那一刻,也就成了施暴者的样子。很难说,这是一次清算、复,还是教育的完成。


  □张丰(媒体人)


  君子仇十年不晚推荐文章4:得到中方的答案后,伊朗方面的心态变了,君子仇十年不晚

  最近,应伊朗方面的邀请,中国外长王毅与伊朗代理外长巴盖里通了电话,伊朗在电话中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与此同时,伊朗方面也十分清楚,君子仇十年不晚。目前美国再次浩浩荡荡派遣“大军”抵达中东,为以色列撑腰。而以色列方面也是神经紧张起来,开始预防伊朗有可能突如其来的袭击,目前伊朗什么时间发动袭击,就连以色列的摩萨德和美国的情部门也都无法得知。


  (伊朗代理外长:将以合法手段复以色列)


  8月11日,王毅外长在与伊朗代理外长巴盖里通话时表示,谴责哈马斯一号人物哈尼亚遭到刺杀一事,并认为这种行动不仅侵犯了伊朗的主权,还对地区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刺杀哈尼亚的举动直接打破了关于加沙停火的谈判进程。中国支持伊朗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并且也支持伊朗努力保持地区的和平稳定。王毅外长表示,中国愿意和伊朗保持紧密的交流沟通。


  在这通电话中,中方说了两次“支持”,这对于伊朗来说很重要。在复以色列前,伊朗现在急需的就是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以便在发动袭击前做到“师出有名”。而就在此前,伊朗还在沙特专门开了一场会,会议也得到了中东国家的支持和对暗杀哈尼亚事件的谴责。可以说,伊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届时就可以“顺势而为”,进行复。


  (伊朗代理外长巴盖里主动与中方通话)


  目前,根据各方消息来看,伊朗已经不急于对以色列发动复。就在11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与美国防长奥斯汀进行了交谈。加兰特向奥斯汀表达了一种看法,虽然伊朗还没发动袭击,但是也还没放弃,预计伊朗的“一切行动”都在表明,正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奥斯汀在和加兰特通话时强调,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以色列”,并且“考虑到该地区局势的不断紧张,美国将增强在中东的军事部署与力量”。


  奥斯汀宣布,配备有F-35C战斗机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亚伯拉罕·林肯”号将提前赶往中东,以加强那里已经存在的“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打击群的战力。奥斯汀还指示一艘美国海军的“佐治亚”号巡航导弹潜艇,也向中东地区进发。美国核潜艇的动向往往是非常机密的,但这次公开“佐治亚”号的部署,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向伊朗及其盟友释放强烈警告信号。可以说,美国和以色列都预感到,伊朗及其盟友可能正在筹划对以色列进行大规模攻击。


  但据Axios新闻网援引的消息称,伊朗内部对于是否向以色列发动更多攻击,还“犹豫不决”,不过袭击以色列是确定是,现在不确定的是袭击的程度和方式。要知道,哈尼亚遇刺后,伊朗上下非常愤怒,恨不得马上复以色列,但在与中方通话后,伊朗方面的心态也有所转变。


  (以色列得到美国的坚定支持,之前要制裁以色列部队也不制裁了)


  可以看出,伊朗根本不急于立即复以色列,原因也很简单,其一,如果立即复以色列拿捏不好尺度,很有可能引发另一场大战,所以,在复以色列的时间以及力度上,会有一定的特殊安排,比如放在以色列的重大节日。其二,伊朗也不想破坏哈马斯和以色列来之不易的和谈氛围。所以目前还在等伊朗的动作,可以看出现在的局势,伊朗掌握了主动权,那么其三就是在这个准备环节过程当中,让以色列“疲惫不堪”,时常释放要袭击以色列的紧张态势,以便达成伊朗突如其来袭击的效果。而作为伊朗的盟友,黎巴嫩真主党也一直在给以色列“施压”,当地时间11号晚上,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几枚火箭弹,而以色列也不得不启动“铁穹”防空系统。


  以色列方面预测,伊朗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对以色列发动攻击,而且袭击发生的时间从之前预测的11号,推迟到了15号之前,因为15号是哈马斯和以色列和谈的日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故不发”,意思是将军想以巧取胜,故作盘马弯弓的架势却并不立即行动,这一点与伊朗目前状态很契合。


  (美国主动公布核潜艇行踪,意味明显)


  而且长时间不发动复,不代表放弃复,伊朗也多次声明保留复的权力,伊朗方面做更长时间的准备,更充分、更具体、更完善,这样能够保证反击的威慑性和毁伤效果,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消耗美国已经捉襟见肘的军事力量。说客观一些,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的反击开始焦躁起来,不断地预测反击的时间,不断地猜测反击的规模和力度,显然美国也好,以色列也好都惴惴不安了。


  反击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不过,现阶段先让子弹飞一会儿,确实对伊朗方面更为有利,更具有实际效果。所以,不应该急于遂行军事反击,再折磨美国以色列几天不好吗?君子仇十年不晚。


  而且对于伊朗来说,内部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伊朗革命卫队想的是,要进行一次比4月13日的袭击更强烈、覆盖范围更广的攻击。但伊朗新上任的总统佩泽希齐扬和他的顾问们觉得现在不是时候,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这对伊朗不利。相信在伊朗长时间酝酿之后,在复以色列问题上会有一个一致的结果。


  君子仇十年不晚推荐文章5:君子仇十年不晚,李世民只用了三年,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第40战:灭东突厥(唐朝)


  

  战争概述:公元630年,在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后,唐王朝向累犯边境的东突厥人发起大规模反击。由李靖、李绩、苏定方等名将联合出击,俘获东突厥颉利可汗,蒙古草原上最大的游牧势力东突厥灭亡。


  将帅星数:★ ★ ★ ★ ★ ★ ★ ★?李靖?李绩?苏定方


  

   

  


  

  

  精彩星数:★ ★ ★ ★ ★ ★


  政治影响星数:★ ★ ★ ★ ★ ★


  综合星数:6.5★ ★ ★ ★ ★ ★ ☆


  战争类型:分战——在我方兵力占据较大优势的情况下,分兵出击通常是不错的选择,此战中二李分兵出击,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堪称典范。


  公元626年八月,玄武门前的血迹刚刚抹去,李世民却听到了突厥人在长安城外的战马嘶鸣。


  十万突厥兵马已经驻扎在离长安城仅七十里的高陵,颉利可汉说了,要替天下人管管李唐王朝的家事,为大唐帝国的老皇帝李渊和太子建成讨个公道。


  打?守?逃?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刚刚很不道德弑兄逼父的新皇帝李世民,还能再次化腐朽为神奇吗?


  人们没有失望,李世民还是那个当年在洛阳城下单骑闯敌军如入无人之境的李世民。


  面对突厥人的十万大军,在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胆怯和心慌。


  他决定单刀赴会。


  当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仅仅率六骑侍卫来到渭水便桥隔岸与其对话时,颉利可汗被震住了。倒不是李世民尘土飞扬的身后有多少兵马,而是这个对岸的大唐皇帝那眼中的威严和杀气。


  当然,贪婪好财的颉利可汗也看到了,李世民手中提的,不是刀子,而是钱袋。


  在渭水便桥上,李世民与颉利可汗斩白马为盟,达成城下之盟,用金钱和女人换得了时间与和平。


  这次盟会,李世民称之为“渭水之耻”。


  他在渭水便桥上失去的尊严,早晚要向突厥人讨回来。


  

  公元583年,在经过隋初隋文帝的打击,强大的突厥部一分为二,基本消停下来,失去了对中原的威胁。


  但隋末大乱,从内地逃往塞外的流民增多,东突厥再度崛起,开始恢复了对中原的掠夺能力。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杨广到山西巡游,就被始毕可汗率部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达一月有余。杨广后来请人求救于始毕可汗老婆——隋朝和亲的义城公主,同时召各路兵马勤王(李世民就是在那次挽救皇帝杨广的行动中崭露头角),才得以解雁门之围。


  从那以后,隋末的各路诸侯起事,都得看老大的脸色。薛举、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无一不向突厥人臣服,想以此获得突厥人的支持,李渊父子也不能免俗。


  中原各路豪杰的示弱使东突厥人的势力和野心都大增,除了接受各路诸侯的纳贡外,每年都要在草肥马壮的时节南下打劫一番。武德二年(619年),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部入侵,李渊准备了很多财物给始毕,始毕在途中病逝,李唐使者一听,松了口气,心想省下这笔钱了。可继位的处罗可汗一听不干了,又带人马来找李渊要说法,无奈李唐交了这笔“保护费”,突厥人才满意而归。


  处罗可汗死后,其弟继位,是为颉利可汗。


  颉利是个贪财又极有野心的人,中原成了他的后院仓库,随时来掠取。武德五年(622年)四月,颉利发兵数万,围唐代州,杀唐代州总管李大恩;八月,颉利率十五万骑兵进犯并、汾、潞三州,数几千人口而归;武德六年,颉利又率部占领马邑,杀朔州总管高满政;武德七年,颉利入侵朔、并、忻、原、陇、绥等地,声势浩大,让李渊一度起了迁都之念;而武德九年,颉利又趁唐室内乱,引兵十万入侵,沿灵州、原州南下,经泾州、武功,入关中,大军离长安只有七十余里,在获得大量财富后,方与李世民签订盟约而归。


  李世民之所以忍气吞声,因为一是天下初定财力国力有限;二是上台伊始,其位得之不正,不宜大动兵戎,落个穷兵黩武之名。


  渭水之约后,李世民一面加强军备,一面加强对东突厥的政治孤立工作。一是结交西突厥,“以突制突”;二是扶植东突厥内部反突势力薛延佗等部,并在东突厥内部寻找新的势力以对抗颉利。在这种情况下,颉利可汗的侄儿突利可汗在唐政府的撑腰下开始与颉利对抗,双方大打内战,东突厥一片混乱。


  贞观三年(629年),突利可汗正式脱离东突厥,归附唐帝国。而此时的草原又发生了严重的雪灾,李世民的机会来了。


  君子仇,十年不晚,李世民只用了三年。


  此时的他已经有资本和东突厥人叫板。


  李唐政权在统一天下的征程中,培养出了一个个优秀的战将,李世民可以不用自己动手,坐镇长安指挥。平定东突厥的重任,他交给了手下三个大将:李靖、李绩、苏定方。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是隋末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其祖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其父李诠官至赵郡太守。幼年时的李靖常与舅舅韩擒虎坐论古今军事,韩擒虎奇之,说此子将来必能与孙吴(孙武、吴起)同名。


  李靖的仕途之路却是从长安县的秘书工作做起,后来做到了驾部员外郎,做的官不大,但隋朝很多重臣对他都看好,吏部尚书牛弘之就说他是辅佐王室之大才,越国公杨素也说小李你好好干,我的这个位置迟早是你的。


  前途如此一片光明,李靖当然对造反没什么兴趣,一心拥护大隋王朝的江山。李靖后来出任马邑郡丞,听说了李渊要在晋阳起兵的消息,就想跑到江都见杨广,揭发李渊,可惜才走到长安,前去江都之路就阻塞,无法成行。


  李渊在长安抓住了这个告密分子,下令处死李靖。李世民却识得李靖之才,在刑场上救下了李靖。


  从此李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很快成为李世民帐下第一号战将。连李渊也听闻了李靖的战绩,特意写了封信给他说,小伙子好好干,过去告密的事我不会放在心上。


  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李渊上呈灭萧铣十策。李渊看了拍案叫好,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负责统一江南之战。


  统一江南之战,李孝恭名为统帅,但“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平定萧铣的三军统帅。


  收萧铣,灭林士弘,平辅公祏,抚定岭南,李靖的军事才能在李唐的统一战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唐初名将如云,但无论是论战功,还是论才能,李靖称第二没有人能称第一(李世民是皇帝,不在此评比行列)。


  打突厥,还得李靖来扛大旗。


  李绩,字懋功,本名徐世绩,滑州人。出生在大富之家(史载其“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但家境良好的李绩在十七岁时头脑一热,放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公子哥儿生涯不过,跑到瓦岗和翟让等穷哥们一起玩造反。


  在瓦岗寨,李绩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徐茂公。


  在瓦岗,李绩是翟让的第一参谋长,瓦岗的很多重大决策都出自于他手。


  但不要以为李绩就是能摇摇扇子,掐掐手指,在战场上他也英勇无比,瓦岗军第一克星张须陀,就是被他在阵前砍掉脑袋的。


  后来李密兵败,投降李渊,而此时李绩还镇守黎阳,唐军前去接管地盘,李绩按理并非李密亲信,当初李密诛翟让就差点把李绩除掉,后来又给小鞋穿,让李绩远离了瓦岗领导层,但李绩在李密落难却显现了极高的职业道德,说这些地盘都是魏公(李密)的,魏公同意我就献城,但必须由魏公献给李渊!


  后来李密被诛,瓦岗降唐众将大多怕被牵连不敢吭声。李绩却高调以君臣之礼为李密戴孝,收葬于黎山之南。


  李绩如此人品,李渊也佩服不已,封其为右武侯大将军,赐姓李,徐世绩成为了历史,李绩开始了跟随李世民的征程。


  苏定方名烈,冀州武邑人。其父苏邕是隋末武邑地方武装领袖,后来苏定方接管了父亲的部队,投奔了窦建德、刘黑闼,窦、刘战败于唐军,苏定方才投降了唐军。


  相比较“二李”,出现在公元630年远征突厥大军阵容里的苏定方还只是一名菜鸟。但他在以后会向人们证明,他在大唐战史上的功绩并不比“二李”逊色。


  公元630年,李世民发动了对东突厥的战争,李靖为主帅,率大军十万,兵分五路,从山西、陕西、甘肃等分路进攻突厥。


  正月,李靖首先率领三千骑兵夜袭颉利可汗盘踞的定襄(今山西定襄),颉利对唐军忽至很是惊恐,不知唐军兵力,仓皇北逃。


  颉利逃到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又遇到从云中出击的李绩,被李绩部再次痛击,溃逃至阴山(今内蒙古阴山北)。


  在阴山脚下,李靖的部队又来了,突厥人又一次吃了败仗。


  面对唐军的步步紧逼,颉利无可奈何,只有选择投降,派使者入长安谢罪,表示归附大唐,从此再无异心。


  如此轻易地就解决掉多年的边塞大患,李世民也有些意想不到,很高兴地接受了颉利的归降,同时命李靖率部迎接颉利归降。


  此时的李靖已在白道与李绩会师,二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均认定颉利投降是迫不得已,一旦唐军班师,颉利逃入漠北,就将放虎归山,给唐帝国留下隐患。


  于是“二李”决定趁胜追击,痛打落水狗。李靖选精骑万余,追击至阴山颉利牙帐,派部将苏定方率二百骑乘大雾袭击颉利大营,李靖率军后至,再次大败颉利,歼敌万余,俘获人口十万、牲畜十万余头。


  颉利逃至碛口(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在那里李绩又在等着他。颉利无奈只得向西投奔东突厥小可汗苏尼失部。苏尼失早已决定依附唐朝,颉利自动上门,给了苏尼失立功的好机会,苏尼失将颉利送上长安。


  隋末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在唐政权闪电式的打击下,三个月的时间就宣告灭亡。


  当消灭东突厥的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在宫中召开了盛大的庆功宴。在宴席上,他惊喜地看到了父亲李渊的出席。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终于展开了笑颜,兴奋得像个小孩,还弹起了琵琶,世民很识趣地为父亲伴起了舞。


  载歌载舞间,父子目光对视,李世民第一次感觉到了父亲的眼神里的肯定,李世民感动得想号啕大哭。


  那一刻,所有的痛苦与耻辱,瞬间融化。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李靖:


  自古良将,功高震主,狡兔亡走狗烹。李靖是大唐开国第一将,灭东突厥后唐太宗加封他为光禄大夫,拜尚书右仆射(杨素当年的预言成真)。


  李靖不仅在战场上是一位英勇睿智的大将,也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当了四年后就以脚病引退。李世民顺水推舟,允许了他的辞呈,并送了他一条灵寿杖,意思是你老了,就好好养老吧。


  历史的舞台却没有忘记这位战神。李靖才引退几个月,吐谷浑进犯凉州。一听有仗打,李靖坐不住了,主动上书请战。李世民左思右想,也只有李靖最为放心,又一次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伐吐谷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全歼吐谷浑主力,吐谷浑人被向唐政权举起白旗投降。


  李靖并没有因此战又立大功而重返政坛,相反,他班师回朝后,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李靖著有大量军事理论著作,传世之作有《李卫公问对》,曾被定为北宋的《武经七书》之一。


  

  李绩:


  灭东突厥之战,“二李”配合得天衣无缝,上演了双鬼拍门的好戏,让颉利可汗无处可逃。此战后,李绩被封为英国公,为大唐镇守并州边塞十六年。李世民曾经很骄傲地说,杨广修筑千里长城以防边患,我只放一个李绩在并州,就比隋帝国的千里长城作用还大。


  公元641年,李绩被调回长安任兵部尚书,还未就任,薛延佗部联合同罗、回纥起兵二十万反叛唐帝国。李绩被任命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兵五万,大败薛延佗部。四年后,再次出征,一举灭亡薛延佗汗国。


  唐帝国五征高句丽,李绩参加了三次,终于在公元668年攻下平壤。此时的李绩,已经七十五岁。


  公元669年,李绩病逝,享年七十六。


  “二李”战场上的表现不相上下,在寿命上也是旗鼓相当。


  

  

   战争猜想:


  灭东突厥,是唐王朝对外战争中最重要的胜利。相比较汉王朝对匈奴,唐王朝灭东突厥所用的时间和消耗都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此时突厥经过隋王朝的打击已经走向分裂和衰落,没有隋王朝的前人种树,大唐王朝还能后人乘凉吗?


  

  

  上一战:他从只想抱得美娇娘而归的太学生到千古一帝,花了多长时间


  夜狼啸西风/文


  君子仇十年不晚推荐搜索词:

  

  1.君子仇十年不晚什么意思

  

  2.君子仇十年不晚出自哪里

  

  3.君子仇十年不晚下一句是什么

  

本文标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