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推荐文章1:《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之貌。稷(jì):高粱。行迈:行走。


  靡(mǐ)靡:行步迟缓貌。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谓:说。悠悠:遥远的样子。


  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实:籽粒。


  噎(yē):气逆不能呼吸。


  【译文 1】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赏析】


  《王风》是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河南省的洛阳、孟县、巩县、温县一带,产生的许多民间歌谣的集合,它们大都带有乱世苍凉哀怨的气氛,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人民无处为家的社会现实状况。


  它们是从王城产生的歌谣,大多叙述王城之事,显得深沉厚重,别有寄托。《黍离》作为《王风》之首,历来备受推崇,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讲述的是东周迁都之后,一位易代大臣因为某个机会回到曾经的西周故都,想再一次找回往日岁月的痕迹,却不料事与愿违。放眼望去,曾经的故地,皆变成郁郁葱葱的庄稼,昔日的繁华和战火无一觅处,只剩下一些断墙残垣。曾经在此任职、生活,留下了几多爱恨与际遇,沉淀了深厚的感情,而现在,却是物是人非,徒增伤感。


  《黍离》的主人公,敏感感性,才华横溢、境界高远,总能思常人不能思。但也因此他忧常人所未忧,因此比常人更加的忧思和痛苦。


  诗篇起始便将镜头对准一望无际的庄稼,奠定出阔大、朴实而又荒凉的基调。诗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庄稼间,眼前的景物勾起他的无限愁绪。对故国的追思、对百姓的痛惜、对历史的感慨和敬畏,纷至沓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众人皆醉我独醒,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思索得太深、追问得太深的人,总有孤独、尴尬、委屈如影随形。他仰天怒号,叩问苍天。由此使这首诗的变得苍凉感伤。


  诗人的情绪从“中心摇摇”进而到“中心如醉”,到最后“中心如噎”,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每章后半部分形式上完全一样,在一次次的反复呼喊中,情感力度逐章加深。


  后世的许多文人,都深受此诗的影响。比如曹植的《情诗》,向秀的《思旧》,刘禹锡的《白衣巷》,姜夔的《扬州慢》,无不带有《黍离》的影子,发人感慨、催人泪下。


  诗人面对饱含生机的庄稼,独自吟咏着自己的痛楚。这种伤痛,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而这样的“知我者”,可遇而不可求。


  参考资料:


  360百科——《黍离》


  古诗文网——《黍离》


  中国华侨出版社——《诗经》


  图片:


  百度——古风图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推荐文章2:《山河令》火了,原著这绝美诗词更让人意难忘

  最近一路热播掀起收视狂潮的《山河令》走到了大结局,斩获豆瓣8.6分高分,更有将近一半的网友打出五星好评。


  说到《山河令》背后的人,除了剧作可圈可点的主创团队之外,原著小说《天涯客》的Priest更是不容忽视。事实上,近年来一系列影视剧爆款《镇魂》《有匪》的原著都是这位人称皮皮、小甜甜的神级作家。


  本次爆火的《山河令》的原著小说《天涯客》其实就是一部关于自由与救赎的作品,两位主人公不顾一切冲破身份的枷锁、在相互救赎中找寻自由,书中一句“世代相交,不过尔虞我诈;萍水相逢,却能相依为命”更是对于人性中善与恶的极致呈现。


  这部Priest在十年前创作的作品,如今看来可能语言与布局都略显稚嫩,但却透着一种自然的拙朴与真诚,一种行云流水的洒脱江湖气。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天涯客》里的那些诗意瞬间。


  1“一入江湖岁月催,少年子弟江湖老”


  “一入江湖岁月催,少年子弟江湖老”,这句被Priest放置在小说开篇处作为引子的诗句,可以说道尽了两位主人公身在江湖的快意与无奈。而事实上,这句化自一首至今依旧争论不休的诗歌(比较常见的说法认为是黄霑,就是我们熟悉的《沧海一声笑》的作词):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


  此诗的格律绝对称不上谨严,但是意境却十分潇洒快意,后来被徐克的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得以大放异彩。


  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相识相交,其中一位主人公周子舒起初不愿透露身份,因而在众人面前化名周絮时,生来就是周子舒知己的另一位主角温客行这样想道:


  “周絮——他想,人如浮萍,身如柳絮。苍茫世道,三山六水,什么样的人能决然一身,满不在乎地踽踽独行于天地间,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什么都不着急呢?”


  周子舒起出周絮这样的化名,确实是源于其心中渴望无拘无束、浮萍柳絮之意。那么这“人如浮萍,身如柳絮”又是何处化来呢?Priest的创作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意境有些相关的诗词,你能联想到哪些呢?


  小北首先想到的便是诗圣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仇兆鳌《杜诗详注》评述说“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乃物之意”,其中未必没有讥讽时事的意思。但光看这两句写景,确实是意境开阔通透,自然勾勒出一幅暮春景色。


  除此之外,明代诗人张楷在《白头吟》中曾有诗句:“风中柳絮未曾粘,浪里浮萍那得定”。清代诗人安平的《中秋月夜小坐凉亭》中“身世茫茫无定局,且随柳絮化浮萍”则与小说中意境更贴。


  最后再借此为大家奉上一首民国怪才文人朱青长的《明月满扬州 问远》,风格乖张却颇能莫名地戳中人心,看似粗朴直白却又颇见微妙之处:


  天末几重树,依约袅微烟。


  烟头远连雨尾,遮著外江船。


  载了几多愁去,载了许多人去,不见一舟还。


  君住在何处,当莫是长干。


  去年书,前日信,莫相奸。


  浮萍柳絮,和风和蝶搅成团。


  来也不成来意,去也不多时候,人在有无间。


  除是天上月,或可照君颜。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王风·黍离》一直都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其中的“黍离之悲”更是蕴藉千年深入到我国的文学传统之中。


  而在小说《天涯客》中,周子舒看着温客行使出的一套秋明十八式,确认了温客行的父母正是二十年前行侠仗义却不幸惨死的圣手温如玉夫妇时,温客行飘零无家二十载的身世之悲便在这首诗的氛围中极尽烘托:


  “只听温客行忽然开口唱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


  当年平王播迁,家室飘荡之时,传说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看见了那旧时宗庙宫室都已经破败如斯,朱颜落寞,而荒草漫漫、黍稷郁郁,触景伤情而生了这一首悲歌。”


  黍离之悲,是家国之伤,亦是个体的无奈与怅恨。今昔变迁,唯有满目凄凉,触景生情,一次次的回想却并没有带来感情的淡漠,《诗集传》说“所感之心始终如一,不少变而愈深”,这种心绪繁乱而又无处发泄的凄怆,既是原来诗歌中行役至故都的周大夫的心境,也同样是小说中再一次回想起父母惨死的温客行的创伤。方玉润眉批此诗是“凭吊诗中绝唱”,确非虚言。


  人生能有几知己,多少孤楚心境只能在由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咀嚼和消化,这样的心境不只是《王风·黍离》,在《诗经》另外一篇担忧国之讲亡的《魏风·园有桃》中也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3“一眼万年轻,唯此心如旧”


  在江湖快意与身世之悲外,情感线也同样是《天涯客》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说中,痴心一片的绿妖柳千巧对于丘烽凄美的单相思便是由一阕动人的《生查子》串起:


  平江柳色青,花月遥相守。岁岁复年年,逢此冰消后。


  几回沧海平,山雪别云岫。一眼万年轻,唯此心如旧。


  这阙词似乎是Priest自己所填,可以说是很见的功底了。通篇没有什么晦涩或者秾艳的笔触,只有自然质朴却又一往而深的情意。在小说的故事设定中,“他随口一说,她铭记到死”的这首词,似乎也正显影着一生悲剧的绿妖柳千巧对于丘烽一见倾情、一生相思的情愫。


  配角的情感虐得人肝疼,主角的情感也同样让人久久回味。小说《天涯客》中关于主角的情感线有许多精彩的笔触,其中一句将诗情点化在人物的深情之中,可以说是非常地戳人泪点了:


  “凉雨知秋,青梧老死,一宿苦寒欺薄衾,几番世道蹉跎……也不过一声‘相见恨晚’。”


  温客行孤身一人在鬼谷中踽踽独行谋划二十余年,终于在遇到周子舒之后重新感受到人间的情感,而迎接他的却是周子舒将不久于人世的噩耗。


  剧情不再细说,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一句中那些经典的意象。“凉雨知秋”让小北直接联想到的是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看名字不难猜到,这部杂剧讲述的是马嵬坡贵妃身死、安史乱后唐玄宗作为太上皇退居西宫、朝夕哭奠贵妃的故事。杂剧的结尾这样写道:“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


  “青梧老死”则是悼亡诗词中更十分经典的梧桐意象的外化。“半死梧桐”之意象最早出于《七发》,其中尚有激楚悲越的声韵;到庾信《枯树赋》时方融入个人身世的感怀,到唐代已定型为丧偶意喻,如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之句。而宋代词人贺铸怀恋发妻的《鹧鸪天》可谓是将这一意象运用到了极致: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而小说《天涯客》由“秋雨”“梧桐”两个意象引出两位主人公相见恨晚、却又各自负重的怅恨,情绪的点化可以说是十分到位了。


  以上都只是小北对于《天涯客》中一些精彩词句的个人解读,各位读者也可以有更多更精彩的解读评述,对于他们在小说中引用或者化用的诗词,又有哪一句让你低回吟咏、浮想联翩呢?


  :北京大学出版社,原文有删减


  :泽宇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推荐文章3:夜读 | 这三种话,不要轻易说

  名家画廊 | 吉瑞森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美术展览中获奖。出版专著《中国当代画家作品集》《吉瑞森写生线描画精品》等10余种。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虽然是件简单而平常的事,但如果不懂得讲话的分寸,有意无意中就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许多苦恼。


  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注意讲话之道,以下三种话,永远不要说!


  第一,和不懂你的人说心事。


  人生的旅途,总会经历一些艰难和委屈,有时不免想找个人述说,可是,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并不是谁都愿意停下来用心倾听你的故事。


  俗话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懂你的人,会把你的一言一语都放在心上,而不懂你的人,永远体会不了你的心情,更不会给你任何理解和安慰。


  当你说你过得很苦,不懂你的人只会觉得你太敏感脆弱,甚至以看戏的态度嘲笑你的狼狈;


  当你说你走得很累,不懂你的人只会觉得你无病乱呻吟,甚至自顾自地对你指手画脚。


  所以,无论日子有多难,都不要对一个不在意你的人哭诉;无论情绪有多低落,都不要把心事交付给一个不懂你的人。


  名家画廊 | 吉瑞森


  第二,对亲近的人说狠话。


  常言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当脾气上来时,一些不经过大脑,就随口吐出的狠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深深扎进对方心里。


  也许是因为笃定身边的人不会离开,所以才毫无顾忌地表现最坏的自己。但是,再亲近的关系,也经不起有恃无恐的消磨。


  当父母担忧地对你唠叨时,你每次都不耐烦地回答,“跟你说你也不懂,问那么多干嘛”;


  当爱人有些事做得不够好时,你都是大声训斥,“不知道当初怎么看上你的,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朋友无法帮你的忙时,你总不问缘由就埋怨,“真不够朋友,这点忙都不帮”。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也许,你说出这些话时并不自知,但却深深地伤害了他们。很多时候,他们不计较是因为在乎你,但长此以往,再亲近的关系也会渐行渐远。


  要知道,有些话不能由着性子说,特别是对亲近的人,越要收敛自己的脾气,别拿最狠的话去伤害。


  名家画廊 | 吉瑞森


  第三,故意揭人短处。


  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


  明知道一个人最介意别人谈论自己的体重,而有些人却每次都拿对方的体重说事,完了之后,还不忘补上一句“开玩笑的,别介意”;


  当你下定决心挑战自己时,明明可以好好地交流,而有些人却一次次翻出你不愿提及的“伤疤”,各种泼你冷水,嘲笑你不切实际。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种故意揭人短处,说话没有底线的行为,既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教养。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不应该用刻薄的言语去加以攻击。如果一味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结果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万事都讲个“度”,说话更是如此,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要自己心里有数。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理所应当包容你,也没有任何关系是永远不会散。为了拥有更美好的感情,为了活出更好的自己,记得,这些伤人的话不要轻易说出口。


  致读者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祝各位网友阖家团圆!同时我们也为您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本月2日至6日,收看收听新华社夜读,点亮在看、积极参与点评“名家画廊”并转发的朋友,都有机会获得一份精美月饼礼盒。赶紧参与吧!


  本次活动月饼礼盒由阿里巴巴支付宝提供。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所有。


  主播 | 董千齐


  :北叔 :北叔有约(ID:beishu2016)


  监审:葛素表


  监制:于卫亚、吴炜玲


  编辑:陈子夏、徐祥达、赵世芸


  美术设计:马发展


  实习生:雷雯雯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做会说话的人!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推荐文章4:一天一首古诗词 | 古诗词,佚名《黍离》

  《黍离》


  【先秦】佚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注释


  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离离:行列貌。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悠悠:遥远的样子。噎(yē):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赏析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唐诗宋词古诗词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推荐文章5:十句话,看清别人,明白自己

  :诗词君


  :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快乐才是重点,开心大于一切。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01


  恩欲,怨欲忘。


  对于帮助过你的人,要想方设法去回对方,和别人结怨的想法要及时打消。


  做人,要懂得知恩图。


  不忘记那些帮助你的恩人,不伤害指引你的贵人。


  否则,朋友会越来越少,人生会越过越难。


  0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懂你的人,自然知道你的心事所向,不懂你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你的心情,无法理解你现在的所作所为。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你自己的,和别人无关”。


  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都是别人的事,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怎么过,也和他们毫无关系,做好你自己,无需去在意。


  03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等到了一定的年龄,你会明白,一个人,只管多做善事,做好当下就可以了,至于以后的前程如何,不要去牵挂。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善良永远比聪明难做。


  善有善,恶有恶,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切皆有定数。


  04


  广交不如择友。


  朋友,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帮手,尤其是知心朋友,更是不可多得。


  如果朋友结交过多,难免会认识一些所谓的朋友,空有朋友之称,实则没有任何帮助,还不如结交几个良师益友。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真正的知己好友,会在困难的时候帮助你,成功的时候祝福你,得意忘形的时候提醒你。


  05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最具影响力的的东西,是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一句怒言,可以伤人心,一句狠话,可以害人命。


  所以永远不要在心情很差的时候,用冷漠决绝的话伤害那些爱你的人。


  06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有时候,等待会等来遗憾,所谓的来日方长,不过是变幻无常。


  很多时候,失败的原因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下一次,真情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07


  命里有时终归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做一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若成功了,表扬自己,若失败了,也不要埋怨自己。


  成功学有一个特征:人定胜天,如果你没成功,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对自己不够狠,只要把自己不当人看,你就能成功了。


  可是,人又怎么能够战胜上天的呢?


  不纠缠,不抱怨,不强求,不计算,用顺其自然的心态,过轻松自在的生活,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人生。


  08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平时在工作中,不要随便谈论别人的是非过错,与其苛求他人,不如多找找自己的不足。


  有些事,不是别人做错了,而是自己看错了。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


  且行且珍惜,学会爱人敬人,做一个懂得自省人。


  09


  人生不易,懂得放过自己。


  有时候,我们原谅了别人,却依然不快乐,我们放下了仇恨,却依然不开心,那是因为,我们忘了原谅自己,放过自己。


  我们之所以会活得这么累,是因为心里装了太多无关紧要却又极其伤身的人和事。


  有些是深感遗憾,却又无能为力的往事;有些是万分不舍,却又不得不各奔东西的朋友;有些是心心念念,却是拼尽全力又抵达不了的远方......


  对那些心理过不去的关,是时候释怀了。


  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更快乐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10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不管什么事情,除生死之外,都是小事。


  人生最好的幸福,就是活着。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下去,快乐才是重点,开心大于一切。


  : 国学文化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推荐搜索词:

  

  1.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什么意思

  

  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上一句

  

  3.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忧

  

本文标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