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古诗意思推荐文章1:《稚子弄冰》赏析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诚斋集》均有收录


  【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诗中描绘的是儿童舞弄冰块的游戏场景。


  【字词解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wān)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原文翻译】


  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实战演练】


  诗人是如何从声音、颜色的角度描绘儿童玩耍场面的?


  答:本诗从颜色上,写了“金”盘、“彩”丝和“银”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整首诗既有美丽的画面,又有悦耳的声音,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敲冰玩耍的乐趣。


  【诗词赏析】


   本诗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诗人在捕捉瞬间场景时,没有使用直接描写,而是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zheng、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推荐文章2:五年级下册古诗《稚子弄冰》文本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中心思想】


  《稚子弄冰》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玩冰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儿童淘气活泼的天性和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注释】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一般指铜盆。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参考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冰块当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


  《稚子弄冰》古诗带拼音版图片如下:(可打印图片进行学习)


  《稚子弄冰》古诗带练字版图片如下:(可打印图片进行练字)


  原创图片,可以自己下载学习,但严禁商用、转载。


  需要学习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保存到手机或电脑,打印图片进行学习。


  关注我,了解更多。谢谢观看!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推荐文章3:《稚子弄冰》赏析——爱上古诗词,喜欢它的言简意赅、语近情遥

  《稚子弄冰》


   杨万里,南宋。


  zhi zǐ jīn pén tuō xiǎo bīng ,


  稚子金盆脱晓冰,


  cǎi sī chuān qǔ dàng yín zhēng 。


  彩丝穿取当银钲。


  qiāo chéng yù qìng chuān lín xiǎng ,


  敲成玉磬穿林响,


  hū zuò bō li suì dì shēng 。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金属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击玩耍。敲出的声音就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清脆响亮,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同玻璃摔碎的声音。


   赏析


   整首诗描绘了儿童冬日弄冰的场景,充满了童趣。诗的开篇就点明小孩子从金盆中取出冰块,展现出孩子对冰的好奇与期待。“彩丝穿取当银钲”,体现孩子天真烂漫的想法,把冰块当作乐器。后两句中,清脆的敲击声与突然的冰碎声,一闹一静,将孩子玩耍时的专注和意外发生时的惊讶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生活画面,以小见大,展现出儿童世界的纯真与美好。


   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著名诗人,诗歌风格独特,自成“诚斋体”。一生创作颇丰,诗作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其诗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


   小贴士


   在赏析古诗词时,可以从诗中的意象入手,像《稚子弄冰》里的“冰”就是核心意象,围绕它展开了孩子的活动和各种声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推荐文章4: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呼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推荐文章5:张华娟:品读《稚子弄冰》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富有节奏和音律的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因此无论在课内课外,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张华娟老师一起来读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


  领读人:张华娟


  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古代文学博士后


  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研究及人文社科图书编写、策划。


  有时候遇见嬉戏的孩子,随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我们的嘴角会不知不觉中会上扬了起来,仿佛看见春天的花开了,闻到夏天的麦香,感受到秋天的清爽一样,心情不由得便好起来。


  宋代的诗人杨万里也曾和我们有一样的感受,他曾经写过一首诗:


  年幼的孩子,从铜盆里取出冻得结实的冰块,穿上彩丝,把冰块作银铮敲个不停。那美妙的声音犹如玉磬声穿林而来,优雅清越。可是忽然传来玻璃碎地的声音,那一定是孩子们玩的太欢了,丝线断了,冰块掉落在地上了吧。


  这是选入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下的一首诗。教材中除了这首,还新选了很多这样有童趣、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新的统编教材共选入112首诗,比之前的教材中75首的推荐诵读要多了许多。分布在6册课本里,有的作为课文出现,有的在语文园地中出现,有的在推荐诵读篇目出现。作为课文出现的古诗词有注释,有导读练习等。语文园地和推荐诵读的篇目,则只有古诗词原文。为了帮助小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学习这些诗词,我们这本《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把这6册课本中所有出现的古诗词都集结起来,每首诗加拼音、注释(解字入诗)、诗词的大意(诗意浅说)、赏析(画龙点睛)、知识链接(诗里诗外)等内容;诗词出现顺序完全依照其在课本里的先后顺序,与课内学习紧密联系;方便学生自读自学。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来预习,有兴趣、有余力的话,可以看看未来几年自己会学到哪些古诗词,不要强求背诵,而是重在阅读、吟诵,感受诗词的音韵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来复习,我们出版社的核心业务是教材编写和出版,一直以来关注基础教育,对一线课堂和学习比较了解。比如在对五六年级的诗词导读中,我们注意加了一些提醒学生回顾、总结、梳理的引导。如在这首《稚子弄冰》的“诗里诗外”部分,我们提醒道:“我们学了不少写儿童的诗,白居易的《池上》中的小娃偷采白莲,却‘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的小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本诗中的稚子弄冰,都凸显了儿童的聪明机灵与自得其乐。”这样把前面两首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到的诗,通过五年级的这首《稚子弄冰》中的回顾,我们让小读者能勾连起以前读过的诗,温故而知新,把这些同类诗放在一起去感受、对比,会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诗词其实离我们很近,并不深奥,看杨万里写的这一首就知道,生活里孩子们玩冰块的一个画面就可以写成诗。他是如何观察孩子们从盆里取出冰块,怎么用彩丝穿上,拿着当玩具玩,冰块敲起来的声音是怎样的。而诗歌末句以冰块碎地的声音戛然而止,我们却看到了声音之外的孩子们笑个不停、玩的开心的样子。贴近生活,观察生活,生动的表现,即使是孩子们的玩耍场面,也能写成很好的诗词或者作文。语文学习中,有些孩子发愁写作文,有些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很假,只是为了应付作业,而不能享受到表达的快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不仅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诗句,也能学习观察、表达方法,可以引导、促进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的兴趣和能力。《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这本书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引导。


  学习古诗词,重在阅读、吟诵,重在积累。它不是一天一时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拥有感悟古诗词的能力,拥有创作诗词、乐于表达的能力,会终生受益。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112首》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室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稚子弄冰古诗意思推荐搜索词:

  

  1.稚子弄冰古诗意思翻译

  

  2.稚子弄冰古诗意思翻译和注释

  

  3.稚子弄冰古诗意思全解

  

本文标题:稚子弄冰古诗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