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推荐文章1:插画集‖传统文化之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推荐文章2:大彩写意画家张立《中国传统节日系列绘画》作品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绘画》是继巜二十四节气系列绘画》之后,历时半年之久创作出的一套系列绘画作品。


  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这两套绘画系列,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因此采用了相同的绘画形式,但在绘画表现上又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二十四节气是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用节气的气侯特点及自然景观来表现,绘画中采用了油画般的丰富色调,符号性的抽象艺术形式来表达。二十四节气这套系列绘画,得到了社会各界赞誉和国外关注,《央视网》、《菲律宾亚太中文电视台》等近五十多家中外媒体先后做过道,这套绘画被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采用,选定为出版物插画。二十四节气绘画在山东省图书馆展出时,原定二十天展期,因观众喜爱延期七十天才结束,创下展期纪录。


  在成功创作二十四节气绘画系列的基础上,我又酝酿并开始创作中国传统节日绘画系列,希望以绘画的形式,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很好地再现并传之于世。中国传统节日这套系列绘画,在绘画形式上虽然和二十四节气相近,但探索的艺术方向有所不同。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农业文明的缩影,是先人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它更多着重于人文、风俗、道德、理想等,主要用来纪念生产、祭祀、纪念、庆贺、社交、驱邪祛病等,并和饮食文化联系密切,雷同情景多,自然景观少。因此,要画岀有趣、有新意的绘画作品,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都要有深入研究认识,对艺术、对绘画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控。


  两套系列绘画,从表现手法相比较,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把抽象元素和丰富的色彩,同中国传统绘画造型和广告设计手法相结合;而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是在以上基础上,探索另一种绘画表达方式——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进行现代化、符号化的运用,使中国传统的图形时尚化,具备现代的审美情趣。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了解,要深刻理解和运用现代抽象绘画的理念和符号语言。


  这套中国传统节日绘画,从题材上,挖掘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文化及起源,进行场景的构思构图,共整理画出了二十二个中国传统节日,其中包括一些被遗忘或淡化的节日。创作从2O22年冬日一直画到夏日完稿。草图构思三易其稿。每幅画最少是画了两遍,多则五六遍,直到满意为止。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更具装饰性、平面性。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符号化、标志化,把人物画得生动有趣,把场景画得通俗好玩,十分贴近生活,让人备感亲切。把一些非常熟悉的节日仪式,换一个角度来表达,让传统元素变的时尚,变成世界语言。


  这套中国传统节日系列绘画如今已全部创作完成,回首创作过程,苦乐参半,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我坚持只管播种,不管收获,一切交给时间,一切由后人评说。下一个艺术目标,我想尝试现代装置艺术,把中国文化用现代装置的形式表现岀来,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艺术的价值和乐趣,在于不断的创新创造,重复别人,重复自己,不管技巧多成熟,画得多精采,在世界艺术之林,是没有学术和艺术价值的,也成不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行进在前进的路上,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而非画家和画匠。


  创作的草图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绘画作品


  新年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宵节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春龙节


  二月二日寻新柳, 云龙祈雨盼抬头。


  花朝节


  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社日节


  神林社日传箫鼓,秋稼如云岁有成。


  上巳节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寒食节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立夏节


  立夏秤人轻重数,称悬梁上笑喧闺。


  端午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夏至节


  汤饼一杯银线乱,绿树荫浓夏日长。


  天贶节


  久苦三梅阴雨长,欣逢重六晒衣裳。


  七夕节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中元节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中秋节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重阳节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寒衣节


  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


  下元节


  九州禹迹忘安乐,换却江山永泰宁。


  冬至节


  鶺鴒原上欢声沸,棣萼堂前喜气新。


  腊八节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小年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


  除夕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推荐文章3:儿童画教程|传统节日文化《粽子飘香,龙舟竞渡》

  课程提示


  1.课程类型 传统节日文化主题课程


  2.参考课时 90分钟


  3.工具材料 卡纸、素描纸、记号笔、水彩笔


  课程构思


  端午折扇花鸟啼,一粽尝来千古事。随着阵阵热浪袭来,端午节也悄然临近。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它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说到端午节我们不得不提到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最有标志性的习俗,也是今天我们端午节美术课程的创作主题。在美术课程中,学习通过简单折叠的方法,设计出一艘摇摇摆摆的龙舟,并以卡通化的方式表现龙舟上的粽子,创作一幅小粽子划龙舟的趣味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参考的教程吧!


  情景描述


  在端午节的诸多风俗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倘若粽子宝宝,加入赛龙舟的队伍,又会是怎样一番激烈又有趣的情景呢?拿起你的画笔,画出你的创想吧!


  课后评价参考


  1.在今天的美术课程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学习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创作一幅小粽子划龙舟的趣味作品,增强了小朋友们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培养了小朋友们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在绘画中,小朋友们运用卡通化的手法,描绘出的粽子形象可爱,表情生动,动作丰富;小朋友们通过折一折的巧妙手法,使作品能够动起来,既体现了龙舟的特点,又富有动态的趣味。整幅作品形式新颖,充满童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图片、视频的欣赏以及老师的讲解,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小朋友们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小朋友们的创作兴趣。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原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所以后来的端午节也被认为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在端午节,人们会聚集起来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最有标志性的习俗。在绘画前,我们不妨带领小朋友们一起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小朋友们以“粽子飘香,龙舟竞渡”为绘画主题的创作兴趣。


  2.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粽子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并巧用折叠的方式,赋予作品十足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多样的民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价值,赛龙舟和吃粽子作为端午节最重要、最有标志性的习俗,也正是今天美术课程的创作主题。在美术课程中,通过观察和想象,启发小朋友们的思考和创作:龙舟的龙头有着怎样绚丽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假如粽子宝宝在赛龙舟,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动态呢?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展开创作,并巧用折叠的方法,创作一幅立体的、动态感十足的“小粽子划龙舟”,激发小朋友们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绘画教程


  准备一张素描纸,参考图片素材结合自己的想象


  用笔在纸上画出大小合适的龙头


  运用绚丽的、对比强烈的色彩


  为画好的龙头涂上颜色


  准备一张较厚的圆形卡纸


  将卡纸沿中间对折成半圆


  在半圆的下半部分


  细心地用弧线表现排列的龙鳞并涂上颜色


  将画好的龙头和龙尾剪下来


  分别站台固定在两端


  如果一端较重不能平衡地立稳


  可以在较轻的一段背面附加其他的物品增加重量


  在划龙舟的小粽子有着怎样的表情和动态呢


  以卡通化的方式画出来并涂上颜色


  将剪下来的小粽子站台固定在龙舟背部


  这样摇摇摆摆的小龙舟就画好啦


  如果你觉得龙舟的头部较难


  可以降低难度,同样非常好玩有趣哦


  最后调整画面的细节和整体


  这样我们的作品就完成啦


  用手轻轻一推,我们的作品摇摆起来啦


  就好像龙舟在汹涌的江面上起伏呢


  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推荐文章4:儿童画教程|中国传统节日美食《元宵节画汤圆》

  课程提示


  1.课程类型 综合创意美术课程


  2.参考课时 90分钟


  3.工具材料 素描纸、卡纸、记号笔、水彩笔


  情景描述


  汤圆圆鼓鼓的,是人们在元宵节最爱的美食之一。香喷喷的汤圆不仅美味,还有着人们对圆满、团圆的美好祈愿。你看,就连小老虎也忍不住啦,张开大嘴要把美味的汤圆吞进肚子里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元宵节来历以及文化习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它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也有各种说法,通过看图片、讲故事等多种方式,了解元宵节、感受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小朋友们的创作热情和绘画兴趣。


  2. 围绕汤圆展开绘画,并画出吃汤圆的老虎,表现出虎年元宵节欢乐喜庆的氛围。


  元宵节这一天,汤圆便是家家户户最爱的美食,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做汤圆、煮汤圆、吃汤圆,其乐融融,而汤圆的外形本身就是圆鼓鼓的,正体现着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的美好祈愿。在绘画中,表现简洁圆润的汤圆,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味汤圆添加生动有趣的表情;最后,画出吃汤圆的老虎,体现虎年元宵节生动活泼、欢乐喜庆的画面氛围。


  绘画教程


  准备一张圆形的素描纸


  用简洁生动的线条概括出一碗汤圆和吃汤圆的老虎


  展开丰富的创想


  为碗里的汤圆添加各种生动有趣的表情


  运用黄色、棕色等水彩笔颜色


  为老虎添加富有特征的色彩和花纹


  为碗添加装饰的花纹


  并为汤圆涂色,表现圆鼓鼓的体积感


  丰富和调整画面的细节和整体


  使作品更加生动美观


  运用简洁的图案装饰背景


  还可以将作品剪下来衬托在喜庆的红色卡纸上


  课后点评


在今天的美术课程中,我们表现的是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的美食--汤圆,并围绕汤圆创作画面中的老虎,锻炼了小朋友们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绘画中,小朋友们通过对元宵节及节日饮食文化的了解,绘画出一碗圆鼓鼓的汤圆,并为汤圆添加了各种不同的表现,画面生动活泼;在老虎的表现上,运用线条和色彩,充分表现出了老虎的特征和吃汤圆的神态。整幅作品主题突出,构图饱满,体现出元宵节欢乐喜庆的氛围。

  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推荐文章5:今日好绘画(114)丨《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周诗涵


  兰炼一小 二年级四班


  绘画投稿时间:2021/9/04 23:20:52


  中国传统节日绘画推荐搜索词:

  

  1.中国传统节日绘画作品 三年级

  

  2.中国传统节日绘画图片

  

  3.中国传统节日绘画一等奖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节日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