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草是什么植物
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推荐文章1:[细说红楼]绛珠仙草是什么“草”?
《红楼梦》用神话的方式,将“绛珠草”设定为林黛玉的前身。但绛珠草究竟是一种什么草,则众说纷纭。大多数人倾向于在“长着绿色叶子、大红珠状果实的草”中寻觅“真相”,也有人认为,绛珠草是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灵芝仙草。
其实,如果回到《红楼梦》本身,试着在绛珠草与林黛玉之间建立起逻辑自洽的拟人关系,我们会发现,小说中反复提及的湘妃竹,正好能胜任这一角色。
以物拟人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经·卫风·淇奥》,全篇以竹起兴,赞美君子的美好德行,开启了以竹拟人的人文传统。长期以来,竹子被诗人画家孜孜不倦地描绘歌咏,源自其被赋予的美好高洁人格。
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之后,让晴雯给林黛玉送去“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林黛玉始则“心中发闷”,后来“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终于明白了贾宝玉的心意,“不觉神魂驰荡……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便向案上研墨蘸笔,在那两块旧帕子上写了三首诗。其中第三首与竹子大有关系:“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手帕由蚕丝纵横织成,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有“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句,所以赠手帕代表相思之意。湘江旧迹,典出西晋张华《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
湘妃竹 图片:网络
湘妃竹作为竹子的人格内涵与林黛玉的人品特质具有高度对应关系:竹子具有的清雅、有节、中空、笔直、独立、耐寒,正好对应着林黛玉的才华横溢、从不逢迎、虚心好学、人品正直、拒绝攀附、忠贞不渝。而湘妃竹的独特人格内涵——娥皇、女英与舜的爱情,则同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一样,都具有美好性、执着性与悲剧性。
《红楼梦》书中多次点明林黛玉与竹子以及湘妃竹的直接对应关系。比如第二十三回:
只见林黛玉正在那里,宝玉便问他:“你住那一处好?”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尤其第三十七回,探春给林黛玉取雅号“潇湘妃子”: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
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的住处,各有花草树木相伴。大观园内,竹林有多处,但住所院内有竹的只有潇湘馆这一处,而且潇湘馆的竹子之多,远超园内其他地方,是大观园惟一“以竹为居”的住所。
竹子是潇湘馆最大的特色。《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写贾政带领一班清客进院题写匾额: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
这里涉及的典故都与竹子大有关系。淇水在河南省北部。所谓“淇水遗风”,典出前文提到过的《诗经·卫风·淇奥》。《毛诗序》认为此诗是歌颂卫武公学识德行的。这里以“淇水遗风”题匾,照应潇湘馆的千竿翠竹,同时称颂屋主人有诗中“君子”那样的文采风度。
汉代梁孝王刘武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所造的花园,即梁园,又名修竹园。梁孝王好宾客,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皆曾被延居园中,吟咏游赏。这里题“睢园雅迹”是从景物多竹及人物风雅想来。至于贾宝玉所拟的“有凤来仪”匾额,与传说中的凤凰食竹实有关。
北京大观园里的潇湘馆 张德斌摄
曹雪芹极力描摹林黛玉与竹子、与湘妃竹的亲密关系,其以湘妃竹比拟林黛玉人格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我们把“绛珠”跟红色浆果挂钩,认为“草”就一定低矮,这或许也是种狭隘的惯性思维。竹子虽然高大,却属草本。我国古人对此早有认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再者,湘妃竹上斑斑点点的紫红色,不正像一枚枚充满诗意的“绛珠”吗?
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推荐文章2:红楼梦:绛珠草是什么草?细品文字才知不是人参,暗示了原型
《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梦到一僧一道,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化身为人,所引发的一场神仙下凡历劫的故事。
明代的志怪小说,像《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常常使用“西方”“西天”“灵山”“灵河”等词汇来指代神话中的佛门。《红楼梦》同样以此种神话架构作为开篇,交代故事发生地在西方佛门。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绛珠草生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当与佛门颇有渊源。然而,由于它不见于历史典籍,我们无法知晓其真实面目,推测它是曹雪芹原创杜撰的仙草。若要弄清楚绛珠草的来历,就需要结合书中的相关线索,进行一定的推测和联想。
三生石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三生”即指的是前生、今生和来生。有趣的是,绛珠草、绛珠仙子和林黛玉,恰好构成“三生”,表明三世的经历对其有着关键的影射。其中,“情”无疑是无法回避的重点。神瑛侍者怜惜绛珠草生得可爱,为让它久延岁月,常以甘露灌溉,这是便是“情”起之因;绛珠草化身为绛珠仙子后,“只因尚未酬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这就是“情”生之意;神瑛侍者“凡心偶炽”,前往“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处挂号,引得绛珠仙子随之下凡还泪,自然便是还“情”、了“情”之果。他们的三生三世因“情”而起,因“情”而终,预示着这株绛珠草极有可能是一株“情草”。而它生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正是以“情”凝结的写照。
水的另一边被称为彼岸。佛家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是“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是“彼岸”。无论“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指的是“此岸”还是“彼岸”,只有达到彼岸,才能成为涅槃境界的达者。那些追求超脱的修行众生,最怕沾染凡俗之情,也最需要斩断、抛却凡俗之情。所以,“凡心偶炽”的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就是要将“凡心”斩断剥离。从他下凡前到太虚幻境挂号来看,他所生出的“凡心”,就是指他对绛珠草或绛珠仙子生出的“情”。前世一念情生沾染因果,今生转世后当在此岸斩去情孽,到达彼岸后的超脱就如同来世的新生,这或许就是“灵河岸上三生石”所作出的真实隐喻。而那些在“此岸”被斩断的“情”日积月累,最终汇聚凝结成形,化为一株有着绛红珠实、如同血泪的草,也许才是绛珠草的来历。
曹雪芹以“绛珠”为名,脂砚斋留有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以绛点红字,以珠为泪滴,绛珠草由“血泪”之情凝结而生便有了依据。林黛玉今生以泪偿还前世灌溉的恩情,那是她为贾宝玉流下的情泪和血泪。而她所作的《桃花行》诗中有两句:“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以桃花引出杜鹃啼血,比作她生命最后流下的血泪,也写尽了为情而死的终局。
绛珠草不见于典籍,可能是曹雪芹的原创杜撰。那么世间有没有一种植物是绛珠草的“原型”呢?比如林黛玉常服用人参养荣丸,人参籽也是红色,人参会不会就是绛珠草的原型?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曹雪芹以女娲补天石作为《红楼梦》的开篇,借女娲补天的壮举,歌颂女儿在传家方面的功绩和影响力。若将林黛玉比作女娲,则预示她在未来贾府抄家后,具备破而后立的“补天”之能,这确实如同人参的“救命”和“续命”功效。但这其实指的是木石姻缘的作用。林黛玉需要像抟土造人的女娲一般,承担一位母亲教育子孙成才的职责,重点在于她的个人能力,而非凸显“情”的因素。所以,用象征个人能力的人参来比作因情所化的绛珠草并不恰当。
明代之前,人参的主要产地在山西、河北的太行山一带,其中以山西上党的人参品质最佳。《说文解字》记录:“人薓,药草,出上党”,“薓”即为“参”。但到了明清时期,人参的产地变为东北独家特产。《本草纲目》明确记载:“今所用者皆是辽参”。《红楼梦》成书于明末清初,正是人参走上神坛、备受皇家推崇为救命神药的时期。书中秦可卿病重吃大量人参、贾瑞病重需要服用“独参汤”救命,以及林黛玉体弱要服用人参养荣丸等情节,便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的真实反馈。
人参出自东北,曹雪芹熟知药理,不可能反常识地将其安放在神话故事传说中“西方”佛国所属的灵河岸上。而且人参的籽果虽然外衣红色饱满,却呈“腰果、蚕豆”形状,大多数籽果中包含两颗种子,这与绛珠草之珠形似泪珠截然不同。
其实“绛珠”二字,足以概括绛珠草的外观。推测它极可能是一株长着串串如血泪一般鲜红籽实的仙草。也许就像《山海经》中那些神奇的物种,“此草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觅芳踪”。绛珠草应该只在《红楼梦》中,也只应属于《红楼梦》。当然,绛珠草既然是草,“红”的只是果实,并不是草的本色。这也是林黛玉不名林红玉的原因。“绿”才是林黛玉的本色。
而《红楼梦》既是一出以家族兴亡影响个人兴亡的悲剧。以绛珠草隐喻情生情灭的血泪史,恰如其分。正所谓: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推荐文章3:绛珠草最有可能是什么植物?林黛玉经常服用的药丸揭露答案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株绛珠草,得了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的惠露,修成了绛珠仙子,因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绛珠仙子也在警幻仙姑案前挂号,一同下凡,打算以泪水偿还神瑛侍者的恩情。
关于绛珠草,书中记述并不多,只有如此寥寥数语:“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脂砚斋版),我们从中能获取的信息便是这绛珠草长于三生石畔,原本是草胎木质。
那么,绛珠草最有可能会是什么植物呢?直接描述绛珠草的文字信息太少,我们从后文中绛珠仙子的今生,即林黛玉身上寻找蛛丝马迹。
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中,众人见黛玉身体面庞怯弱,知她有不足之症,问她经常服用何药,为什么没有及时延医,林黛玉说曾有和尚要化她出家,父母不舍,和尚说舍不得她则一生病都不能好了,也没有人把和尚的不经之谈当回事,所以到现在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脂砚斋在这里一句有点评:“人生自当自养荣卫。”这点评有点意思,正是这个“自养”揭示了林黛玉所吃的丸药中正好含了其原身所属的植物,这植物在《红楼梦》开头被称作“绛珠草”,而这绛珠草原本是一种药用植物,便是被很多人熟知的滋补上品——人参。
从人参的外形特征看来也印证了人参是绛珠草,因为人参开花后结的果实恰好正如一颗颗红色莹润的珠子一般,恰好合了“绛珠”一词的含义,“绛”即红色,这绛珠指的则是人参红色的果实了。
而这人参养荣丸也并不完全是杜撰的中成药,人参养荣丸至今仍有成药流通,为补益气血的补益药,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虚之症。从方剂组成来讲,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等几味药物所组成,研磨成细粉,炼蜜成丸,功能温补气血。虽然是一丸好药,但又有话说“是药三分毒”,如同林黛玉一般长期服用似有不妥。
况且《红楼梦》中所塑造的角色林黛玉之弱为先天不足,后天虽以自身之属的草木滋补,虽然人参大补元气,但凡间得来之品,终究是凡间草木,补不得先天不足的女仙之体。
下凡历劫,非得经历一番幻境,以眼泪偿还了曾受神瑛侍者浇灌的甘露,方才得以重回那三生石畔,至警幻仙姑面前销得号来吧。
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推荐文章4:从“姑姑娘儿”到绛珠草
:冀北仁
在我的家乡冀北山区,有一种草本植物叫姑姑娘儿,其果实红红的,似小一号的乒乓球,有些酸味,能吃,多入中药。多而普通的姑姑娘儿平凡得都不值得描述。但是,姑姑娘儿却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绛珠草。提起绛珠草,文学青年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前生是绛珠草。
姑姑娘儿有很多名字,比如挂金灯、天泡草、锦灯笼、红姑娘等,而且,姑姑娘儿也不是只有红姑姑娘儿,还有黄姑姑娘儿。因其果实酸甜,姑姑娘儿也叫酸浆、酸浆果。据介绍,上古之书《尔雅》里就用的是这个名字,《本草纲目》也称酸浆,这是姑姑娘儿的正宗名字。姑姑娘儿还有一个更文艺更美丽的名字“洛神珠”,是因其果实精巧玲珑而得名。有人说,姑姑娘儿的老家是东北,但我看未必,因为姑姑娘儿不仅产于东北华北,四川、广东、陕西、江西都出产,更有人说:姑姑娘儿遍生欧亚大陆。也就是说,姑姑娘儿太普通了,普通得哪儿都有,只是叫姑姑娘儿为绛珠草的似乎只有曹雪芹一人。
关于姑姑娘儿变身为绛珠草,有人还专门做过考证。清康熙年间,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及其朋友严绳孙各写过一首怀古词《眼儿媚咏红姑娘》,其中有“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绛仙呵手,红儿偷眼,斜倚纱窗。伤心合是樱桃侣,零落郑家香。”而纳兰性德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好朋友,曹雪芹家中应该能看到纳兰性德和严绳孙的词《眼儿媚咏红姑娘》。因红姑娘是“外垂绛囊,中空如桃,子如丹珠”,曹雪芹把这些描述性的文字删去,缩减成两个字,就是绛珠;身为草属,是为“绛珠草”。如果说这就是《红楼梦》中绛珠草的来历,我以为还是过于牵强附会了。
据说,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也说,大自然中该有此物(绛珠草),(绛珠草)不是的凭空杜撰。其随笔集《岁华晴影》中《绛珠草·文化教养》一文便提到这个故事。只是“绛珠草”是“艺名”,实际上曹雪芹指的是“苦葴草”,即《尔雅》所说的寒浆草——酸浆。一个“艺名”恐怕道出了真实情况,周汝昌所言也未必是真实情况,绛珠草只是曹雪芹创造的文学植物,现实中或许并不存在。当然,谁也无法下断言。而如果绛珠草真是从红姑娘儿而来,我以为,上面所提故事也只是故事,从红姑娘儿到绛珠草还是因为其果实是红色的。
从红姑娘儿变身绛珠草,就不普通了,就成了仙草,就能和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结下渊源,就能百年同窟(同哭)千年同悲。好在世间聪明的人也不少,所谓的绛珠草也可能是人参、玉竹、露珠草,或许还是金钗石斛,绛珠草未必真的就是姑姑娘儿。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一株绛珠草让多少人研究来研究去,曹雪芹就是不告诉你,你也无可奈何,还乐在其中。
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推荐文章5:世上真有绛珠草吗?
有个朋友问我,绛珠草是一种什么植物?
绛珠草?不就是《红楼梦》里为还泪而下界的林黛玉么?
《红楼梦》开篇即是“绛珠还泪”的故事——在那遥远的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那时萎败,幸得一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后来降凡历劫,还了灌溉之恩”。于是,在人间的大观园中,便上演了林妹妹以无尽的泪水,终生为宝哥哥偿还情债的凄美故事。
虽然,林黛玉仅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虚构人物,但她的形象在大家的心里是鲜活的,以至于连她的前身,都要被人不时提起。
林黛玉美丽、痴情、要强、耿直,在她身上,集中了我国古代美丽、聪慧、哀愁的知识女性的全部特质。她的聪颖和才情位列金陵十二钗之首,一首《咏菊》技压群芳。她的诗,永远散发着白玉兰般优雅的芬芳,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哀愁——唯美、凄婉、如花。
这些,该是绛珠草带来的灵气吧。
那么,世上果真有绛珠草吗?
从字面意思上看,绛,是深红色的意思,那绛珠,自然是深红色的珠子。曹老先生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和真挚的情感,用绛珠来暗喻血泪。
想来可以这样认为:绛珠草就是一种有着深红色珠形果实的植物。
据此,有人说绛珠草是即将濒临灭绝的长白山野生人参。伞形花序,头顶艳丽红果,又是珍贵中药材的人参,的确契合绛珠草的形象。满族的一个传说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满族的祖先,是一位仙女吃了一颗神鹰(神瑛)衔来的人参果实(绛珠)而生出来的。还有,通灵宝玉的出处大荒山,正是满族人的发祥地长白山的别称。
似乎有理有据,但是,也有很多人说绛珠草是俗称“红姑娘”的灯笼草。
“红姑娘”的身姿和辣椒苗很有几分相像,果前也开白色的小花,花落了,会结出一个小小的、圆溜溜的浆果,圆得和珍珠一样。当秋天到来时,裹在外面膨胀如灯笼般的外壳,被风吹雨淋后只剩下丝丝缕缕的网脉,朦胧透出似玛瑙一样的红果,泛出诱人的光泽,送一颗入口,酸酸甜甜,还有一点点苦涩。
仅仅因为拥有玛瑙般的红果,就认为绛珠草是“红姑娘”么?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
瞧这“红姑娘”多皮实,有土即生,漫山遍野都有她喜滋滋生长、兀自盛开、结果的身影,怎么可以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林姑娘?同样叫“姑娘”,这性格差异也太大啦!想必,当林妹妹得知现今的“红姑娘”被人认作是她的前身绛珠草时,定会又一次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在植物界,头顶着一颗颗红色珠子的草本植物,可谓多矣。
灵秀的绛珠草,显然不可能是重楼、草珊瑚、茅莓、三七、覆盆子、大叶乌蔹莓等蔓生于荒野,从外形到称呼,没有一点儿仙气的野生植物,更不可能是草莓、袖珍西红柿、红茄等可以入口的吃货。
植物专家陈传国教授心目中的绛珠草是“深山露珠草”,这种草有着纤细透明的茎,心形的叶,开白色小花,剔透娇嫩,凄楚婉约。他曾说:“在长白山,每每见到绛珠草这种婀娜多姿、凄楚可爱的神态,自己都会想起林黛玉,忍不住要做一回神瑛侍者。”由此可见,原来露珠草在陈传国教授眼里与绛珠草也只是神似。
根据《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有一些人认为,这绛珠草因为生长在灵河的边上,应该是一种湿生植物。
但有着红色珠形果实的湿生植物几乎都无法与之对号入座。比如,荸荠的果实是圆形的没错,但颜色却是紫色;红菱的果实倒是红色,但果实形状却是元宝状;芡实鸡头米形的果实里,那些石榴籽一般的小红果也太琐碎了……
说了这么多,思路也该明晰了:绛珠草,只是曹老先生个人的虚构,在植物王国中,是不存在的。
:《阅读时代》2022年第05期
:祁云枝
责编:马京京、编辑:邓汝濛
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推荐搜索词:
1.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是人参吗
2.绛珠草是什么植物图片
3.绛珠草是什么植物怎么读
本文标题:绛珠草是什么植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