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推荐文章1:二十四节气 | 清明

  二十四节气 | 清明


  沐春韵 寄追思


  每年4月4~6日,太阳位于黄经15°时是清明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历书》中说:“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的天地,清澈明朗,新绿葱葱,娇蕊争芳,入眼皆是春和景明。


  赏春花:繁花织就春之锦缎


  清明,总是带着几分诗意与惆怅,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悄然铺展在时光的纸笺上。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踏入一片缤纷花海,赴一场与翠色和春花的约会。


  折柳绿:柳丝寄托春的祝福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折柳,是古老而美好的习俗。柳,谐音“留”,既有对逝去亲人的留恋,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挽留。这小小的柳枝,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和美好的期许,在清明的微风中轻轻摇曳,把这份传统代代相传。


  食春味:舌尖触碰春的馈赠


  一年春好处,尝鲜正当“食”。清明,正时食野菜的好时节,春天的鲜正从舌尖蔓延开来。


  踏春景:脚步丈量春的画卷


  清明时节,新绿葱葱,娇蕊争芳,入眼皆是春意盎然,让人不忍辜负。只想,借这一城春色,游历天上人间。


  饮春茶:茶香氤氲春的韵味


  清明,以一杯春茶,敬天地辽阔,敬岁月慈悲。


  缅先辈:追思传承先辈精神


  每一朵雏菊,都是一句未说出口的想念;每一只纸鹤,都是一份跨越时空的牵挂。在清明这温柔的时光里,重拾与故人的回忆,也珍惜当下的拥有。愿思念化作力量,伴我们前行。


  这个清明


  让我们放慢脚步


  在与春天的对话中


  汲取前行的力量


  带着思念


  珍惜身边人


  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编辑:炎庭 | 校对:风华正茂


  图文、视频:王嵘、李鑫玥


  出镜:任赛赛、肖焰、马雯雯


  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推荐文章2:【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节的及习俗

  - 清明节 -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 清明节的 -


  清明节来历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起源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演变


  一种为家祭,即在家里设供或在祠堂太庙祭祖;二为扫除坟上杂草,以示后继有人,香火不断。旧时扫墓不仅要清除杂草,还要拢坟,添上坟头,上压纸钱等。


  - 清明节的习俗 -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蹴鞠


  “蹴”即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足球的起源。


  - 清明节的饮食 -


  清明时节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主要是江浙皖沪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色的,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


  枣糕


  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推荐文章3:节气丨清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