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校训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推荐文章1: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推荐文章2:这所神秘大学,常年在美国制裁名单上,撑起中国军工的半壁江山
被华为选中的学校,
撑起了中国军工的半壁江山
你听说过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吗?
光听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中想象的它是这样的——
西北+工业+大学
不仅如此,身为985、211,综合排名常年在全国前30的它,经常被当作是不知名辣鸡大学。
该校的学生经常听到的问题是:
西工大?几本啊?
在哪儿啊?西藏还是新疆啊?(非地图炮)
高考没发挥好吧,不然怎么去那儿……
而事实上,它是“国防七子”(G7)之一,
而且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的重点大学。
它曾经制造了我国第一架无人机、第一台水下智能航行器、第一台机载计算机……
在60周年、70周年国庆,以及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中,举世瞩目的无人机方队也是出自它的智慧。
图1 | 国庆60周年阅兵上的无人机方阵
图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上的无人机方阵
可以说,西工大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军工的半壁江山,它甚至因此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了黑名单。
然而,就是这样自带光环的高校,在国内却鲜为人知,
以至于坊间传言:
“西工大的牛,只有西工大人自己、国家、部队和五角大楼知道。”
但是,璞玉终不会被埋没。
今天,国馆君就来带大家管中窥豹,稍稍了解一下这把暗藏锋芒的“中华利刃”。
在中国文化中,铸剑之地要有灵气。
西工大作为高校江湖中的一把宝剑,自然也孕育在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特别是其坐落在秦岭北麓下的长安校区,
占地3900亩,距离西安中心大约30公里,
远离市区的喧嚣和雾霾,依山傍水,特别像修仙之地。
图 | 小红书 ? 今天有好好学习吗
学生们在这里,虽然不能采菊东篱下,但绝对可以悠然见南山。
不过,还是有人吐糟说,以工科见长的它,长得不出意外地像座核电站。
好在它还有亚洲最大的水上图书馆,可以打破“理工男”的刻板、硬朗。
图书馆建立在启真湖与启翔湖之上,占地32000平方米,开放七层。
它设施完备,阅览座位多达4000席,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
在别的学校的学生还需要苦哈哈地抢座时,西工大人早就实现了图书馆自由。
在这样的场地闭关修炼,NPUers各个都是内修心法的大师。
其中,泡馆达人,一年能进出图书馆800多次,借阅图书300多本,超尘绝世!
图| 西工大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当然,真正的学霸,不只靠读书来提升自我,更会劳逸结合,享受燥热的青春岁月。
在西工大,有模拟联合国、辩论社、创联等102个社团,可以让学生尽情挥洒热血。
此外,体育场、游泳馆、高尔夫球场等设施也可以帮他们消耗过剩的精力。
不过“百团大战”和运动只是基操,西工大人最与众不同的娱乐方式是做实验!
学校实验室多且丰富,像极了一个前沿的科技馆:
风洞实验室、高速水洞实验室、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小卫星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微型航空发动机数控加工与精密装配实验......
光听名字,就科技感拉满。
你以为里面的人是这样的:
但你一定没想到,他们其实这个画风:
西工大的这些“科幻”实验室,看似空空荡荡,实际上暗藏玄机。
它们可以带你走进神秘的宇宙,
让你沿着卫星的运行轨迹行走,
帮你分析运载火箭液体推进剂结构,
让你目睹亚声速、声速、超声速飞行时发动机尾焰的光亮……
“触手可及”的星辰大海,西工大人的浪漫不要太硬核!
此外,学校建成了18个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可以同时容纳2000余名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学校每年投入300余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学习或参加国际、国内学科竞赛……
总之,无论是读书、做实验、搞创新,还是运动、休闲,这所听名字像工厂般压抑的大学,其实是个助你丰富自我的“修仙”之地。
身处其中的各位“道友”,有亿点幸福。
图 | 小红书 ? 沐风
当然,西工大人的幸运,不只在可以“修仙”的校园,更在于毕业后,有可以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这里的毕业证含金量极高,因此,学校的就业率,在找工作难的当下,常年保持在95%以上。
根据2019年的数据,其中签约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有央企的比例达54.72%。
妥妥的别人家的大学!
尤其是和军工有关的各专业,就业率高达100%,且入职的单位各种高大上: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航光电、航天六院、航空631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根据中航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的统计,在该集团下属的三大所和三大厂担任总师(副总师)、特级专家、党政领导的,西工大校友占60%以上。
西工大也因此被称为“总工的摇篮”。
随手列举一下,校友就牛逼闪闪:
飞机系空气动力学专业78级学长杨伟,是歼20总师;
他的同班同学、上下铺的兄弟唐长红,是新型“飞豹”“歼轰7A”“运-20”的总设计师;
86年从航空发动机专业硕士毕业的樊会涛,是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07级博士毕业生吴伟仁,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兼任嫦娥四号工程总设计师……
总之,西工大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20多万名人才,其中有6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48位院士,64位将军。
2011年,在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纪念表彰大会上,一共颁发了10个“航空国特等金奖”,6位西工大校友获此殊荣……
不只在航空航天领域,NPUers在航海领域同样表现不俗。
有大批杰出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
如中国船舶集团的董事长雷凡培等,他们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另一种西工大智慧。
除了头牌三航专业,西工大的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以及软件微电子也非常强悍,也属于就业率头牌学科群。
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雄居西北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仅次于清华等头部高校,并列全国第四。
总之,学习这些神仙专业的西工大人,人均于途*。
(*于途:热播剧《你是我的荣耀》中的帅气航天飞行工程师。)
他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只是出于学校的低调作风,一直不为大众所知。
不过,虽然西工大人默默无闻,但他们那颗炽热的爱国心,藏也藏不住。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华北地区迅速沦陷。
为了存续中国高等教育的力量,华北、东北地区多所高校西迁至汉中地区。
1938年7月,在距离陕西省城固县20公里的古路坝村的一座天主教堂里,
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
联合组建了国立西北工学院,这就是西工大的前身。
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偏僻山村里,师生们开局就是困难模式。
最大的难题便是缺少笔、纸和课本等学习用品。
但是,这阻挡不住学生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流离失所过的他们,最知道知识救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校提出了“公诚勇毅”的校训,教育全体师生要公正、诚信、勇敢、坚毅。
学生们志存高远,秉持着校训,解锁了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中学习的新技能:
他们用铅笔芯泡成“墨水”来笔记,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共用一本教材,图书馆的座位也是昼夜交替、轮班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就回忆道:
“那时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和煤油灯,由于开夜车和开早车的人都衔接起来了,所以教室里的灯一直亮着,夜里从远处看,点点滴滴的灯光长夜不息,所以叫‘坝上长夜,七星灯火’,在那穷乡僻壤,成为当地一景。”
就是凭着这种决心和毅力,西工大的前辈们将读书国、科技兴国的微光照进了现实。
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像清华大学原校长、著名院士高景德,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以及著名科学家史绍熙、李恒德、叶培大……
他们将一项项科研成果,化成了中国的城池营垒,铜墙铁壁,让曾经羸弱、挨打的祖国逐渐走向自立、自强的道路。
后来,在和国家一起成长的途中,西工大几次搬迁、更名重组。
但无论怎样变化,工大人都不忘军工强国的使命。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牵头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专项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
西工大人也几乎参与了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所有机种机型的研制:
图 | 源于微博 ? 西北工业大学
从歼-5、歼-6、歼轰-7、歼-8、歼-10系列到歼-20;
从运-7、运-8、运-10到运-20;
从“延安2号”直升机、直-5、直-10到直-20……
因为他们在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中取得的成绩尤其突出,
学校甚至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褒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它也因此常年挂在美国国防部的黑名单上。
但是,西工大人却从不自矜,也不打怵。
他们继续平静地将拳拳爱国之心、殷殷国之志,都融入到实际行动中。
可能只有校园里的一尊雕塑——《隐姓埋名,为国铸剑》
——是他们内心最壮阔、直白的表达。
图1 | 小红书 ? Maria
看过无数大学里的雕塑,无不青春昂扬,
没有哪一座将高贵的头颅深埋在尘埃里。
西工大的斗士却不一样。
他如夸父般具有洪荒之力,却甘为孺子牛,
为国铸剑,忠诚祖国,颇有一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
他执大国之剑,守万家和平,
这份无私和高远,令人泪目,
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头部学府尖端人才大量外流的今天,
西工大却保持着留学人员超高的归国比例,
而华为鸿蒙研发,也是因此首选与它合作。
图| 小红书 ? 今天有好好学习吗
就在我们以为西工大人,都是牺牲小我、只为家国的“没得感情的兵器”时。
他们却说,自己也是有血有肉、浪漫有趣的小可爱。
他们的灵魂有多丰满?
首先,他们也和你我一样,爱八卦。
由于西北人(尤其是晋陕蒙交界一带),在读“工”字时发音听起来像“瓜”,“西工大”就成了“西瓜大”。
身为瓜大的人,自然爱吃瓜。
不过他们不大关心娱乐圈的风起云涌,更热衷于探索校园里的神秘传说:
比如,传言校车司机以前是开坦克的,
隔壁终南山里有个地方是大型的武器制造基地......
咱就是说,一整个“瓜大风”。
其实,真正的机密信息怎么可能被广大普通学生所知?
但他们为了能在枯燥的学术生涯里增添一点乐趣,乐此不疲。
图 | 源于微博 ? 西北工业大学
而当他们真的走进研究所时,就会一秒严肃起来。
他们谨遵“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的校风,
心甘情愿地接受越来越小的社交面,养成越来越严肃稳重的人格气质,
这时,即使发现惊天的机密,也能处之泰然,深藏功与名。
除了吃瓜,西工大人,也和你我一样,十分热爱生活。
他们总是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中,开拓无限的可能。
以西安疫情封校期间为例,不能自由活动的学生们,仍然能通过艺术来慰藉彼此,共同度过难关。
再说说学校有趣的“空中农场”——
200多名师生在宿舍楼的楼顶开辟了3200多平方米的农场。
图 | 源于微博 ? 陕西都市快
大家占用课余时间,不拿学分,踊跃种菜,只为了体验种豆南山下的快乐。
后来,学校还开设了烹饪等课程,让种菜事业形成了闭环。
而说到吃饭,瓜大人也非常有想法。
他们深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需要“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于是,在干饭的路上,所向披靡。
对这种旺盛的食欲,他们也不藏着掖着,开启了自黑模式,愉快地讨论起了食堂抢饭攻略。
此外,身处陕西的他们,喜欢吃面食,云餐厅的刀削面,南餐厅的燃面……堪称一绝。
然而,单纯舌尖上的快感不足以抚慰灵魂,
于是,一位叫张亚辉的同学,化食欲为生产力,
写出了爆款文章《手擀面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力学及热力学问题》。
这就是西瓜大,这就是瓜大人——
他们看似木讷拘谨,不适应我们急功近利的小时代,
但他们在琐碎生活中坚守的英雄梦想却成了照亮我们每个迷途者的光亮。
校友杨永超说:
“你无法想象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还有一群同龄人这么踏实地,默默地提升自己,默默地学习,日复一日,不张扬,不急躁。”
他说自己以前是一个特别张扬骄傲的人,但见到工大的同学,深受触动——
这里的老师真的是爱学生的,学生是真的在学习,他们真的是国家的栋梁。
图 | 小红书 ? Maria
想想曾经跟这样一群人坐在一起学习,总有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怕被他们落下,所以要努力追赶这些坚定前行的国之勇士。
西工大的“内卷”也太可爱了,
它告诉我们:
你若认真努力,必不负韶华!
图 | 小红书 ? 沐风
参考资料
1、《中国航空航天工程的摇篮,不是“北航”,有亚洲最大的水上图书馆》
2、《抗战时期的西北工学院》
3、《特色三航,国防强校:西北工业大学 》
4、知乎《在西北工业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推荐文章3:西北工业大学:文物与科技路上的公诚勇毅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与文化如同两条并行的河流,滋养着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中国科技教育领域的璀璨明珠,以其深厚的科研底蕴和前瞻性的视野,引领着科技创新的浪潮;而文化遗产保护,则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守护着民族的记忆与灵魂。
科技与文化遗产,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科技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修复、环境监测等,使得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加精准、高效地保存下来。同时,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灵感与源泉,没有人文底蕴的科技创新是经不起审视的,许多传统工艺和技术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突破。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既要大力发展科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提升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也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这要求我们在政策制定、教育资源分配、社会舆论引导等方面,给予文化遗产保护足够的关注与支持,让科技与文化在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中共同繁荣。
西北工业大学在人们眼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理工科,但在校内的专业安排中,也不乏许多科技探索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实践,恰恰共同构成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双轮驱动,提供了良好的有机结合,让科技与文明在和谐共生中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不论是科技发展还是文化遗产保护,其实都离不开西北工业大学的校训,也都与其校训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外化表现以及共同的精神追求。而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虽然与科技领域看似相去甚远,但我同样找到了与“公诚勇毅”相契合的共同精神价值。
“公诚勇毅”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校训,由西北工业大学原校长,百岁老人潘承孝先生手书。
“公”,是学者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唯有公,才能令人跳出局限性,眼界无穷天际宽,前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后有周总理为南开大学题写的校训“允公允能”,这都无不在彰显着“公”的意义。作为高校教师,行业一线的科技工的我们,更应该理解其含义,它要求我们在科技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上,秉持公正无私之心。在科技领域,这意味着科研工应追求真理,维护学术的纯洁性,确保科技成果惠及全人类,正如西北工业大学所践行的,以国家需求和民族利益为重,公正无私地贡献科技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公”则体现为对历史的尊重与公正对待,不因时代变迁而偏废,不因个人喜好而有所偏颇,确保每一份文化遗产都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传承。
“诚”,它要求我们在科技与文化的探索中,坚守诚信之道。在科研活动中,“诚”是科研伦理的基石,是数据真实、结论可靠的保证,是科技工对科学精神的忠诚。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诚”则体现在对文化遗产原貌的忠实记录与修复,不伪造、不篡改,让后人能够真实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勇”,激励我们在科技与文化的征途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勇”是科研工突破技术瓶颈、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气,是西北工业大学师生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勇”则是对抗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的决心,是保护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担当,更是“知耻近乎勇”。
“毅”,在科技与文化的传承中,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在科技领域,“毅”是科研工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持续探索的坚韧品质,是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毅”则是对文化遗产长期、系统保护的坚持,是对文化传承使命的坚守。唯有如此,才能在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坚持下去,走过这条崎岖却光荣的道路。
“公诚勇毅”,这四个字不仅镌刻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徽上,更应该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者的心中。它们不仅是科研与保护的行为准则,更是科技与文化共同的精神追求。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公诚勇毅”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科技之光与文化遗产之韵在相互辉映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这四个字的校训,虽然是现代提出的理论,但古今中外,无数的科技和文化工们也都无不在践行着这无声的行为准则,因为文化强国、科技赋能的要义就在此处,不仅是一条校训、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接力,一个初心,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使命。(曹静)
: 新华网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推荐文章4:盘点陕西52所高校校训 “学”“德”两字最受青睐
又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季,各高校的校训也随着录取通知书被准新生们认知。这些校训出自谁之手?发生过什么样的变迁?校训那些事你知道多少?且看华商记者梳理在陕52所高校校训后的发现。昨日,有关这篇稿件的预告消息已在华商网、华商新浪官方微博上刊发,引来上万华商网友点击。今天,我们就将稿件呈现给大家。
校训故事
陕师大手写录取通知书 “就是对校训的践行”
今年陕西师范大学为每位新生制作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毛笔书写用于学生珍藏,一份是打印的供学生到使用。
今年毛笔书写的纪念录取通知书有4500份。“每份手写的录取通知书上,都写着陕师大‘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60岁的书写者贾温性老师说,这样可以让学生未进校门就了解到陕师大的文化,“我1974年进入陕师大学习,毕业后至退休,都一直在学校工作,校训代表了师大培养师生都要‘师以德为先,德以志为本’的特色。我们从2007年起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就是对校训的践行。”
校训变迁
西安交大多次改校训 但内容上有继承性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
“西安交大自1896年创办以来,校训的词语曾有过多次更动,存在着某些差别。但这些校训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连贯性。”西安交通大学教师谢霞宇介绍,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最早源自1909年唐文治校长颁布的“勤俭敬信”4字。到1937年,“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16字校训正式颁行于该校。但其后70年间,因为历史、政治等原因,这个16字校训曾被弃用。直到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才被恢复启用。
校训姻亲
西工大、西大、西农大一校分出的“三兄弟”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为“公诚勇毅”、西北大学为“公诚勤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诚朴勇毅”,这三所高校的校训为何如此相似?华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它们均与1937年建立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或“联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1938年7月,“西北联大”的工学院单独设立,称国立西北工学院;而1939年7月,西北联合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北大学,即现在的西北大学;西北联大农学院一直扎根陕西杨凌,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非如今的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到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又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一位负责人介绍,“西工大还保留着西北工学院的血缘,但又新增加了实力很强的院校,‘公诚勇毅’的校训也是在延续历史和兼容并济下产生的,所以和西北大学的校训有相同的地方,也保留自身特点。”
校训出处
大多语出国学古籍 也有名人题词
新中国成立前,大学的校训多出自国学古籍或名人演讲。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乾卦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陕师大的校训“厚德积学,励志敦行”,“厚德”一词语同样出自《周易·坤卦》,而“敦行”见于《礼记·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积学”则出自《文心雕龙·神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国内高校校训多为精神象征性词汇,但也有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这样具体的训诫,这是2001年4月1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写的。华商记者任娇
新闻链接
陕西部分高校校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厚德求真励学笃行
长安大学:创新明德笃学弘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新求源笃实自强
西安石油大学:创新求是勤奋团结
延安大学:立身为公学以致用
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学创新爱国勤奋
西北政法大学:文明求实严谨公正
西安音乐学院:明德教化乐音至善
西安美术学院:弘美厚德借古开今
西安体育学院:严谨创新团结拼搏
西安文理学院:敦品重德躬行笃学
西安理工大学:责任荣誉祖国
华商记者任娇整理
知道一下
中国大学校训9个词最常用
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洪波于2013年对国内112所“211工程”高校的校训研究,“学”“德”“实”“诚朴勤仁”“行”“新”“济世”“真善美”“强”,9个关键词在国内大学校训中最常被提及,分别出现的次数为56、35、28、27、26、25、14、12、12。
2013年9月,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曾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校训”的网络问卷调查,共有12000名网友参与。结果表明,因我国高校校训雷同情况严重,近六成的学生记不住所读大学的校训,超三成的人既不知道所读大学校训的也不知道其含义。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推荐文章5:西北工业大学校训精神管窥:公诚勇毅
【校训的故事】
资料图片
公字楼、诚字楼、勇字楼、毅字楼——古城西安,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四座颇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端庄典雅,时刻提醒着师生铭记“公诚勇毅”校训。“公”,即公为天下、效祖国;“诚”,即诚实守信、襟怀坦荡;“勇”,即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毅”,即毅然果决、坚韧不拔。“公诚”定为人处世准则,“勇毅”明探求真理精神。
1957年,成立于1938年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和成立于1952年的华东航空学院在西安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军事名校“哈军工”的空军工程系迁并入校,西工大成为我国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科技与教育的国防特色高等学府。
作为国立西北工学院的院训,“公诚勇毅”确立于1939年,成为师生在抗日烽火中严谨求知、教育国的精神支柱。原华东航空学院师生,放弃了南京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整体内迁西安,“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西迁精神为“公诚勇毅”校训增加了时代内涵。“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则将“一中二主三严”(“以教学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以教师为主”“严谨严密严格”)的办学理念带到这里。由此,三所院校的优良传统碰撞交融,共同孕育的新时期西工大“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成为西工大人共同的价值理念。
西工大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拥有我国最大的中小型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国庆60周年阅兵无人机方队所展示的全部三个型号无人机均由西工大研制。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我国第一台机载计算机、我国第一型智能水下航行器、我国第一块航空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校史馆里的众多“第一”,成为一代代西工大人实践“公诚勇毅”、科技国的真实写照。
“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回社会,效祖国。”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西工大校长汪劲松深情寄语学生。秉承“公诚勇毅”校训,一代代西工大人为国防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建校76年,西工大为国家输送了16万名科技人才,培养了我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批)博士,产生了30多位两院院士、30多位将军和一大批国防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在中国航天领域,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掌门人”田维平,都来自西工大。
近些年,西工大毕业生到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就业的比例超过60%。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三大主机所(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三大主机厂(西飞、成飞、沈飞),总工、重大型号总师、特级专家及国家三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60%以上。“西工大一个班里出了3位总师——歼20总师、运20总师、歼15副总师”,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西岳轩昂,北斗辉煌,泽被万方,化育先翔,巍哉学府,辈出栋梁,重德厚生,国乃盛强,千仞之墙,百炼之钢,镂木铄金,飞天巡洋,公诚勇毅,永矢毋忘,中华灿烂,工大无疆。”长歌赋热血,丽篇赞山河。起源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的校歌,每逢重大活动,总是响彻云霄。
在西工大,校训、校风、校歌精神交响,弦歌不辍。(光明日记者 张哲浩 华挺)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推荐搜索词:
1.西北工业大学校训八个字
2.西北工业大学校训是什么
3.西北工业大学校训为国铸剑
本文标题:西北工业大学校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