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五爷庙简介推荐文章1:五台山五爷庙的灵验传说

  五台山五爷庙的灵验传说。


  五台山五爷庙的灵验传说。五爷庙供奉的"五爷"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东海龙王第五个儿子(五龙王),掌管人间风调雨顺、财运丰收,也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融合佛教与民间信仰,形成独特的"广济龙王文殊菩萨"形象。这种双重身份吸引了佛教信徒与普通民众,形成了跨信仰的广泛影响力。


  五爷庙以"许愿灵验"著称,尤其在求财、求平安、求学业等领域,每逢初一、十五或高考季,香客络绎不绝,形成"祈雨唱戏赶集"。传说文殊菩萨为解救五台山干旱,请东海龙王五子驻守此地,专司耕云播雨。五爷因性格火爆曾与文殊菩萨斗法被降服,后成为菩萨弟子,兼具威严与慈悲。


  五爷喜爱看戏,信徒为表虔诚常请戏班在庙前古戏台演出,五台山唯一戏台。传说曾有五爷化身黑脸和尚签约请戏班,事后被发现神像袖中藏有契约印证其亲民特质。五爷最初为黑脸龙王,后因文殊菩萨化身为金脸,象征光明与智慧。其神像居中且高大,黑中透金的独特面容彰显尊贵地位。


  五爷庙的主体建筑包括五龙王殿、文殊殿、万佛阁及古戏台,融合明清汉式建筑风格。五龙王殿为单檐歇山顶,雕梁画栋,正脊置铜宝刹,展现精湛工艺。作为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台怀镇中心),便于信徒集中参拜。


  五爷庙的兴盛体现了佛教本土化与民俗信仰的结合,通过"龙王菩萨化"的传说,将自然崇拜(求雨)与佛教智慧(文殊)融为一体,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五爷庙的高知名度源于其灵验传说,独特的神祇、身份丰富的民俗活动以及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完美融合,成为五台山文化符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台山五爷庙简介推荐文章2:五台山的名片——五爷庙的前世今生

  「带上一双地理的眼睛,品味大千世界的美好」


  五台山位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但凡去五台山朝拜礼佛的游客,有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五爷庙。


  万佛阁,俗称五爷庙


  在我国北方地区,很多人相信五爷庙许愿很灵,“五爷”有着广泛的信众。那“五爷”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五爷庙正式名称为万佛阁,因寺中有一座五爷殿(龙王殿)供奉着一尊金脸五龙王,因而俗称五爷庙。五爷庙座落于五台山台怀镇,与大白塔相邻。


  相传在过去,五台山气候异常恶劣,夏天酷热,冬天酷寒,干旱少雨,农民无法耕作,生活艰难。


  文殊菩萨来到五台山传教,看到人们遭受如此苦难,便去东海龙宫借了一块清凉宝石——歇龙石,使这里的气候变得适宜人们生存。


  这块歇龙石是龙王的五个儿子的驱暑纳凉之物,因此,他们尾随文殊菩萨来到五台山讨要歇龙石。文殊菩萨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


  五龙王被文殊菩萨安排住在最高的北台顶,专职耕云播雨,造福当地民众,人们为了感谢五龙王,为他建造了庙宇,而且五台山也被叫作清凉山了。


  康熙年间,为方便百姓祈雨,遂在万佛阁建了龙王殿,把五龙王从北台顶请下来供于殿中。


  走近威名赫赫的五爷庙,就会发现在庙外过庭的两侧,竖立着只有在古时皇帝出巡时才能见到的銮驾,这不仅在五台山,而且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五爷殿(龙王殿)


  五爷殿内供奉的就是五龙王,殿中五龙王的装束,不是通常我们所知道的菩萨的样子,而是头上戴着金冠、身上披着显示皇帝威严的龙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顺治皇帝出家到五台山做了和尚,其子康熙皇帝便来五台山寻父。某日傍晚,康熙在返回行宫的路上,突遇狂风暴雨,道路泥泞不堪,无法行走。这时,五龙王出现在康熙面前,施展法术,放出一火球,为康熙开辟了一条道路,引领着康熙安全回到行宫。


  康熙皇帝为了感谢五龙王救驾有功,于第二天专门赐给五龙王一件龙袍、半副銮驾。康熙皇帝还亲笔题写了“龙参”二字。五爷殿里边悬挂的大匾上写着“广济龙王菩萨”,大匾的右侧写着“有求必应”四个大字。


  广济龙王菩萨,龙参


  据说五爷爱民如子,有求必应。庙前的大香炉前,总是簇拥着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有的在虔诚伏拜祈祷,有的在默默合掌许愿,有的在悄悄述说心事……在五爷庙的献殿内,墙壁四周挂满了还愿者送的匾额。


  五爷殿内除了供奉金脸五龙王外,在其背后还依次排列着大龙王、二龙王、龙母、雨司、三龙王、四龙王的塑像。


  五爷庙(万佛阁)占地2万多平方米,整座院落由文殊菩萨殿、五爷殿、戏台、僧舍组成,小巧别致。


  文殊菩萨殿


  古朴典雅的戏台位于五爷殿对面,因为五爷爱看戏,历史上,这里每逢农历六月都会唱戏。


  僧舍


  关于五爷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有求必应的故事,一串接一串。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的心中,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拜佛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五爷庙,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


  等待进入五爷庙的人群


  每年都会为五爷唱戏


  五爷庙,在善男信女的心中,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


  五台山五爷有灵,这与人类倡导的精神文明并行不悖。在众多传说中,寄托着真纯、真诚,包含着人们对众生平等的向往。


  点燃一柱香,微闭双目,眼前幻化出的是一派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美好境界,生命的本源是善良。


  白塔依旧,殿宇仍在;钟声悠扬,风铃叮当;祈祷声、诵经声……多少年来重复着一个深沉的调子:真、善、美、纯。


  五台山五爷庙简介推荐文章3:Access Denied

  五台山五爷庙简介推荐文章4:五台山声名赫赫的五爷庙

  五台山声名赫赫的五爷庙是以前万佛阁的近代别名,庙内坐北是重檐歇山顶建筑的五爷殿,殿内供奉的是广济龙王五爷,因为五爷是五台山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神明,故名 “五爷庙”。该寺占地面积是2040平方米,现在寺院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从后往前分别有文殊殿、五龙王殿和一座戏台,坐东向西是万佛阁。下层文殊殿,上层地藏殿。


  据史料记载,五爷庙主殿万佛阁最初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筑年代最早也是属于以前主殿的建筑是背东的万佛阁文殊殿,文殊殿建筑结构为上下两层的三檐四出廊,呈歇山顶,内供一万尊3寸高泥塑贴金的小佛像,因名万佛阁。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会供奉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修龙王殿呢?很久以前,五台山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也不叫五台山,而五峰高峻称为五峰山,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便求到在当地传法的文殊菩萨门下,大智文殊菩萨为了替黎明百姓排忧解难,化身成出家人深入东海龙宫,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龙宫宝石--歇龙石,安置在西台脚下的清凉谷,从此以后五台山气候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夏季凉爽的避暑胜地,歇龙石也被人们称之为--清凉宝石,一直到今还在镇守着五台山,文殊菩萨曾经在清凉石上坐床讲经,说以也称为“文殊说法床”。


  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创建于清朝,原来是卷棚顶,1917年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抱厦过亭,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四爷、雨师的塑像。


  金脸龙王老五爷


  民间传说,龙王弟兄5人,老大是蓝脸,老二是白脸,老三是红脸,老四是黄脸,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


  我们现在五爷殿看到的五爷形象,是黑脸黑须,怒目圆睁,端坐龙椅,“身披龙袍,头戴皇冠,銮驾分列两侧,八面威风”的形象。龙母、雨师、四位兄长分列五爷背后。


  五爷殿的五爷形象


  大家可能也许知道,龙生九子,五子为狻猊(suan ni)狻猊属于神兽,首像狮子,人爪,不好动,好香蜡烟火,常常被人们雕于香炉腿等部位,好更多地享受人们敬献的香蜡烟火。而文殊菩萨的专属坐骑就是狻猊,因而人们知道五爷既是狻猊化生,又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护法,人们也就把五爷看成了文殊菩萨慈悲众生的亲民显现及化身,(文殊菩萨或释迦摩尼并不是求的对象,而是发现或阐述因果的导师)因狻猊也就是五爷极喜香火,历代本地人都会不定时的给五爷供香纸,五爷也护佑着台怀镇这一方百姓风调雨顺,家家欢乐。人们无论求子、求学、求财、求官、求姻缘,五爷都是最值得信赖最神灵显赫的菩萨化身。


  近些年,旅游发展导致五台山游客众多,许愿还愿人们敬献的龙袍多到香炉中烧不过来。


  影响了五台山大气质量,2019年因环保政策敬龙袍礼仪停了下来。而现在的五爷庙只接受高质量、环保的檀香、水沉香、以及大小专供、水果、哈达作为专门五爷供品。


  由于环保香客们供品水果及檀香等


  五爷庙戏台坐落在五龙王殿的对面,是五台山地区唯一一座像样的戏台。传说佛家是不贪图人世间的欢乐,不看戏的,后来文殊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化作五龙王,人们就修建了五龙王殿来供奉他,由于五龙王神灵显赫,人们就专门修建戏台,唱给五爷听。其实修建戏台也是为了芸芸众生。


  五台山是佛地,也是福地。在佛菩萨前求福,菩萨一般会给人善巧方便,给予祈求者满愿,给祈求者信佛和行善的信心。但是作为祈求者,不能永远停留在祈求上,切记,依赖祈求得福不能长久。福是修的,不是一直求得。


  五台山五爷庙简介推荐文章5:民间信仰新天地——五爷庙

  五爷庙占地面积只有 2040 平方米,坐北朝南,殿堂房屋 30 多间。


  五爷庙的历史只能推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当时只有一座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清代时才增建了供奉五爷的龙王殿,并由青庙改成了一座独立的黄庙。


  因为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这座小庙赢得了不少上至亿万富豪、下及平民百姓的虔诚膜拜,已经成为清凉圣境人气最盛、香火最旺的一座寺院。


  龙王殿许愿


  我们眼前这座小巧精致、香烟缭绕的殿宇就是五爷庙的核心建筑——龙王殿。


  这座殿始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六年(公元 1917 年),传说五爷嫌它又小又旧,于是夜里托梦给塔院寺方丈,要求“重建殿宇,再镀金身。


  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


  我们眼前这座龙王殿,就是按照五爷梦中的要求重新修建的。


  五爷是五台山特有的神灵,关于他的来历,有这么个传说:


  说是老早以前,五台山荒凉炎热。


  后来,文殊菩萨到东海龙宫借来了清凉石,整座山马上草长莺飞、清凉宜人。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东海龙王有五个儿子,其中老五性情暴躁,面貌乌黑,人称黑脸五爷。


  它们每天出去播风布雨,回来后又累又热,但只要往清凉石上一躺,马上浑身舒适、清爽无比。


  这天,五条小龙布雨回来,见没了歇龙石,经过打听才知道是被文殊菩萨带到了五台山,便怒气冲冲来五台山讨要歇龙石。


  结果可想而知,它们哪里是文殊菩萨的对手,没几个回合便被菩萨用法力收伏,最后被分配到了五座台顶负责播风降雨的工作,其中五爷被分配到了北台顶。


  直到现在,北台顶上还有一座祭祀五爷的黑龙祠,祠旁波光粼粼的黑龙池就是它的家。


  从前,人们朝拜五爷都得上北台顶,北台顶千年积雪、道路险峻、气候恶劣,朝拜十分不便。


  为了方便祭祀,到了清代,人们便在万佛阁的旁边修建了这座龙王殿,并把五爷请到了台怀镇,又经过民国的扩建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这座殿里面主供两尊五爷像,后面的一尊是 1979 年的木制像,前面一尊是1996 年的铜铸像,所以人们许愿一般都在龙王殿。


  金脸、龙袍、御匾、銮驾 许过愿,了了心中一件大事,有人说五爷是黑脸,我怎么看到他是金脸呢?


  其实,您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五爷非但是金脸,而且头戴皇冠,身穿蟒袍,殿前还有半副銮驾,一副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


  原来,这些荣耀都是康熙皇帝赐给的。


  据说,康熙皇帝有一年到五台山朝拜,走到台麓寺附近时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康熙和他的随从个个惊恐万状。


  就在这时,忽听前面有人喊到:“我主莫慌,卑职前来接驾”。


  康熙问:“你是何方使者”?


  对方回答:“我是万佛阁龙王殿老五”。


  康熙连忙许诺:“你要是能带朕安全回到行宫,朕一定封你为公侯”。


  霎时,只见半空中一道亮光闪过,前面出现一条平坦大路,顺着这条路,康熙皇帝顺利回到了行宫。


  第二天,惊魂初定的康熙深感五爷救驾有功,于是赐皇冠,赠龙袍,封金脸,还御笔题写了“龙参”二字。


  大家看,献亭上这块小匾就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龙参匾。


  五台山民间说,在五爷庙许愿如果实现,必须回来还愿,否则五爷就会动怒,所以您许的愿望如果实现后,也一定要记住回五台山还愿。


  还愿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做一面牌匾表示感谢,还有做龙袍的,不过,最隆重的要数请一个戏班子给五爷唱几出戏,这种戏叫“愿戏”。


  龙王殿对面就是专门为五爷修建的戏台。


  一般佛教寺庙讲究清静庄严,远离尘世喧嚣、摒弃歌舞娱乐,因此很少搭建戏台这种娱乐设施,而五爷庙则是一个例外。


  因为五爷和佛菩萨不一样,他是一个龙王,有七情六欲、食人间烟火,和我们一样也喜爱世俗的喜庆热闹,另外,也有人说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五台山有形形色色的文殊像,比如殊像寺的荞面头文殊、清凉桥的灯笼文殊、显通寺的千钵文殊、明月池的金刚文殊等等,而五爷则被称为“写戏文殊”。


  关于他的来历,寺院里的僧人是这样说的:


  某年六月份的一天,五爷庙的知客僧禀住持:


  “师父,繁峙县一个戏班班主求见,说是要给咱们唱戏”。住持说:


  “出家之人,不贪欢乐,哪有唱戏之事”。


  知客僧则说:“人家手里面有师父您签写的契约,总不能不认账吧”。


  住持心中纳闷,便请班主来到方丈室。


  住持说:“我从来没见过你,更没有和你签订什么契约,你找错门了吧”。


  班主说:“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您,但门肯定没找错,不信您看契约”。


  说着,拿出契约交给住持,主持一看,契约上的大红印章的确是本寺的。


  无奈之下,住持把全寺僧人都集合在一起,问是谁写得契约,而众僧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就在班主自认倒霉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眼瞅见了龙王殿里五爷的塑像:


  “就是他,就是他和我签写的契约”,人们这才发现五爷的袖袍内也有一份和班主一模一样的契约。


  住持恍然大悟,原来是五爷想看戏,私下和班主写了这么个契约,那还有什么可说的,马上在龙王殿对面搭建戏台,按契约唱戏吧。


  从此以后,五爷就被人们称为“写戏文殊”了。


  天南海北的信徒也渐渐知道了五爷有爱看戏这么个嗜好,于是每年六月份,五爷庙大开庙门,请名角、唱好戏,让五爷观赏,以求普济天下、风调雨顺。


  而一些有钱人许愿实现后,也要请当地最好的戏班子给五爷唱几出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算是还愿。


  1985 年以后,随着五台山游客的与日俱增,出钱请戏班子为五爷唱愿戏的人越来越多,每年的 6、7、8、9 四个月可以说是天天有戏,基本上是台连台、折连折,真可谓是天下最兴旺的免票露天剧场了。


  那么,五爷庙为什么如此兴旺?


  五爷真得就那么灵吗?


  来五台山的游客为什么都要到五爷庙上一柱香呢?


  这个问题,其实早在 1948 年,毛主席路居五台山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据当时工作人员回忆,主席住在塔院寺第二天,也就是 4 月 8 日,主席在周总理、任弼时以及塔院寺方丈的陪同下参观了塔院寺。


  在一座大殿里,主席看到有一尊菩萨的塑像胸前被挖了一个大窟窿,方丈说这是土改时翻身农民和寺庙清算,听说佛像肚子里有黄金而掏的,主席听了风趣地说:


  “原来是菩萨得了心脏病,群众来给他施行手术治疗的,你们要原封不动把他保护起来,以后对来参观的群众作解释,说他害了什么病,为什么给他施行手术。”


  参观完塔院寺,在主持的推荐下,主席又兴致勃勃来到了五爷庙。


  和塔院寺的破败冷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五爷庙殿宇辉煌、香火旺盛,主席很奇怪,问道:


  “这座寺庙为什么没有遭到破坏?”


  主持回答:“这座庙里供奉的是一位龙王,专管播风降雨,老百姓非但没有破坏,还派专人来保护。”


  主席听后感慨良深:“你们看,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多么明显,群众对山上的菩萨和山下这位龙王的态度是多么不同。


  山上的那位菩萨高高在上,不问民间疾苦,远远脱离了群众,因此老百姓冷淡他、清算他;


  而山下这位龙王管着天雨,老百姓靠他吃饭,靠他过日子,所以爱戴他、保护他,这就是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吧!”


  毛主席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五爷受人爱戴、五爷庙香火旺盛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们公仆,实实在在为人民办好事!


  明代建筑万佛阁 这座坐东向西的阁楼是五爷庙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是台怀镇寺庙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一层供奉的是五爷的顶头上司——骑着绿毛狻猊的文殊菩萨,周围的三面墙壁上是木制的方格,方格内满满摆放着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


  阁的二层悬挂一口铸造于明代万历年间、重达 7000 斤的铜钟,是五台山第二号大钟,周围塑有“十殿阎王朝地藏”,三面墙壁同样是木制的方格,方格内同样摆放着贴金小佛像,上下两层的小佛像加起来号称一万尊,万佛阁因此得名。


  五台山五爷庙简介推荐搜索词:

  

  1.山西五台山五爷庙简介

  

  2.忻州五台山五爷庙简介

  

  3.五台山五爷庙简介传说

  

本文标题:五台山五爷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