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荐文章1: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教育体育系统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第二批次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公告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荐文章2:云南墨江:浓情茶韵润乡村

  “留下金银珠宝会花完,留下牛马会宰杀,留下茶树会代代吃不完。”这是一句布朗族世代相传的俗语,话虽朴实,但却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出了生动阐释。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创新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对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1


  漫山茶香遍地金


  “墨江种茶历史悠久,全县共种植茶叶23.05万亩,其中古树茶园5万亩,生态茶园18.05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3.9亿元。”墨江县县委副书记杨学荣说。


  为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突出作用,墨江成立了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还从农科、茶特等部门抽调168名技术人员,分别挂联全县15个乡镇的166个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针对建档立卡户开展“一对一”“保姆式”技术指导,促进传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据统计,2018年墨江县累计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1135期,受训人数达6.43万人次。景星镇新华村村民孙进文告诉记者:“培训前,我家的10亩茶园,用化肥种植茶叶,虽然产量提高,但是茶叶品质差,收入不到1万元。经过培训后,实施有机种植,茶叶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有实现了提升,卖价自然就涨上去了。去年,我们家同样是10亩茶共收入了3.4万元。”实践证明,技能培训为农户增收带来的直接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2


  利益联结稳增收


  墨江县按照“扶龙头、建基地、抓大户、带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对农户的全覆盖。


  景星镇墨江哈尼太阳茶厂茶叶基地的采茶妇女王瑞说:“之前在家闲得整天为生活发愁,现在茶厂优先雇用布朗族百姓进厂务工,我每天都能有100多块的收入。”


  景星镇新华村茶农孙家光和附近的10多户种茶大户都与墨江景星凤凰山茶叶有限公司签订了利益联结机制相关协议,彻底打消了“好茶卖不上好价”的后顾之忧。


  墨江县还将各种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到了生猪养殖、烤烟生产等30多类扶贫产业中,引导344家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惠及农户66236户。


  3


  提升品牌计长远


  景星镇茶叶协会副会长、景星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李亚龙表示,景星镇是凤凰山茶叶的核心区,全镇累计茶叶种植21587亩,其中上百年古茶约3000亩、近30万株,五十年至一百年老树茶约5000亩、近50万株,二十年至五十年之间的茶树8000亩。普洱茶中尤以古树茶茶色、茶韵、口感最佳,因此景星古树茶的品牌价值自然水涨船高,最高价一公斤茶叶可卖到两万元。


  墨江哈尼太阳茶厂出品的茶叶,每箱都粘贴着二维码。二维码就是茶叶的身份证,只要扫一扫,茶源、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全都一清二楚。


  近年来,为确保茶叶品质,提升品牌价值,普洱市专门成立“凤凰山普洱茶诚信联盟”,对联盟产品的106项检验指标做出明确要求,引导当地企业在茶叶原料、车间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恪守诚信。


  正是凭借着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墨江县全力实施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行动,合力打造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全产业链,力促全县扶贫产业多点开花,驱动着墨江全县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爬坡过坎、奋力向前!


  编辑校对:张琼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荐文章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地理冷知识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南部,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地方特色的地方。除了广为人知的哈尼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地理冷知识。


独特的地理位置: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3.5度,这是一个神奇的纬度。你知道吗?全球许多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位于这个纬度上,如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夏威夷、台湾的日月潭等。墨江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神秘的“双胞胎井”:在墨江,有一个被称为“双胞胎井”的地方。据说,喝了这里的井水的女性更容易怀上双胞胎。虽然这一现象的科学依据尚待证实,但墨江的双胞胎出生率确实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这个小县城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壮丽的峡谷风光:墨江县境内有多条河流穿越,其中最为壮观的是红河。红河峡谷景色壮美,两岸山峦叠嶂,水流湍急,是户外探险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墨江县地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这里不仅有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还是许多特有物种的栖息地。独特的哈尼族建筑:哈尼族的传统建筑——蘑菇房,是墨江的一大特色。这种建筑以土、木、石为主要材料,外形酷似蘑菇,既美观又实用。在墨江,你可以看到成片的蘑菇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丰富的水资源:墨江县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河流不仅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还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神奇的地质景观:在墨江县的一些地方,你可以看到奇特的地质景观,如石林、溶洞等。这些景观的形成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地质变迁,见证了地球历史的沧桑巨变。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荐文章4: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墨江,古属西南夷地,历史上曾名“恭顺”“他郎”,1915年始称墨江,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并于同年11月28日在县城召开了成立大会。全县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森林覆盖率60.67%。墨江是茶马古道上饮马成炊的重要驿站,处于“滇中3小时经济圈”,昆曼国际大通道、国道213线、国道227线贯穿全境,是昆曼国际大通道和泛亚铁路上的重要节点。


  视频:毕芃


  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毕芃 摄


  云南网讯(记者 毕芃)11月28日上午,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县运动场举行,同期,第十五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正式开幕。


  本次庆祝活动以“四十春秋谱华章 勠力同心再启航”为主题,旨在传承弘扬北回归线上的地域文化,尽情展现哈尼风情、地理特性及双胞魅力,全面展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年来的发展变化。


  庆祝大会现场 毕芃 摄


  据了解,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年来,勤劳勇敢、奋勇争先的墨江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国民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活动将持续至11月29日,哈尼长街宴、民族团结大联欢晚会、哈尼风情大巡演等精彩纷呈又独具特色的活动,将向游客展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来多领域、多层次、多门类、多形态的发展变化。


  庆祝大会现场 毕芃 摄


  目前,墨江境内居住着哈尼、彝、拉祜等25个民族37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哈尼族占总人口的61.8%,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灿烂的哈尼文化资源,素有“哈尼之乡”的美名;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将县城一分为二,城内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园,集中展示北回归线文化,又有“回归之城”的美称;神秘的北回归线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全县共有1200多对双胞胎,仅县城周边北回归线沿线就有600多对,双胞胎出生率6‰,超过全球双胞胎出生率的3倍,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双胞文化,享有“双胞之家”的美誉。


  庆祝大会现场 毕芃 摄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荐文章5:庆祝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郭丽 摄


  云南网讯(记者 郭丽)20日,记者在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及第十五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1月28日至29日,墨江将举行以“四十春秋谱华章勤力同心再起航”为主题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及第十五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


  中共墨江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建忠。记者 郭丽 摄


  据介绍,本次活动形象大使由本土哈尼小姐妹花马千雅、马千懿担任,同时邀请了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双胞参与。届时,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民族团结大联欢晚会、辉煌墨江40年成就展、民族民间文艺展演等县庆主题活动将闪亮登场;哈尼长街宴、双胞才艺大赛及哈尼秘境婚礼、哈尼划拳大赛、哈尼抹黑狂欢、民族风情大巡游、万人篝火晚会等独具特色的精彩节目将轮番上演。


  本次活动形象大使本土哈尼小姐妹花马千雅、马千懿。记者 郭丽 摄


  中共墨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建忠在发布会上表示,活动将弘扬北回归线上的地域文化,尽情展现哈尼风情、地理特性及双胞魅力,全面展示自治县成立40年来的发展变化。


  发布会上的双胞胎。记者 郭丽 摄


  墨江,曾名“恭顺”“他郎”,1915年始称墨江,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美誉。自治县成立40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奋勇争先的墨江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荐搜索词:

  

  1.墨江彝族自治县

  

  2.墨江县简介

  

  3.墨江县介绍

  

本文标题:墨江哈尼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