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少女扮贫困生骗7250元,全砸前男友身上,聊天记录惊呆全网”
近日,上海浦东警方成功侦破一起以“悲情人设”为幌子的网恋诈骗案件,涉案女子沈某虚构在校学生身份,利用虚假身世博取同情并骗取钱财,所得资金竟全部用于挽回前男友感情。目前,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虚构身世博同情 转账理由层出不穷
2024年12月,上海市民张先生通过社交平台结识自称“月月”的沈某。沈某谎称自己为“父母双亡的在校学生”,仅剩一位“狠心后妈”,并以“凑不齐学费面临辍学”等理由多次向张先生索要资金。通过频繁视频通话(背景伪装成学校宿舍)和聊天互动,沈某逐步取得张先生信任,诱导其陆续转账7250元,用于“学费”“书本费”“学习资料”等虚构用途。随着转账频率和金额增加,张先生察觉异常,拒绝继续汇款后遭对方拉黑,遂向浦东公安分局案。
骗款用于挽回前男友感情 警方跨省抓获嫌疑人
经侦查,警方锁定外省19岁女子沈某,并于2025年4月8日将其抓获。审讯中,沈某供述其诈骗动机:为讨好前男友并试图挽回感情,她编造悲惨身世、伪造学生身份,将所骗资金悉数用于前男友的日常开销。警方调查确认,沈某的“在校学生”身份及家庭背景均系捏造,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犯罪。
同类案件频发 警惕“情感陷阱”套路
此类案件并非孤例。2024年6月,另一男子张宁因虚构“身患绝症”“父母双亡”等悲情故事诈骗网友65万余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年。两案手法高度相似,均以“情感需求”为切入点,通过虚构身份、编造紧急事由诱导受害者转账。
警方提醒:网络交友需谨慎 经济往来应核实
浦东警方结合案件特点,向公众发布防诈提示:
1. 核实身份真实性:警惕自称“学生”“孤儿”等特殊身份者,可通过视频背景、线下见面等方式交叉验证。
2. 谨慎处理金钱请求:若对方频繁以“患病”“学费”等理由索款,需提高警惕并留存聊天、转账记录作为证据。
3. 拒绝情感绑架:诈骗者常利用受害者同情心或恋爱关系施压,遇此情况应及时向亲友或警方求助。
结语
网络交友平台在提供社交便利的同时,也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狩猎场”。此案的侦破不仅揭露了“悲情人设”背后的犯罪链条,也为公众敲响警钟:情感与善意不应成为被利用的工具,理性甄别、筑牢防线方能守护财产安全。
本文标题:19岁少女扮贫困生骗7250元,全砸前男友身上,聊天记录惊呆全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