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接到特殊求助——89岁失能老人臀部压疮已溃烂见骨,子女颤抖着双手却不敢触碰,只能拨打120将老人抬进医院。这并非孤例,"网约护士"从业者卢倩透露,类似场景每周都在上演,折射出4500万居家失能老人护理的"生死困局"。


  手机屏幕那头,80后专科护士高占伟刚完成当日第6单上门服务。他熟练地将PICC导管维护耗材收入背包,手机提示音又响起:"西城区老人需紧急造口护理"。作为从业8年的前ICU护士,他亲历了行业从萌芽到困顿的十年——全国虽有3000余家医疗机构开通网约护理,但80%订单仍集中在压疮换药、导管维护等基础项目,专科护理"一单难求"。


  "月薪2万的护士不愿兼职,基层护士又达不到资质。"行业观察者刘佳道破症结:国家规定网约护士需5年以上经验且具备护师职称,仅北京就有超10万老人排队等护理,而符合资质的护士不足1/5。更棘手的是,三甲医院护士日均工作12小时,社区护士又面临1:1.2的医护比缺口(标准应为1:1.5),供需两端严重错位。


  价格成为另一道"玻璃门"。记者实测发现,某平台PICC维护收费268元,而医院医保销后仅需28元。对于需要每周维护的肿瘤患者,这意味着半年要多花6240元。"我们时薪其实不足百元。"高占伟晒出账单:3小时跨区服务扣除交通、耗材和平台抽成,实际收入仅剩60%。


  转机或许正在到来。北京2025年普惠健康保首次纳入5次免费上门护理,上海社区医院去年完成10万人次上门服务。但业内人士指出,要破解"护士接单难、百姓用不起"的双重困局,还需打通医保支付、建立分层服务机制。正如卢倩所说:"当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专业护理不应是奢侈品。"(数据: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


  您会为家中老人购买上门护理服务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真实经历。


本文标题:独居老人压疮送急诊 网约护士十年困局:月薪2万拒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