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台专访时发出严厉警告: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的致命枪击事件可能引发印巴“全面战争”,而两个“拥核国家”的对抗将威胁全球安全。这一表态将本就剑拔弩张的南亚局势推向危险边缘。


  导火索:克什米尔枪击事件升级矛盾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成为该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印度政府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认定巴方支持袭击者,并于23日宣布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外交官等复措施。巴基斯坦则强烈否认指控,斥责印方“缺乏证据、转移国内矛盾”,并于24日宣布对等反制:关闭领空、暂停贸易、限时驱逐印度公民及外交人员。


  军事对峙:小规模交火与核战风险


  局势持续升温。24日晚,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控制线发生小规模交火,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挑衅。阿西夫强硬表态称,巴军已做好“应对任何侵略”的准备,若印度发动全面攻击,冲突将“不可避免”升级为战争。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特别强调两国均为“拥核国家”,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国际危机组织分析指出,此次危机可能使两国关系“退回黑暗时代”。


  核心争议:水资源与地缘博弈


  印度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被视为“致命一击”。该条约自1960年生效以来,即便在战争期间也未被中断,但此次印方以“反恐”为由切断巴方水源,巴方斥之为“蓄谋已久的水资源战争”。巴基斯坦约80%的农业和70%的工业依赖印度河供水,断水将直接威胁其经济命脉与民生。巴国家安全委员会警告,印度的“冒险行动”将被视为“宣战”,并誓言在国际平台维权。


  国际呼吁:避免“核灾难”


  联合国安理会已紧急磋商,多国呼吁双方保持克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被巴方点名“介入调停”,但分析认为,大国博弈与印巴历史积怨恐使外部斡旋难见成效。中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尚未公开表态,但地区稳定关乎“一带一路”等战略布局,各方动向备受关注。


  结语:悬崖边的南亚


  从外交驱逐到军事摩擦,从贸易战到“水资源武器”,印巴矛盾正以罕见速度升级。克什米尔这个“火药桶”一旦引爆,不仅将重创两国,更可能波及全球安全与经济。正如阿西夫所言:“世界应为两个核国家可能的对抗感到担忧。”和平谈判还是战争边缘?南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环球网、财联社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