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网络霸权,网警在行动
中国近年来在“反网络霸权”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技术和国际合作的措施,旨在维护国家网络主权、抵御外部技术威胁,并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公平性。以下是相关行动的综合分析:
---
### 一、法律与制度建设
1. **明确网络霸权的法律定义与打击依据**
中国将“网络霸权”定义为部分国家或组织利用技术优势实施监控、攻击或操控舆论的行为,严重威胁他国网络安全。对此,公安部网安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网络侮辱、诽谤、侵犯个人信息等行为纳入刑事追责范围,并强化了公诉程序的适用条件。
此外,《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140余部网络领域立法为打击网络霸权提供了系统性法律支撑,覆盖反垄断、平台责任、算法治理等多方面。
2. **专项行动与执法强化**
2024年,公安部依托“净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开盒挂人”“有偿代骂”等网络暴力行为,全年办理网暴案件8600余起,刑事强制措施2500余人,行政处罚8500余人。同时,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极端对立、不实信息、低俗内容等六大问题,强化平台责任与算法监管。
---
### 二、技术防御与核心能力建设
1. **核心技术自主化**
中国强调通过技术研发打破西方技术垄断,例如加大网络安全技术投入,掌握数据加密、漏洞防护等核心技术,提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能力。
例如,《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提出数据主权原则,推动国际数据安全规则的制定,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2. **网络空间的主动防御**
网警通过实时巡查、AI监测等技术手段,快速识别并阻断境外攻击和恶意信息传播。例如,针对境外势力利用AI工具炮制虚假社会话题的行为,中国强化了对算法推荐的监管,要求平台不得推送违法信息。
---
### 三、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1. **推动国际规则制定**
中国通过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文件,倡导多边合作,反对单边主义。例如,与阿拉伯国家、中亚五国签署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为全球数据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2. **跨国联合执法**
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中国与75个国家联合开展“曙光行动”,打击跨国电信诈骗,拦截非法资金5000余万美元,有效遏制了网络犯罪国际化趋势。
---
### 四、社会共治与宣传教育
1. **公众意识提升**
网警部门通过典型案例曝光(如杨某散布未成年人隐私致其自杀案)警示社会,同时开展线上普法宣传,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公众自觉抵制网络暴力。
2. **平台责任落实**
要求网络平台完善举机制,加强内容审核。例如,对“地域黑”“性别对立”等极端言论进行限流或封禁,并通过算法优化减少低俗内容传播。
---
### 五、成效与挑战
- **成效**:2023年网络暴力极端个案减少,适用诽谤公诉案件增长10.3%,有罪判决人数增长102.4%。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数据安全领域的贡献认可度提升。
- **挑战**:技术自主化仍需突破,跨国网络犯罪治理存在司法协作壁垒,部分平台算法监管难度较大。
---
### 总结
中国“反网络霸权”行动通过法律震慑、技术防御、国际合作与社会共治的多维策略,既保障了国内网络空间的清朗,也在全球层面推动构建更公平的互联网治理体系。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深化国际协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