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 紧急辟谣!"一脉养老" 实为诈骗
一、民政部权威发声:两大 “惠民工程” 实为虚假项目(一)官方公告直击骗局核心
2025 年 4 月 22 日,民政部通过官网发布《关于有关养老 APP 涉嫌诈骗的提醒》,明确指出 “从未设立或批准设立‘一脉养老’‘惠民工程’项目,未推出任何类似产品或软件”。这一公告直接戳穿了近期在中老年群体中广泛传播的 “国家背书养老项目” 谎言,揭露了不法分子借政策名义实施诈骗的真实面目。
(二)虚假宣传的 “三重伪装”信息提示,“一脉养老” APP 通过伪造 “民政部联合 22 个部门发布” 的虚假公文、PS 政府会议图片为 “项目启动现场”、编造 “财政部万亿拨款” 等权威信息,甚至模仿官方新闻通稿口吻发布 “工作小组声明”,宣称 “项目由政府主导、零风险高回”,极具迷惑性。其配套的 “惠民工程” 则以 “住房补贴”“医疗保障” 为诱饵,诱导老年人下载注册并投入资金。
图片于网络
二、瞄准老龄化痛点:揭秘养老诈骗 “精准捕猎” 套路(一)利用社会焦虑制造 “政策幻觉”当前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 2.9 亿,养老焦虑成为社会痛点。骗子精准捕捉老年人对 “国家兜底养老” 的期待,将骗局包装成 “政府惠民工程”,高频使用 “政策倾斜”“全民共享”“财政补贴” 等关键词,甚至虚构 “老年大学指定合作平台”“社区推荐项目” 等身份,让受害者误以为是 “官方福利”。
(二)“高回 + 社交裂变” 双引擎驱动该骗局采用 “注册领红包 - 签到赚积分 - 拉新得奖励” 的传销式模式:新用户实名注册即送 58 元 “养老金”,每日签到可兑换现金,邀请 3 位亲友注册可升级 “VIP 会员”,承诺每月返还 1% 本金作为 “养老补贴”。部分老年人在微信群、广场舞团体中看到熟人分享 “提现成功” 截图后放松警惕,形成 “熟人背书” 的传播链条。
(三)数字鸿沟下的信息壁垒公安部数据显示,60 岁以上人群网络诈骗识别能力仅为年轻人的 1/3。“一脉养老” APP 界面模仿政务平台设计,设置 “政策解读”“领导关怀” 等板块,甚至嵌入虚假的 “12345 热线入口”,让不熟悉数字化工具的老年人难以分辨真伪。部分受害者表示,“看到页面有国徽图标,就以为是政府的项目”。
图片于网络
三、多方联动反诈:从官方预警到个人防护指南(一)政府部门:织密 “政策防火墙”民政部同步推出 “养老服务信息查询” 专用通道(mca.gov.cn/养老服务),可实时验证项目真伪;国家反诈中心已将该骗局纳入重点监测,对相关钓鱼链接实施 24 小时拦截。新京等媒体曝光的案例显示,多地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部分涉案账号因 “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被冻结。
(二)家庭社区:构建 “反诈护城河”社区网格员建议,子女应定期帮助父母检查手机安装的 APP,开启 “青少年模式” 或 “老年保护模式”;对于声称 “政府补贴” 的项目,可通过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查询运营主体,凡经营范围不含 “养老服务”“非营利性组织” 的企业,均属可疑对象。
(三)个人防护:牢记 “三不原则”不轻信:任何政府项目不会通过微信群、短视频私信推广,更不会承诺 “稳赚不赔”;不转账:所有要求预存押金、缴纳 “资格费” 的行为均属违法,正规养老服务无需提前支付高额费用;及时查:怀疑受骗时,立即登录 “中国民政” 微信公众号,使用 “政策验证” 功能扫码识别,或拨打 110 及全国反诈热线 96110 同步案。图片于网络
图片于网络
图片于网络
民政部的辟谣公告为公众敲响警钟,面对花样翻新的养老诈骗,唯有政府、社会、家庭与个人形成合力,才能斩断伸向老年人 “钱袋子” 的黑手,让养老回归安心、放心的正轨。
四、养老诈骗频发:折射社会治理新挑战(一)警惕 “伪政策类” 诈骗升级从早年的 “以房养老” 到如今的 “数字惠民”,骗局不断嫁接新政策概念。2024 年以来,民政部已累计辟谣 17 起类似事件,涉及 “颐养家园”“普惠养老金” 等多个虚假项目,反映出不法分子正利用政策信息差实施精准诈骗。 以 “以房养老” 骗局为例,不法分子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将抵押款用于高风险投资,“爆雷” 后老人不仅拿不到高息,还可能失去房产、背负巨债。
(二)适老化改造需补 “防骗课”随着智慧养老设备普及,老年人触网率突破 60%,但 “数字素养” 培养滞后。专家建议,在社区老年大学增设 “信息真伪识别” 课程,重点讲解政务平台官方标识、钓鱼链接特征、电子合同风险等实用知识,帮助老年人跨越 “反诈数字鸿沟”。重庆九龙坡等地的老年大学已开设 “反诈课堂”,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现场互动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 。
图片于网络
图片于网络
结语:守护 “夕阳红” 需要全社会 “在线”当 “惠民工程” 沦为 “坑民陷阱”,伤害的不仅是老年人的钱包,更是对社会信任的透支。民政部的及时辟谣,为公众敲响了警钟:面对花样翻新的养老骗局,既需要政府部门 “打早打小”,也离不开家庭社区的耐心科普,更需要每个社会成员主动成为 “反诈宣传员”。记住:天上不会掉 “养老馅饼”,但凡打着 “国家名义” 承诺高回的,十有八九是骗局!
民政部公告原文截图
民警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
你遇到过类似骗局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