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那边有点热闹。4月21号还在放狠话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的特朗普政府,22号突然就“熄火”了——财政部长急着出来说“贸易谈判即将开始”,白宫发言人跟着打圆场,连特朗普本人都松口说“会达成远低于当前关税的协议”。这180度的大转弯,背后全是美国三大零售巨头逼的:沃尔玛、塔吉特、家得宝的CEO们直接警告特朗普,再这么搞下去,美国超市货架要空了,物价还得蹭蹭涨。


  美国总统特朗普


  事情得从特朗普政府最近的贸易政策说起。本来美国通胀就高得离谱,3月份CPI又涨了5.4%,老百姓早就怨声载道。可特朗普政府偏要在这时候放话,说要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史无前例”的关税,甚至威胁要开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怪人家加息太慢。这下子美国金融市场先炸了锅:21号当天,道琼斯指数暴跌800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到4.2%,美元指数也跟着跳水。更急眼的是零售巨头们——沃尔玛、塔吉特、家得宝这三家,撑起了美国一半的日用品零售,货架上30%的商品都来自中国。


  据知情官员透露,三大CEO21号直接冲进白宫,跟特朗普来了个“直面硬刚”。沃尔玛的董明伦说得直白:“现在西海岸港口已经堵了120艘货轮,仓库里的纸巾、清洁剂只够卖3周,要是再加关税,供应链直接断了,7月份开始,美国人连 toilet paper(卫生纸)都买不到。”塔吉特的布莱恩更直接:“去年我们为了囤货多租了500个仓库,现在关税一涨,这些成本只能摊到商品价格上,老百姓每月购物账单得多花200美元,您想想中期选举时他们会投谁?”家得宝的泰德·德克尔补刀:“我们2024年的装修材料订单60%在中国生产,关税一涨,不仅门店卖不动,连全美300万装修工人都得失业。”


  美国超市货物库存告急


  零售商们的警告戳中了特朗普的软肋——美国老百姓对“货架空空”的记忆还没淡呢。2021年供应链危机时,超市缺奶粉、缺玩具,特朗普政府当时就被骂惨了。现在中期选举临近,要是再闹缺货,共和党选票准得丢一大半。再说了,这三家零售商可都是特朗普的“票仓”:沃尔玛覆盖全美90%的郡县,塔吉特主打中产家庭,家得宝更是装修旺季的“刚需入口”,得罪谁都不行。


  21号晚上,特朗普的态度就开始软化了。先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在CNBC上紧急救火,说“总统一直支持自由贸易”,接着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措辞微妙:“我们注意到私营部门的担忧,正在评估政策影响。”到了22号上午,特朗普亲自下场表态,不仅撤回了对美联储的攻击,还特别提到“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这和24小时前“要让中国付出代价”的强硬判若两人。


  美国超市货物库存告急


  这场“货架危机”倒逼政策转向的背后,是美国零售业的真实困境。数据显示,三大零售商去年第四季度库存积压超过1200亿美元,沃尔玛的库存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42天涨到58天,塔吉特的仓储成本飙升37%。他们早就受不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游戏”——2018年关税战期间,沃尔玛每年多花30亿美元采购成本,最后只能通过“自有品牌降级”把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现在美国老百姓对价格敏感得很,稍有风吹草动就用脚投票。


  有意思的是,美国金融市场对这次转向反应剧烈。22号当天,道琼斯指数反弹500点,标普500的零售板块涨了2.8%,连中国资产都跟着回血——富时A50指数期货涨了1.2%。有华尔街分析师开玩笑说:“以前是‘鲍威尔看总统脸色’,现在变成‘特朗普看货架脸色’,美国政策的方向盘,原来在超市经理手里。”


  美国超市货物库存告急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零售商们虽然暂时逼退了关税威胁,但根本问题没解决: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在家具、纺织品、小家电等领域仍超过60%,供应链转移说了5年,越南、印度的产能加起来还不到中国的15%。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政府内部对贸易政策分歧严重,强硬派还在鼓吹“脱钩”,零售商们得一直盯着,保不齐哪天又冒出来新的关税清单。


  在华盛顿游说圈里,流传着一个段子:“以前总统听华尔街的,现在总统听货架的。”这次零售商逼宫事件,说白了就是美国政治的真实写照——选票背后是老百姓的菜篮子,菜篮子背后是超市的货架,货架背后是中美贸易的依存度。当政治博弈碰到“纸巾缺货”这种民生问题,再强硬的政策也得低头。只是不知道,下一次货架危机来临时,特朗普政府又会怎么转舵呢?


本文标题:三大巨头逼宫,特朗普被吓得不轻,说话语气调低,关税战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