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CEO王莆中公开点评京东外卖业务,称其“模式缺乏创新”,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迅速回应:“不要打口仗,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两大巨头的隔空交锋,不仅让互联网圈嗅到了火药味,更让外界好奇——刘强东为何选择此时与美团“硬刚”?


  这场较量背后,是京东与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生死局”,也是两家企业争夺未来零售话语权的关键一战。京东与美团的竞争早已超越“外卖大战”。自2024年起,京东发力即时零售,通过“京东秒送”切入外卖、生鲜配送等领域,直接挑战美团的核心业务。


  而美团则通过“闪电仓”模式扩张数码家电品类,直捣京东的“大本营”——3C和家电市场。数据显示,京东的3C家电业务占其总营收的50%以上,而美团闪购的数码品类SKU(商品种类)已突破3000个,合作品牌包括苹果、华为等头部企业。


  双方的策略简单粗暴:攻守互换,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京东用“即时配送”瓦解美团的外卖护城河,美团则以“30分钟送手机”动摇京东的次日达根基。这种“你捅我一刀,我砍你一剑”的竞争逻辑,实则是存量市场下巨头争夺用户心智的必然结果。


  物流效率是这场战役的核心变量。美团依托745万骑手构建的“30分钟达”网络,在外卖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而京东则通过收购达达集团,整合130万骑手,试图以“自营秒送”缩短配送时效。然而,京东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传统电商的“仓配模式”转化为即时零售的“闪电战”?


  美团的优势在于高频、低客单价的外卖订单支撑起的运力网络,而京东则试图用高客单价的3C家电订单“反哺”即时配送成本。例如,京东与美的合作,推动25000家门店入驻,以大家电配送测试履约能力;美团则通过“闪电仓”覆盖6000-10000个SKU,用商品丰富度吸引用户。


  刘强东的回应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藏机锋。京东的“硬刚”不仅是业务反击,更是对用户心智的争夺。数据显示,超50%的Z世代希望“半天内收货”,7%的用户甚至要求“2小时达”。美团凭借多年外卖积累的“即时满足”心智,更容易让用户形成“急需就点美团”的肌肉记忆。


  而京东则需通过补贴和品质保障,培养用户“上京东买高单价商品也能30分钟达”的新习惯。这场博弈的胜负手在于:谁能将自身的核心优势转化为行业标准。京东押注“正品险”“晚必赔”等品质服务,美团则强化“万物皆可外卖”的生态闭环。


  巨头交锋的副产品,是行业标准的升级。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倒逼美团跟进社保政策;美团降低商家佣金,推动京东调整抽成规则。双方的竞争客观上改善了劳动者权益和消费体验,例如京东的“时间段预约配送”与美团的“明厨亮灶”直播形成互补。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即时零售的竞争正从“流量争夺”转向“供应链深耕”。京东的“双百亿品牌计划”与美团的“FAST经营模型”,均在试图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商家,构建更稳固的生态壁垒。


  刘强东与王兴的较量,表面是业务线的碰撞,实则是两种商业模式的终极对决。京东的“多快好省”与美团的“万物到家”,谁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竞争将重塑中国零售业的效率与体验。而作为用户,我们或许会成为最大赢家——更快、更便宜、更靠谱的服务,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