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池,在绍兴兰亭的“流筋亭”西边,仅隔一衣带水便是。墨池在右军祠内,房屋十分古雅,门外通道两旁有石栏,屋里四壁都镶嵌有石刻,房中有个长方形池子,池中建有一座四角方亭,翼角冷然,名“墨华亭”。南北两道小桥,直通池中方亭,内有正厅五间,陈列着《兰亭集序》摹本复制品,两侧回廊转折,壁间嵌着多种版本的《兰亭集序》刻石。


  ⊙ 王羲之曾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墨池坊: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王羲之任永嘉郡守,住杨柳巷,学书,池水尽黑,宋米芾为题“墨池”二字立碑,今其地名仍为墨池坊。


  墨 池


  提起东晋的王羲之,哪个不晓得他是我国一位顶顶著名的大书法家呢?人们无限敬仰他,都称他为“书圣”。


  王羲之从小就喜爱写字,而且异常勤奋。他七岁时,就跟名书法家卫夫人习字,颇能集中心力,顽强坚毅,勤学苦练,日有长进。不到五年,他写的字已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的了。


  卫夫人见着,不禁赞叹道:“这孩子的书法,将来必定有很深的造诣,比我还要有名望的呵!”


  王羲之家里藏有很多前人有关书法的论述,王羲之十二岁时就拿出来读。一天,他正在读《笔说》,他的父亲见了,说道:“儿呵,你的年纪还小,读这样一些书还嫌早哩!”王羲之回答道:“不呵,爸。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就像走路,必须天天走,才能够不断上进。小时不学,老来懊悔就迟了。”


  王羲之的父亲听了很以为是,就亲自指点他读。这样来,王羲之懂得了书法,他的字写得就更好了,进步就更快了。


  后来,王羲之渡江北上,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到我国不少大书法家的手迹,如李斯、蔡邕、锺繇、张芝、张昶等碑帖墨迹,真喜迷了。他心慕手追,都一笔一笔精细地临摹过,把每家字的特点弄清楚,长处学到手。他没日没夜地练字,苦苦下功夫,连他家旁边的池塘里面满盈盈的碧清碧清水,都因为他洗砚、洗笔,染得乌黑沉沉的了,直到今天,人们还称这地方为“洗砚池”,也有人叫它是“墨池”的。后来人又在兰亭的墨池中间盖上一座精巧的、四角方方的小亭子,里面还挂上一块“墨华亭”的小横匾哩!


  王羲之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不停顿地练字,这样一来,他留下的“墨池”有四五处,江西新城山上有,天台山华顶上有……在浙江的温州也有一个“墨池坊”,是王羲之任永嘉郡守时的练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