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价面包被疯抢,有人买3个冰箱囤货!
1. **高价面包的市场表现**
- **价格与产品**:手作面包价格远超传统面包,例如一条吐司售价高达140元,碱水包定价40-50元,被称为“手作爱马仕”。商超烘焙产品如盒马的欧包单片售价16.9元,主打进口原料和慢发酵工艺。
- **囤货行为**:部分消费者为抢购限量面包,采取极端囤货措施。例如,湖南消费者湘湘每月购买20多单手作面包,年花费7万元,并专门腾出房间存放三个总容量超600升的冷冻冰箱,储存“僵尸面包”(冷冻面团)。社交平台甚至出现低价转卖冷冻面包的现象。
2. **消费心理与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年轻人将购买高价面包视为“品质生活”的象征,并赋予其社交意义。例如,消费者因店铺北欧风设计或高颜值包装而冲动消费。
- **稀缺性与安全感缺失**:手作面包常采取限时开团、限量发售策略,导致消费者产生“抢不到”的焦虑。囤货行为也被认为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心理补偿。
- **健康与减肥需求**:部分消费者选择低糖油、无添加剂的手作面包作为健康替代品,尽管实际减肥效果有限。
3. **商家策略与行业竞争**
- **原料与工艺升级**:商家通过使用进口面粉、天然酵母等高端原料,以及“48小时慢发酵”等工艺标签提升产品溢价。
- **网红化营销**:连锁品牌和手作店主通过社交媒体打造“网感”,例如限时折扣、打卡赠券、KOL推广等,吸引年轻人排队消费。部分店铺形成类似“饭圈”的粉丝文化。
- **饥饿营销与高损耗**:商家通过限量供应制造稀缺感,但部分门店因高定价导致未售出面包被大量丢弃,日均浪费价值达千元。
4. **争议与行业反思**
- **价格合理性争议**:消费者吐槽“月薪两万吃不起三四十元吐司”,质疑商家成本转嫁过度。
- **资源浪费与非理性消费**:囤货导致面包过期或口感下降,冷冻面包复热后口感干硬,最终被丢弃。行业高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冲突。
- **市场分化与洗牌**:高价面包挤压中小烘焙店生存空间,2024年以来已有数十家小型烘焙厂因成本压力倒闭。
5. **未来趋势与建议**
- **理性消费呼吁**:专家建议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购买,避免盲目跟风囤积。
- **商家平衡策略**:需在品质与价格间找到平衡,避免依赖营销噱头,同时减少浪费。
- **行业规范化**:区域连锁化和品牌化或成主流,需加强供应链管理及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
本文标题:贵价面包被疯抢,有人买3个冰箱囤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