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大量外国人涌入中国
2025年“五一”假期前夕,中国迎来国际游客潮与国内旅游热双向升温的局面。数据显示,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主要客源国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成为最热门目的地。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政策推动、文化吸引力和全球旅游格局变化的多重作用:
一、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撑签证便利化
中国对多国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深圳等地更推出240小时免签措施,国际航班恢复至疫情前85%的运力水平,出入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5%。
消费体验优化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实施,外卡支付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配套APP“hichina”整合航班动态、电子登机牌等功能。
二、热门目的地与消费趋势核心城市吸引力:上海外滩、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景点出现“万国游客合影”盛况,深圳、大连等城市入境订单增幅分别达187%和205%。
文旅融合新场景:外国游客偏好汉服体验、针灸文化体验等沉浸式项目,黄果树瀑布、塱头古村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受热捧。
反向购物潮:跨境电商平台订单激增,义乌小商品“1件起批”模式吸引海外中小批发商,上海、杭州机场跨境电商货物量上涨30%。
三、文化传播与全球互动社交媒体推动:TikTok上“中国秘境”“中国美食挑战”等话题累计播放量超70亿次,外国博主分享的工厂探秘视频引发购物热潮。
双向旅游格局:中国游客出境游聚焦日本、泰国等短途目的地,而欧洲小众目的地预订量也出现激增,形成中外游客“双向奔赴”态势。
四、潜在风险提示出行安全:多地景区已出现人流密集现象,需防范踩踏事故;
消费纠纷:部分酒店存在实际房间与宣传不符问题,消费者可依法主张三倍赔偿;
知识产权争议:跨境电商平台需警惕高仿商品引发的法律风险。
此次旅游热潮既展现了中国文旅产业复苏的活力,也折射出从“世界工厂”向“文化体验中心”转型的国际认可度提升。随着国际航班持续恢复,这种以政策红利为牵引、文化软实力为内核的旅游新常态或将重塑全球文旅格局。
本文标题:五一大量外国人涌入中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