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谢霆锋的演唱会门票成了比房价还刺激的“金融产品”——原价1380港元的票,被黄牛炒到17万一张,连亲妈都抢不到。粉丝哀嚎:“卖房看演唱会,不如直接住启德体育园!”这场号称“进化”的演唱会,倒是让黄牛的“钞能力”进化得明明白白。


  图片于网络


  饥饿营销?不,是“黄牛经济学”!


  门票秒空、预约破百万、连谢霆锋本人都自嘲“抢不到票”,表面是情怀盛宴,实则是黄牛的狂欢。二手平台上,一张票抵得上一辆国产车,粉丝的青春回忆成了“高净值理财产品”。更讽刺的是,黄牛用外挂软件每秒点击200次,普通人手速再快也快不过代码——这哪是抢票?分明是科技对肉体的降维打击!


  图片于网络


  加场治标,治本得靠“刮骨疗毒”


  谢霆锋加场四天、自掏腰包送票,诚意满分,但杯水车薪。黄牛的产业链早已渗透到技术、内部票源甚至“退抢”套路,光靠明星喊话,不如学学周杰伦演唱会强实名制,或参考文旅部约谈酒店控价的狠招。毕竟,当情怀成了黄牛的提款机,再多的加场也只是韭菜地里多撒一把化肥。


  演唱会经济,别让“热爱”成了原罪


  粉丝为爱发电,黄牛为钱发疯。行业一边高呼“演出经济拉动GDP”,一边放任黄牛榨干市场信任。若连谢霆锋这样的顶流都控不住票,普通歌手岂不是直接躺平认割?建议下次海直接印二维码,扫码付款17万,跳过中间商,让粉丝和黄牛“双向奔赴”——反正结果都一样,何必假装有底线?


  结语:


  谢霆锋的吉他弹了20年,弹醒了粉丝的青春,却弹不破黄牛的铜墙铁壁。当“进化”成了“钞级进化”,我们怀念的不只是红馆的少年,更是那个不用卖肾也能看演唱会的纯真年代。#谢霆锋##谢霆锋演唱会门票被炒到17万元#?


本文标题:谢霆锋演唱会门票最高被黄牛炒到17万?歌迷:俺不配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