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林昀肖


  编 辑丨徐旭


  家庭医生是指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作为健康管理的生力军,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介绍,20世纪60年代,家庭医生服务在西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上世纪80年代末,“家庭医生”概念引入中国。


  据发表在中国全科医学的文献《我国家庭医生相关政策发展历程与推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介绍,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严重、慢性病患者增多、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等一系列难题凸显,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并寻找更优的服务运行模式成为新时期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卫生资源利用和提升全民健康状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医生制度对我国建立分级诊疗、合理就医秩序和完善医疗服务等具有重要作用。


  而实践证明,家庭医生制度是高效利用有效医疗资源、实现民众健康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政府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逐步明确该制度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功能。自2016年《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以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上门服务、长期处方、延期处方、转诊绿色通道、家庭病床服务及医保报销优惠等举措,让签约居民获得实惠。


  2022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是要通过扩充家庭医生队伍,增加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涵,在保证有效履约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更广大群众受益。指导意见提出在现有服务水平并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每年提高签约服务覆盖率1—3个百分点,到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如今,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相关政策要求亦在不断发展、变化。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黄丽鸿


本文标题:2035年实现全覆盖!国人对家庭医生还有哪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