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近期在北欧多国上映,引发当地观众广泛关注。


  这部影片自3月起陆续登陆欧洲院线,凭借精良制作与情感共鸣赢得口碑,并在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及冰岛等国家扩大放映规模。


  截至4月22日,该片全球累计票房突破20亿美元,暂列全球影视票房第五位,其市场潜力持续引发业界讨论。


  作为2019年现象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哪吒2》延续了东方神话的叙事框架,同时融入更国际化的视听语言。


  自今年3月在欧洲启动发行以来,影片先后进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市场,并于4月24日至27日期间在北欧五国同步铺开。


  据院线排片数据显示,影片覆盖丹麦哥本哈根、挪威奥斯陆、瑞典斯德哥尔摩等20余个城市的主要影院,其中冰岛雷克雅未克的放映安排成为该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华语电影发行项目。


  影片欧洲发行方圣三一亚洲电影公司透露,其已获得《哪吒2》在欧洲37个国家的院线发行权,这在华语电影海外发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发行商长期专注亚洲电影推广,曾成功运作多部中日韩影片的欧洲发行。


  此次针对北欧市场的布局,除常规商业放映外,还联合当地文化机构策划主题展览、导演访谈等配套活动,形成多维度的文化输出模式。


  票房数据显示,《哪吒2》在欧洲市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首周票房突破1800万美元后,影片在德国、法国连续三周保持单日上座率前五,英国部分影院甚至加开深夜场次以满足观影需求。


  截至4月22日,全球累计票房已达20.7亿美元,距离影史票房第四位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仅差约90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当前日均票房仍维持在800万美元以上,按照此趋势推算,有望在未来两周内超越《泰坦尼克号》22.56亿美元的票房纪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哪吒2》的票房攀升轨迹打破传统动画电影的市场规律。


  相较首部作品主要依赖东亚市场的表现,续作在北美、欧洲等成熟电影市场的票房占比提升至41%,其中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单馆产出效率超过当地市场平均水平12%。


  这种突破性表现既得益于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的提升,也与发行方精准的本土化策略密切相关。


  例如在挪威版本中,角色台词经过文化适配调整,既保留原著精神又消除文化隔阂。


  中国驻丹麦大使馆4月25日在哥本哈根电影宫举办的特别放映活动,成为影片北欧推广的重要节点。


  活动吸引当地政商界人士、文化学者及普通观众共计300余人参与,映后交流环节持续近两小时。


  哥本哈根大学影视研究教授埃里克·尼尔森在讨论中指出,影片将传统水墨元素与三维建模技术融合的创新手法,为动画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普通观众反馈同样积极,从事教育工作的安德斯·克里斯蒂安森表示,影片关于命运抗争的主题引发跨文化共鸣,其9岁女儿在观影后主动要求了解中国神话体系。


  从产业层面观察,《哪吒2》的海外成功为中国电影全球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统计,目前已有17个国家院线主动接洽引进事宜,其中希腊、葡萄牙等国的发行协议正在商定中。


  影片衍生品开发同步推进,由丹麦设计师参与创作的北欧风格角色手办,计划于6月在斯德哥尔摩设计周首发。


  这些市场行为不仅拓展了影片的商业价值,更构建起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协作的实践样本。


  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哪吒2》与第三名《阿凡达:水之道》(23.2亿美元)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考虑到暑期档临近带来的观影热潮,以及尚未开发的南美、非洲等潜力市场,影片最终票房表现仍存在较大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制作成本控制在8000万美元以内,投资回率已刷新亚洲动画电影纪录,这种高效产出模式为全球动画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随着数字放映技术的普及和流媒体平台的协同推广,《哪吒2》的文化影响力持续发酵。


  挪威国家电影资料馆已将其纳入「世界动画瑰宝」专题展映单元,瑞典隆德大学则计划开设相关电影分析课程。


  这些学术层面的关注,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正从市场成功走向文化认同的新阶段。


  影片的国际旅程尚未结束,其创造的票房数字与文化价值,将持续为全球电影产业提供研究样本。


本文标题:哪吒2破157亿大关,距离全球第三阿凡达:水之道只差11.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