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友舆情风波后续:联合创始人卸任董事
|郑皓元 宋思敏|实习生
主编 |陈俊宏
近日,天眼查信息显示,湖南文和友小龙虾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联合创始人翁东华卸任董事职务,法定代表人由苏俊娜变更为赵斌跃。这一变动被外界视为文和友核心管理层对近期舆论危机的紧急止损。作为曾以“市井文化+场景流量”模式风靡全国的网红餐饮品牌,文和友正深陷扩张失利、品牌信任崩塌与盈利模式失效的困局。
据网易财经此前道,今年4月初,翁东华因直播中争议言行引发品牌形象危机,暴露出管理层对流量追逐的失衡。事件发酵后,文和友大众点评账号遭差评围攻,单日新增负面评论超2000条,涉事门店评分一度跌破3分(满分5分)。面对舆论压力,文和友联合创始人杨干军以“无需回应”搪塞,进一步激化公众不满。最终,公司闪电启动工商变更,翁东华退出核心管理层,被外界解读为“切割负面形象”的止损之举。
实际上,企业仰仗资本激进扩张早已埋下隐患。据了解,文和友的崛起源于对长沙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2019年,长沙超级文和友凭借沉浸式市井场景和年销3000吨小龙虾的爆款效应,创下单店年流水近2亿元、日均翻台率10次的纪录,成为现象级商业体。然而,资本助推下,文和友加速向广州、深圳、南京扩张,却因“文化适配”不足陷入“复制困境”。
据媒体道,广州、深圳、南京分店开业初期虽创造 “单日排号超5万”的流量神话,但长期运营数据却持续恶化:广州店从开业初期日均排号超2000桌,至2024年工作日午市仅4家商户营业,空铺率达80%,部分楼层转型剧本杀后日均客流不足千人;深圳店开业初期排号量破6万,但2024年商户空置率超70%,仅剩十余家湘菜馆苦撑,单月亏损超千万元。南京项目原计划打造 “金陵文和友”,最终更名为 “金陵长乐坊”,因客流预测失误终止,前期投入超5000万元化为沉没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文和友的困境亦是资本泡沫破裂的缩影。2021年,其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并得到5亿元注资,估值达100亿元,但扩张消耗了巨额资金。公开数据显示,重资产模式下,其单店面积超5000平方米,年租金成本超千万元,而广深门店月均亏损达数百万元。随着消费投资降温,资本从“看预期”转向“看盈利”,文和友的上市计划搁浅,2022年起启动裁员、降薪等“止血”措施,有道称部分部门裁员比例达60%。
现金流承压下,2025年广州太古汇改造计划直接导致文和友撤店,文和友CEO冯彬曾坦言,广深扩张中“既想保留湘菜特色,又想融入本地文化”,战略摇摆导致品牌定位失焦。 南京项目也因定位反复变更导致团队解散;长沙沉浸剧场项目突遭叫停,员工称“半年心血付诸东流”。此外,文和友曾宣称“做餐饮界迪士尼”,却未构建可持续的IP内核。其商业模式依赖高成本场景营造,但消费者复购率不足,核心菜品因溢价过高、口味平庸屡遭诟病。
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终需回归“朴素的买卖”,而非场景噱头。目前其开始弱化“超级”标签,聚焦区域文化适配。例如太原店以山西面食为核心推出“钟楼街1990”主题,尝试差异化竞争。然而,若无法解决“性价比短板”与“文化适配”难题,其转型前景仍存不确定性。
本文标题:文和友舆情风波后续:联合创始人卸任董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