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勾结物流偷雅思试卷狂挣千万 科技不能成为作弊“帮凶”丨有一说一
图据豆包
□赖芳杰
勾结物流作案,偷盗雅思试卷,这个狂挣千万元的十人团伙,获刑并处罚金。
据上海法治,4月2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其中一起与物流公司人员相互勾结,盗取雅思考试试题的案件,法院给出判决认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2019至2020年,上海徐某文团伙与物流公司员工丁某杰、周某等人勾结,通过关闭监控、伪造封条等手段,在雅思试卷运输途中完成“盗题-拆封-拍照-制答案-高价售卖”的黑色链条。考前一晚,学员支付数万元培训费后,即可获得与试题“实质性相似”的答案。这场精心设计的犯罪,最终非法获利超1500万元,主犯徐某文获刑3年半,并处罚款240万元;崔某东、邹某、辜某被判有期徒刑3年,其他被告人也被判有期徒刑2年半至1年不等的刑罚,并处相应罚金。
“努力三年不如考前一夜偷答案,这公平吗?”网友对此谴责,“黑产”破坏了教育公平,也让考试公信力受损。技术进步本应推动社会公平,但当科技被不法分子利用,异化为作弊工具时,就成为了破坏公平的利刃。比如用ChatGPT代写论文、AI生成研究告、搜题软件“秒”出答案等,如此“捷径”实际在看似轻松中,消解了个人的创造力,也是对科技伦理的侵蚀。而在今年,19岁的职业棋手秦思玥在全国锦标赛中使用AI程序作弊,被禁赛八年,暴露了技术滥用对竞技生涯毁灭性的打击。
当试题成为“黑产”的歪门之道,司法的利剑必须斩断利益链条;当技术成为作弊的“帮凶”,创新的盾牌更需守护规则底线。技术无罪,人心有尺。我们不用惧怕技术会发展到如何的“黑科技”,而是应坚定守住“公平”的底线,让科技回归向善的本质。
从本案反思,针对试卷的安全交付,可以在物流环节进行针对性改革,推行“双人监管+GPS追踪”,如甘肃试点试卷运输全程加密;也可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试卷流转“一物一码”溯源。对于学术范畴的技术造假,需要让立法与监管“跑赢”技术迭代。比如对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有伦理审查的流程,增加过程性评价,压缩作弊空间。
本文标题:团伙勾结物流偷雅思试卷狂挣千万 科技不能成为作弊“帮凶”丨有一说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