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规!离校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正式纳入低保!什么情况?
近日,一则关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以纳入低保!”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
政策亮点:兜底保障+实名帮扶,安全感拉满据媒体道,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进一步部署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就业帮扶要求,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同时持续跟踪监测毕业后两年的就业状况。
其中有几类特殊群体将被被重点关照,包括脱贫家庭、低保家庭、低保边缘户、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毕业生等。
这意味着,暂时未找到工作的、家庭有困难的毕业生将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缓解经济压力。
此外,政策还构建了覆盖求职全流程的“六大体系”: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强化就业指导体系、健全求职招聘体系、完善帮扶援助体系、创新监测评价体系、巩固支持保障体系等,可以说涉及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方方面面,让大家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这并非简单发钱,而是给年轻人就业一个缓冲机会最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每年都有一千多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尤其是2025年,大学毕业生规模高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整个就业市场早已“僧多粥少”。
教育部数据显示,部分专业(如文科、艺术类)初次就业率低于50%。2025年初,即使经济复苏,但就业压力仍旧很大,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甚至连211、985名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据某985高校就业质量告显示,灵活就业率较三年前增长17%。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穿梭于各大招聘会,却屡屡碰壁,与此同时,初入社会的房租、交通、面试等都需要钱的支撑,于是“啃老”变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有些人甚至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送快递、跑外卖等工作,久而久之,对未来的就业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
而如今有了低保,不仅可以让未就业的大学生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负担,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能够更理性地评估职业方向,减少因经济窘迫导致的“将就就业”。这相当于给了年轻人就业一个缓冲的机会,为暂时处于就业过渡期的毕业生送上一颗“定心丸”。
在国家想办法帮助大学生渡过难关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突破困局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低保,彰显了国家对年轻人群体的关怀和温情托举。在国家想尽办法帮助大学生渡过难关的同时,作为年轻人一代,我们也要在国家“保障网”的支持下,提前规划专业选择与职业能力提升,努力突破困局。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告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数字技术产业。这预示着这些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数字技术人才缺口将达2500万,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人才稀缺度超过3:1。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年春招市场行业周》数据显示,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中,掌握数字技术技能的人才备受瞩目。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下的就业市场,最需要的就是数字化技术人才。如果我们能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数字技术技能,相信一定可以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人才。
总之,低保是国家给予的雪中送炭,但想要怎样的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毕竟,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最好的“保障”,永远是自身过硬的实力与积极的奋斗之姿。
责编:孟小七
排版:孟小七
图片:网络
本文标题:重磅新规!离校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正式纳入低保!什么情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