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230万包包失踪?查到最后竟是老公偷的!
3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的褚女士慌慌张张冲进普陀公安分局中山北路派出所,声音发颤地说:“我帮闺蜜保管的奢侈品包包全没了!总价值230万啊!”民警赶到她家一看,门窗完好、没外人闯入痕迹——这哪是普通盗窃?
怕不是“家贼”?
谁能想到,这场让褚女士急得失眠的“悬案”,最后竟揪出了她最信任的人:自家老公谷某。
230万包包“消失”始末:从警到抓“家贼”褚女士的闺蜜出国前,把一堆奢侈品包包托付给她保管。
这些包数量多、价格贵,褚女士特意锁在小房间里,平时连保姆都不让多碰。
可3月初的一天,她回家却发现小房间空了——所有包不翼而飞。
民警勘查现场后,第一反应就是“熟人作案”:门窗没被撬,财物没被翻乱,明显是对家里情况了如指掌的人干的。
于是,褚女士、老公谷某、保姆陈阿姨都被带回派出所调查。
突破口出现在二手回收平台。
民警查到一只正在出售的蓝色包包,和失窃的包高度吻合。
顺藤摸瓜找到线下店,店主说这包是一个姓谷的男子卖的,同一天还卖了好几只,总价值230多万。
而褚女士的老公正好姓谷!
调监控一看,卖包的人就是谷某。
4月15日,民警当场抓获谷某,他这才承认:投资失败欠了债,不好意思找妻子借钱,就盯上了闺蜜寄存的包。
偷老婆闺蜜的包?这不是“家丑”是犯罪!谷某的操作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趁妻子外出搬包、避开小区监控、线上随机找回收店,全程“精心策划”。
可他忘了,这些包的主人是闺蜜,不是妻子,更不是他自己。
法律上,哪怕是夫妻,偷别人的东西照样算盗窃。
根据《刑法》第264条,盗窃金额50万以上就算“数额特别巨大”,要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谷某偷了230万,远超这个标准。
就算他后期能求得闺蜜原谅,最多只能轻判,该坐的牢还是得坐。
更扎心的是,他卖包的钱早被还债和挥霍一空,拿什么赔给闺蜜?
网友炸了:信任碎成渣,这日子还能过吗?这事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全是“离谱”“寒心”的声音。
有网友说:“偷谁不好偷闺蜜的?这让褚女士怎么面对朋友?以后谁还敢托人保管东西?”也有人替褚女士不值:“夫妻本是共同体,遇到困难一起扛不行吗?非要走歪路,这婚估计得离。”
更扎心的是“熟人作案”的普遍性。
很多网友回忆,自己或身边人也曾被亲戚、朋友“顺”过东西——因为太熟悉,反而放松警惕。
但法律可不管“熟不熟”,偷了就是偷了。
这场闹剧,给所有人提了个醒谷某的结局,是贪心和侥幸的代价。
投资失败、资金紧张,这些都不是偷东西的理由。
夫妻之间,本就该坦诚沟通,哪怕开口借钱丢面子,也比违法强。
要是谷某早和妻子商量,说不定能一起想办法,不至于落得个“偷包贼”的下场。
对普通人来说,帮人保管贵重物品也得留个心眼。
比如签个书面协议,明确保管责任;或者拍照留证,万一出问题有证据。
毕竟,信任是感情的基础,但法律是最后的底线。
现在,谷某被刑拘了,案件还在侦办。
可褚女士的日子,怕是再也回不去了——闺蜜的信任没了,夫妻的情分断了,230万的包包没了,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这事儿最让人唏嘘的,不是230万的包包,而是人心的崩塌。
夫妻本是同林鸟,遇到困难该一起飞,而不是“拆了对方的翅膀换钱”。
本文标题:闺蜜230万包包失踪?查到最后竟是老公偷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