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开着面包车,对面那辆宝马X5刚一拐弯,我就照着他们说的,猛地撞了上去,那车灯破碎的声音,特别刺耳!”回想起去年冬天那场“事故”,涉案车手王某某至今心有余悸。谁能想到,这样的“事故”,在上海青浦某汽修厂老板段某的精心策划下,居然前前后后上演了16次之多。


上海青浦惊现“连环撞车”骗局,26人团伙落网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跟保险同业公会一起研判车险骗保风险的时候,青浦区的一家汽修厂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数据显示,这家汽修厂在一年时间里,承接了9辆豪车的16次事故维修,8家保险公司前前后后支付了300多万元的维修费。警方调阅理赔档案后,发现了好多不对劲的地方:这些事故都发生在两个区交界的偏僻路段,而且每次都是面包车负全责,导致豪车严重受损。维修的时候,还都要求更换进口配件。更奇怪的是,有6辆面包车反复参与制造事故,而且事故发生的时候,双方驾驶员都不是车主本人。


  随着调查的深入,以汽修厂老板段某为首的诈骗团伙渐渐浮出水面。为了赚这种不义之财,段某花低价买下9辆豪车和6辆面包车,通过代持协议把车辆实际控制人的身份给隐瞒起来,然后给这些车辆在不同的保险公司投保。之后,他指使蔡某去招募了13名“车手”,再由员工李某指挥,专门挑那些人车稀少、灯光昏暗的路段,故意制造面包车负全责的重大车损事故。受损的豪车被送到段某的汽修厂维修时,他就虚高价原厂配件,实际上却使用廉价配件,就这么骗取高额的保险理赔款。


  2025年4月10日,警方展开收网行动,一下子就把段某、蔡某、李某等26名犯罪嫌疑人给抓获了。目前,段某等10人因为涉嫌保险诈骗罪,已经被批准逮捕,其余16人也都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这个案件还在进一步的侦办当中。类似的骗保事件可不在少数…


案例一:浙江“剧本式”骗保案

  在2018年3月的浙江杭州某汽修厂老板张某,也盯上了保险理赔这块“肥肉”。他勾结保险公司的定损员王某,先收购了3辆老旧豪华车,然后雇了两名“职业车手”,在城郊结合部多次制造“追尾”“剐蹭”事故。张某的手法跟段某简直一模一样:事故现场看着像真的,其实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剧本”,豪车维修的时候,用副厂件冒充原厂件,虚维修费用。就这么短短半年时间,他们一共骗取了5家保险公司120多万元的理赔款。


  警方破案之后发现,张某团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保险诈骗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2019年1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5年,另处罚金20万元;定损员王某因为共同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从这个案子能看出来,汽修厂仗着自己的专业优势,还有保险理赔流程存在的漏洞,成了保险诈骗的高发地。有些从业者法律意识太淡薄,觉得“骗保来钱快”,却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同时,保险公司在定损环节审核不够严,这才给了那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难道骗保的形式真的如此单一吗?当然不是!诈骗手段依然多种多样!


案例二:广东“虚假发票”骗保案,量刑差异凸显法律严谨性

  还有在2016年的广东深圳,发生了一起跟上面案例核心相似,但是手段不太一样的保险诈骗案。某汽修厂老板陈某没有去制造真实的事故,而是收集别人车辆真实的出险信息,伪造维修发票和清单,虚维修项目。他利用有些车主嫌麻烦,不愿意自己处理理赔的心理,谎称“帮忙代办”,骗了保险公司40多万元的理赔款。


  从法律适用上来说,陈某的行为同样构成保险诈骗罪。不过因为他没有制造实际事故,社会危害性相对小一些,而且案发之后还积极退赃,2017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判处陈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另处罚金10万元。


  对比这两起案件,能明显看出来法律在量刑的时候,会综合考虑犯罪手段、涉案金额、社会危害程度这些因素。段某和张某通过制造真实事故,不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还把保险市场秩序严重扰乱了,所以量刑就更重;而陈某“虚假发票”的手段相对没那么恶劣,但同样属于诈骗行为,法律也没轻饶,照样给了相应的惩处。这就体现出咱们国家法律在打击保险诈骗这件事上,非常严谨,对严重犯罪严厉打击,对不同情节也能区分处理。


保险诈骗成行业“毒 瘤”,科技监管成破局关键

  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侦破的保险诈骗案件数量,平均每年增长15%,涉案金额从50亿元一下子涨到了120亿元。这里面,车险诈骗占比超过60%,汽修厂、职业骗保团伙,再加上个别保险公司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形成了一条特别隐蔽的黑色产业链。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骗保行为让赔付率升高了,这间接就影响了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比如说某大型财险公司,2023年它的车险赔付率比2019年上涨了8个百分点,其中骗保造成的损失占比达到1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保险公司引入了AI定损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这些技术,对事故照片、维修清单进行智能审核,能有效识别出“人伤造假”“配件虚增”这些骗保行为,把骗保识别率提高了40%。


  不过,科技监管也不是万能的。在一些偏远地区,骗保手段一直在翻新,像利用“套牌车”制造跨区域事故,通过“阴阳合同”隐瞒车辆实际价值等等。这就需要公安、银保监、保险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一起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源头上把骗保这条链条给斩断。


骗保套路五花八门,普通人该如何防范?

  面对这么多五花八门的保险诈骗手段,作为普通车主,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呢?首先,要选正规的汽修厂和保险公司,千万别把车交给那些“主动揽活”的陌生维修店;其次,处理理赔的时候,尽量自己参与,别轻易把身份证、保单这些重要证件交给别人代办;要是发现事故现场不对劲,或者维修费用明显比市场价高,一定要及时跟保险公司还有警方反映。


  那么,您身边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保险诈骗案例呢?要是遇到车辆出险,您是选择自己处理,还是交给维修店代办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感谢点赞关注,咱们下期见!


  #我的宝藏兴趣#


  #汽修厂老板雇人撞豪车骗保26人被抓


  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本文标题:汽修厂老板雇车手16次撞豪车骗保300万!专挑偏僻路段制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