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打20个月后死亡案将宣判:7年维权路,监控消失、死因篡改背后的司法迷局


  2025年4月25日,广东陆丰"男子被打20个月后死亡案"在汕尾陆河县人民法院异地重审。这场持续7年的司法拉锯战,因监控视频离奇消失、司法鉴定结论反复反转、派出所长亲属涉案等争议,成为公众审视司法公正的焦点。


一、暴力现场:当街殴打致瘫痪,监控硬盘"蒸发"

  2018年10月3日晚,27岁的王嘉禧在姐姐的火锅店帮忙时,因停车纠纷与胡某秋、林某波发生口角。两小时后,两人酒后折返,对王嘉禧实施长达3分钟的暴力攻击。监控画面显示,王嘉禧被打倒在地后,左侧肢体完全失去知觉,嘴角流血不止。


  令人震惊的是,次日南堤派出所民警调取监控硬盘后,视频竟全部消失。幸得家属提前备份,才保留了关键证据。更诡异的是,施暴者胡某秋竟是时任南堤派出所所长胡某波的堂侄。直到事发第7天,胡某波才申请回避,此时案件已完成初步调查。


  图片来自网络


二、司法鉴定迷雾:"轻微伤"与"一级伤残"的博弈

  王嘉禧被送医后,医院当晚下达病危通知书,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然而,陆丰市司法鉴定中心却出具"轻微伤"鉴定,与临床诊断形成鲜明矛盾。


  家属自费委托暨南大学重新鉴定,结果显示王嘉禧左侧肢体偏瘫,构成一级伤残。2024年,广东省司法鉴定协会专家论证指出,首次鉴定"未充分考虑颅脑损伤并发症,存在程序瑕疵"。更荒诞的是,王嘉禧2020年死亡时,官方最初认定死因是"脑瘤",4年后却改口为"脑疝",理由是"看错了"。


三、司法程序争议:轻判与证据链断裂

  2022年,两名施暴者因寻衅滋事罪被判一年半有期徒刑,引发舆论哗然。法律专家指出,若认定"故意伤害致死",刑期至少10年。家属质疑,派出所所长亲属涉案、监控证据灭失、死因认定反复等问题,导致案件被"降格处理"。


  民事诉讼同样波折重重。从2020年到2025年,案件历经一审、发回重审、再审等5次审理,最终判决赔偿35万元。王嘉禧姐姐王女士变卖房产、四处举债维权,父亲含恨离世,母亲精神崩溃。


四、公众期待:让证据链拼合正义

  4月25日的庭审持续12小时,双方围绕"死亡原因与殴打行为的关联性""两次鉴定结论的证明力"等焦点展开质证。原告当庭申请重新鉴定,法庭未当庭宣判。


  此案暴露的司法程序漏洞令人深思:监控硬盘被调包是否涉及人为操作?派出所长亲属回避为何拖延7天?死因认定的"笔误"能否服众?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明所言:"当临床诊断与司法鉴定冲突时,应启动第三方复核程序。"


  7年间,王女士将弟弟遗体存放冰棺30个月,只为等待尸检还原真相。如今案件进入宣判倒计时,公众期待司法机关以证据为尺,让正义不再迟到。这场跨越十年的司法博弈,或将成为基层司法改革的重要注脚。


本文标题:广东陆丰男子被打20个月后死亡案三大争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