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锦州一职校发生刑事案件!字少事大!
老话说遇事需冷静,冲动是魔鬼。
可这道理谁都懂,真摊上事儿的时候,多少人能管住自己的拳头?
这两天朋友圈突然被"
辽宁锦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宿舍命案"刷屏了。
我扒着手机看新闻,手指头直打颤——宿舍楼道里血迹没擦干净的照片、学生们偷偷录的救护车鸣笛声,隔着屏幕都能闻见血腥味。
校门口这会儿还拉着警戒线,穿制服的警察拿着记录本挨个问话。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缩在墙角,手里攥着半瓶矿泉水直哆嗦:"我就住隔壁307,半夜听见哐当一声,还以为谁把暖水瓶摔了..."
这话听得人心里发毛。
锦州市委宣传部倒是出来说了句"已介入调查",可具体死了几个?伤的重不重?为啥动刀子?全成了谜。
眼尖的网友发现学校官微连夜关了评论区,最新那条招生广告底下,点赞量噌噌往上涨。
"这时候还想着招生?先把宿舍血案说清楚!"这条热评两小时收获三千个拇指。
我翻着聊天记录直摇头,去年山东那个职校捅人事件,校方拖了三天才开记者会,结果谣言传得比通快——"死了十几个""凶手有精神病",最后辟谣跑断腿。
要说这辽宁铁道职院可不是野鸡学校,人家正经培养出过铁路局长,毕业生端着铁饭碗的多的是。
食堂大妈都跟学生吹牛:"咱们这儿出去的,那都是穿制服吃皇粮的!"
谁承想这回制服没穿上,先裹了白布。
微信群里传得邪乎:说是长期被欺负的男生,网购了把三十厘米的剔骨刀,趁着半夜挨个踹门。
但这话我可不敢信,刑警队的老同学悄悄跟我说,现场提取了七处血迹,法医拎着工具箱进进出出三趟。
宿舍楼管大爷蹲在台阶上抽闷烟:"查寝记录本都被收走了,这月的全勤奖算是泡汤了..."
家长群里早炸了锅。
"当初看中他们化管理,现在倒好,管出人命了!"
"每月交的住宿费里含安保费,保的什么安?"
最揪心的是个东北大姐,连着发了二十条语音,带着哭腔喊:"我闺女就在那层楼!手机关机三天了!"
翻翻校历,这个月本该是实训周。
机车维修车间里,那些没来得及收拾的工具箱还敞着口,扳手、改锥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有学生拍下教室里的场景:黑板上"安全重于泰山"的标语墨迹未干,值日表还停在事发前一天。
贴吧里冒出个自称"知情人士"的,说校医室最近半年开出去的镇静剂比感冒药还多。
这话真假难辨,但教导主任的奥迪A6确实连着三天没停在专属车位。
校门口小卖部老板边嗑瓜子边嘟囔:"这两天红牛卖得特别好,估计调查组熬夜呢。
"
我特意翻了学校官网,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上次更新还是教师节。
点开"阳光心灵驿站"的链接,弹出来的404页面格外刺眼。
倒是招生就业处的网页天天更新,优秀毕业生照片轮播着铁路局领导视察的场面。
想起上个月去职校采访,有个班主任说过掏心窝的话:"现在孩子压力不比重点高中小,十八九岁就要定下半辈子的饭碗。
"
他办公桌上摆着《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手册》,书脊都还没拆封。
窗台上那盆绿萝倒是长得旺,藤蔓都快把"优秀班级"的锦旗缠住了。
附近居民楼的阿姨们凑在菜市场议论:"听说凶手把门反锁了,消防员是破窗进去的。
"
卖猪肉的老王刀往案板上一剁:"现在孩子火气大,我们小时候挨顿揍,顶多往老师自行车胎撒图钉。
"
这话听着不是滋味,可仔细想想,二十年前哪听说过宿舍动刀子的事?
教育局的巡查组昨天进驻学校了,带着金属探测仪查遍了每个寝室。
学生们传着段视频:床底下搜出来电击棍、甩棍,还有个改装过的防狼喷雾。
"这哪是学生宿舍,整个一军火库!"弹幕飘过这句话时,视频突然黑了屏。
食堂打饭窗口贴了新告示:"即日起禁止外带餐具",可明明上周还在搞"自带饭盒减五毛"的环保活动。
打菜阿姨的勺子抖得更厉害了,土豆炖鸡块里愣是能数清鸡丁。
有个男生举着手机直播:"看看!这就是案发后的食堂改革..."话没说完就被保安捂住了嘴。
我联系上毕业五年的校友,他在铁路局开动车,说话带着汽笛般的回响:"当年我们宿舍也出过事,有人偷电脑,后来查出来是保洁阿姨的儿子。
"
问他现在怎么看这事,他沉默好久才说:"那时候楼道没监控,要搁现在..."话没说完,对讲机里传来发车信号。
翻看校规第三十七条白纸黑字写着:"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可校门口快递点堆着的包裹里,三天两头能看见龙泉宝剑的包装盒。
快递小哥叼着烟笑:"学生说是社团道具,我们只管送货。
"
这话听得人后背发凉,那些写着"工艺礼品"的快递箱,谁知道拆开来是什么?
隔壁师范学院的保安队长直撇嘴:"他们学校搞什么半化,查寝比查监狱还严,结果呢?"
说着掏出手电筒照向自家围墙:"我们这安了三十六个摄像头,连流浪猫翻墙都能拍清楚。
"
可转头就被领导喊去训话,原来这话被路过的学生录了音。
心理学教授在朋友圈发长文:"创伤后应激反应不是矫情,有些孩子可能需要休学治疗。
"
底下有条扎心评论:"加害者的家庭此刻在干什么?会不会正找关系开精神证明?"
这条评论两小时后消失了,像从未存在过。
最魔幻的是短视频平台冒出个"案发现场招租"的账号,点进去看是房产中介在玩梗。
二十平米的主卧标着"阳光充足,交通便利",评论区都在骂:"缺德不缺德?"
可播放量已经破了五十万,这荒诞的现实比剧本还离奇。
殡仪馆门口这两天总停着外地车牌,穿黑衣服的人进进出出。
卖花圈的老汉生意突然好了,边数钱边叹气:"造孽啊,都是爹娘养大的孩子..."
这话飘进路过的学生耳朵里,有个穿校服的女生突然蹲在路边干呕,同伴赶紧摸出速效救心丸。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文档发呆,光标在"校园安全"四个字后面闪烁。
想起三鹿奶粉事件后整个行业洗牌,这次会不会掀起职教系统大整顿?
可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再也等不到答案了。
教育局的热线电话成了点歌台,忙音里夹杂着"请稍后再拨"的机械女声。
信访办窗口排起长队,有个父亲举着女儿的照片,镜框玻璃碎成了蜘蛛网。
阳光透过政务大厅的落地窗斜照进来,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很长。
网吧里通宵的学生盯着游戏屏幕,突然冒出一句:"要是能重来,我高考前绝对不逃课。
"
这话引来一片哄笑,可笑着笑着有人红了眼眶。
鼠标旁边的烟灰缸堆成了小山,某个瞬间,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路过学校的公交站台,新换的广告牌写着"技能改变命运"。
穿铁路制服的模特笑得灿烂,背景是呼啸而过的高铁。
有个老太太牵着孙子等车,小孩指着广告牌问:"奶奶,我以后也能当火车司机吗?"
老人把孙子往身边拽了拽,没说话。
本文标题:官方回应锦州一职校发生刑事案件!字少事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