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朋友小张,平时工作压力大,吃得也不规律,甚至经常外卖解决午餐,晚上加班到很晚,休息不好。


  最近他常常感到疲倦乏力,甚至在早晨起床后也浑身重,四肢不灵活。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可能是体内湿气过重所导致的。这一情况让小张十分苦恼,不知道该怎么调理。


  其实,小张的症状很常见。很多人都有湿气重的困扰,而且,湿气过重对人体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拍打”方法,帮助大家排除湿气,恢复健康。


  湿气重的八大症状


  《黄帝内经》曾经提到,“湿邪重者,必伤脾”,湿气重的确会对脾胃产生伤害。湿气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但一旦表现出来,常常令人感到不适。湿气重的常见症状包括:


  1.四肢沉重:感到整个人浑身乏力,尤其是早上起床后,四肢沉重。


  2.浮肿:特别是下肢浮肿或面部浮肿,早晨较为明显。


  3.食欲不振:脾胃虚弱,湿气过重时,食欲常常不佳,甚至常常有恶心感。


  4.体重增加:由于水湿滞留体内,容易出现体重逐渐上升的情况。


  5.皮肤湿疹:湿气重会导致皮肤出现湿疹、痘痘等问题,尤其是在湿润的环境下更为明显。


  6.头重如裹:头部感觉沉重,甚至有眩晕感,常见于湿气阻滞。


  7.大便黏滞:便秘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便后不爽。


  8.关节僵硬:关节处因湿气滞留,常常感到僵硬,活动不灵活。


  这些症状让许多人感到困扰,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来说,湿气重的表现尤为明显。


  湿气的根源与《黄帝内经》中的病机理论


  湿气作为外邪之一,《黄帝内经》早在几千年前就对湿气的影响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云:“湿胜则为痹,久之则为蛊。”这意味着湿气过重,能阻塞经络,导致肢体关节僵硬,时间久了甚至可以引发更多的慢性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气重往往与脾虚有关。脾主运化,湿气过多会导致脾气虚弱,水湿不能正常运化,从而滞留在体内,表现为上述的各类症状。此外,湿气的滞留还会阻塞经络,影响气血的流动,因此,湿气的清除和脾胃的调理显得尤为重要。


  拍打这些部位,赶走体内湿气


  湿气重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其实,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拍打动作,就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缓解上述症状。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理论,拍打特定部位,能够刺激相关的经络,促进湿气的排出。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01


  拍打手掌大鱼际


操作: 用空心掌拍打大鱼际,每天拍打5-10分钟。每次拍打后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大鱼际部位。原理: 大鱼际对应的是肺经的一个重要部位,肺经为“气道”,也能帮助体内的湿气排出。通过拍打大鱼际,可以帮助加强肺气的流动,间接促进湿气的排出。适配: 适合大多数人,特别是长期坐办公室、手部疲劳的人群。

  02


  拍打肘窝


操作: 用空心掌拍打肘窝,每日拍打3-5分钟。原理: 肘窝为“心经”经过的部位,可以促进心脏的气血流通,同时调理体内湿气的排泄。适配: 适合长期伏案工作、常常感觉上肢沉重的人群。

  03


  拍打腘窝(膝盖后方)


操作: 用空心掌拍打腘窝,每天拍打5-10分钟,特别注意拍打腘窝的中心点,这里正好是“委中穴”所在的位置。原理: 委中穴是膀胱经上的一个重要排毒穴位,膀胱经为人体最大的一条排毒祛湿通道。如果这个通道不畅,湿气会停滞体内。通过拍打委中穴,能够有效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适配: 适合久坐、久站的人群,尤其是膝关节不灵活或老年人群。

  坚持拍打,效果更佳


  拍打这些部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养生者,贵在持之以恒。”湿气的排出需要时间和耐心,长期坚持拍打这些穴位,搭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湿气才能真正从体内排出。


  比如,你可以每天睡前花10分钟拍打手掌大鱼际、肘窝、腘窝等部位,渐渐地,身体的湿气就会得到有效的排解,逐步恢复轻松灵活的状态。


  写在最后


  记住,坚持拍打这些部位,逐步改善湿气重的症状。循序渐进的养生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只要你愿意坚持,相信健康的身体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你。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湿气重有八大症状,拍拍这些部位能赶走体内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