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经济复苏的节奏愈发强劲。截至4月25日,全国31个省份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陆续亮相,21个省份达到或超过GDP预期增长目标,经济大省更是纷纷交出超预期答卷,为今年全国经济稳健开局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各地在产业升级、消费提振、外贸拓展等诸多领域协同发力的结果,展现出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与强大韧性。


  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各省份你追我赶,GDP总量排名虽总体稳定,但暗流涌动。上海、辽宁、四川三省市如黑马奔腾,排名一路攀升,分别连升2位至全国第9、16、5位;而河南、湖南、安徽、重庆、云南则稍显乏力,排位有所下滑。这背后,是各地在政策扶持、产业布局、市场活力激发等方面的差异性博弈。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在一季度齐头并进,绝大多数省份均实现增长。尤其是消费,犹如春日暖阳下的花朵,绽放出蓬勃生机,有望对冲外贸面临的压力。消费市场的火热,从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可见一斑:商场里人头攒动,线上线下购物车满载而归,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到具体省份,亮点频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一季度GDP达到12735.06亿元,同比增长5.1%,超出年度目标。其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2%,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步上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更是成为全国少数保持增长的省份之一。上海的经济活力,犹如黄浦江畔的璀璨灯光,闪耀着创新与进取的光芒。


  辽宁,东北振兴的排头兵,一季度GDP增长5.2%,超预期表现令人瞩目。近年来,辽宁不断加大各项投资,制造业复兴步伐加快,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愈发明显。辽宁的崛起,宛如冬日里的一把火,为东北经济的振兴点燃了希望。


  四川与河南的“第五省”之争,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去年四川惊险反超河南,今年一季度,四川GDP超出河南301.34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稳健增长,稳稳守住优势。四川的经济活力,恰似川剧舞台上翻飞的水袖,灵动而富有张力。


  经济大省之间的竞争,更是中国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脚。江苏与广东的GDP差距逐渐缩小,江苏的“三驾马车”增速全面超越广东,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浙江一季度GDP增量最高,与山东的差距进一步拉近。这些经济大省的良性竞争,犹如百舸争流,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破浪前行。


  在众多省份中,湖北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一季度GDP增长6.3%,领跑2024年GDP5万亿以上的11个经济大省,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湖北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的经济复苏,犹如涅槃重生的凤凰,振翅高飞,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从全国层面来看,19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省份与全国持平,10个省份低于全国。增速最高的西藏自治区,一季度GDP增长7.9%,而增速最低的海南增长4.0%。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反映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在一季度也呈现出良好开局。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1个省份全部实现正增长。安徽作为制造业“黑马”,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汽车产业更是迎来高光时刻,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广东虽工业增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动能产业增势迅猛。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为经济的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消费市场同样热闹非凡。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增速领先,西藏、湖北、河南等地消费热情高涨。东部省份也在努力提振消费,广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中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消费,从优化消费环境到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


  外贸领域更是超预期表现。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1.3%,出口增长6.9%。20个省份进出口正增长,外贸大省广东、江苏、浙江等挑起大梁,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速回正,对前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浙江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迅猛,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过半。各地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外贸平稳开局。


  中国经济的脉搏在一季度强劲跳动,各地在产业升级、消费提振、外贸拓展等方面协同发力,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强大韧性。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标题:31省份一季度GDP出炉,排名有变,多项指标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