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前线观察员


一、当美债不再是“避风港”

  “5.02%!”


  4月9日,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冲破5%大关,创下2023年以来新高。三天飙升近60个基点,这场自1981年以来最猛烈的美债抛售潮,让全球市场嗅到了血腥味。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债迎来抛售潮

  “美债崩盘,竟比关税战更让特朗普恐慌?”


  同日下午,特朗普突然宣布对75国暂缓实施“对等关税”90天,仅保留10%基准税率。一边是债市“暴雷”,一边是关税踩下“急刹车”,这两件事看似无关,实则暗藏致命逻辑:当美债失去“避险王冠”,白宫只能向市场“投降”。


二、美债抛售背后的“死亡螺旋”

  1. 避险资产为何被“踩踏”?流动性枯竭与基差交易的“多米诺效应”


  美债曾是全球资本的“诺亚方舟”,但这次连美联储降息预期都止不住抛售。花旗集团直言:“美债可能正失去其作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中轴的地位。”


  4月7日,美国财政部58亿美元3年期国债拍卖惨淡收场,创2023年最低认购水平。交易员形容:“市场像被抽干了水的鱼塘,买家集体消失。”


  对冲基金押注美债与利率互换价差缩窄,却在剧烈波动中被迫平仓,引发连锁抛售。分析机构CreditSights警告:“这已不是投资,而是自毁式赌博!”


美债市场像被抽干了水的鱼塘

  2. 历史重演?从1987年“黑色星期一”到2008年雷曼时刻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22.6%,股灾次日,美联储紧急宣布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通过购买国债压低利率。此举直接稳定了美债市场,也间接挽救了股市信心。此事件充分彰显了美债的避险功能。


  2008年雷曼时刻:雷曼兄弟破产后,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单日暴涨300%。资本疯狂涌入长期美债避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8%暴跌至2.0%。为挽救市场,美联储启动首轮量化宽松(QE),直接购买1.75万亿美元国债。这意味着美债从市场自发避险资产转变为央行主动调控工具。


  2020年3月美元荒:疫情引发全球资产抛售,外资单月减持美债3270亿美元,创历史峰值。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8天内飙升40个基点,打破“美债必避险”的信仰。


  美债一度被视为“最后堡垒”,而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本次美债抛售进一步颠覆认知——当美国政府信用遭质疑,连美债也会“叛变”。美债的“安全资产”属性高度依赖美联储信用,当危机超越央行调控阈值时,其避险功能可能瞬间逆转。


三、关税暂缓90天——是妥协,还是“饮鸩止渴”?

  “美债崩盘,比特朗普的推特更快击穿白宫防线!”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里安一针见血:“什么能让特朗普暂停关税?答案只有一个——美债市场离崩盘只差一步!”


  1. 特朗普的“投降时刻”:从张牙舞爪到仓皇撤军


  4月8日,特朗普还在嘲笑反对者“胆小如鼠”,誓言“按我的规则玩”,并傲慢地宣称有70多个国家在给他打电话,给他拍马屁。


  可到了4月9日,当30年期美债收益率破5%,白宫召开紧急会议后宣布关税暂缓90天。网友戏称:“债市教特朗普做人!”


  但是,特朗普此人朝令夕改,特不靠谱!华尔街担忧,“90天暂停”或许只是他的缓兵之计,随时可能翻脸。


  2. 关税游戏:是否是特朗普在操纵市场?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突然转向被质疑操纵市场,核心疑点有三:时间精准性(美债崩盘时说“是故意这样做的”,在准备推出暂缓90天关税政策前发推说“快点买股票”)、策略杠杆性(用暂缓关税换取资本回流托底美债)及历史行为惯性(其任内多次通过政策波动引导市场预期)。


  4月7日美债拍卖遇冷后仅两天,特朗普便对未反制国家暂缓加税,保留的10%基准关税实为“诱饵”,试图以贸易筹码倒逼资本停止抛售美债。


  这种“危机转移术”与其2018年发动贸易战提振美元回流的手法如出一辙,本质是将关税武器化为金融维稳工具。


  3. 美国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特朗普的朝令夕改,本质是美元霸权与债务经济的致命矛盾:


美元镰刀失灵:美国长期依赖货币霸权向外转嫁危机,通过滥发美元收割全球财富,但这一机制正陷入"滥发货币→推高通胀→被迫加息→债市崩盘→妥协退让"的死循环。当4月7日58亿美元国债拍卖遇冷时,市场用脚投票揭示了这场债务游戏的荒诞——美债正从"全球避风港"逐渐沦为"风险源"信用透支更让美国进退维谷:全球央行持有的美债占比从2015年的67%暴跌至2025年的52%,中国连续7个月抛售美债,沙特甚至将石油美元结算比例降至50%以下。这种"去美元化"浪潮背后,是各国对美元体系逐渐的不信任。

  美国既要靠发债维系财政,又需美元坚挺吸引买家,但二者在通胀与债务的双杀下已成水火之势。如今暂停关税的妥协,不过是债务怪兽反噬白宫的序幕。


四、一场没有赢家的货币战争

  暂停关税能换来喘息,但治标不治本。高盛预测,若美债收益率长期高于5%,美国财政利息支出将突破GDP的7%,比特朗普上任时翻倍。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85年《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最终拖垮日本;2025年,美国试图用关税战转嫁危机,却终将被“反噬”。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是:美元霸权崩塌的速度,比所有人想象得更快。


试问:若美债彻底失去“避险光环”,全球资本该往何处逃?人民币国际化能否抓住这“黄金十年”?

本文标题:关税暂停90天背后的秘密:美债抛售创40年最惨,特朗普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