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偷11本书被拘!理由惊到全网:“偷书应该不会被抓吧”
苏州一家书店的监控拍下了一幕:32岁的朱某把11本小说往背包里塞,被抓时还念叨:“书太贵了,想着偷书不会被抓……” 这事儿刚曝光就冲上热搜,网友哭笑不得:现在都啥年代了,咋还有人信“窃书不算偷”这一套?
图片于南方都市下同
偷书的脑回路:省钱理由让人叹气朱某是个普通上班族,平时就爱读网络小说。今年4月他逛书店时发现,一本精装网文小说要六七十块,11本算下来得花700多,相当于他三天工资。于是他琢磨出“歪招”:先假装看书,趁店员不注意把书往背包里塞,两天内连续作案两次,直到被监控识破。
被警方询问时,他还振振有词:“电子书看伤眼睛,图书馆太远又麻烦,实体店书太贵,我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 这话让网友炸了锅:有人骂他“把无知当借口”,也有人叹气“确实,现在随便一本新书都四五十,买书真成了‘轻奢消费’”。
书价坐上火箭,普通人看书咋就这么难?这事说白了,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现在买书是真贵!随便一本畅销书标价50+,精装版轻松破百,一套网文全集能卖到四五百。而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据更扎心:很多县城图书馆一年才更新几百本书,乡镇图书馆基本形同虚设,年轻人想免费看书,要么跑断腿,要么只能看旧书。
更矛盾的是,一边是纸质书贵得让人犹豫,另一边是电子书免费却被嫌弃。朱某说:“手机上看小说总忍不住刷短视频,根本静不下心。” 这种“纸质书情怀”让不少人陷入两难:想买书没钱,想借书不便,最后竟走上偷书的歪路。
偷书不是“文雅事”,法律可不惯着有人觉得“偷书总比偷钱好”,但法律可不这么看。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朱某盗窃718元的书籍,虽然没到刑事立案标准,但已构成行政违法,被行政拘留3天,还得赔偿书店1000元。警方特意提醒:“不管偷的是啥,只要未经允许拿走他人财物,就是违法行为。”
其实这些年“偷书案例”真不少:太原有人偷了1300多本书摆摊卖,重庆有人专偷考研教材转卖,甚至还有外国游客在书店偷书被抓。这都说明一个道理:对知识的渴望没错,但实现方式得守规矩,不能学孔乙己给自己找借口。
想看书又想省钱,到底有啥办法?话说回来,普通人想低成本看书,真的没出路吗?其实办法挺多:
? 活用公共资源:很多城市的图书馆支持“线上借阅+快递到家”,比如上海图书馆APP能免费看30万本电子书,还能预约新书;
? 二手书市场捡漏:孔夫子旧书网、多抓鱼等平台,能买到半价甚至三折的正版旧书,品相还不错;
? 加入读书社群:豆瓣读书小组、本地读书会常有书友分享闲置书籍,甚至能以书换书;
? 关注出版社活动:很多出版社直播间经常搞“9.9元包邮”“买一送一”,赶上活动能省不少钱。
你怎么看“偷书省钱”这事?朱某的事闹到最后,最让人唏嘘的是他的心态:明明有那么多合法途径,却偏偏选了最错的一条。有人说他“蠢”,有人说他“穷得没辙”,但更多人觉得:这事反映了普通人对知识的渴望,也暴露了我们在“全民阅读”上的短板。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你也爱看书却觉得书贵,会咋办?支持严惩偷书者,还是希望多开些平价读书渠道?来评论区聊聊,咱一起唠唠普通人的“读书难”!
(文中案例源自苏州警方公开通,法律条款援引《治安管理处罚法》)
本文标题:男子偷11本书被拘!理由惊到全网:“偷书应该不会被抓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