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香是什么调料推荐文章1:“千万别买iPhone 12,因为十三香”,十三香到底是啥?

  “千万别买iPhone 12,因为十三香”,十三香到底是啥?


  继苹果手机年度新品iPhone12系列发布后,“十三香”这一话题却意外登上微博热搜,甚至有网友调侃,“千万别买iPhone12,因为十三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二的苹果十三香”,让人捧腹不已。


  十三香,也叫十全香,是我们厨房中最常用到的调料之一,它是由13种中草药磨成粉调制而成。很多朋友都用十三香做过菜,但如果问大家:


  十三香里面都有哪13香?


  相信大部分人都答不上来。


  那今天,懒喵就和大家聊聊十三香里具体都有啥。


紫叩

  紫叩


  紫叩,也叫紫蔻、紫豆蔻,是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果实。白豆蔻比较嫩的时候叫白蔻,而色泽较重的紫叩属于白豆蔻比较老的阶段。它的味道有点辣,是比较温和的辣味。紫叩在烹调中使用,有去异味,增辛香的作用,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底料的制作。


砂仁

  砂仁


  砂仁,属于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砂仁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和辛辣味,常出现在卤水酱汤、红烧菜品和烧烤菜肴中,起到增香去异味的作用。


肉蔻

  肉蔻


  肉蔻,即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和假种皮,在烹饪中使用,有去异味增辛香的作用。而豆蔻瓣磨成的粉末,也常见于各式甜品中。不过,肉蔻中含有肉豆蔻醚,对大脑有兴奋的作用,切记别吃过量。


肉桂

  肉桂


  桂皮可以分为桶桂和肉桂两种,其中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地比较细,可切碎做炒菜调味品或烧肉;而肉桂味厚,最适合用来炖肉,可以起到去腥、提香、解腻的作用。


丁香

  丁香


  丁香的气味芳香浓烈,味带辛辣、有麻舌感,可以单用,也可以与其它调料合用,可以起到提味增香的作用,常用于制作卤菜、糕点和饮料,也是五香粉和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花椒

  花椒


  花椒,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又麻又辣的味道,让人印象深刻。花椒的气味芳香,可以起到去腥增味的作用,在红烧、卤味等肉类菜肴做法中,常常能看到花椒的身影。


八角

  八角


  八角,别名大茴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料,香气中有一股甜甜的味道,也是五香粉的主要原料。在膻味腥味较重的肉类食材中,放入八角可以去除异味。在做一些素菜时,如果想起到“素菜荤烧”的效果,也可以放少许八角。


小茴香

  小茴香


  小茴香,是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性温,给人以轻微麻麻的感觉,在烹饪中多与其它香料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去异味提香气的作用。小茴香刚放时气味闻起来不浓,但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强烈的辛香味就会慢慢挥发出来。


木香

  木香


  木香,是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其味芳香浓烈,先甜后苦,在烹饪中多与其它香料配合使用,可以给肉类食材去腥去膻,特别是动物内脏类食材中,常常会用到木香。


白芷

  白芷


  白芷,是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其味芳香微苦,常在卤水中用到,可以给肉类食材去腥增鲜,使肉质更细嫩,在火锅底料中也常常会用到。


三奈

  三奈


  三奈,也叫沙姜,为根状茎,常在肉类食材烹制中使用,起到提味增鲜的作用,也是火锅底料中最常用到的一味香料。


良姜

  良姜


  良姜,又叫小良姜、高良姜,常用于卤水制作,除了可以给食材去腥去膻外,还能起到“定味”的作用,即可以给食材起到留香的效果。


干姜

  干姜


  干姜,就是用我们平时最常见到的姜晒干或低温干燥制成,在烹饪中使用,可以起到给食材去腥的作用。


  【懒喵结语】


  今天,我们一次性认识了13种香料,它们也是构成十三香的13味食材。具体每样食材用多少克,根据配方不同,也有不同的比例。我们平时见到的十三香调料,不同的牌子,用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属于品牌自己的配方。


  我是爱下厨的懒喵,今天跟大家分享了有关十三香的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喜欢懒喵的分享,欢迎收藏关注;关于美食,朋友们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小知识或者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祝朋友们天天好心情!


  十三香是什么调料推荐文章2:十三香的配料有哪些?

  十三香,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庭的厨房中可谓家喻户晓。它不仅仅是一种调味料,更是许多家庭烹饪的秘密武器,能够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香气和风味。那么,究竟十三香是由哪些配料组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十三香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要明白“十三香”这个名字的由来。顾名思义,它是由十三种香料精心配制而成。这十三种香料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十三香独特的风味。它们分别是:紫叩、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和干姜。


  紫叩,又称紫豆蔻,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味道,常用于炖肉、炖汤等烹饪中,能够增添菜肴的香气。砂仁,又称阳春砂,具有温中行气、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烹饪肉类、鱼类等食材,能够去除腥味,增添香味。肉蔻,又称肉豆蔻,具有浓郁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常用于烹饪肉类、禽类等食材,能够增加菜肴的风味。


  肉桂,又称桂皮,具有香甜的味道和独特的香气,常用于烹饪甜点、糕点等食品,能够增添香甜的味道。丁香,又称公丁香,具有浓郁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常用于烹饪肉类、鱼类等食材,能够去除腥味,增添香味。花椒,又称蜀椒,具有麻辣的味道和独特的香气,常用于烹饪川菜、湘菜等风味独特的菜肴,能够增加菜肴的辣味和香气。


  大料,又称八角,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甜美的味道,常用于烹饪炖菜、煮汤等,能够增添菜肴的香气和味道。


  小茴香,又称茴香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常用于烹饪肉类、鱼类等食材,能够去除腥味,增添香味。木香,又称广木香,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味道,常用于烹饪肉类、禽类等食材,能够增加菜肴的风味。白芷,又称香白芷,具有清香的味道和独特的香气,常用于烹饪炖菜、煮汤等,能够增添菜肴的香气。


  三奈,又称沙姜,具有辛辣的味道和独特的香气,常用于烹饪肉类、鱼类等食材,能够去除腥味,增添香味。良姜,又称高良姜,具有辛辣的味道和独特的香气,常用于烹饪肉类、鱼类等食材,能够去腥增香。干姜,又称母姜,具有温热的性质和独特的香气,常用于烹饪肉类、禽类等食材,能够去腥增香,同时还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这十三种香料各有特色,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味道。在配制十三香时,这些香料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经过精细的研磨和调配,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调味料。


  十三香不仅适用于烹饪各种肉类、鱼类、禽类等食材,还可以用于烹饪蔬菜、豆制品等食材。它能够为菜肴增添香气和风味,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同时,十三香还具有温中散寒、消食化积等功效,对于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十三香是一种由十三种香料精心配制而成的调味料,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味道。它不仅能够为菜肴增添香气和风味,还具有温中散寒、消食化积等功效。在烹饪中,合理使用十三香能够为家庭餐桌增添更多的美味和乐趣。


  十三香是什么调料推荐文章3:十三香到底是什么香?前言

  在遥远的1988年,巩汉林、赵本山联袂出演过一个小品《十三香》,让我第一次听说“十三香”的名号。如果你和我一样“年事已高”,说不定也看过。


  图0 好像开了美颜的效果


  洋鬼子忌讳13,我堂堂华夏贵胄不理会这一套,唐山小调《十三香》唱词儿中不多不少正好罗列了13种香料。这13种有的脸熟有的陌生,本篇的任务就是挨个捋它一遍。有兴趣的往下滑,没兴趣就关网页,OK?


正文

  1.花椒/Zanthoxylum 芸香科花椒属,与柑橘、橙子是远亲。出身本土的香料,根正苗红。“椒”字自古专指花椒,见于《诗经》“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辣椒、胡椒之流都是外来的晚辈。


  图1.1


  图1.2


  图1.3 花椒芽煎蛋,摄于昆明


  日常生活中的“花椒”一词可涵盖几个物种,最主流的当然是同名的花椒/Z. bungeanum,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为花椒之正朔。其果皮紫红或棕红,内表面淡黄,又称“红花椒”,香气浓郁,味麻辣而持久。各地栽培品种繁多,品种之间风味略有差异。花椒芽亦可入馔,油亮鲜绿、麻香味美,为不可多得的芽菜珍品。


  图1.4 新鲜的藤椒


  图1.5 麻椒


  图1.6 竹叶花椒


  市面上的青花椒、麻椒及藤椒等,多源于西南栽培的竹叶花椒/Z. armatum。通常取近成熟果实制成(藤椒常用鲜品),外表青绿或暗绿,内面黄绿。藤椒香气浓而麻味弱,青花椒、麻椒恰与之相反,可谓各擅胜场,在川菜中应用广泛。竹叶花椒的成熟果实外表暗红或棕褐,内面淡黄,不如红花椒鲜艳,接受度不高。


  北京、东北等地亦产青花椒,采自野生的青花椒/Z. schinifolium。其果实干燥后会由红褐变为暗绿,内面近白色,风味逊于花椒、竹叶花椒。另,青岛崂山产“狗椒”,当地人用来腌制咸菜,可能也是青花椒(或野花椒/Z. simulans),实物未见,不敢妄断。


  2.八角/Illicium verum 大料=八角,也叫茴香、大茴香或八角茴香等。旧归木兰科,现属五味子科。


  图2.1


  八角属近50种,国内28种,仅该种安全无毒,其它皆不可用。北宋苏颂称八角为“舶茴香”,最早自占城国(越南中部)海运而入,后来国内也有栽培,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有引种。果实通常呈八角形,蓇葖先端钝或钝尖,有春华秋实的正糙果和秋华春实的春糙果之别;味香甜,对于肉类食材有增香窳味之功。


  图2.2


  图2.3


  八角的花,北侉自然是不知道长啥样,多数南蛮也难得遇到。图2.2出自公众号果壳自然关于八角的一篇,显然与《中国植物志》“花粉红至深红色”的描述不符,其实图2.3才是正儿八经的八角花,如假包换。那么图2.2到底是何方妖孽呢?像是八角的亲戚,日本莽草/I. anisatum,有毒。图片配错不打紧,误用调料搞不好会死人的。


  3.姜/Zingiber officinale 姜科姜属。或源于印度或东南亚,我国先秦时代已有栽培,《论语》曰“不撤姜食”,足见历史悠久。


  图3.1 老姜


  图3.2 仔姜


  图3.3 姜芽


  姜的“根茎肥厚,多分枝”,富含姜辣素和各种香气成分,集辛和香于一身,在中式荤菜烹调中必不可少,自古享有“百菜之祖”的尊荣。干姜即干燥根茎,无需多言。以及,仔姜或姜芽纤维含量少,可腌制成佐餐小咸菜或泡菜,辣味柔和,颇为爽口。


  图3.4 姜的植株


  图3.5 姜的花


  正如很多人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亲眼见过姜植株的人也不多。其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略有竹韵,可以栽盆里冒充竹子。也许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及长期人工栽培的影响,姜极少开花,很多长期从业的姜农也无缘一亲芳泽,像图3.5这样展开花瓣的极罕见。


  4.陈皮 芸香科柑橘属,柑橘/Citrus reticulata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图4.1


  图4.2


  柑橘原产我国南方,我国柑橘品种品系之多,堪称世界之冠。按说所有柑橘都能产“陈皮”,但传统以广东新会的茶枝柑/C. r. 'Chachiensis'的干制果皮为正品(四会的行柑/ 'Hanggan'可代用),称“广陈皮”,其余为杂果皮。不过,我觉得用来做菜远不及“入药”的玄学程度更深,增香解腻而已,正不正品差异不会太大......


  5.肉桂/Cinnamomum cassia 樟科桂属,原产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尤以广西为多。


  图5.1


  图5.2


  我国利用肉桂的历史很长,屈原诗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桂”即指肉桂。全株均富含桂皮醛等挥发油成分,调料中通常只有树皮,称桂皮(可分为桶桂、厚肉桂和薄肉桂3种,桶桂品质最佳),用在荤腥类食材烹调中可增香解腻去腥----那啥,谈及调料“功效”时很难避开这些类似的措辞,实际则各有巧妙不同。


  图5.3


  天竺桂/C. japonicum、阴香/C. burmanni、钝叶桂/C. bejolghota、香桂/C. subavenium等近缘种的树皮也能充当桂皮之用。做菜用到的桂皮,也不好说到底是哪个种。另有锡兰肉桂/C. verum,原产斯里兰卡,广东台湾有引种,因其树皮单薄纤细,故“桂皮”的卷曲层数较多,与普通桂皮形态迥异。其口味偏甜,在西方饮食文化中较为流行,多用于甜点。


  6.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伞形科茴香属。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省区都有栽培。


  图6.1


  图6.2


  图6.3 小茴香


  图6.4 孜然芹/Cuminum cyminum的果实


  为与大茴香(八角)相区别,生活中常称小茴香。13香唱词儿说“同胞姊妹是大小茴香”,其实二者亲缘关系很远,形态相差悬殊,只因含有相似的挥发物质,如茴香醚之类,故而气味雷同。《中国植物志》曰“嫩叶可作蔬菜食用或作调味用”,通常用来制作馅料,华北地区尤爱之;13香中用的是果实,乍看像孜然粒,但颜色偏绿,味道亦显著不同。


  7.白芷/Angelica dahurica 伞形科当归属。产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


  图7.1


  图7.2


  我国南北多个省区栽培供药用,有杭白芷、祁白芷等栽培变种,药用略过不提,我们只关心“吃”。《中国植物志》曰“嫩茎剥皮后可供食用”,但真正吃这东西的不太多,产地之外很难想象,最重要的功用还是干燥根(的切片)可充当炖肉料。具体什么作用?还是那一套:味辛、香,可祛除异味,提鲜增香......


  8.海南山姜/Alpinia hainanensis 姜科山姜属。产于两广及海南。


  图8.1 草豆蔻


  图8.2 草豆蔻


  图8.3 草豆蔻


  草豆蔻,为草豆蔻/A. katsumadai或海南山姜(此2种已合并为1种)的干燥种子团,简称草蔻。成品如微缩的脑花,以大颗粒为上品,质地坚硬,嗅之无味,须打碎成粉末后才能发挥;味道较为柔和,在配料中起到辅助增辛的作用,还能促进“骨肉分离”,特别适合禽类和排骨等带骨食材。注意:草蔻有苦涩味,应适量使用,不可过多。


  9.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姜科山柰属。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广东尤盛。因沙土种植,根茎似姜,老广称为“沙姜”。


  图9.1


  图9.2


  22年我曾亲自种过沙姜,过程相当漫长:1月初“播种”,7月始萌芽,之前还以为早完犊子了;8月11日我因故彻夜未眠,目睹了凌晨五点多开出的第一朵花。花馥郁芬芳,大部洁白如雪,唯唇瓣基部有显著紫斑,于冰清玉洁中又添几分妖娆;然极易凋零,有点遗憾。


  图9.3 根茎


  图9.4 白切鸡


  沙姜即山柰的根茎,外观与生姜有几分相像。古人谓之“樟木香气”,与生姜香型有异,深受广东人民青睐,蒸鱼炖肉断不可无之。将其捣碎成末,与麻油、酱油一起调制成沙姜酱,即是广东名菜“白切鸡”的灵魂蘸料。


  10.云木香/Aucklandia costus 菊科云木香属(旧归风毛菊属)。原产克什米尔,我国西南部有引进栽培。


  图10.1 云木香的花序


  图10.2 根的干制品


  图10.3 九转大肠,摄于青岛春和楼


  又称青木香、广木香或木香。成品即其干燥根,通常切片,味辛、微苦又有甜味,香气如蜜,可祛除动物原料特别是动物内脏的异味,但添加过多则会掩盖食材的本味,烹调中常与其他香、辛味调料配合,适量使用。传说鲁菜名菜“九转大肠”中必放入木香粉,有点铁成金之功。


  图10.4 土木香


  菊科植物的“

本文标题:十三香是什么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