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是什么大圣推荐文章1:七大圣中最厉害的不是孙悟空和牛魔王,而是这名妖王?

  (蜗牛看西游第6582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七大圣中孙悟空为何排在最后,只要看看排在前三的妖王是谁就知道了。其实,还有一位妖王比他们更厉害,如果不是他,可能除孙悟空外的妖王早全军覆没了。


  这个妖王,就是号称通风大圣的猕猴王!


  通风大圣,并非指常通风信。在原著中,通风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来去飘忽,神出鬼没,变化多端,一种是机敏过人,耳聪目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如来在评价六耳猕猴时,是这样说的:“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也就是说,对天地间各种情信息了如指掌,对各人的弱点心知肚明,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绝对是个比孙悟空和牛魔王还厉害的角色。


  在往期视频中,蜗牛告诉过大家,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的二心,实际是不存在的。但六耳猕猴不存在,不代表这种品类不存在!也就是说,如来说的这个灵猴,其实是通风大圣猕猴王!


  孙悟空是灵明石猴,但却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戴着紧箍圈去取经。而这位猕猴王呢?行踪却飘忽不定,孙悟空被如来抓住后,他提前感知到危险,通知其它大圣后逃之夭夭,三界只留下他的传说,却不见他的身影。


  牛魔王最初也十分害怕,但专程去拜访了同样被天庭贬下凡间的沙和尚和猪八戒后,放松了警惕,在火焰山过起了有妻有妾也有田的日子,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七大圣中最厉害的,不是孙悟空,也不是牛魔王,而是猕猴王。不是因为他法力有多厉害,而是脑子最为好使。


  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牛魔王,企图用法力称霸天下,结果都失败了,只有猕猴王这样聪明的妖王,才隐藏起来,过自己的逍遥日子。所以,有时退一步,才能真正海阔天空。


  那么,齐天大圣的名字为何是两个鬼王取的?谁给孙悟空设的陷阱?请看下期分解。


  牛魔王是什么大圣推荐文章2:花果山孙悟空牛魔王七兄弟结义,按什么进行的排名?

  

  (蜗牛看西游第494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一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艺归来,干死了霸占产业的混世魔王,去龙宫抢得了如意金箍棒,去地府勾掉了生死簿,一时威风八面,各路妖王纷纷前来投靠他,上贡请他称老大。


  孙悟空此时最得意的,应该是与六大妖王结拜为兄弟。但让人疑惑的是,老大不是他,老二不是他,老三……统统不是他,他只排在最后一位,当了一名小弟。


  其它几位妖王本领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牛魔王的水平与孙悟空相比,基本相差无几。


  那么,以孙悟空的个性、威望,为何甘愿排在最后一位,当一名小小弟呢?


  二


  有人说是按年龄排序。


  

  这个显然是不对的,孙悟空的年龄与几妖王相差并不大!


  取经团队经过号山时,红孩儿亲口说自己父亲近千岁了。这个时候,孙悟空该是多少岁呢?我们来算算:他学艺归来被阎王勾魂时,刚好342岁,加上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其实从王莽篡汉到贞观十三年,实际是600多年),差不多也是一千岁。也就是说,孙悟空与牛魔王一般大。


  既然孙悟空与老大的年龄相差不多,那么他就极有可能不是年龄最小的那个。


  有人说是按武艺排序。


  刚才也说了,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水平差不多。为争夺芭蕉扇,两兄弟大战了好几千个回合,谁也胜不了谁。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众神虽然放水,但想捉住他还是很难的。


  而其它妖王呢,基本消声匿迹,如果真的很牛逼的话,不可能不在江湖上留名,天庭、佛教不可能不去收拾他们。也就是说,如按武艺排名,孙悟空不说排第二,至少也是排第三。


  还有人说按威望排序。


  这更不可能了。孙悟空刚打死了混世魔王,抢了金箍棒,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其它妖王基本没听说有啥过硬事迹,所以凭威望,孙悟空也不应该排在最后。


  三


  那么,他们究竟是按什么排名呢?


  在原著第四十一回,孙悟空自己说明了原因,他告诉红孩儿——


  “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也。我当初未闹天宫时,遍游海角天涯,四大部洲,无方不到。那时节,专慕豪杰,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称为平天大圣,与我老孙结为七弟兄,让他做了大哥;还有个蛟魔王,称为复海大圣,做了二哥……惟有老孙身小,称为齐天大圣,排行第七。”


  

  原来,因为孙悟空身小,所以他只能排行第七。


  孙悟空身高多少呢,原著中也有说明——


  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什么上下?”


  不满四尺,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大约是1.3米。六小龄童的身高,可比这高多了。


  按身高排名,这恐怕是最搞笑的排名了吧?也不知道是谁出的这个主意。


  但是仔细一琢磨,却是能解决七兄弟排名之争的好办法。


  大家想想,如果按年龄排名,那些年龄小、地盘大的妖王同意吗?肯定早拂袖而去了。


  如果按威望排名,那些本事强、出道晚的妖王同意吗?肯定早拍案而起。


  如按武艺排名,那些年龄大、资历深的老同志同意吗?肯定早愤而骂人。


  按身高排名,这个大家就不好说了。不是我们要把你排在老未,主要是你爹妈没把你造好,这怪谁呢?


  孙悟空虽然出道晚,功夫高,但毕竟根基不稳,急需借助六妖王巩固地盘。如果他去给几位妖王争排名,那么团结就会被打破,妖界就无法联盟,所以他只得委曲求全,接受了这个排名。


  同时,这个排名也让他面子过得去,大家可不是不尊重我,主要是我身高不争气。


  四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排名,机关最痛苦的排序。


  吃饭的时候,谁坐主桌?谁坐主陪?谁坐次陪?那是很讲究的。排错了,有些领导是绝不上桌的,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轻视。


  有人说,这简单啊,按官大官小排名,不就得了?


  那不行!万一里面有年龄大、威望高,但退下来的老领导呢?万一里面有首长家人、身边人、红人呢?虽然他们可能是平头老百姓一个,你排在下首试试?


  开会的时候,排座次更不能有一丁点差错。谁坐主席台中间,谁坐中间偏左第一位,谁坐中间偏右第一位,那讲究就更多了(据说次主排名与吃饭排位是相反的)。


  有人说,干脆按职务直接排,多简单!这说明你娃没上路!


  万一人家是上级派来的呢?职务虽低一点,但代表的是上级机关,怎么能排后面?万一人家是老资格的退休领导呢?你排在后面,叫不尊重老同志。很多政治敏感的人,能从排位中解读出政治风云,所以,这排名绝对是不能错的!


  年终总结和干部提升的时候,这排名就更讲究了。比如,按工作成绩论功行赏,领导身边人肯定有意见:我们陪首长就不累了?我们为单位搞协调难道就不是工作?我们的隐形工作比你们摆在台面上的工作更重要!


  按贡献大小进行排名?老同志肯定不高兴,想当年我们参加革命工作时,你们还在穿衩衩裤。没有我们把方向,你们敢保证不犯错误?没有我们压担子,你们能干出成绩?


  按资格进行论功行赏?那更不行,年轻同志不服气,活都是我们在干,凭啥功都让老同志得了?最后必然造成不少工作老同志没法干,年轻人不愿干。


  五


  中国人很多时候是仗好打果子难分。打仗的时候,大家一心盯着外敌;分果子的时候,大家一心盯着自己人。如果一个单位果子分不好,那么在下一次打仗的时候,很多人肯定有意见。大家心不齐,这仗就没法打。


  中国人的排名,看起来似乎不重要,坐主桌的不代表饭就能多吃一口,坐主席台中间不代表吸的雾霾就少一点。但是,这主桌、主位代表的是一种尊重,代表的是一种荣耀。


  但是,很多时候你又不能主动去抢主位和主桌,而需要别人再三邀请,你才能“勉为其难”地坐上去。不然,代表你不谦虚,代表你托大,大家当面不会说什么,背后绝对戳你的脊梁骨。


  有的人觉得自己应该坐主位,或者位置可以靠前些,但又无人来邀请,心里肯定半天不舒服,甚至对安排会议或吃饭的人都有一肚子意见。对坐了自己位置的人,说不定从此就视为仇人。


  中国人的结拜更是不靠谱,虽然说的都是义字当头,但如果排不好名次,分不清老大老二,那最终还是要散伙的!正因为孙悟空七兄弟当时为了平衡,所以选了一个奇怪的排位法,等外部形势一变,七兄弟自然各奔东西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六位大哥一位也没去看他,这一点不奇怪。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第78期《大闹天宫之后,孙悟空六个结义大哥去哪里了?》


  牛魔王是什么大圣推荐文章3:牛魔王是七大圣之首,为何没有占据花果山,而是孙悟空成为主人?

  西游记第三回提到孙悟空成为美猴王,四万七千余猴子猴孙归顺,还有七十二洞妖王参拜。这说明孙悟空是花果山的实际统治者,孙悟空与牛魔王以“七大圣结义”之名共举反旗,前者称“齐天大圣”,后者尊“平天大圣”。看似平分秋色,然而一个矛盾浮出水面:同为结拜兄弟,为何花果山始终是孙悟空的绝对领地,牛魔王却仅以“大哥”身份游离其外?细读原文后,发现这一疑问背后,暗藏吴承恩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察——所谓“兄弟情义”不过是江湖虚名,真正的统治根基,永远根植于 血统、实力、地缘 的三重博弈。我们以原著为据,揭开花果山归属权的隐秘逻辑。


一、血统正统性:孙悟空是花果山“天选之子”1. 诞生于斯,天命所归

  西游记开篇就说道:“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这说明花果山的“仙石”孕育孙悟空,赋予其不可替代的合法性,石猴与花果山存在“母体”般的共生关系,此山即其肉身与神魂的源头。


2. 牛魔王的“外来者”身份

  牛魔王原型为“大白牛精”(第六十一回),与花果山无地缘关联。老牛势力范围在翠云山(铁扇公主)与积雷山(玉面公主),火焰山一片,结拜仅是政治联盟,非领土继承。


二、武力控制权:孙悟空对花果山的绝对掌控

   1.军事建设与资源垄断。孙悟空自龙宫夺宝、地府销生死簿后,彻底掌控花果山武装(四万七千余口猴子猴孙归顺)


  生死操控:篡改生死簿使群猴“跳出轮回”,形成绝对服从。


2. 牛魔王的“客将”角色

  牛魔王虽为结义大哥,却无花果山一兵一卒的指挥权。


  天庭围剿时的缺席:第四回天庭首次征讨花果山,牛魔王未参战;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后,其迅速与花果山切割,转而经营火焰山势力,足见二者仅为利益同盟。


  资源零占有:原文从未提及牛魔王在花果山有洞府、部众或财宝。


三、政治符号:花果山是孙悟空的精神图腾1. 反抗天庭的“革命圣地”

  花果山是孙悟空竖旗称圣的根据地(第四回):


  “猴王公然不拜,挺身在旁,厉声高叫:‘老孙便是齐天大圣!’”


象征意义:花果山承载孙悟空“打破秩序”的意志,与牛魔王的“割据军阀”定位迥异。2. 牛魔王的“去中心化”生存策略

  牛魔王深谙“狡兔三窟”之道(第六十回):


  “访得积雷山摩云洞有个万岁狐王……遗女玉面公主,家私百万,牛王欺心,入赘其家。”


  玉面公主


利益至上:他通过联姻扩张势力,花果山仅是其“七大圣”名号的镀金场,非核心利益区。结语:江湖义气难敌权力铁律

  花果山的归属问题,实为《西游记》对现实政治的隐喻:


血统正统性是统治的“天命外衣”;武力控制权是维系的“铁血基石”;政治符号是凝聚的“精神鸦片”。

  牛魔王与孙悟空的关系,恰似乱世中合伙创业的“盟友”——可以共富贵,却难共患难。当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痛悔时,牛魔王正拥着小三(玉面狐狸)笑饮美酒,这或许才是吴承恩笔下最冰冷的现实寓言。


  牛魔王是什么大圣推荐文章4:平天大圣大力王——牛魔王身份地位

   ?基本信息


  姓名: 牛魔王


  别名: 平天大圣


  性别: 男


  种族: 牛妖


  身份: 妖王


  配偶: 铁扇公主(罗刹女)


  小妾:玉面公主(狐狸精)


  子女: 红孩儿(圣婴大王)


  兄弟: 如意真仙


  2. 背景与来历


  出处: 牛魔王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


  原型: 其形象可能源自印度神话中的牛神或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牛妖。


  地位: 在妖界中地位显赫,被称为“平天大圣”,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


  3. 外貌与性格


  外貌: 牛头人身,体型魁梧,常持混铁棍,形象威猛。


  性格: 豪爽、重义气,但也有暴躁和固执的一面。


  4. 能力与法宝


  武力: 战斗力强大,能与孙悟空抗衡。


  变化: 精通七十二变,能化身为其他形态。


  法宝: 混铁棍是其常用武器,威力巨大。


  5. 主要事迹


  结拜兄弟: 与孙悟空、蛟魔王等结为七大圣。


  ?火焰山: 其妻铁扇公主掌管芭蕉扇,控制火焰山的火势。


  ?红孩儿: 其子红孩儿在火云洞称王,后被观音菩萨收服。


  与孙悟空的对决: 因红孩儿事件与孙悟空发生冲突,最终被天庭和佛教势力。


  ?妖界首领之一,号称“平天大圣”(与孙悟空齐名),统领着火焰山、积雷山等地的妖怪势力。


  牛头人身,铁角铜牙,法力高强,坐拥金山银山,是一方霸主。


  ?性格特点


  性格刚直豪爽,重情义,但有时鲁莽冲动。对妻子铁扇公主(持有芭蕉扇)和儿子红孩儿极为宠爱,家族观念极重。


  ?大闹天宫:曾参与对抗天庭,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


  火焰山之战:因觊觎唐僧肉,与孙悟空大战,最终被哪吒三太子用乾坤圈降服,归顺天庭。


  ?家庭关系:与铁扇公主育有一子红孩儿(后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


  牛魔王是什么大圣推荐文章5:原著详解:看懂了孙悟空为何一定要除掉牛魔王,才算看懂了西游记

  混沌未开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为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Hello,大家好!


  我是京城流淌,欢迎大家继续收看由京城流淌出品的小说品读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牛魔王是小说《西游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妖怪,也是西行路上唯一一个需要佛道天庭外加孙悟空猪八戒一起出手对付的拥有强大战力的妖魔。


  其实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孙悟空和牛魔王之间的恩怨并不深,牛魔王在刚见到孙悟空时,虽然也十分生气,但是他并没有直接为难孙悟空,反而说了这么一句:


  “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


  可见,牛魔王见到孙悟空虽然不高兴,但起码还念些旧情。


  但是后来随着事件的升级,曾经的两位好兄弟居然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可以说,牛魔王就是被孙悟空亲手打败并且降服的。


  《西游记》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深层含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西游记》的主题浅析

  如今的很多营销号都将明代百回本《西游记》解读成一部暗黑、现实、政治等等类型的小说,通过宣扬各种阴谋论的内容,博取大众眼球。


  这就导致很多没有读过原著,或者对原著了解不深的朋友,对《西游记》的主题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所以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文学地位很高,它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地位,一定不是靠这些阴谋论的内容才成为众多人认可并且喜爱的文学作品的。当然你可以有这样的解读,但是这只是一个解读《西游记》的角度,不可盲信。


  另外,如果你觉得《西游记》中传达的都是负面的价值观,是一部十分暗黑的神话小说的话,我只能说你的格局低了,吴承恩比我们想的要高明很多。(吴承恩是否为《西游记》的有争议)


  而火焰山牛魔王这一节正体现了这一点。


  自从《西游记》问世之后,就有很多学者一直在研究它,并且大致形成了两个流派,一个是游戏说,一个是寓意说。


  认为《西游记》是游戏说的学者觉得《西游记》就是讲述了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近代学者胡适和鲁迅先生就秉承这个观点,但是鲁迅先生比较客观,他觉得《西游记》中还是有些深意的。


  但胡适却觉得《西游记》不足一看,大家都知道,近代时候不少学者都主张全盘西化,所以对于胡适的观点,大家见仁见智。


  寓意说就是说《西游记》虽然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是神魔故事,但是其中却大有深意,如今大家比较受认同的是放心说,也就是成长说。


  什么是放心说呢?


  就是讲《西游记》是一本讲述如何修心的小说,讲述人心如何成长的文学作品,而《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便象征着人心,后世学者对《西游记》的情节进行了总结,认为大闹天宫的情节寓意着放心,被困五行山寓意着定心,西行之路寓意着修心的过程。


  如果你知道《西游记》主要是讲人心成长的故事,那么,再去看《西游记》的时候就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看看火焰山牛魔王这一个章节的内容。


牛王本是心猿变

  牛魔王这个人物其实很有意思,在小说《西游记》中,是有意将牛魔王这个人物与孙悟空进行对照描写的。


  换句话说,牛魔王和孙悟空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体双生的一对角色。


  他们两个有多相似呢?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牛魔王号称平天大圣。


  齐天和平天,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


  牛魔王的武器是棍子,孙悟空的武器也是棍子。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牛魔王也会七十二变。


  孙悟空武艺高强,牛魔王武艺也很高强。


  牛魔王在书中被称为大力王,而在《西游记》的前作中,孙悟空取经修成正果后被封的佛号正是大力王。


  更绝的是,大闹天宫之时,二郎神降服孙悟空的过程和火焰山孙悟空降服牛魔王的过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都是一开始拼武艺,然后拼变化,最后被一群人围住,然后在各方势力的帮助下被降服的。


  只不过当初被降服的人(孙悟空),如今变成了降服他人的人。


  书中更是以一句牛王本是心猿变点名了这个情节的主旨。


  心猿是谁,不用我多做介绍了吧。


  现在很多人都同情牛魔王,觉得牛魔王太惨了,本来好好的一个妖怪最后却被天庭、佛教、道教三教一块合力收服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


  如果说牛魔王和孙悟空是一体双生的,孙悟空象征着人心,那牛魔王又象征着什么心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弄清楚牛魔王在书中是个什么形象。


牛魔王的人物形象

  其实看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在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就是个俗人。


  有老婆,外面还养着小三,实力强大,但不思进取,他和铁扇公主把持着火焰山众多百姓的生计,谋求供奉,但也不管民众的死活,还结交像万圣龙王这样贪宝的妖精。


  “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这样的人在古代,大家想想是在指代哪一种人?


  很多朋友都心疼牛魔王,但是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火焰山中土生土长的平民百姓,被人如此盘剥,你还会觉得他很好吗?还会觉得他可怜吗?


  所以看到这里,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牛魔王在小说中其实象征的就是凡心,也可称为私心。


  如今的孙悟空已经修成了善心,但是即使是孙悟空这样强大的善心,仍旧只能和牛魔王这颗凡心斗个五五开,换句话说,仅凭善心根本降服不了凡心。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凡心,或者说私心,牛魔王的日子不知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不用工作,有正妻有情人,每天逍遥自在,虽然有能力造福社会,但偏偏选择鱼肉乡里,欺压百姓。


  所以凡心是非常强大的,根本不可能通过善心压制,那么怎么才能击败他呢?


  靠的就是信仰。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最后被降服是靠天庭、道教、佛教三教合一的力量才真正降服的。


  说白了,要想降服自己的凡心,需要依靠的正是信仰这种强大的力量。


  了解了牛魔王代表什么心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孙悟空这颗心通过这一难获得了什么?


孙悟空成长之路上最重要的一难

  自古以来,成长中最难的一件事,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打败自己。


  所以在这里设置牛魔王这个和孙悟空非常相似的人物,不是无心插柳,而是有心为之。


  他意味着,孙悟空要在此难中,亲手打败那个曾经的自己。


  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拥有的也是一颗凡心,凡事都是以己为先,斗天宫时,把自己的猴子猴孙保护的很好,但是却将其余七十二洞的妖王手下推出去当炮灰。


  那时候的孙悟空敢斗天地,汪洋恣肆,象征着人无所拘束之心,但是有过一定人生经历的朋友就应该知道,人之心是一定要有约束的,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难道你想犯罪,就可以犯罪吗?


  不受约束之心虽然看着挺好,但是其实很容易惹出大祸。


  想想曾经的小仙女郑爽,是不是就是“任性”过头才有了如今的结局。


  生活不是爽文,世界也不会以你为先,早早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早早成长,承担起人生的重任。


  如果《西游记》的就是想突出孙悟空的战天斗地,又何苦给他安排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的结局呢?


  说白了在看来,大闹天宫只是孙悟空修心之路的开始,往后的西行之路才是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在取经路上,大家感觉孙悟空实力越来越弱的原因之一。


  因为人生很难,想轻松度过自己的人生,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命运不会告诉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它只会给你继续安排苦难,而且你无所预料,无从准备。


  这个时候你能怎么办呢?


  既然无法改变世界,那么你只能改变自己,要想改变自己,就要先从人心开始,心动才能行动。


  这就是《西游记》这部书教给我们的道理。


  所以别以为《西游记》就是讲阴谋论的,太片面了,中国文化的博大,不会如此浅薄的。


  看到很多人说从《西游记》中读出了什么被镇压,被欺骗,世界就是这样的种种负面言论,真是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年轻时候读《论语》、《孟子》、《传习录》,感受到的都是这些先贤文字中所传达出的浩然正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中国人何曾轻易屈服过?


  大学毕业后读《毛选》,读毛主席写的诗,才知道什么叫做大气魄。


  如果大家真的感觉世道不公,自己过得不如意,去好好了解了解毛主席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看看他老人家是以什么心态与行动来面对人生的苦难的。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真的不知道这些阴谋论和负面思想都是从哪些盲目崇尚西方文化的人口中总结出来的,简直贬低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格局。看个乐可以,但是如果非要当真,那我觉得就没必要了。


  再说回《西游记》。


  其实早在前面的章节中,书中就已经开始铺垫,孙悟空人心的成长了。


  简单来说,就是人应该如何放下自己的过去,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之前在西行路上,孙悟空老是喜欢提自己大闹天宫的往事,每次去天宫也是各种硬闯,但在《西游记》第51回中,孙悟空遇到了西行路上前所未有的强敌,青牛精,青牛精一手金刚圈,让孙悟空无计可施,只能上天搬救兵。


  但是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明显没了之前那般的急躁,非常懂礼貌,而且在别人取笑他的时候,也能平心气和的解释,并且还写了一首歌颂和平的诗,这些都说明了孙悟空在慢慢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许旌陽笑道:“这猴头还是如此放刁!”行者道:“不是放刁,我老孙一生是这口儿紧些,才寻的着个头儿。”张道陵道:“不消多说,只与他传便了。”


  孙行者等候良久,作诗纪兴曰:“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大家仔细看看原著的第51回到第63回的内容,之前大闹天宫的元素频繁出现,青牛精也就是兕大王手中的法宝就是当年太上老君偷袭孙悟空的金钢琢,孙悟空因此上了天宫,面见玉帝,并且重提了自己当年大闹天宫之事。


  “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想我闹天宫时,玉帝遣十万天兵,布天罗地网,更不曾有一将敢与我比手。向后来,调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强似老孙,却怎么得能彀取胜?”


  后来因为孙悟空和唐僧在女儿国闹了别扭,在真假美猴王这一难中,孙悟空专门带着六耳猕猴去找了如来,回来之后,也和唐僧进行了和解,从此之后,唐僧再没念过紧箍咒。


  再之后就是火焰山这一节,孙悟空遇见了自己曾经的结拜兄弟牛魔王。


  下一章九头虫情节之时,孙悟空又见到了之前降服了自己的二郎神。


  这些相近的情节,都不是随便写的,都是有寓意的,就是我们在上面说的是想通过孙悟空的故事告诉大家如何放下自己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孙悟空在亲手打败牛魔王(曾经的自己)之后,马上就遇到了之前打败过自己的二郎神。不要管孙悟空是不是在被围的情况下被抓的,但是二郎神的确降服过孙悟空。


  孙悟空见二郎神之时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一开始感觉不好意思。


  书中是这么写的:


  “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后来又说了这么一句:


  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虽然脱难西行,未知功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赛国,搭救僧灾,在此擒妖索宝。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


  这里提到了向蒙莫大之恩,此时的二郎神还没帮助孙悟空抓九头虫,这个莫大之恩,从何说起呢?


  说白了,孙悟空是在感谢二郎神当初降服自己,毕竟没有过去,哪有现在呢?


  在看到牛魔王的时候,孙悟空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之前孙悟空在六耳猕猴的章节中,已经和如来要了一个稳坐莲台的承诺,所以只要修成正果,孙悟空这趟修行之路便不会白走一遭。


  这么看来,孙悟空的心路历程是非常明晰的,他的确是在不断成长的,当然,成长路上肯定也会有很多遗憾,所以老话才说,有舍才有得。


  人要真正的成熟,就是要学会取舍。


  什么都想要的人,很明显还在幻想,早点认清现实,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并且将其打败,才是真正的成长之路。


  所以从经历了火焰山、九头虫这两个章节之后,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个遇事急躁,做事冲动的孙悟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成熟、有责任、有担当的得道高僧孙悟空。


  从《西游记》的思想表达来看,它的是一个受儒学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文人,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以及佛家,他们最终追求的那个大道都是殊途同归的。


  只是三教的说法不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心中认为的圣人几乎都具有相似的品

本文标题:牛魔王是什么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