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军阀主要将领
桂系军阀主要将领推荐文章1:桂系军阀以这十位杰出将领而闻名于世,你知道哪几个?
#古籍里的历史#
桂系军阀,以这十位杰出将领而闻名于世。让我们一一来介绍这些威名赫赫的将领。
第一位,我们不得不提到陆荣廷,他是广西南宁人,也是贵系的首领。陆荣廷的军事才能令人叹为观止,使得贵系能够在割据时期崭露头角。
第二位是沈鸿英,他来自广西雒容。作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军事将领,沈鸿英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为贵系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很多力量。
沈鸿英
第三位是林虎,他来自广西陆川县。作为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将领,林虎以其勇猛无畏的形象而闻名,他常常带领部队迎接敌人的挑战,保卫着国家的边疆。
林虎
第四位是谭浩明,他是广西龙州的骄傲,也是贵系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决断力,为贵系赢得了许多胜利。
谭浩明
第五位是莫荣新,来自广西桂平,是清末民初的军事将领。他以其善于战术和指挥的才能而著名,常常能在战场上化危为机,给敌人带来沉重的打击。
莫荣新
第六位是李宗仁,广西桂林人,也是首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除了他的政治身份,他同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宗仁
第七位是白崇禧,同样来自广西桂林,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一级上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让人钦佩,同时也为中华民国的军队带来了无限荣耀。
白崇禧
第八位是黄绍竑,源于广西容县,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将,甚至被授予将衔。他对军事战略的理解以及对士兵的激励能力使他成为军队中备受尊敬和崇拜的领导人。
黄绍竑
第九位是黄旭初,同样来自广西容县,是新桂系的首领之一。他在动荡时期的领导能力令人瞩目,为桂系的坚守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旭初
第十位位是夏威,同样来自广西容县,他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上将。夏威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敢和果断令人印象深刻,他为国家的安全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夏威
这便是桂系军阀的十大著名将领。他们以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使得桂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桂系军阀主要将领推荐文章2:广西历史上的十大名将,石达开与李宗仁、白崇禧,谁能排第一
【各省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之广西】
在中国历史上,广西虽然远离中原,战争不多,但因为民风彪悍,出现了著名的“狼兵”,骁勇善战,曾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到了近代,广西成为起义、革命的多发地,更是涌现出了很多名将,煊赫一时。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广西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以出生日期为顺序。
第一位,是民族英雄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出生于广西钦州,早年曾参加反清起义,失败后接受了清廷的招安,1885年的中法战争时期,年近七十的冯子材率军在镇南关痛击法军,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史称“镇南关大捷”。
张之洞评价说:“自中国与西洋交涉数百年以来,未有如此大胜者!”
《清史稿》也评价道:“法越之役,克镇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子材等之功也。”
第二位,是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出生于广西藤县,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名将之一,率军与湘军作战时,曾两度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又创下过令湘军为之胆寒的三河大捷。
同时,李秀成还与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多次对垒,均以大胜而告终,洋人对其也是退避三舍,避其锋芒。
李鸿章曾评价说:“李秀成为诸贼之冠,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既深佩其狡猾,更极恨其忠勇。”
梁启超也对他高度评价道:“李鸿章与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
第三位,是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
石达开1831年出生于广西贵港,堪称太平天国第一名将,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1852年,石达开率军克岳阳、平武汉,沿水路直进金陵,不到一月挺进千余里,沿途皆大败清军,清军对其恐惧不已,称其为“石敢当”。
1854年,石达开又在九江、湖口等地,对垒曾国藩的湘军,两度使其大败,一度逼得曾国藩想自尽了之,至此扬名天下,威震八方。
左宗棠评价他说:“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第四位,是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
陈玉成1837年出生于广西藤县,与李秀成一起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又与石达开并称为太平天国两大“勇猛王爵”。
1858年11月,陈玉成率军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令曾国藩、胡林翼等人扼腕叹息,悔恨不已。而后又率大军连破湘军江北、江南大营,旷日持久的天京之围也得以解除。
英国海军军官呤唎评价道:“因为他用兵神速,足智多谋,在一切太平军将领中,清军最畏惧的是忠王(李秀成),其次就是英王(陈玉成)。”
第五位,是民族英雄刘永福。
刘永福1837年出生于广西钦州,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在中法战争中,刘永福曾率领黑旗军与法军作战,先后取得了罗池大捷、纸桥大捷、宣光大捷等等,张之洞盛赞他是“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
后来,刘永福又率军赴台抗日,多次重创日寇,打出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成为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日英雄。
孙中山曾说过:“余少小钦慕我国民族英雄刘永福。”盛赞刘永福的民族气节和功勋。
第六位,是旧桂系领袖陆荣廷。
陆荣廷1859年出生于广西南宁,是旧桂系军阀领袖,曾与张作霖并称“南鹿北獐”。
陆荣廷早年曾效力于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表现突出,深受刘永福的欣赏,后来又埋伏在中越边境的山林一带,专与法军作战,数十年间多有胜绩,令法军头疼不已。
后来,陆荣廷参加过讨袁战争,孙中山盛赞他:“再造民国,勋在宇宙。”马君武也称赞道:“于广西,为广西有数人物;于共和政体,为民国有数人物。将来共和史之开篇,有一极重要之人物,舍公其谁?”
第七位,是新桂系领袖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是新桂系军阀的领袖人物,曾担任中华民国代总统。
在北伐前夕,李宗仁致力于两广统一,为北伐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又率领桂军北上抗日,取得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捷,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周恩来曾评价他说:“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是台儿庄大捷,二是回归祖国。”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也评价说:“李宗仁是近代中国这座高楼大厦的一根主要支柱,没有这根柱子,则今日这座大厦,可能又是另外一栋不同的建筑了。”
第八位,是“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与李宗仁并称“李白”,人送外号“小诸葛”。
全面抗战爆发后,白崇禧担任过军训部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提出过“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战略思想,还指挥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无论是战略还是战役层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林彪曾经高度评价说:“我认为白崇禧是国民党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这句话可以说并非过奖。他不用说有多年的军事经验,他的指挥也比其他国民党军将领高明。”
第九位,是开国上将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出生于广西东兰县,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在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担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兼政委、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委等职,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立功无数。
建国后,毛主席亲点韦国清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帮助越南进行抗击法国的战争,是我军一位军政双优的杰出人才,胡志明也称赞他“能文能武”。
第十位,是开国上将李天佑。
李天佑1914年出生于广西临桂县,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李天佑以能征善战而闻名于世,凡是硬仗、恶仗、狠仗,他很少缺席,因而被冠以“老虎”的称号。
在抗战时期,李天佑以主力的身份参加过平型关大捷,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率部征战东北,参加过“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功勋卓著。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曾称赞他:“一生忠贞,矢志不渝,英勇善战,我军楷模。”
【各省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已发表文章——
山东历史上的十大名将,这个超强阵容,哪个省能比?
山西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个个顶级,徐向前能排第几?
河南历史上的十大名将,近代有两位,许世友能排第几?
河北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张飞赵云联手出击,近代有一位入选
湖南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彭德怀、粟裕、陈赓能排第几名?
湖北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开国将帅四位上榜,林彪能不能排第一?
江苏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单凭前两位,就稳压大多数省份
安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周瑜和徐达,谁的影响力更大?
陕西历史上的十大名将,白起、马援、李靖,谁能排第一?
广东历史上的十大名将,近代占了九位,谁能排在榜首?
桂系军阀主要将领推荐文章3:民国桂系军阀,除了大家熟知的李宗仁与白崇禧外,还有哪些大军阀
民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混乱时代,各地,各省的军阀拥兵自重,如同古代割地称王。如东北王张作霖,山西王阎锡山,云南王(唐继尧,龙云),四川王刘湘,湖南王唐生智,贵州王(王家烈),西北王冯玉祥,广西王(陆荣廷,李宗仁)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军阀,而且都是手握重兵。
在以上这几位军阀中,有些人后来虽着各地军阀之间的混战退出了政坛,如中原大战退出的冯玉祥,还有被蒋介石收拾得王家烈,唐生智,让日本人炸死的张作霖,还有就是被新人取代的陆荣廷,唐继尧。但是说,后来这些军阀谁混得最好?当属桂系的白崇禧与李宗仁,这两位后来一直都位居蒋介石集团高层人物。而且桂系也是民国时期最牛的一个地方派系。
白崇禧
李宗仁与白崇禧自然是这个派系的最佳代表人物。其实,民国时期的桂系军阀,除了大家熟知的李宗仁与白崇禧外,还有几位大军阀,他们在当时的广西也是风云人物,乃至全国。
第一位是与张作霖齐名的广西王“陆荣廷”。他也是绿林出身,和东北王张作霖一样,后来两人还结拜成义姓兄弟,一个是东北王,一个是广西王。陆荣廷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广西王,自然有他的过人的本领。据传闻,陆荣廷的枪法很好,而且在当土匪时为人很讲义气,不欺负当地百姓,专门抢边界的法国商人,因此时间一长他手下聚集了许多英雄好汉,有点类似于《水浒传》的梁山好汉。这也为他成为广西王打下了基础。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群雄并起,有枪,有人就是王的时代到来。这时的陆荣廷抓准时机一统广西,后来又被袁世凯任命为广西都督,就这样,广西迎来了陆荣廷的时代,当时的白崇禧与李宗仁还是在学校读书呢。
陆荣廷
第二位是桂系大军阀是沈鸿英,他也是绿林出身,由于手中有人有枪,因此在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投靠了同盟军。在军阀混战时脱颖而出成为桂系军阀比较有实力的军阀之一,虽然,他奉陆荣廷是广西大佬,但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想怎么才能把陆荣廷赶出广西。
1920年陆荣廷受到粤军的讨伐,在内忧外患的陆荣廷被迫下野,这时沈鸿英宣布自治,说广西必须由广西自己治理,于是粤军退出广西。沈鸿英如愿以偿当上广西老佬,不过后来,被桂系后辈李宗仁,白崇禧击败,退出军界,最后客死他乡。
沈鸿英
第三位是桂系军阀刘震寰,他是广西柳江县人,而且刘震寰还是一位反复无常之人,有点类似于冯玉祥。先是加入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后来又脱离,依附广西督军、旧桂系军阀头子陈炳焜,在桂军中他还得到陈炳焜的重要,成为桂系一方大将。
然而,在1921年粤桂战争中,他临阵倒戈,让桂军损失惨重,也使得陆荣廷下野,而他因功出任广西绥靖处督办。更风光的是,在陈炯明发动叛乱后,刘震寰以桂军总司令身份出兵讨伐陈炯明,帮助中山先生重回广州任职。只不在不久后又联合滇军杨希闵反中山先生,最终不敌兵败,逃往香港,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直到1972年去世。
在以上这三位都下野后,桂系又迎来批新军阀,就是大家熟悉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李品仙,廖磊等人。
桂系军阀主要将领推荐文章4:民国的直系、奉系、皖系、桂系等军阀,有什么异同
清末,列强逞凶,社会动荡。面对乱局,国家和社会精英不约而同组织起规模不一的新军,用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民国初期,新军被个人控制,形成称霸一方的军阀。以直系、奉系、皖系、桂系为代表的军阀,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不得不说的军事力量。
上图_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图(1917-1918)
系出新军这四大军阀脱胎于清末新军。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参照德军模式,聘请德国教官,“习洋枪,学西法”,训练出一支7000人的“新军”。新军和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
1903年,清政府计划以北洋新军为蓝本,在全国建立36镇级新军。一个镇额定官兵12512人。辛亥革命时,清政府编练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在新军中,袁世凯的北洋六镇训练和装备最佳,势力遍及直隶、山东和东北。袁世凯死后,北洋新军分裂为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上图_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1911年11月7日,受武昌起义的影响,原清政府广西提督陆荣廷利用自己掌握的边防军,攫取革命成果,宣布广西独立,和清政府划清界限。同时,拉拢士绅,充实军力,分化同盟会成员,逐步掌握了广西军政大权。旧桂系军阀由此成型。
1921年,陆荣廷及其旧桂系阀在两次粤桂战争中失利,陆荣廷被迫下野,桂军实力大损。毕业于广西陆军学堂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三人脱离旧桂系,占据玉林、陆川、北流等七县,招兵买马,整军备武,势力渐强,标志着新桂系的诞生。尽管四大军阀占地为王,本质上还是清末新军的延续。
上图_ 冯国璋(1859年—1919年),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市西诗经村人,直系军阀的首领
割据地方军阀割据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民国初年也不例外。
直系军阀聚焦着以冯国璋、齐燮元等籍贯直隶的将领。他们拥有类似的政治主张,又有乡土情谊为纽带,立足于江苏、江西和湖北等地,同气连枝,彼此呼应。
皖系军阀以生于安徽合肥的段祺瑞为首。段祺瑞先后在北洋武备学堂炮科和天津武备学堂炮科学习,又留学德国。学成归国后,深受袁世凯器重,被誉为“北洋之虎”。皖系势力遍及皖、鲁、沪、浙、闽、陕等省,声势显赫,锋芒毕露。
上图_ 段祺瑞(1865年—1936年),字芝泉,曾用名启瑞,生于安徽合肥,皖系军阀首领
奉系统帅张作霖出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长期深植于东北三省。1912年,身为中路巡防营统领的张作霖镇压奉天辛亥革命有功,被提升为24镇统制,成了奉天省的实际话事人。袁世凯窃居高位后,授张作霖中将衔,任陆军27师师长,成为北洋系的一员干将。
桂系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三巨头均是广西人。1923年,黄绍竑表示支持广东革命政府。有了粤军的撑腰,李宗仁和黄绍竑在广西站稳了脚跟。1924年8月,黄李两人剿灭了陆荣廷的残余势力,统一广西全境。四大军阀清醒地认识到地盘的重要性,纷纷圈地募兵,各自为政。
上图_ 李宗仁(1891年-1969年),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桂系”首领
离心离德四大军阀同掌兵权,却各怀异志。直系觊觎中央政府的领导权,主张全国“和平统一”,外交上亲近英美等欧洲国家。1923年,在直系先后击败皖系和奉系,一家独大,声望鼎盛。6月,直系首脑曹锟以“贿选”方式当选民国总统。
与直系不同,皖系把持中央政府权柄,提倡全国“武力统一”。为筹措军费,段祺瑞和日本签订了《西原贷款》和《陆军防敌军事协定》,不仅出卖主权,还允许日本在中国驻军。段祺瑞从日本人西原龟三处借款就达1.45亿日元,用来购买军备,意图武统。
上图_ 张作霖(1875年-1928年),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北小洼村人,北洋军奉系首领
同出北洋的奉系,在政治主张相当“佛系”。张作霖偏安东北,伺机而动,深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主张。他得到过日本的支持,尊崇过封建道统,拥护过资产阶段民主革命,迷恋过占卜扶乩之术。不过,崇尚武力、追求权势是张作霖一生不变的信条。
桂系三巨头出身近代新式军校,接受过资产阶段民主思想的教育,具备较高的军事和政治头脑,施政上推行内外兼修的策略。桂系对外积极加入广东国民政府,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桂系内部实行“三自”政策,推动了广西社会的全面发展。四大军阀的三心二意,折射出民国初期纷乱的政治生态。
上图_ 曹锟(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
结局不同面对时代变革,四大军阀有着必然的归宿。曹锟就任大总统之后,直系势力如日中天。正所谓“树大招风”,国民政府、奉系张作霖和皖系卢永祥结合“反直三角联盟”,直系内部冯玉祥、王承斌等人受到吴佩孚的排挤和打压,心怀不满。在内外两股力量的夹击下,直系先后在与皖系的江浙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败北,吴佩孚退出北京,南逃洛阳。1926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吴佩孚难以抵挡,军队分崩离析,大部被国民革命军和奉系收编。
皖系段祺瑞靠日本提供的借款,大举推进武力统一的力度。企图消灭西南军阀和国民政府。他的行为招致直系的敌视,双方在1920年爆发激战,皖系落败,日渐式微。1924年,在奉系和国民政府的拥立下,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这是皖系在民国政坛最后一道余辉。
上图_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1924年,奉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获胜之后,张作霖倍受国内政坛瞩目。在与孙中山多次会面后,他的地位逐渐提升。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元首。好景不长,一年后,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其子张学良继任奉系首脑。1928年,张学良通电全国表示遵从“三民主义”,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全国实现了形式的统一。
在国民政府起步之初,桂系便积极与之合作。桂系在国民政府合作的同时,在政治上多次企图夺权,挑战蒋介石的权威,在军队中,桂系是“黄埔系”、“保定系”、“士官系”之外的另一股重要派系。在国民内战中,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争斗,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分裂和垮台。1949年9月,桂系十余万军队在衡宝战役中基本被消灭,宣告了桂系军阀的最终消亡。
上图_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民国军阀是各方势力相互角力的产物。与古代军阀相似的是四大军阀打着“革命”的幌子,争权夺利,以军干政,损害了国家利益,破坏了社会稳定。不同的是相较古代军阀,四大军阀造成的危害,在广度和烈度上过犹不及。这一顽疾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吞没,在时代浪潮中留下了短暂的一瞬。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
【1】胡玉海 《论奉系军阀》
【2】莫建来 《试论皖系军阀的形成》
【3】黄宗炎 韦春景 《论新桂系的形成及其统一广西的历史意义》
【4】莫 杰 《陆荣廷及旧桂系军阀的特点》
【5】马雷、胡博 《讨贼联军 五省联军 国民军 直系军阀和兴衰和裂变》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桂系军阀主要将领推荐文章5:桂系三雄的不同结局:一个流落美国、一个逃亡台湾,一个留在大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后,广西的革命党人未能控制局势,实际政权最终落到了陆荣廷手上。
这陆荣廷,是一个实打实的地方派别,自此他便成了“老桂系”军阀首领。
1924年,陆荣廷的“老桂系”军阀倒台,随后属于国民党的新军阀系统的“新桂系”建立起来。而这“新桂系”的三巨头,便是: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25年来,新桂系逐渐由盛到衰,军阀三巨头在分道扬镳后,也都走向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新桂系”的三巨头
新桂系形成的标志
作为新桂系的首领人物,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都不是大官僚,也不是大地主的世家子弟,他们都出生于中小地主家。
李宗仁的祖辈世世代代虽都以耕田种地维持生计,但也都是读过书的知识人家;李宗仁的父亲便是一名私塾老师,并经营农耕事业。
白崇禧的父亲则早早地弃儒从商,在广西桂林西乡苏桥开设了永泰林商店。
黄绍竑的父亲在晚清时期考上了秀才,家里的产业颇丰,后来在乡里开设了教官。
三人都有着相似的家庭出身,并且都投考了广西陆军小学,也都接受过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广西独立之后,白崇禧、黄绍竑参加了广西援鄂北伐,成为了一名学生兵,与北伐军队一起开赴湖北,抗衡清军。在南北议和之后,前去北伐的这批学生军就解散了。
白崇禧与黄绍竑先后在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16年毕业之后,二人就回到了广西,一同在陆荣廷属下的模范营担任连职军官。
1908年,李宗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于1911年毕业。1916年5月,李宗仁担任了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之后就转入了陆荣廷部。
作为新桂系的首领人物,这三人都出身于广西,接受了近代军事学校教育,作为军校的同学,他们之间的相互抱团、接纳,也是新桂系形成的一大原因。
1921年6月,孙中山发动了讨伐陆荣廷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旧桂系的军阀实力逐渐崩溃瓦解,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作为旧桂系的中下级军官,也带领着手下的部队分化了出来,并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孙中山打败了陈炯明之后,黄绍竑认为是时候打开一场新的局面了。
他抓住了这个机会,派遣手下的参谋陈雄到广州去打探消息,并适时与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取得了联系,让他寻找合适的机会与广州革命政府取得联络,表明意图。
白崇禧接受了黄绍竑的委托,经由朱培德的引见,在石龙车站与孙中山见了一面,并当面向孙中山表明了“他愿意带领原模范营的军人们,一同追随孙中山干革命”的坚定想法。
对此,孙中山表示赞赏并给予了支持。
随后,白崇禧又连夜赶赴梧州见黄绍竑,告知孙中山在会面中所表示出的意见想法,白崇禧和黄绍竑还初步商定了“要与西江粤军一同配合,举行梧州起义”的计划。
1923年7月18日,黄绍竑担任总指挥、白崇禧担任参谋长,带领部下起义成功,并正式打出了“讨贼军”的旗号。不久之后,李宗仁也在玉林打出了“定桂军”的旗号,一同出兵与黄绍竑相配合。在三人的共同带领之下,他们很快就将贵县、桂平、江口、平南的自治军给肃清了。
两部在协同作战中,与广东革命政府建立了初步联系,并表示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一同打响了平定广西的各个战役。
1924年6月,白崇禧、黄绍竑、李宗仁三人经过磨合后,达成了默契,立即组织“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其中李宗仁和黄绍竑为正、副指挥,白崇禧则担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
而这,便是此后“新桂系”长期实行三巨头领导体制的基础,更是新桂系团体形成的标志。
新桂系统一广西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身为主要将领,密切合作,对旧桂系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和策略。在他们的默契配合之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先后扫清了最具有实力的陆荣廷、沈鸿英两部。
又经过半年的苦战,三人带领所属部队,将企图由桂入粤,趁势占领两广地盘的滇系军阀唐继尧所部,驱逐出境,结束了广西地区将近近五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广西,使广西人民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统一广西之后,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就自然而然当上了广西的统治者。他们又接着承应了广东革命政府的邀请,先后两次讨伐广东南路陈炯明的死党邓本殷、申葆藩,进而帮助广东实现了统一。
两广的统一,使广西正式成为了广州国民政府领导的第二个省份,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数次派遣人员的催促之下,李宗仁、黄绍竑担任了“中央特派筹办广西省党务专员。”
新桂系在统一广西的初期,就非常注重总结桂系失败的经验教训,他们虽然在表面上有着阶级之分,但新桂系的三个首领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虽然李宗仁的级别是最高的,但在发表意见的时候,还是得与黄绍竑与白崇禧一同商量,三个人形成了接近平等的合作关系。
李宗仁
投入北伐战争
1926年,在革命洪流的推动之下,由三巨头带领的新桂系投入到了北伐的战争中,在蒋介石出师北伐之前,还提升了白崇禧为北伐军前线代总参谋长,这一举动为白崇禧在北伐战争中施展他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才干,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也加深了蒋桂之间的合作。
新桂系在北伐战争期间,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并肩在贺胜桥血战,并打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之后参加了南京外围的龙潭之战,而桂系第七军在此战中,血战了七天七夜的时间,以少胜多。
桂系第七军以其勇猛的攻势,在北伐战争之中被人们誉为“钢七军”。
新桂系在北伐战争中的迅速成功,让三巨头的势力达到了顶峰,这也激发三人继续问鼎中原的雄心,但同时也遭到了蒋介石对新桂系的忌惮。
在投入北伐战争的过程中,白崇禧将追击战败军时,所缴获的大量战利品,都用来补充给了桂军,这一做法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蒋、桂之间的恩怨由此越积越深。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立有大功劳的李宗仁、白崇禧却并未得到应有的荣誉,这让他们很是不满。
白崇禧
1927年6月,因为宁汉分裂,李宗仁、白崇禧在徐海一带驻兵,蒋介石担心共军趁宁沪后方空虚之际东征,所以就发电命令李宗仁、白崇禧撤兵。
白崇禧本要拒绝这一命令,但深谋远虑的李宗仁却当机立断,向白崇禧表明可以趁机南下,撤到南京、芜湖一线进行布防,这样一来就能实现对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区域的控制。
之后,蒋介石被孙传芳击败于徐州,各方势力压在了蒋介石的肩上,使他不得不辞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离职下野。
而李宗仁、白崇禧则是分据北平、武汉、广州等城市,由此新桂系占据了两湖两广等大省,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蒋桂之争:“三争三败”
新桂系的势力继续膨胀,使得蒋介石不得不召开会议,企图用裁兵的手段削弱三巨头的势力。随后,蒋介石就发表了“桂系诸人列席赞议于会中,实谋反抗于会外”的言论,南京政府随即就以中央讨伐称兵作乱的叛将为由,讨伐桂系。
1928年初,蒋介石与汪精卫俩人共同联合起来,孤立势力比较分散的桂系,之后,双方就因为湖南控制权而爆发了“蒋桂之争”。
李宗仁公开表明并攻击蒋介石是专制独裁,背叛了孙中山,蒋桂双方都开始各自以孙中山的继承者自居,并互相谴责对方的“大逆不道”。
蒋介石以内外夹击之势,逐渐分化了新桂系。
很快,湖北李明瑞、杨腾辉,广东的陈济棠都开始纷纷倒戈蒋介石。新桂系第一次反蒋的活动就这样失败了,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也匆忙逃到了香港保命。
1929年下半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趁着汪精卫等人反蒋的时机,陆陆续续回到了广西,并得到了广西旧部的拥戴。趁此机会,新桂系与冯玉祥、阎锡山一起相呼应,共同开始反蒋。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人在此次作战中,因为配合不当,导致了新桂系的失败,三方开始互相埋怨,再加上新桂系在反蒋的多次斗争中屡战屡败,黄绍竑心生出想要求和的想法,与李宗仁、白崇禧商讨后,黄绍竑就离开了新桂系,由军阀转向从事政治领域。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又再一次下野,但一个多月之后,他就又复出开始围剿红军。凭借着蒋氏中央军力量的逐渐壮大,蒋介石准备趁此机会彻底解决掉新桂系。
此时,新桂系利用了民众日渐高涨的抗日情绪,在1936年发动了“两广事变”,但最终以双方和解而告终。李宗仁、白崇禧继续带领部队驻守在广西。
1937年,桂系反蒋又经历了第二次失利,白崇禧前往南京担任了副总参谋长,虽然新桂系仍然有着对广西的控制权,但已经是被再次分化了。
新桂系三巨头分道扬镳
1949年,白崇禧率领的华中战区残部与解放军之间进行了一次决战,这次决战称为衡宝战役,结果可想而知,解放军歼灭了白崇禧的四个精锐之师,给了新桂系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场战役打破了白崇禧曾经吹嘘“共产党的军队打不过他的广西部队”的谎言,也彻底粉碎了新桂系反蒋抗共的方针。
当蒋介石表明了想要“引退”的想法之后,热衷权势的白崇禧自然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在他的全力以赴之下,终于将李宗仁给拥上了代总统的宝座,殊不知这也给了蒋介石机会——一个拆散李宗仁、白崇禧二人紧密合作的机会。
白崇禧此人十分迷恋钱财和权势,于是蒋介石就暗地里投其所好,又是送黄金,又是向他提出合作的想法。
在蒋介石的口蜜腹剑之下,白崇禧的心松动了,他还主动去跟李宗仁表示准备投蒋反共的想法。但李宗仁坚持反蒋到底,丝毫不妥协,二人因此彻底分道扬镳。
虽然出任了“代总统”,但李宗仁却是被蒋介石给架空了,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权利。随着解放军顺利横渡长江、卷扫中国,桂系控制了将近25年的老巢——广西,广西也最终易手。
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后,李宗仁在美国的支持之下当选了副总统,蒋介石被迫下台,但随后不久,李宗仁就被美国抛弃了。
1949年12月,以看病为由,李宗仁乘坐飞机流亡到了美国,在这里度过了16年的时光,期间他还一直遭到了蒋介石派遣特务的暗杀。
直至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之下,李宗仁才终于返回了祖国大陆。1969年,李宗仁因身患肺炎在北京逝世。
白崇禧在广西部队全军覆没之后,先是带着金银财宝跑到了香港,接着又因不甘寂寞去台北投靠了蒋介石。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去世。
黄绍竑则是一直留在大陆,因为历史事件,他于1966年被迫自杀,终年71岁。
自此,新桂系及新桂系三巨头的故事,彻底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彻底翻过去的一页。
桂系军阀主要将领推荐搜索词:
1.桂系军阀主要将领黄绍
2.桂系军阀主要将领杜长官
3.桂系军阀主要将领百科
本文标题:桂系军阀主要将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